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大街改造交响乐|前门大街有什么好玩的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我们这代入,也许是历史上最悲凉的一代人,我们没有赶上这个古老的城市最具风韵的时代,甚至没有见过真正完整的城墙和城楼,我们的记忆。是不断地拆掉前入梦想中最伟大的城市……
也许留下今天的影像,是我们这代入最急迫的任务,在高楼与大厦崛起之前,能够留下几张或无奈或悲凉的照片。
前门大街形成于元、明,到清乾隆时已是“货如山积,酒榭歌楼,欢呼酣饮,恒日不休”,民国期间,历经战乱、几度萧条,解放后,百业俱兴,底蕴厚重的前门大街老字号开始显露光彩,细细说开去,就是一张老北京市井风情图。
前门大街改造工程的序幕已经拉开,2008年“五一”将重新开街,以前另两条著名的商业街改造后,结果是王府井西化了,西单现代化了,改造后的前门大街会是什么样子?让我们拭目以待。
如今,整个前门大街被高高的围档围了起来,正在进行全封闭施工。所有的出人口都有保安把守,不许行人进入。我在前门和珠市口从南北两个方向拍摄了工地的实景。
应当说,这些围档还是建得有点特色的,有的是大幅的画,描绘了改造后的面貌,有的用文字和图片介绍旧时前门大街的景象和老北京风情。这些围档把整个工地围了个严严实实,像是给正在进行改造的前门大街围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
我很想揭开这层面纱,看看改造后的前门大街是个什么样子。据说,改造后要保持老北京的风貌,把那些老字号都迁回来,还要恢复“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心和疑惑:
前门大街改造对于历史来说是个什么样的工程?建成时间及开业时间如何保证?为什么会选择潘石屹?其他企业有没有参与意愿?如何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能否成为某些人设想的巴黎时尚街……我还是盼望,当最后的面纱揭开后,看到的是一个既保留了老北京风貌,又注入了新鲜活力的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的改造蓝图
一座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或几条著名的街道。这条街,也许有着小桥流水的幽雅和神秘悠远的古老图腾;也许是繁华的商业重地和建筑艺术的凝聚之所;又或者街上充斥着市井的吆喝和熙攘,穿流的人群洋溢着一幅世俗图景……
如果你向往一座城市,那么一定不会错过它最著名的街道,穿过大街小巷寻寻觅觅,总要在这条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同时,这样一条街道也是城市的标志,它的名字,让人总能想起关于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它的意义,在于浓缩了一座城市或古老或年轻的性格。
前门大街位于京城中轴线,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天坛路,与天桥南大街相连,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前门大街阅历无数,见证了朝代的兴衰和这座古城周而复始的繁华。
早在元朝,前门大街就有了雏形,直至明朝中叶,商业的发展使前门大街真正成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到了清代,大街两侧陆续形成了许多专业集市,如鲜鱼市、肉市、果子市、布市、草市、猪市、粮食市、珠宝市、瓜子市等,附近胡同内随之出现许多工匠作坊、货栈、车马店、旅店、会馆以及庆乐、三庆、华乐等戏园子。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这里的许多中华老字号,如六必居酱园、同仁堂药店、瑞蚨祥绸布店、内联?鞋店、张一元茶庄,还有月盛斋酱肉店、都一处烧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老北京人的一句顺口溜道出前门大街在京城的重要地位。据了解,前门大街修缮整治方案的制定,曾邀请了谢辰生、宣祥鎏、王世仁等知名专家先后进行了32次方案评议、论证和修改。
“这次改造将把它建成‘准步行街’,保护现有的街景,同时在这条街两侧各开一条单行线,解决交通问题。”北京市崇文区经贸委主任仲万升介绍说,改造后的前门大街将建成传统的老字号商业功能区、旅游服务区和便民服务生活区三大功能区,不仅要吸引北京地区现有的老字号在此扎堆,还要恢复一批已经消失的老字号,同时还将吸引全国各地的老字号前来加盟,使这条街成为真正的京城老字号第一街。
前门大街改造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主体工程包括前门大街及东侧路以西地区,规划占地面积22.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40.2万平方米。
根据公开资料,北京天街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天街置业)全面负责前门大街改造建设项目,日前在香港上市的SOHO中国掌门人潘石屹担任法人的北京丹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天街置业的第一大股东。据悉,潘石屹会将上市募集的大部分资金用于前门大街改建项目。
“最初的方案是恢复明清时期的古风古韵,要建成明清仿古一条街。但这条明清时期形成的前门大街早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就被全部焚毁了。老北京人所熟悉的前门大街是清末民国初年形成的,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员、著名文物保护专家王世仁说。
王世仁介绍说,既然要严格按照历史恢复前门大街的风貌,就不能凭当代人对于历史的想象和记忆。前门大街的修缮保护方案最初锁定在“明清仿古街”这一较为时髦的商业元素上,但这一方案却只能凭借史料记载的推测和设计人员的想象去规划,并不具有确实可循的复建依据。
“前门地块之前曾经被全部烧毁了,后来于上世纪20年代重建,七八十年代陆续再建,但比较混乱。我们计划要完全按照40年代的老照片来重建前门,照片中没有的地方,也要尽量按照当时的风格来恢复。”此前,潘石屹谈到对前门改造项目的设想时表示。
在这条“龙脉”地带上,既要扶持本土传统老字号,张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又要接纳虎视眈眈的国际品牌,展示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开放形象;既要谋求公司的商业利益,又不能以单纯的市场机制遴选品牌商和厘定租金……如何在有限的铺位中拿捏好分寸,平衡好各方利益?
前门大街改造的必要性
工地一位负责人说,这里每天都有许多扛着像“大炮”一样照相机的人,不顾安危,爬到很高的地方,对着城门楼子、四合院门前的石狮子、断壁残墙从各个角度不停地拍摄。“往常在其他地方施工,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但这里是前门大街,全世界都十分关注的地方。我们特别理解他们,所以我们尽力为拍照的人开绿灯。”
在采访的时候,一个正在搬蜂窝煤的女士说:“旧城改造的话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已经苦苦盼望了近40年。40年,我从一个小女孩变成了中年人,但老街依旧,老房依旧,只是它们越来越惨不忍睹了。”从1958年改扩建后,前门大街已历经四十多年的风雨,道路破损变形日趋严重,不仅影响交通,也影响了商业街的发展。“这样的改造是必要的,要不然还真是对不起‘大前门’百年来的盛名。”
“考虑到前门商业街得天独厚 的地理优势,等到修缮完工后将会极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这里旧有的贫穷落后局面将会得到很大改观。如果仍然守旧不改造,只能是越来越穷。”集桥工程公司总工程师王治国说。
北京市宣武区官方网站上选登了一封群众来信,信是大栅栏一家饭店员工写给区政府的。他在信中说,一次,这家饭店来了十几位湖南客人。客人一下车就极为不满,认为被骗到了北京郊区。顾客们根本不相信解释,说这里破破烂烂、乱七八糟,怎么会是北京市的中心?
“大约在1992年,我去崇文门旧城区时看到居民住房很破烂,水电也很不方便,一路走街串巷,感慨万分――这么大面积的危旧房屋,这么多居民的住房急需改善。”新世界中国地产主席郑家纯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起当年老崇文区的情形。
前门大街素有“天街”美称,但这样一条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街却有着并不喜人的另一面。崇文区副区长周永明在“前门大街两侧修缮整治工程”启动仪式上说,建国后,前门地区的人口增长与居住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制约商业区的发展。前门地区居民住房户均面积21平方米,其中80%的居民人均居住不足5平方米,平均近300人用一个厕所。此外,前门地区市政设施严重滞后,街巷的地下水管线大多沿用明清时期的旧方沟,不少居民院落环境极为混乱。
在这一地区,通常是十几户、几十户家庭挤在一个大杂院里,每家每户生活在逼仄的环境里苦不堪言。房屋老化年久失修,住房条件恶劣,下雨时不但屋顶漏雨,屋内也会倒灌。前门大街道路狭窄,两侧商铺凌乱,胡同内私搭乱建,电路改造困难,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落伍的不只是沿用至今的明清市政设施,还包括前门大街的商业元素。据崇文区档案记载,前门商业街的鼎盛时期是清末、民国初年,但到1928年之后,随着新兴商业因素增加和城市的发展,这个老北京的商贾繁华之地开始走下坡路。进入21世纪,随着北京新兴商圈不断涌现,前门大街越来越淡出核心商业区的视野。
北京市社科院发布的《北京城区角落调查报告》甚至作出这样的判断:大栅栏已经呈现典型的贫民区景象。报告指出,大栅栏地区是北京建成最早,和最破败的地区之一,人均日消费8元,有的三口之家竟挤在不足5平方米的房间里。
北京城的中心竟然沦为贫民区,这无疑是不可接受的。于是政府下决心投巨资进行改造。2005年1月1日,位于大栅栏核心区域的煤市街拓宽工程动工。同年10月,前门地区开始了成片的、有规模的“危房改造”工程。
在历史的进程中考量我们的建筑
在采访中,也听到老百姓的种种议论:
“这个老北京的商业中心,曾经代表和传承着老北京的文化。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去逛前门大栅栏是一件令人非常兴奋的事情。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前门商业街落伍了。街道拥挤、设施老化、人口繁杂等等社会问题,使得这条老街到了不得不改造的时候。不知道重建后的前门商业街是否能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焕发青春,重现往日的辉煌?”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传统手艺流传至今的老字号们,大部分都面临着门庭冷落的尴尬局面。随着老字号的逐渐衰败,以民俗和传统为基础的前门大栅栏,也从以前的商业中心,逐渐退化到今天越来越不景气的地步,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直到上了初中,随着西单商业街的发展以及前门大街被一些低廉物品充斥,就渐渐淡忘了这里,甚至提起前门大栅栏,心里还有些厌恶的感觉,总觉得这里的东西多多少少有一些恶俗。但当我看到这样的一一条曾经繁华的商业街即将从眼前消失,所有的景象只能凭借记忆去追忆时,心里竟然是那么留恋它,就像一张收藏多年的邮票,平时不去翻动它,而当发现再也无法找到它时,却是无限遗憾。”
“听媒体说前门大街在改造过程中,将尽量保持它的原始风貌,真不知这些因拆迁而动了元气的老商家们是否能重现活力。期待着。”
“那些记录老北京平民历史的街市就要从我的眼前消失了。这个曾经聚集着古老商家的地方就要变成一片废墟,再也无法站在这些门挨着门,墙依着墙的四合院前去想象黑白电影一样的古老的北京了。前门大街,这个曾经汇集了三教九流的地方,将永远成为一段历史。静默地走在萧条的前门大街上,我无法想象自己该如何面对不久后出现在这里的高楼大厦。”
“缺少人文,急功近利。”
“回忆是不会变的,只是,以后少了一些能留给后代的东西……还好,我还曾经知道北京的样子,怀念前门楼子上的雨燕,怀念在楼子下看拉洋片的情景,怀念一条条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家的胡同……怀念一个活在北京回忆里的自己。”
“它毕竟是老了,现在的前门大街几乎沦为假货一条街,各种廉价服装、成人用品和老字号共同生活在这片破旧不堪的地方,形成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也不会见到的景象。”
建筑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城市固有的个性风貌,是历史磨砺下的文化积淀,既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也展示着民族的文化底蕴。古城是逝去年代的历史见证,它最重要的价值还不一定是经济价值,而是一种历史文化价值、情感价值,是能够引起中国人自豪感的价值符号。
英国皇家特许建筑师、中国创意年建筑设计首席专家虞河岳先生不无担忧地说:“城市是一个形态,通俗地说,一个城市要有一个样子。城市的格局一旦形成,很难发生根本性改变。它是一段历史,所以应该在历史的过程中去考量我们的建筑。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电脑可以更新换代,但是建筑不能这样做,城市更不能。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和今天的北京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实际上进行了粗暴或者不当的破坏。这样下去,中国还会有百年建筑吗?日新月异的城市是比较危险的。”
在时下的建筑世界,从材料到样式,大部分是工业文明的模板。建筑群越来越高大挺拔,而我们却越来越感到压抑,中国的城市正在失去应有的气质。此时,我们不妨看一看具有同样古老历史的意大利。作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意大利在建筑艺术上对整个欧洲的积淀和影响最为深远。在意大利,你能看到罗马的辉煌,佛罗伦萨的严谨,威尼斯的经典,你会明白什么叫历史的沉淀。
2006年,博士生导师叶廷芳联名李燕等13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一份《古城改造不宜大拆大建、追求“焕然一新”》的提案。
提案中说,关于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城的保护和改造,始终牵动着众多百姓的心。由于有关专家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以及政府的重视,近年来一个正确的理念逐步明晰起来,即由个别保,提升为成片保,不仅保护某些文物个体,也要保护它周围的原生环境,不仅保护 某些珍贵的古建筑群,也要保护某些历史悠久或文化底蕴深厚的街区。这样一来,使得我国古城保护与建设的矛盾得到缓解。特别是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总体规划时,明确提出对北京古城要实行整体保护原则。这无疑是值得庆幸的大事。
一项工程往往牵及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甚至公众心理等方方面面。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保护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重大而深刻的文化主题,在中国,这更是一个十分严重和紧迫的问题。
事实上,文物的价值有一部分体现在历史中,但还有一部分是蕴含在它和现代生活发生直接关系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不要割断了文物和现代生活之间的联系。古城的保护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一旦某个环节没做好,造成的损失将是无可估量的,因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前门大街改造中的争议
自从前门大街改造方案公布以后,关于这片区域的激烈争论就浮出了水面。
据说,前门大街改造方案经过多位知名专家的论证,前后修改32次才落实下来。有媒体在介绍有轨电车时,用了“为老北京人所熟悉”这样的字眼。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有轨电车确实熟悉,也能勾起遥远的回忆。问题是,当前门大街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有轨电车当当开过的时候,那些曾经世世代代住在这里的老北京人在哪里呢?他们大多已经搬迁,能够继续留在前门地区的如今很少了。
地域文化最主要的两个方面:一是人,二是人赖以居住,并不断在其间上演悲欢离合民俗剧的建筑。现在,人不见了,建筑也重新翻盖,前门文化还有存在、延续的可能吗?
一些反对前门大街改造的专家说,文物是不应该被挪动的,一挪动其价值就消失了。冯骥才、万选蓉等全国政协委员在“抢救保护北京前门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性提案中指出,前门地区的拆迁,比当初拆毁城墙还要严重,而且后果不堪设想。
许多老百姓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恢复商业和老北京的味道并无不妥。但我们应当看到,由于当年整个北京城规划失误,导致中心城过度膨胀。在规划问题颇多的今天,忽视这个客观现实来谈恢复历史风貌,很值得商榷。
首先,前门大街改造带来的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就是两侧胡同的大量消失。众所周知,前门是黄金宝地,人员聚集度极高,车辆也过于拥挤。要想恢复这条大街的步行商业气氛,必须在东西两侧各开一条大道,以舒缓车流和人流。事实上,这两条路都已开辟,西侧的煤市街已通车,东侧路则穿行于草厂和鲜鱼口。这两条大街的开通,直接导致数十条胡同的改变或消失,大栅栏和鲜鱼口原有的历史街巷格局受到严重破坏。由此可见,看似恢复了前门大街的风貌,但牺牲的是周边更多居民区的风貌。
其次,由于要打造商业气氛,两侧胡同里的四合院被大量迁建甚至夷平,致使很多胡同人家失去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老城区。因为商业利益而强行改变普通人家的生活,这正是对人文风貌的最大破坏!尽管拆迁方称,原有的四合院多是危旧房屋,隐患众多,不改造不行,但为何不能在保留原有市井生活的前提下进行整修呢?
也有老百姓说,前门大街两侧胡同,尤其是鲜鱼口地区,大量宅院将被改造成高档四合院。这种四合院将用于商业或房地产开发,“没有几百万是住不进来的”。平民的市井变成了富人的圈地,这就是我们所要的古都风貌吗?前门大街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它将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也许是价格昂贵的高档住宅区,再也不会是平民的了。也许,在那里再也听不到熟悉的京腔京韵,再也没有经过漫长的历史而自然形成的深邃和曲折,再也没有代表古都特色的凝重而又深沉的灰色了。
本地“老北京”居民不可或缺
如今,前门大街西边已经拆了大片。从此地居民的角度考虑,生活条件确实需要改善,应该搬往生活设施齐备的高楼大厦。但是我相信,他们如此坚定地留在这里缘于对老房子的情感和眷恋。如果人们搬迁,单单保留这些胡同和老房子,生活气息将荡然无存。因为有人才有生活。
穿行在细如羊肠的胡同中,宛如一粒微尘,感受着沉淀了百年的幽静。“胡同”一词的拼音“Hutong”成为英语中的一个外来词,闻名世界。试想假如有一天,北京只剩下故宫,北京的文化也只剩下博物馆中陈列品记录下的干瘪历史,还会有那么多外国人来感受中国魅力吗?
一味地拆除老旧并不能使文化焕发生机,反而在丢失文化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被动住房需求及贫富分区“后遗症”,维护原居民的生存权利,保留下老北京流动的“活的历史”必定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拆迁前,老字号的小饭铺门前都排起了长队,单为了再尝尝这里的卤煮火烧、爆羊肚、门框锅贴、褡裢火烧。这些都是过去前门卖苦力的传统吃食,早先苦力们只吃得起下水,拌在剩火烧中一煮,吃得满头大汗,出门就有力气拉洋车。如今这些以下水为主料的吃食成了北京著名小吃,这是下九流们创造的历史。这些破旧的小饭铺将随着老胡同拆除而消逝,改造后这里可能会有更精美的小吃店,但百年聚拢的人气还会那么浓郁吗?仅为旅游目的而保持的“特色”,会不会丢掉城市与生俱来的神的?
关于这个问题,绍兴市的仓桥直街改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从2001年3月开始,绍兴市按照“修旧如旧”的思路,对成型于清代的仓桥直街进行了改造。在改造中,对已经确定的文物保护点或具有文物价值的民居保持原状;对部分受损和已经损毁的民居,依照原状实行修整和重建,并且按照建筑专家的设计,对门户、窗栏、屋脊等进行复古式修整。同时,构筑管线共同沟安装管线,分户安装抽水马桶和卫生设施,埋设自来水和排污管网,业内专家称其为输入式改造。此种改造方式,一方面减少了城市改造中带来的被动住房需求,另外也为原住民提供了必要的便民设施,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这种旧城改造和文物保护的模式单纯依靠住户个人是无法进行的,因为大多数住户住的是公家的房子,他们没有改造的动力;依靠开发公司也不行,因为公司以赚钱为目的;这种改造只能依靠政府投入。为此,在公共设施的架设上,政府全额出资;在对民居的外型恢复和室内卫生设施建造中,私房住户出资45%,政府出55%,公房住户改造经费由政府全额负担。绍兴市在2003年获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
“凡是被确定保护的片区必须从整体上承认它是文物,既然是文物,首先要维护它的历史原初性,即千百年来历史形成的现状,不仅要尊重它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而且要保持它的城市肌理,即街道和里弄或胡同的基本格局。须知 这些街道和里弄、胡同叠印着多少代人的无数脚印,饱含了多少人的音容笑貌。你若把这些铲除了,‘旧貌’固然换了‘新颜’,但历史没有了,古韵没有了,生命的记忆也没有了!你还‘保护’什么呢?”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博导叶廷芳教授强调。
叶廷芳认为,古城内某些保护片区确实存在着杂乱破旧的现象,对这些现象进行清理和改造无疑是必要的。但他提出,这种改造应该是“渐进式、织补式”的,而不应是速决性的。是个别性或局部性的更新,而不是一次性地全部铲除和重建。这就像一件有价值的衣服,破了应该织补,而不是撕碎了做新的。叶廷芳还说,保护区内适当盖一些档次较高又能与古城风貌相融的房屋,如四合院之类是可以的,但数量不宜太多(古代也不全是高档四合院),尽可能维持被保护片区原住居民的构成基本不变。否则,就会出现“赶走一拨穷人,迎来一拨富人”的现象。
前门地区的发展一定要立足民俗以及老字号特色,发展传统商业,切忌与西单、王府井等传统商业街同质化竞争,尤其不能出现类似超市这样的“洋”商铺。
“问题是,翻建以后的店铺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老店’。”北京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叶立梅接受采访时表示,历史文物的保护不是形式上复制,而是内涵的保留。承载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建一旦被拆毁,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也会随之消失。旧城文化保护应本着修旧如旧的思路进行相关改造和规划,鼓楼东大街的改造比较成功,建议前门地区的改造、规划能够予以借鉴。
中国考古学会会长徐苹芳指出,保护旧城不仅是对建筑体型、空间格局的保护,还需要保护旧城的文化内涵,需要保护旧城特有的传统文化氛围。如果没有京味十足的“老北京”,这种传统氛围将难以营造。
最主要的是,前门地区的居民都十分珍惜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左邻右舍之间都是几十年的老感情,平时茶余饭后大家总会相互串门,谈天说地,互诉家长里短;哪一家有点困难,大家都会援手相助;遇到刮风下雨,总会有人帮忙收衣服……一旦拆迁,就意味着这种大家庭式的情谊将不复存在。楼房独门独户的居住格局,以及互不相识的陌生面孔,也将无法建立这种邻里感情。
“将来前门地区开发旅游业,如果外国游客到此游览,我们还可以帮他们指路、介绍旧城特色。”草厂二条居民郝天麟表示,如果这里的居民全是不懂前门传统文化的“外地”人,前门地区的“老北京”特色也只是名存实亡。
旧城居民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以及需求也是多样化的,不能用简单的一刀切式的“清空”政策,要求居民全部搬迁。前门一带的文化就是“俗文化”,其特点就是底层化、参与性、芜杂性,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顽强的生命力。只要有生活着的人存在,那这种文化就会蓬勃生长。
老字号的定位比例问题
一块约100米长、6米高的广告牌挡在了前门大街的入口处。广告牌上画着一条古色古香与现代化交融的街道,这应该就是未来前门大街的样子。广告牌后面,隆隆的施工声不绝于耳。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国历史上形成的众多老字号已经不单纯是某一个商号、品牌、一家一户单个的意义了,这实际上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保留、发展老字号,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继承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
据悉,前门大街改造之后,全聚德、便宜坊、大北照相馆、谦祥益等商业老字号将悉数回归。这些老号多半过去在前门就有自己的房产,资本也相对雄厚。负责招商的工作人员没有透露那些即将落户的“洋品牌”的名字,不过,阿迪达斯、路易?威登、范思哲、星巴克、施华洛氏奇、苹果等国际知名品牌一直垂青“天街”。
前门大街修缮改造的目的是为北京打造奥运新名片,2008年奥运期间,这里将是全国老字号商户最集中、最能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最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京城步行街。
早在1915年,当时的北洋政府就曾耗费29.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前门 交响乐 大街 前门大街改造交响乐 前门东大街 新前门大街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