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拷问与救赎:生命的救赎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奥里亚娜?法拉奇这个意大利女记者兼作家是以1980年8月来中国采访过邓小平为国人所知晓。1973年,43岁的法拉奇去雅典采访34岁的希腊抵抗运动英雄帕纳古里斯。她没有料到,这个既是疯子又是天才,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的男人后来竟然成为她的爱人。1975年,她怀孕了,那一年,她已经46岁了。这或许是一个女人最后的受孕机会。但是,当他知道了她怀孕的消息,从远方打来电话,先是报以长时间的沉默,然后以嘶哑和结巴的声音问打胎的费用如何分摊,并建议两人各出一半。他回来后,在一次争吵中,飞起一脚踢在她的肚子上,孩子流产了。1976年5月1日,一次车祸夺走了他年仅37岁的生命。正是跟帕纳古里斯的爱情以及对他们未能出生孩子的缅怀,让法拉奇创作了一部带有明显自传色彩的诗体小说《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与她大部分作品透露出的坚定、刚毅、坚忍、自信、正直、激情、真诚与正义不同,在本书里,她则以少有的低沉、舒缓的笔调记录了她怀孕后的悲喜。让我们读到一个更具女性本质,一个儿女情长、柔情似水,一个对生与死充满了怀疑与痛苦的法拉奇。书中借一个未婚年轻母亲和自己腹中胎儿的对话,告诉孩子她眼中的世界,诉说着自己的爱和恨,温暖而又不失尖锐。虽经受着生理的痛苦、精神的折磨,但她却从与孩子的对话中汲取着无尽的勇气和力量。当然这其中还有她对没有出生孩子缠绵悱恻的爱、充满柔情的猜想。
  这本带着鲜明时代特色和法拉奇本人明显烙印的书,从写作手法来看是纪实风格和小说想像力自然天成的融合。整部作品始终沉浸在浓烈的感情里,随处可见缠绵的诗意、深沉的思考,比如母亲对肚子里的孩子说:我希望你具有上帝的特征,其次具有母亲的秉性,最后具有民族的特点。法拉奇将她个人的几段生活经历伪装成寓言的形式:一个热爱木兰花的女孩,一个爱吃巧克力的孩子,一个相信明天会更美好的小姑娘3个寓言故事,读来朴素平凡,却意味深长地向未出生的孩子讲述了这个世界的残忍和疯狂,向读者表达了她个人对爱情、金钱和所谓社会公正的理解。
  本书尽管没有曲折的剧情,但涉及面却甚广,透露出作者对生命与死亡、富裕与贫穷、工作与权利、伦理与道德、义务与责任的思考。阅读它,更像是在做一种精神的游历,让我体会到她那惊人的理性。追随着她的独语,像“生活就是一种艰难的尝试。它是一场日益更新的战争。它所有的欢乐时刻都是些微不足道的插曲。”“爱情恰似一场巨大的骗局,它之所以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为了让人们保持安静和获得欢愉。”我们仿佛感受到了她坚定的人生信念及她所达到的思想深度。
  “怀疑”的主题无疑进一步加强了该书的自传性质。她的结论是尽管死亡之后便是虚无,但生存本身就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事实,这种认识使人得以对人类的命运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同时,也体现出她作为精神世界的“异乡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怀疑。

相关热词搜索:拷问 生命 生命的拷问与救赎 生命的救赎玉玲后续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