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pdf

发布时间:2017-02-1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世界历史pdf篇一: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现代史)

一、俄国十月革命(考点:简述彼得格勒起义,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背景

(1)1917年3月,由于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2)二月革命后,俄国存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继续沙皇时期政策。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11.7)

(1)领导人:列宁(布尔什维克党领袖)

(2)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3)结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

3、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时的新纪元。

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考点:了解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了解苏联成立的时间、国名,概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

1、新经济政策(列宁.1921)

(1)原因: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

(2)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意义: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2、苏联的成立(1922年底)

(1)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加盟国:当时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4个,后来发展到15个。

(3)俄国的名称: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统治阶级是 以沙皇为首的 地主阶级(沙俄)1717年二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苏俄)1922年底(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1928-1937年,苏联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结果是:苏联由传统农业国变成强盛工业国。

(2)实现农业集体化。

4、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制定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考点:了解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初步认识一战后的世界格局)

1、巴黎和会(1919)

(1)参加国:27个协约国,但由英、法、美操纵。

(2)《凡尔赛和约》:领土方面,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方面,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允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政治方面,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方面,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方面,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3)影响:协约国还同奥地利、匈牙利、土尔其、保加利亚签定了条约,它们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决定成立国际联盟(英法控制,美国退出)

在《凡尔赛和约》中国、美国没有签字。

2、华盛顿会议

(1)背景: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激烈,特别是美、日之间。

(2)参加国:英、法、美、日、意、荷、比、葡和中国,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

(3)《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原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最大的收益者:美国,受害者:中国)

(4)影响: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实质是战胜国将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和弱小国家,瓜分世界的体系。

四、经济大危机(考点:简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评价罗斯福新政)

1、经济危机

(1)1929-1933,从美国开始。

(2)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3)影响:一是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二是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

2、罗斯福新政

(1)目的:国家加强指导和干预经济,(经验)对工农业、商业进行调整,以消除危机。

(2)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3)评价:一方面使美国的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特别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的做法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先例,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新政仅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不能根除危机。

五、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考点:了解国会纵火案和反犹狂潮是德意日的侵略暴行,初步认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关系)

1、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1)背景: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引发了政治危机.

(2)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不久任国家元首.这也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

(3)希特勒恐怖独裁统治的表现

①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②解散一切工会组织和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③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4)反犹狂潮:犹太人被剥夺德国公民身份;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不得参军;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

2、1922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3、1936年,日本军部控制政府,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考点:了解慕尼黑阴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了解德国突袭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主要影响)

1、慕尼黑阴谋

(1)背景:希特勒上台后大肆扩军备战,还吞并了奥地利,但没有受到国际社会的抵制和制裁,野心进一步膨胀,将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2)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定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2、绥靖政策

(1)实质:西方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爆发战争,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2)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3)高潮:慕尼黑阴谋

(4)破产标志:德国攻打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3、二战的爆发和扩大

(1)全面爆发:1939.9.1德国入侵波兰。

(2)德国迅速占领西欧的原因:①德国的闪电战术②欧洲国家各自为战,力量分散③主要原因是绥靖政策的影响。

(3)英国在首相丘吉尔领导下进行了顽强抵抗,粉碎了德国的占领企图。

(4)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

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国无敌的神话,打击了德国的嚣张气焰。

(5)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

美国参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考点:了解《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和雅尔塔会议,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的作用,了解二战结束的标志)

1、《联合国家宣言》

(1)1942.1.1,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意义: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二战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2、雅尔塔会议

(1)1945年2月,罗斯福(美)、丘吉尔(英)、斯大林(苏)。

(2)会议内容: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实行军事占领;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3)影响:①积极因素,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战胜法西斯的步伐②消极因素,体现了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会议的原则,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3、最后的胜利

(1)斯大林格勒战役

既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2)1944.6.6诺曼底登陆

美英盟军登上欧洲大陆,开辟了除苏德战场外打击德国的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

(3)1945.5.8德国签署投降书

欧洲战争结束。

(4)日本投降

①背景:亚洲各国对日展开激烈进攻;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②1945.9.2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战以轴心国集团失败而告终。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二战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和平相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八、美国经济的发展(考点: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要史实)

1、西欧的联合

(1)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美国的援助;西欧国家本身具有的劳动力优势;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①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在美苏对立的形势下西欧希望建立一个组织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②建立: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发起。

③意义: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冲破两极格局的束缚有推动作用。

(3)欧洲联盟的建立(1993年)

①政策: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步调一致。 ②意义:成员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日本经济崛起

(1)经济崛起的原因: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的经济扶植;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国外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技。

(2)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3)1974—1975,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一度减缓。80年代中期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启示: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在于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引进和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注意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我们今天必须始终不移地坚持和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在改革中坚持求实和创新。

十、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考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史实,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关系)

1、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起到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改革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加上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导致改革失败,各种矛盾突出。

2、苏联解体(1991年底)

(1)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大致情况: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后来把重点转移到政治方面,最主要的是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②结果:使整个国内局势失控,一步步把苏联推向解体。

(2)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8名苏联高官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此后,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威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

(3)苏联解体原因:历史原因是长期实行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外部原因是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启示:苏联的解体说明社会主义遇到挫折,社会主义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

★教训:我们要坚持立足国情进行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注意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价值观要采取正确对策。

十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考点:了解匈牙利改革和东欧剧变)

1、匈牙利改革

(1)原因:长期沿用斯大林模式,使经济和政治僵化,要求摆脱苏联的控制。

(2)改革的 内容:对经济和政治体制进行局部的改革和调整。

(3)结果:60、70年代经济发展,80年代又陷入困境。

2、东欧剧变:

(1)原因:一方面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导致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另一方面,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西方加强和平演变攻势。

(2)表现: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社会性质变化,执政党变化,版图变化,国家的名称变化。

十二、亚非拉的奋起(考点:了解印巴分治,知道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及其回归)

1、亚洲国家的独立

(1)印巴分治:1947年,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但将其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英国的殖民统治是印巴纷争的历史根源。

(2)印度发展迅速,特别是科技领域成就卓著。韩国、新加坡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

2、非洲独立运动——最早在北非展开

(1)1952纳赛尔领导埃及反帝反封建革命,1956年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大大缩短了东西方的航程,被称为“东方伟大的航道”。

(2)非洲独立年——1960年,有17个国家独立。

(3)纳米比亚独立:1990年3月,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结

世界历史pdf篇二:《世界历史》九(上)

2009届初中历史总复习要点《世界历史》九(上)

班级 姓名 号数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氏族社会产生的作用。

① 氏族社会实行族外群婚制,避免了血亲通婚对人的体质造成的危害;② 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推动了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2、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①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② 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

不同点:① 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公社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② 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③ 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古代四大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些文明都处在哪两个纬度之间?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大河流域。北纬20°~40°之间。原因大致有:(1)、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2)、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结合雅典的地理位置分析雅典城邦共和国的特点。这说明了什么?

特点:境内多山,气候温润,不宜经营农业而适于种植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邻近海洋多天然良港,海上贸易发达,这使雅典的工商业发达,由此还可适当联系亚非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河流域,因此以农业经营为主。

说明:在古代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方式影响重大,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类型。

2、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3、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原因:伯利克里当政时期进行一系列改革,如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4、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评价:(1) 积极评价: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2) 局限性: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5、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

罗马城(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罗马帝国(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2、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即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世界历史pdf)便应运而生了。

3、伊斯兰教的产生有何作用?

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4、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1、简述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及作用

内容:查理·特的采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西欧的土地制度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随时去前线作战,这样大大提高了国家的战斗力。

作用:它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基础。国王、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通过层层采邑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

2、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

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1453年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3、男生说:我国宋代的城市比欧洲同时期城市规模大的多,热闹得多,市民阶层也庞大得多,所以更为先进。女生说: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西欧市民阶级力量强大得多,而且从中产生了后来的资产阶级,孕育了西欧的资产阶级文化和资本主义萌芽。他们俩谁说的更有道理?

女生的说法更有道理。虽然宋代的城市比欧洲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热闹得多,也有市民阶层。但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市民阶级,而且它还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1、谈谈你对历史上的征服(战争)和反侵略斗争的认识

历史上的征服战争一方面充满暴力,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2分)反侵略斗争维护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是正义的。

2、面对和平与发展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你认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如何做?

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矛盾可能引起冲突或战争,战争会带来更大的灾难;人类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平等对话、协商,采取有利各方的办法解决问题;落后国家(地区或民族)应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先进的国家(地区或民族)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支持落后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发展;各国人民应该从“善”的愿望出发,加强相互团结与协作,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文艺复兴的本质

封建社会内部,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发展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需要新的思想文化冲破教会的桎梏,于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所以,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是以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为前提,是以反封建反教会为重要内容,它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文艺复兴的阶级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文化是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其影响。

原因:① 经济根源: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② 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成为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力。而《马可·波罗行纪》关于东方富庶的描述,更加引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另外补充说明:当时天文、地理知识有了进步,地圆学说流行,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客观条件。

影响:① 由于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如原产美洲的玉米、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开始传入欧亚,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需指出这一市场是以欧洲为中心的。② 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由原来地中海沿岸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③ 新航路的开辟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探索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

荷兰、法国等相继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他们大量掠夺殖民地的财富,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在14-16世纪的意大利,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得到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强大起来。新兴的资产者为发财致富,尽享人世的幸福,用复兴古文化的方式掀起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其中但丁以他的《神曲》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还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都是在以宣扬人文主义为核心,同强大的封建神学相抗衡。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引起了欧洲文化繁荣。

4、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

两者比较,有下列不同:①规模:郑和船队庞大,船多人多;哥伦布等人船队很小,船少人少。②目的: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影响加强海外联系;哥伦布等人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③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的义举;而哥伦布等人远航属殖民扩张活动。④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5、下面内容是对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的不同评价。你认为他们说得有没有道理,谈谈自己的想法。

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欧洲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把落后的美洲带入文明时代,是一个有功之臣。

“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恶魔,必须全盘否定。理由是他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破坏和掠夺。

“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功臣,必须充分肯定。理由是他发现美洲新大陆具有划时代意义,加强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从而推动世界的文明进程。

历史评价要求全面、客观、公正。哥伦布远航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同时在客观上使掠夺的财富成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其进步性。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马克思在评价这场革命时指出“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因为在它的影响下,不久欧洲大陆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北美殖民地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这也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巩固对当时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影响:揭开了欧美社会巨变的序幕(或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开创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先河;对外殖民扩张,给遭受侵略的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对外侵略扩张,客观上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简表

第12课美国的诞生

1、美国诞生的过程

爆发──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4月)

建军──大陆军,华盛顿(1775年)

宣布独立──《独立宣言》发表(1776年7月4日)

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

承认──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1年)

成立政府──《1787年宪法》制定,联邦政府成立(1787年)

2、《独立宣言》的发表有何作用?

《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北美脱离英国独立和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后来把每年的7月4日定为美国独立日;《独立宣言》的进步性,表现在它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摆脱民族压迫的要求,包含了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主张。

3、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影响是什么?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4、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原因

① 战争的正义性。② 人民群众的积极参战。③ 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支援。

5、美国老兵称华盛顿是“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请依据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在独立战争中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战争后他被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在他领导下建立和完善了民主法制,创立了“合众国银行”,统一了货币,建立税制,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使新生的美国开始步入正轨。由于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国家初创中的卓越贡献,他被誉为“美国国父”。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人权宣言》的发表有何作用?

世界历史pdf篇三:世界史

17世纪英国革命2

【名词】

《大抗议书》;1641年11月由英国长期国会通过。主要 内容是:在英国建立大臣对国会负责的制度;保证工商业的自由发展。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的纲领性文件。 新模范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会组织的军队。1645年组建,称“新军”,后被称为“新模范军”。共二万二千人,基本由自耕农组成,由克伦威尔负责指挥。在英国两次内战中发挥巨大作用。1649年共和国成立后,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镇压人民运动的工具。

平等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激进民主派。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成员有中小店主、手艺匠、帮工、学徒以及公簿持有农等。领袖为J.李尔本。第一次内战期间,平等派的思想已在伦敦和其他一些地区传播。1646年,从一个思想流派形成为一个政治派别。平等派主张:未来的国家应该是共和国;废除王权和上议院;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议院享有最高权力;扩大选举权;消灭专卖权和垄断,实行自由贸易;减轻赋税,取消什一税、消费税和关税;将被圈占的土地归还农民等。

“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国会中两大政党联合推翻斯图亚特复辟王朝的“宫廷政变”。詹姆士二世企图恢复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统治,迫使国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迎请其女婿--荷兰执政威廉率军讨伐国王,詹姆士二世不战而逃往法国。因通过不流血的方式实现了政权更迭,英国又随即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故被资产阶级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1689年3月英国国会通过的〈〈权利法案〉〉,对国王的司法、财政、军事等权力做出种种限制,增强国会的司法、财政、军事等方面权力。限制了国王的司法、财政、军事等权力,规定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它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保障,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基本确立。

【思考题】

1、试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背景。

(一)资本主义经济在英国封建社会内部的成长

1、“圈地运动”和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1)“圈地运动”前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农业的两条途径——富裕农民剥削农业雇工以及从

旧贵族中分化出的“新贵族”。

(2)主要由购置了大批土地和购买了贵族称号的大商人、大金融家、大工场主以及一部分富农组成,不是从旧贵族中分化出来的。

(3)主要指“新受封的贵族”。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二)革命前英国阶级关系的变化

变化:出现了反对封建制度的领导集团和反对封建制度的基本阶级力量。

1、封建贵族集团的分裂——“新贵族”的出现。

“骑士领有制”或称“骑士土地所有制”。

2、城乡资产阶级的出现

(1)大资产阶级—大商人、大金融家

(2)手工工场主和中等商人

(3)农业资本家

3、农民阶级激烈地反对封建制度

(1)自耕农

(2)农业工人

4、城市劳动人民也成为革命的基本力量

(1)小商人和手工业者

(2)帮工和学徒

(3)手工工场雇工

(三)“清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清教”主张纯洁教会,清除英国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如提倡勤俭节忍,反对奢华纵欲;要求废除国教实行的由英国国王控制的主教制度,建立民主的教会组织。

(四)斯图亚特王朝的发动统治和革命形势的成熟

封建王权与资产阶级、新贵族、人民群众对抗加剧的原因:

(1)推崇“君权神授”说,停止召开国会,损害新贵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

(2)迫害信奉“清教”的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城乡劳动人民。

(3)推行广泛的工商业垄断性经营制度

2、分析宗教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宗教外衣掩护下进行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初期,资本主义生产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还很低,维护封建统治的教会还占有特殊的地位,人们尚未形成非宗教的思想体系,因而,只得借助宗教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宗教的外衣下进行的,这取决于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首先,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水平还不很高,造成资产阶级还不成熟,资产阶级还没有产生自己成熟的理论。第二,宗教在英国有很深的基础,以宗教为口号,便于发动群

3、克伦威尔“护国公”制建立的背景

(1)资产阶级、新贵族及其他既得利益集团出于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扩张和掠夺的需要,渴望建立军事独裁政权。

(2)克伦威尔1642年来的文治武功,证明了他有能力满足资产阶级、新贵族及其他既得利益集团各方面的需要。

(3)1642年以来不断的内外战争使克伦威尔本人的权力不断膨胀,使独裁政权的建立到了水到渠成的程度。

4、评价克伦威尔。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独立派领袖。1645年起取得国会军的领导权;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英吉利共和国,又掌握了英国的立法权和行政权。1653年建立资产阶级军事专政的护国政治,任护国主。掌权期间,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大力发展工商业,镇压王党叛乱和群众运动,进行对外扩张和夺取殖民地。

5、分析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原因。

(1)1649年以来,支持共和制度的群众基础受到重大削弱。

(2)英国又处在人民革命的前夜,资产阶级、新贵族等既得利益集团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来

维护自己的统治。

(3)克伦威尔之子及其他高级军官均无力维持政局,资产阶级、新贵族等既得利益集团认

为只有让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4)查理二世发表《布列达宣言》骗取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等既得利益集团的信任。

(5)支持王朝复辟的蒙克将军的军队在1660年初控制了首都伦敦,为前者复辟提供了特别

有力的条件。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扫除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基本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顺利发展,也为后来的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2)在欧洲一个大国推翻了封建制度,较早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较好地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3)这次革命所产生的先进思想和政治制度,也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欧洲大陆国家的“开明专制”改革2

简答题

1.试述奥普俄三国的“开明专制”在背景、内容、作用及局限性的共同性?

A在背景方面:都是在启蒙运动背景下,针对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缓和国内矛盾,维护封建统治,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而采取的局部改革。

B在内容方面:都制定一些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措施;都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建立高效率政府;都改革军事制度,发展军事实力。

C作用方面:通过开明君主制改革,三个国家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发展了军事力量,维护了封建统治,实现了富国强兵;同时开明君主制使工商业经济获得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是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欧洲近代化进程的一部分。

D局限性方面:都是依靠封建政权的专制权力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的当时并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也没有彻底废除农奴制度。

(补充一下)1.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和封建制度矛盾。欧洲各国争霸与扩张斗争日益激烈。 2.政治上加强中央集.加强了君主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3.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积极发展工商业,发展外贸。强调国家统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打下了基础。 4.目的是“富国强兵” 事实力。军事上都增强军事 5.都吸收新科技成果,发展教育事业。

2.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作用:

彼得一世的改革具有进步性。它保护了俄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俄国资产阶级的诞生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俄国的落后面貌,开始成为东欧强国。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走向现代化的开端。

西欧启蒙运动3

名词解释

霍布斯:(1588~1679),英国启蒙思想家,是欧洲近代哲学史上的第一个机械唯物主义者。著作《利维坦》,系统地阐述了关于专制主义的国家学说。主要政治思想:(1)在国家起源问题上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理论。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说的特色在于他用这种学说论证专制主义的合理性。(2)在政治制度上提倡君主专制。君权已是人授而非神授。(3)反对财产公有,主张私有制。

洛克:(1632~1704)英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家。著作《政府论》,基本精神是保护公民的自然权利,论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合理性。主要政治思想:(1)在国家起源问题上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王位世袭”等封建专制主义观点。(2)在政治制度上推崇君主立宪制度。(3)在国家权力构成上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联邦权三权分立,但立法权应处于优越地位。

伏尔泰: (1694~1778):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主要著作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路易十四时代》等。主要政治思想:(1)抨击天主教会,主张信仰自由。(2)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主张自然赋予了人类自由平等的权利,认为人人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3)抨击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实行所谓“开明专制”。

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古典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论法的精神》。主要政治思想:(1)法律应当体现理性(2)在国家权力结构方面,主

张立法、行政、司法等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卢梭:(1712~1778) 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学家,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论人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主要政治思想:(1)认为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2)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承认人民的革命权利。(3)反对代议制度,主张建立实行直接民主的小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国。(4)主张限制大私有制、实行小私有制。卢梭的思想主张在法国大革命中成为罗伯斯比尔领导的雅各宾派的理论旗帜,对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 百科全书派:18世纪50至80年代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从而推动法国启蒙运动进入高潮阶段。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的基本政治倾向是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

简答题

1.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背景(1)它是西欧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正在进行革命或刚刚完成革命的英国资产阶级要为自己的政权取代封建专制制度进行辩护;未完成革命的法国等国的资产阶级要为未来的革命准备思想理论武器。(2)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3)17世纪唯理主义哲学为启蒙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历史意义(1)西欧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权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支持,更为他们夺取政权提供了最有力的思想武器。(2)西欧启蒙运动中涌现出的哲学、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和经济学理论,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的重要环节,是一笔重要的历史遗产。

西欧列强的海外殖民扩张及其后果4

名词解释

七年战争:1756~1763年间,分别由英国、普鲁士和法国、奥地利、俄国组成的两大交战集团在欧洲、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域和海域进行的争夺殖民地和领土的战争。(1756年奥地利为夺回西里西亚失地,准备发动对普战争,便与法国结盟。俄国等先后参加,结成交战国的一方。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殖民地,需要普鲁士在欧洲牵制法国,便同普鲁士结盟,结成交战国的另一方。1762年前,两方军队互有胜负。1762年初俄国彼得三世(1762.1~1762.7在位)即位,同年 5月与普媾和,退出反普联盟。1763年2月15日普鲁士、奥地利和萨克森签订《胡贝图斯堡条约》,欧洲战事结束。与此同时,英法在美洲、印度等地继续争夺殖民地。1763年 2月10日英法签订《巴黎条约》,欧洲以外战事结束。)七年战争是普鲁士走向强盛的转折点,也是英国建立海上霸权和殖民帝国的标志。

简答题

1.16至18世纪西欧国家殖民扩张的后果有哪些?

(1)导致了世界人种的重新分布,这集中表现在美洲和非洲。(2)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3)西欧海外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往来,出现了世界一体化的启动和迅速发展的局面。文化上的“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4)对美洲、亚洲、非洲的原住民族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5)初步奠定了西方世界优势形成、东方落后于西方的局面。

2.分析16至18世纪西方世界优势形成、东方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1)从有无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环境来看:在西方君主专制政府在一定时期建立在与资产阶级联盟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扶植和保护政策;而东方封建国家实行“重本

抑末”政策,打击工商业。(2)从有无开放性的对外政策来看:西方政府鼓励航海家探险,促进了地理大发现的到来。地理大发现后西方迅速走向世界,霸占世界主要贸易航道,夺取重要战略据点,把世界作为自己活动的舞台,掠夺海外,掠夺世界。东方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忽视了海上贸易这一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3)对资本主义发展有无思想、精神上的支持:西方文艺复兴为其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及掠夺榨取行为提供了精神上的准备,同时宗教改革中产生的新教从精神和心理上推动鼓励资产阶级在掠夺人民及积累资本的道路上无顾忌的前进。东方国家维护传统教化,禁锢非正统思想,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礼教依然起着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武器的作用。

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5

名词解释

《常识》: 作者美国托马斯·潘恩,本书叙述了人类社会政权产生的过程和建立政权的目的,分析了英国政体的本质,从自然的平等权利原则出发揭露了君主专制和世袭制的不合理性,阐述了北美和英国的分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批判了主张同英国和解的错误观点和行为,坚持共和制度,并展望了北美未来的美好前景。是一部反映时代要求、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

大陆会议: 英国对殖民地的残酷统治,致使矛盾逐渐激化,弗吉尼亚殖民地议会于1774年5月27日提出召开全体殖民地代表大会的建议,得到了响应。9月5日至10月22日大会在费拉德尔菲亚城(简称费城)举行,有12个殖民地的代表参加。这就是第一届大陆会议。大陆会议的代表中除少数王党分子外,主要是代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利益的温和派和民主派。反映上层富有者意愿的温和派占优势。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争取权利与自由。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会议并未举起独立的旗帜。会议经过反复辩论,仅以1票多数否决了温和派的主张,决定对英国进行报复,包括停止同英国的贸易、抵制英货等。为保证决议的执行,还决定在各地设立检查委员会。此外,会议还通过了致大不列颠和各殖民地人民的权利宣言,提出要实行内部自治,取消各种对工商业的限制,废除英国的各项税收法令及高压政策。但是同意由英国管理殖民地的对外贸易。根据这些内容,会议向英国国王发出了请愿书。杰斐逊;华盛顿:华盛顿(1732~1799):美国首任总统(1789~1797)、北美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18世纪50年代,华盛顿曾参加七年战争,获中校和上校衔,积累了军事指挥的经验。1758年当选为弗吉尼亚议员。1774和1775年,先后作为弗吉尼亚议会的代表出席第1届、第2届大陆会议。1775年7月,华盛顿就任大陆军总司令。他把主要由地方民军组成的队伍整编和锻炼成为一支能与英军正面抗衡的正规军,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战争结束后,华盛顿解散大陆军。1783年12月23日递交辞呈,解甲归田。1787年他主持

召开费城制宪会议,为根除君主制,制订和批准维护有产者民主权利的宪法作出不懈的努力。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793年,再度当选总统。1796年9月17日,他发表“告别词”,要求人们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告诫美国切勿同任何国家缔结永久性的同盟,更不要卷入不必要的战争。同时,他表示不再出任总统。从而开创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1799年12月14日逝世。因对美国独立作出重大贡献,被尊为美国国父。 为纪念他的功绩,1800年建成的新首都被命名为华盛顿。

简答题

一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

1、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种植园奴隶主的形成2、美利坚民族的基本形成及建立独立民族国家意识的萌生3、残酷的殖民统治,殖民地与英国矛盾的尖锐化。

二《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主要内容:(1)表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阐明了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理论根据。(2)

相关热词搜索:世界历史 pdf 世界历史pdf下载 世界历史地图集 pdf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