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王牌试飞员李中华的爱情惊天动地:试飞员李中华十二届珠海航展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2007年2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歼-10飞机工程”被授予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奖人员之一李中华是中国仅有的三名国际试飞员之一、“眼镜蛇”机动国际尖端特技飞行第一人,他为“歼-10”的横空出世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之前李中华的名字还鲜为人知,而更鲜为人知的是,这位王牌试飞员背后隐藏着一位伟大而平凡的女性――空军某试飞团政治处干事潘冬兰,她为支持丈夫的试飞事业,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理想,奉献着对丈夫最真挚的爱。
  
  爱在阎良,嫁他绝非冲动
  
  李中华和潘冬兰是经朋友介绍相识的。当时李中华在齐齐哈尔当飞行员,而潘冬兰是吉林空军某医院护士。
  潘冬兰在吉林上学的时候,伙食很不好,李中华知道了以后,隔三差五就给潘冬兰寄一大包好吃的,让她和宿舍里的姐妹们一起分享。那时李中华休假去学校看潘冬兰,潘冬兰为他借了间教员的房子住。这下李中华可有了用武之地了,支上灶,他天天做好吃的,请潘冬兰和同学们去品尝。
  1989年的一天,潘冬兰收到了李中华的信,说他马上要到西北当试飞员。潘冬兰查了半天地图,也没找到那个黄土高原的偏僻小城。更刺眼的是信中“试飞员”3个字。潘冬兰知道,试飞员和飞行员虽只有一字之差,风险程度却不可同日而语……
  李中华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动机系,是空军飞行学院14名工学和军事学双硕士毕业生之一,懂飞机原理和设计制造工艺,在李中华看来,要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空军做贡献,最好是当试飞员。
  一时间,潘冬兰心里就像长了草,乱糟糟地没头绪。这时,李中华已经来到中国试飞院所在地阎良学习。他一封封地给潘冬兰写信,信中有一句让潘冬兰至今想起来还忍俊不禁的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北京,就是阎良。”青鸟传书,信中让潘冬兰眼眶发热的,还有李中华这样的倾诉:“我深深地爱着你,也深深地爱着试飞事业。失去你的爱情,我将痛苦一生。失去试飞事业,我的生命将失去意义!”
  1990年8月23日,经历了近3年的爱情长跑,潘冬兰终于放弃优越的都市生活,走进偏僻的阎良小镇。
  
  虎胆惊天,妻爱伴他远航
  
  嫁给李中华,潘冬兰才知道,自己走进了一种充满风险的生活。李中华所在的部队被誉为中国的“西雅图”,因为它是国家试验新型飞机的权威中心。“中国飞豹”、“歼-10”飞机等国字号新型战机都是从这里带着“通行证”起飞的。
  在潘冬兰眼中,飞行事业是非常神圣的,绝不允许个人和家庭琐事耽误丈夫的飞行。潘冬兰怀孕期间是最希望丈夫陪伴在身边的,但她却一直对李中华说自己一切都好,不让他挂念。直到潘冬兰怀孕9个月快生产的时候,李中华才休假回来。
  在孩子出生第十天的时候,李中华接到一封电报。潘冬兰问李中华是什么内容时,李中华苦笑着说:“没事,是部队领导关心咱们,问问你和孩子的情况。”之后,他却到外面买了一大堆吃的东西,然后就坐在凳子上发愣。潘冬兰感觉到李中华有什么事瞒着她,她也猜到了是部队任务紧催他归队。
  潘冬兰把孩子抱到怀里,对李中华说:“中华,你看,我和孩子都挺好的,你就放心地走吧。”当晚,李中华冒着风雪走出了家门,到遥远的成都执行任务,不久,又出国学习。这一走就是一年多,等他再次站在妻儿面前时,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
  儿子小时候体弱多病,那时,李中华长期出差在外。有一次儿子发烧,白天潘冬兰要背着他去医院输液,晚上再背回来给他做饭,整天都在照顾他,连续三天下来,潘冬兰累得疲惫不堪。第四天早晨,当潘冬兰准备背他去医院时,没想到刚迈出房门,脚下一软,她和儿子叽里咕噜一起滚下了楼梯。潘冬兰连站起来的气力都没有了,抱着儿子坐在地上放声大哭,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就这样,潘冬兰从一个柔弱的姑娘,“成长”为一个试飞员的坚强后盾。自成家那时起,潘冬兰和双方老人就有个不成文的约定,那就是家中有再大困难,也要先和她讲,她知道,飞机就是李中华的生命,她决不让中华为试飞以外的事分心。但作为试飞员的妻子,她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承受的压力,是常人难以体会的。
  1999年,潘冬兰曾经有3个月彻夜不能眠。去看医生,医生说是她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的。后来,潘冬兰和李中华两人在一个单位工作,他什么时候、在哪儿飞行,潘冬兰都很清楚,但李中华每次飞行,潘冬兰总要等到飞行结束后那个“报告”安全的电话心里才踏实。
  李中华所有的习惯和爱好全与飞行有关:为了保持试飞需要的充沛体能和旺盛精力,他像闹钟一样,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起床,晚上10点准时休息;他每天坚持锻炼,从不耽搁;每顿饮食定量,决不多吃一口,10多年来,他的体重上下浮动不超过500克。
  
  大漠冬日,“歼-10”飞机进行低空大表速试飞。这一科目的风险在于,飞机可能毫无征兆地出现颤振,并在2秒内解体,试飞员根本不可能跳伞求生。从美国的“F-16”、俄罗斯的“苏-27”、法国的“幻影-2000”,这些实现了计算机控制的先进战机,都毫无例外地在试飞阶段发生过机毁人亡的惨剧。
  李中华同样遇到了挑战。在一次次试飞中,危机一次次显现:飞机前起落架护板严重撕裂;机翼前缘铆钉被强大的动压吸出;飞机油箱渗油……但,这还没有达到飞机的最大设计值。
  2005年5月20日,“歼-10”飞机进行最后一次低空大表速试飞,李中华驾驶的飞机在距地面不足500米处出现空中重大险情。当时飞机在操纵过程中突然失控,成了倒扣状态,而且当时飞机下降很快。
  危急时刻,李中华沉着冷静,迅速切断飞机的电传操纵系统,接着手动操纵将倒扣的飞机翻转过来,在所有仪表关闭的状态下,驾驶飞机安全着陆。一连串动作干净、利落、果断,达到极致。
  在生死极限挑战面前,李中华毫无畏惧。虽然,继续飞随时都有机毁人亡的危险,但如果不能在空中发现飞机的缺陷和检验飞机的极限,“歼-10”飞机就无法早日装备部队,捍卫祖国的领空。
  正是凭着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李中华一连飞出了“歼-10”飞机的6个第一:最大飞行表速、最大动升限、最大过载值、最大迎角、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和最小飞行速度。当飞机达到设计极限时,李中华仍不停止。也正是依据李中华和战友们从“死神”手中拿回的数据,设计人员一步步使飞机的多项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试飞当天下午,潘冬兰从团局域网上了解到了李中华试飞的危险情况,忐忑不安地等着李中华回家。潘冬兰一听到他的脚步声,眼泪根本不听话就流下来了,李中华刚进门,潘冬兰一下子就把他抱住了,那种感觉就像一件非常宝贵的东西又失而复得了。
  这些年,潘冬兰已经参加过3次本团烈士的追悼会,逝者都是和李中华一样的试飞员,昨天见面还有说有笑,起飞后,就再也没回来……追悼会上,搀扶着悲痛欲绝的烈士妻子,想想自己的丈夫还要继续探险,潘冬兰心里那种滋味真是无以言表!
  为了支持李中华攻克飞行难关,潘冬兰亲自动手为丈夫做了一本国外的飞行事故汇编。对于那本凝聚了妻子至爱的汇编,李中华爱不释手。
  
  走下战机,甘做家庭“煮夫”
  
  李中华在家的时间很有限,但是只要在家,他就会系上围裙,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扫地、做饭、洗衣服,包揽所有的家务。
  李中华对烹饪鱼很有研究,红烧、清蒸样样拿手。潘冬兰最爱吃饺子,李中华最擅长的是调饺子馅儿。只要李中华有空,家里经常会飘出饺子的香味儿。吃过晚饭,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李中华肯定会陪潘冬兰到院子里散步。
  每次出差前,李中华肯定会把家里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玻璃擦得透亮,再把冰箱里塞满蔬菜、水果和鲜肉。
  有件事一直珍藏在潘冬兰的记忆深处,一想起来,她就觉得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一年冬天,她和李中华一起去哈尔滨看冰灯,当时坐的是慢车,又加上是夜间行驶,潘冬兰不知不觉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发现偌大的车厢只剩下他们俩。李中华的棉衣盖在她身上,而他却穿着单薄的衣服,一边不停地往手里呵气,一边在原地跑步、搓手。原来,这节车厢暖气坏了,其他乘客都被疏散到别的车厢,而李中华看妻子睡得正香,便没忍心叫醒她。
  李中华也是个很会表达感情的人。他经常出差,最多一个月出了四趟差,只有两天在家。最长的差出了一年多,因为保密的需要,一个电话也不能打,一封信也不能写。但一有机会,李中华就会给潘冬兰买礼物。有时实在买不到,他就去机场附近摘花。机场附近,哪里开什么花,李中华比谁都清楚。如今连“六一”儿童节,潘冬兰都能收到他的礼物。
  李中华的浪漫有时让妻子“措手不及”。2006年10月22日,李中华正在北京参加全国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两天后就是妻子的生日。24日,李中华一直没有消息,潘冬兰以为他赶不回来了。谁知,夜里将近12时,李中华回来了,肩上还扛了一个大枕头。原来,李中华知道妻子睡眠不好,就在首都机场花了将近1000元钱买了一个舒适枕,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妻子。这一切,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没什么,但对于李中华,这个过了不惑之年又是那么循规蹈矩的人来说,是多么地用心良苦啊!
  潘冬兰觉得,和李中华在一起,她懂得了珍惜!整天厮守在一起的爱侣们,生命中一些东西可以肆意挥洒,而他们不。所以,幸福对他们来说非常地简单,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他上他的网,我看我的书,儿子做自己的功课,哪怕是相对无语,但一切平安,这就是幸福。17年来,夫妻二人携手走过无数风雨,既体验了岁月的艰辛,也品尝了生活的甘美。潘冬兰说,她要好好经营这个家,让一家人永远生活在幸福快乐之中,让丈夫把全部心思用在他挚爱的试飞上,因为鹰飞得再高、再远,也要栖息在温柔的大地上。

相关热词搜索:试飞员 王牌 惊天动地 中国王牌试飞员李中华的爱情惊天动地 中国王牌试飞员李中华 中国空军王牌试飞员李中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