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书综合征】怎么快速治疗眩晕症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有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我,先前调查“国民读书习惯”时,那些对“去年你读过几本书”作了尴尬回答的人,给的理由,一般都是“忙不过来”,“没有时间”。但是前两年出现了一个新的答复,大多是年龄不大的人给的:“我一看书就头晕。”为了健康而不读书,更是理由十足。
而且,他还告诉我,真有人走进书店或图书馆,看到一排排书架,就感到心口不适,呼吸憋气,需要赶快奔出去,以免晕倒。
我觉得这个情况很严重,所以特地在此报告医学界,请他们注意:“晕书综合征”听说是全球性的,却在中国蔓延扩展速度特别快。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扩散迅疾。不得不引起警惕。从粗浅的观察来看,男性似乎比女性比例大,但是确切的统计数字尚未收集到,不便贸然下断语。
得此病的青少年,或许是被中国特色的成堆教科书和教辅材料气昏了头脑,看到文字就恼火。强迫读这些东西之余,除了QQ和MSN,除了网上的“浅阅读”,报上的明星八卦,其他什么书都不想读。
这个病在中国造成的危害很惊人。据调查,中国公民每年平均阅读量为0.7本书,日本为4本,韩国7本,法国11本。当然,“晕书综合征”在那些国家也是存在的,只是范围小得多。
在这个后现代,据说文化已经混成一片的,没有什么文化层次之分、雅俗之分,全球化把各国文化都变成一个“奇观狂欢节”。有不少文化学家说,这是时代病,图像时代,影视时代,全世界的人,都离书本越来越远。也有人说:知识结构正在改变,不读书不等于没有知识。
我这里倒是有个数据:中国人有“读书习惯”的,从几年前的7%,降到2004年的5%。而英国人有“读书习惯”的,从1977年的54%,升到2002年的65%。
联合国在企业家中作读书调查,日本企业家一年读书50本,中国企业家一年读书半本,差100倍。中国企业大踏步走向国际舞台时,这个读书统计,让人担忧中国资本的进军,会不会一路顺利到底。
在每个社会,读书出现越来越严重的阶层性:2002年英国统计,四分之一人读书5本以下,半数人读书5本以上,有四分之一人读书20本以上,两极分化严重。美国NEA调查,美国人中有“读书习惯”的,全国平均为38%,但是南美裔移民中只有26.5%。这个调查还指出,有读书习惯的阶层,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参加体育运动,比例超出没有读书习惯的2―3倍。
读不读书,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已经有大量统计资料证明。据很多后现代文化学家说,当代社会,是一个普遍“感性商品化”的社会,上层要保持上层品位,就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高香水的号牌、香槟的品牌、手提包的价格。我看这些文化学家有点糊涂:读书与知识范围,是一个非常明确的阶层指标,而且这个格调区分“间隔”正在越拉越大。
我知道,抽象地谈“开卷有益”,已经说服不了当今的年轻人。但是我有一则有趣的社会统计,可以让中国舒舒服服患“晕书综合征”的男性青年,吓得坐起来认真听一下――英国《泰晤士报》2004年6月7日报道,企鹅出版公司研究部调查2000位妇女,85%认为,聊天闲谈或正儿八经谈情说爱的男人,如果大谈读过的书,这种男人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让她们“感到爱慕”。
或许,这是医治中国青少年“晕书综合征”流传的惟一妙方。
大英帝国没有了,大英书国却还在。在这个全人类越来越不读书的时代,大英书国还是可以傲视世界的。至少,英国女士的读书趣味,会影响两个男人:想成为她丈夫的人和不得不成为她儿子的人。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读书传统承传的可能。
(摘自《解放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综合征 晕书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书 肘管综合征手术同意书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