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完美合璧:富春山居图台北合璧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6月1日,台北迎来了一个好日子。这一天,黄公望的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在成画661年、被分开361年、分藏于海峡两岸61年后,即浙江省博物馆藏的《剩山图》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无用师卷》,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合璧,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张流传600余年的传世名画,一件承载着太多悲欢离合的传奇国宝,如今终于跨越海峡,合璧团圆!
  这幅情牵两岸的旷世名作,见证了两岸同根同源,折射了同胞悲欢离合,现今以其历史性的“山水合璧”,不仅再次书写了两岸文化交流的传奇,而且深深激荡起两岸中华儿女共同的民族情怀。
  
  简短而热烈的开幕式
  
  6月1日上午,在薄薄的雾霭中,台北不时地流淌着幸福而喜悦的泪雨。在美丽的阳明山畔,以中国宫殿式建筑为特色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刻也恰同一幅中国古典的水墨山水图,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朝气。
  上午10时整,“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数百位来自两岸的嘉宾及媒体记者的共同见证下,徐徐拉开帷幕。开幕式会场正中央的墙面上,长逾10米的巨幅《富春山居图》合璧模拟图笔墨清润,意深境远,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呼之欲出。特别是在这“团圆”的幸福时刻,这幅传世巨作似乎也有了生命,焕发出勃勃生机的神韵和活力。
  特展开幕式上,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赵少华、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会长单霁翔、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等两岸三地的知名人士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了辞。
  赵洪祝在致辞中特别强调了“缘分”。他说,660多年前,黄公望坐在浙江的某块山坡上反复揣摩,成就历史巨作,这是缘;《剩山图》能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至今,这也是缘;今天两幅画在台北故宫同处一室,这更是缘。赵洪祝最后还热情地呼吁,希望能够有一天让大陆的观众也有缘在大陆见到“合璧”。此言一出,立即赢得了满堂喝彩和掌声。
  周功鑫在致辞中则特别强调了“福气”。她说,我们今天是何等的有福气!收藏此画入宫的乾隆皇帝没有这个福气,他没有看到过全图,甚至反复把玩的不是真迹。而今天,我们有那么多的人排除万难,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问题,最终办成了这个展览,这更是福气。
  开幕式上,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还宣读了中国国民党主席、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为两岸《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发来的贺电:欣悉6月1日举办“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特电致贺。至盼借由此项两岸文化交流盛事,恢宏传统绘事深威,拓展中华美学意境。开启水墨画视野,落实多元文化精神,共同为营造高度人文素有之优质社会奉献心力。
  此次“合璧”的意义早已超越书画艺术范畴,而成为两岸人民在历史、文化、民族层面上的一次“心灵相约”。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这样评价说:这幅画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和分离,也经历了两岸60多年不相往来的沉重历史。“今天,两岸走在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合璧体现了历史的机缘,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名画合璧之际,大陆嘉宾向台湾朋友赠送了一幅书法:富春江畔,百里山居,合璧一图呈秀景;华夏文明,千秋血脉,连心两岸庆良辰。
  此次特展,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等大陆院馆,齐携珍宝,赴台北故宫“合璧”。这是两岸首次如此大规模的院馆共同合作。
  此外,这次特展还展出《子明卷》。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没想到,第二年,也就是1746年,他又得到了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两幅《富春山居图》,一幅是真,一幅是假,可是两幅画实在是太像了,真假难分。最后证明,前面那幅为赝品,也就是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子明卷》。这次,最著名的赝品和真品同时展出,也让观众大饱眼福。
  
  十分值得一瞧的“合壁”
  
  此次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最主要的书画展览室210、212陈列室进行展览,并规划了6个单元,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即6月2日至7月31目、8月2日至9月5日两个展期。因《剩山图》和《无用师卷》都是限展珍品,所以只在第一个展期展示。除了两张图的合璧,这个展览的看点还有很多。比如在展览第一期里,就有包括“黄公望的书画真迹”、“《富春山居图》临仿本”、“黄公望的师承与交游”等珍品;第二期则重点展出“明清时期黄公望的影响”等史料。
  进入展厅,昏黄的灯光带人进入时光隧道,但见顶级国宝近在咫尺。在210陈列室,右手边最宽阔处,有一个长1640厘米的柜子,里面静静地放着在前面的《剩山图》和与其之后的《无用师卷》。由于《富春山居图》分成两截之后已经各自为画并重新装裱,因此不可能把它们拼接在一起。但馆方通过技术上的努力,将两幅图卷一起放在这个恒温、恒湿的大展柜中合展,不仅使两幅画卷前后呼应、山水相连,而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这对“一母同胞”的“团圆”。展台还设计成合适的斜面,方便观众观摩。
  尽管《富春山居图》年代已经十分久远,画作的墨迹已有些许黯淡,但丝毫不掩它内在的神韵。一图一卷神韵相继、画意相通、血脉相连。
  不仅如此,为满足人们让残画“团圆”的心愿,馆方更是独具巧思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图卷合璧后的情景,再加以新的创造,最后通过3D技术呈现到40米长的电子屏上。这种技术手法,就像当初上海世博会上那幅电子版的《清明上河图》。
  电子版的《富春山居图》,图下有一条绵绵的“江水”,倒映着图上的青山农舍,游鱼“往还”其间,落花点点飘落,手靠近“水面”,便有阵阵涟漪呼应……“快看啦!两张画接起来了。”不知谁高喊一声,原来两幅图像还像画轴一样,徐徐地从两端相向展开来了,一端的《剩山图》转出来了,另一端的《无用师卷》转出来了,一点一点地,靠近再靠近,终于两张图在电子版中“粘”成了一卷,接缝处还隐约可见昵。
  这幅新媒体作品的创造者是台湾艺术家林俊廷,他这样讲述他的创作意图:我们希望通过现代科技放大原作的魅力,并通过这种方式向伟大的画家致敬。
  在210室、212室,除了“合璧”之作以外,还有唐寅、沈周、巨然、赵孟?这些照亮中华文明的巨星们的作品。这些作品穿越时空聚集一室,诉说着那时的山水、那时的情怀、那时的衣带飘飘……而与《富春山居图》同投火盆的《高士图》,余下的一段此次也共襄“合璧”。画若能言,他们此次相遇将会做怎样的沧桑之叹呢?
  为配合特展,此次台北故宫以及台北故宫的授权单位还推出了一系列以《富 春山居图》为主题的文创商品,包括复制品、音箱、文具、丝巾、明信片、餐垫等等,这些文创产品也特别有吸睛力。
  
  “合璧”的意义十分重大
  
  此次专程赴台共襄盛举的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赵少华,此前在撰文时说,《富春山居图》“山水合璧”,折射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对“圆满与和谐”的不懈追求。
  她说,在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分隔360年之久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首次“合璧”展出。这是继2009年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成功促成两岸故宫博物院时隔60年的直接交流并合作举办“雍正大展”之后,诸多的努力为《富春山居图》的真迹“合璧”创造了新的条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今年1月,两岸代表终于在浙江省博物馆顺利签署了在台举办“合璧”展的备忘录。两岸各界为之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由此成就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又一段佳话。
  她谈到,从被画家赠与首位收藏者无用禅师起,《富春山居图》开始了600余年的坎坷历程。先藏于明代大画家沈周、董其昌,后有清乾隆千金买“赝品”轶事,其间险遭荆溪吴氏火殉,劫后余生而成两段的《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各自颠沛流离361年,更添传奇色彩。如今,富春山山水依旧,人世间沧海桑田。《富春山居图》长卷一端存大陆,一端藏台湾,画卷虽断而神韵相继,犹如一母同胞,血脉相连。一年前,温家宝总理一句“画是如此,人何以堪”,真情道出了华夏儿女期盼“山水合璧”的共同心愿。
  她最后强调,我们相信,分隔两岸60余年的《富春山居图》在宝岛合璧,必将引起两岸民众,乃至全世界华人的广泛共鸣。人同此心,心同此情,山水合璧,折射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对“圆满与和谐”的不懈追求。我们衷心祝愿此次《富春山居图》“合璧”展览成功,同时,也祈愿海峡两岸早日促成“合璧”展览在大陆举办,让大陆同胞同样能亲睹《富春山居图》“山水合璧”的真容,共同传承和弘扬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共同守护两岸同胞共有的精神家园,续写中华民族新的传奇。
  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认为,合展为这幅名画的“传奇”更添佳话。对于正不断加强的两岸文化交流,他表示“我们将由易而难,累积经验,一步步推进,这是两岸义不容辞的责任”。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则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不希望把两幅画摆在一起就算“合璧”,我们希望把展览办得有深度,所以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研究准备,拿出我们院藏的70件书画,又向大陆几个博物馆和台北收藏者商借13件作品,希望让内行看到深度,也让外行看到丰富的展品,知道一幅好画好在哪里,文人画又是什么,黄公望的师承来自哪里,他对后世的影响又在哪里,对于黄公望和文人画有一个全貌的了解。认真看了,也许就从看热闹到看门道了。
  
  名画安保力度前所未有
  
  深受两岸瞩目的“山水合璧一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共展出83件文物,台北故宫博物院70件,大陆借展13件,其中的《剩山图》保额就高为1.5亿元人民币。
  《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让岛内民众兴奋的同时,也很关心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安保水平。
  今年3月18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停电6小时,导致监控中心各项安保系统包括安全管理、消防、电话全面停摆。然而事故发生后,台北故宫博物院仍持续开放游客参观,直至18时30分关门为止。对此,岛内民众很担心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安保情况。“停电并未导致安保系统停摆,只是陈列室的监控画面无法传送至监控室。而且事故发生后,院方紧急调派了大批警力前往现场巡逻,同时没有损害参观者的权益。”院长周功鑫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说,“此次《富春山居图》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竭尽全力保障其安全顺利进行。”
  谈到安保,周功鑫说,故宫博物院典藏文物都是天价,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承保。所以我们自己开保全公司。台北故宫博物院有65名警力、55名安全管理人员,再加上监控与库房维护二三百人,保全工作符合国际标准。不论是安管人员,还是陈列室柜子设计,内内外外都在我们掌控中,观众的每一个动作,我们都会看到。
  据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安全设备包括监控系统、防爆装置、感应割碎玻璃的碎音装置、红外线侦测系统。“除了这些硬件设施,院内还有百余名警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还有4条警犬来回巡逻,部分警员还会身着便装隐藏在游客之中。”周功鑫表示,“在文物安保方面,除了硬件措施不断更新、升级,我们的相关人员还接受了定期培训。院方力求滴水不漏。”
  尽管如此,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是曾发生过两件事情让其对文物的保存水平饱受争议。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光绪帝瑾妃的随身嫁妆“翠玉白菜”叶片上停留了两只小虫,一只是螽斯,一只是蝗虫;2008年,台湾媒体爆出螽斯的一根须缺损了一厘米左右。不久又有报道说,世界上研究满州史及满文发展的最重要学术文献、故宫珍宝《满文原档》缺了一页“女尸图”。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并追踪文物破损及丢失的原委,外界质疑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抽检制度出了问题。
  据悉,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唯一一次全面大清查是在1991年。此后院里每年组织抽检1400件到1700件文物。由于抽检率过低,岛内业内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那么,未来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否还会冒出文物缺损、遗失之事,还未可知。
  
  扑朔迷离的传世名画
  
  一年多前的3月,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中外记者会上,表达了让分藏两岸的《富春山居图》早日合成一幅画的愿望,一句“画是如此,人何以堪”的深情感叹,让这幅画的“团圆”牵动了两岸同胞的心。今天,总理的心愿终于在宝岛实现。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为无用师道士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被盛赞“此画来自真山真水,又超越了真山真水”,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黄公望,字子久,江苏常熟人,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又声望最高。最初,黄公望结茅于杭州郊外赤山筲箕泉,后往虞山,晚年来到富春江定居。六朝文人吴均赞美这里“奇山异水,天下杜绝”。黄公望随即终日沉浸其中,眼前景、胸中笔,彼此交汇通融,解之切,感之深,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历经三四年,在82岁终完成《富春山居图》这一作品。
  原作为6张纸连成的画卷,高尺余,长约2丈。作品描写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色。画面上山峦起伏,丘壑连绵,逶迤变化,不可端倪;树木亭台,村台小桥,渔舟人物等,错落穿插,安排有致,甚得平淡天真之趣。此画是为谢无用道士所作,画卷上黄氏题跋云:“至正七年(注1347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皆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 不觉??布置如许;逐渐填答,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著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夺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观画者邹之麟在题跋中写道“笔端变化鼓舞,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
  《富春山居图》问世后,被人视为神品。一度为无用禅师拥有。明成化年间,由书画家、“吴门派”始祖沈周高价购得。以后,此卷几度易手,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为董其昌购得。崇祯九年(1636年),董其昌将画押给了宜兴人吴正志。清初,吴正志传子吴之矩,之矩传子洪裕。顺治七年(1650年),吴洪裕临终之际,吃力地吐出一个字:烧。就在付之一炬之际,其侄把画从火中取出。画虽救了下来,却在画轴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此后,较长的后半部为吴子文收藏。
  后段《无用师卷》颇多磨难。顺治十四年,即烧图后的第8年,画家程正揆在泰兴季寓庸处见过此画,可见其时已易主。程正揆临仿一本,于题跋中予以说明。后高士奇、王鸿绪、安岐等一度成为拥有者。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皇帝广征名画,此卷被征入宫。1925年,北平故宫博物院成立,此图入藏其中。1931年,日本侵占东三省,北平岌岌可危,为免不测,包括《无用师卷》在内的近百万件故宫文物被运往南方,1948年辗转到了台湾,后入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重新装裱后的《剩山图》,在康熙八年(1669年)为王廷宾所得,后来就湮没无闻辗转于诸收藏家之手。至抗日战争时期,为近代画家吴湖帆所得。在浙江省博物馆供职的沙孟海得此消息,并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晓以大义。吴得此名画,本无意转让。但终被沙老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经历了300余年的曲折传承,《剩山图》入藏浙江省博物馆。
  
  两岸大师合笔《新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画作《富春山居图》6月1日终在台北合璧,与此同时,海峡两岸8+I位书画大家联袂创作的《新富春山居图》,在历经一年潜心研究、创作之后,于同一天在北京钓鱼台盛大面世,并同期举办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峰会。跨越600载的富春山水在一古一新、一南一北的长卷中重逢。
  《新富春山居图》创作邀请到了海峡两岸极富盛名的顶尖书画大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画院院长、著名山水画家杨晓阳,中国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山水画家孔仲起,中国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人物画家吴山明,安徽美协主席、著名山水画家张松,杭州江南书画院院长、著名山水画家宋柏松,与来自台湾的两大名家――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名誉会长、台湾著名水墨画大师李奇茂,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台湾著名山水画家白宗仁,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词作家沈鹏。8+1位书画大师团队经数次考察采风、实地写生、技艺切磋、反复研讨、数十稿草图构思、潜心创作,前后历时一年,终将这一代表中国国画艺术当代水平的最佳力作,落稿完成。
  由海峡两岸8+1位书画大师联袂创作的《新富春山居图》长约8.8米,高0.66米,大师们承黄公望老先生山水画之精髓,辅以现代手法,巧妙构图,富春江两岸的旖旎风景一览无余,现代城市蓬勃的气息也得以生动再现,画面虚实相合,气魄非凡。如果说《富春山居图》是中国传统文人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那么《新富春山居图》则是当今时代物质、精神、文化高度发展的折射。而600多年前的山水与600多年后的山水在这里实现了别具特色的、跨越时空的相逢,文化艺术的不朽也与山水不老,巍然若现。
  在面世仪式的现场,各界嘉宾与本次活动主持人,亦即香港亚视著名主持人、艺术收藏家王明青女士一起连线台北“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现场,第一时间感受到了海峡对岸《新富春山居图》真迹合璧的盛况。两幅《富春山居图》同时开启,遥相呼应,深刻抵达了海峡两岸“文化无界,两岸归一”的主题所在。
  众多文化艺术界人士一致表示,《新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是对《富春山居图》文化遗存所蕴藏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的深入挖掘与理解;是传承黄公望创作精神,深度折射两岸共同文化遗存――国画艺术在当代发展的新境界;是对《富春山居图》真迹合璧的高度献礼;更是积极响应温家宝总理冀望“名画合璧,两岸归一”之倡议,以“合笔”促“合璧”,促进两岸文化的全面交流与融合;它高度折射了两岸共同的民族传承――国画艺术在当代的新发展,开创了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新高峰。
  据悉,《新富春山居图》8月10日将赴台湾展出,随后至香港、澳门、新加坡、韩国等地巡展。
  
  “合璧”幕后美丽的故事
  
  为了“合璧”这一刻,这幅命运多舛的古画盼了360多年,两岸同胞也等了半个多世纪,奔走、努力了10多年。
  要让断裂了数百年,在两岸异地分离也60多年的古画走到一起并非易事。曾有不少热心者到浙江富春江寻找黄公望的足迹,也想策划让这幅百多年分离的画相聚一处,但都因为涉及两岸的文化、政治、法律等因素无功而退。“合璧”不成,浙江方面还请来30多位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连手临摹了《富春山居图》长卷,还盖上了乾隆皇帝的御墨及历代名人收藏鉴赏过的印章。据说1993年的中秋之夜,上海电视台与台湾“华视”联合举办中秋晚会,把这件稀世名作以新科技,在电视荧幕上拼接起来。
  期待流传着几百年故事的《富春山居图》“合璧”,承载着多少中国人的梦想!这次“合璧”更是充满着许多离奇、曲折,包括两岸三地众多仁人志士出手相携,其中主角之一就是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
  从本世纪初时起,刘长乐即酝酿“合璧”之事,开始多次奔走于两岸,牵线搭桥,希望尽早达致合展的愿望。虽然当时台湾和大陆都有意合展,继续《富春山居图》引人入胜的故事,却都希望在各自所在地展出。浙江的理由很充分,这幅画作的源头在浙江,认为在浙江合展最合适。但由于台湾法律限制,香港和大陆都没有司法免扣压条款,到大陆甚至在香港展出都不能满足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法律要求。刘长乐最初考虑最大可能性是在其他国家的第三地合展。但即使这样的构想都不容易实现。
  2005年7月7日,刘长乐和文化名人余秋雨一起来到浙江省博物馆,第一次看到了那幅《剩山图》,虽然剩下只有一小截,但气势依然。刘长乐又转身到台北见了当时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但因为那时是绿营执政,刘长乐提出合展的要求被拒绝了。直到马英九率领国民党重返台湾执政舞台,“山水合璧”的希望才重在刘长乐心中点燃。后来,他找到现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得到了相同的理念后,刘长乐再走浙江、北京,从中穿针引线,终于在台湾写下了“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的故事。
  不过,能让刘长乐牵线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去年10月,在凤凰卫视参与及支持下,北京和台北的两岸故宫首次在台北联合举办了“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展出的台北故宫203件文物、北京故宫37件、上海博物馆2件、台湾中研院史语所3件及台湾五洲制药公司收藏的1件,总计246件的雍正王朝菁华展品。由此,凤凰卫视从中领略到两岸展品交流的文化意义。刘长乐曾表示,华人遍布全球,华人间要做求同存异的事,文化是最大的同,是华人的根。以文化为元素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是凤凰卫视的宗旨。作为电视传媒,凤凰卫视是文化,文明的传播者,是以文化和文明在不断写故事。
  在此次“合璧”开幕式上,刘长乐直言,这个梦成真我觉得它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来自于两岸文化人,两岸政治家的真诚,来自于他们的包容,来自于他们的智慧。我想到,在今后的文化和今后的两岸交流中,也肯定会有更多的障碍和更多的困难,但是由于我们的包容,由于我们的智慧,所有的困难大家都能够克服,所有的障碍大家都可以战胜。

相关热词搜索:山居 合璧 台北 《富春山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完美合璧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doc下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