何时告别念稿时代:告别稿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官员进入了念稿时代。《决策》杂志对此进行了分析――      “念稿时代”的种种弊病      有学者曾将“念稿时代”官员的说话方式粗略地分为以下几种:其一是照本宣科型。念稿时常会出现一些笑话。更有甚者,将秘书标注的“停顿”、“等待鼓掌”等也一起宣读出来。其二是标准通用型。凡分析问题必从国际讲到国内,最后再说到本地;凡总结成绩,必离不开强调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凡讲措施,必离不开狠抓落实甲乙丙丁。其三是废话连篇型。滔滔不绝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废话,或者大量摆事实讲道理让听者不胜其烦。其四是文字游戏型。一个“心”字可以分为“恒心、爱心、耐心、决心”等诸多方面,每个方面都能讲一大段,听起来节奏整齐,韵脚和谐;或者“一二三四五”模式,从“一个中心”一直讲到“十个重点”,每一点里还可以分为几个小点,让人眼花缭乱。
  长期从事领导科学研究的刘峰发现,官员念稿是由体制、机制、观念、领导方式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从机制上看,过去中国官员在选拔用人上,没有演讲等机制。对于选出来的官员主要看政治品德,看政绩,看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不高。
  对于“念稿时代”种种弊病造成的后遗症,习近平在任上海市委书记时曾作过很好的总结:“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
  
  官员话语形象是软权力之一
  
  官员话语形象实际反映的是民心向背的根本问题,官员的话语体系能否为百姓所接受,体现了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手段是不是得到百姓的认可,所以官员的话语形象是执政能力中重要的软权力之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建立起一个民主、开放的政府,所以官员要学会说话,学会做群众工作,学会在各种场合推销自己。
  2007年8月,《决策》杂志在北京、山东、江苏、广东、安徽等10省市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调查中,在回答“您所见的官员讲话中,最让您感到不能忍受的是哪一种情况”时,冗长、口号多、老生常谈、念稿成为“官话四恶”。
  “掌托”是一个极为新兴的职业,上海市南京西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因为给各种不同类型的会议输送“领掌者”,经媒体曝光后引起舆论哗然。其实,在以往的政府或者部门会议中“掌托”早已存在,“掌托”专业化、职业化的新趋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信息――掌声变得稀缺、金贵了。道理相当简单,领导台上发言,台下听众不愿自发制造“掌声”。本次“官员话语形象调查”主要面向省市县三级公务员,高达80%的公务员认为“官话、套话”普遍存在。要避免官员的“官话、套话”就要求官员的讲话有个性。
  
  群众欢迎个性化话语
  
  什么样的话语才算有个性?什么样的讲话才算够精彩?在接受“官员话语形象调查”时,公务员对个性化语言要素概括为:共鸣、真实、言之有物、幽默、精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培训中心主任胡伟平在接受《决策》采访时,这样评价个性化的官员话语形象,他说:“有个性的领导往往是很高智慧的体现,不仅仅只是个性而已。作为地方行政长官,怎么能够体现自己的水平,就是通过话语个性。”
  2006年底,在“第六届重庆民营企业家年会”上,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坦言,民营企业创业初期的“不规范”既是其与生俱来的“胎记”,也正是其生机勃勃的活力所在。这一番肺腑之言,赢得了民营企业家的热烈掌声,这种一石激起千重浪的话语效果,在高级别领导中并不多见,但是,汪洋讲真话的话语个性给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商务部长薄熙来,担任大连市长期间就以其机智、幽默的话语个性引起了公众关注。有一次,薄熙来答应去“佳能杯”日语演讲赛上致词,却因故迟到。他巧妙地为自己解了围而又活跃了气氛。“大家下午好,很对不起,来晚了。其实我来早了也没用,因为我不懂日语。――看见会堂坐满了人,我有两个相反的想法,一是这么多人学日语,说明日语挺好学,我也应该学;另一个想法是这么多人学,那我还学什么,到处都是我的翻译。”短短几句话,从妙解“迟到”折绕开去,把市长和普通民众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
  言为心声。调查中72%的公务员同意“话如其人”的说法,也对官员话语形象的提升和改进抱有乐观态度。刘峰分析认为,官员的个性语言不仅要与自己的职务、职责相称,还要与地域文化个性相契合,只有这样,官员的个性才能够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相关热词搜索:告别 时代 何时告别念稿时代 告别枯燥的读稿时代 终结念稿时代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