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上浅叹两岸往事|鼓浪屿往事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鼓浪屿不仅有旖旎的风光,也同样沉淀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历史。郑成功纪念馆、林祖密旧宅、林家菽庄花园……鼓浪屿上的涉台建筑一座连着一座,小小的一座岛屿诉说着一段又一段的两岸情深。
2009年7月1日施行的《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让涉台人文建筑保护再次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鼓浪屿的涉台建筑大都建于清末民国初年,由于年久失修。有的已破败甚至倒塌,涉台文物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郑成功纪念馆英雄气概鼓舞一代代中华儿女
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开馆于1962年2月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纪念日之际。从开馆至今,郑成功纪念馆已累计接待海内外观众近千万人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前来参观的人数逐年增加,其中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300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为反抗满清的统治压迫,毅然起兵,以厦门、金门两岛为基地,领导东南军民英勇抗清。同时,对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661年他力排众议,率师东征。经过浴血奋战,打败了有“海上霸王”之称的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在投降书上签字,收复了祖国宝岛台湾,成为历史上中国人民反对西方殖民主义斗争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维护了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厦门作为郑成功屯兵抗清与驱荷复台的基地,至今遗址处处。占地1.3万多平方米的郑成功纪念馆就坐落在厦门著名的旅游胜地鼓浪屿日光岩北麓。登临万木丛中的纪念馆,迎面而来的是一尊威武凛然的郑成功半身铜像。陈列在馆区内的两门古炮,是当年福建人民抗击荷兰侵略者的见证。当年郑成功为驱逐荷兰侵略者,光复台湾,曾扎营屯兵和指挥操练水师于此,至今仍存有水操台、寨门、古梁洞等遗址和大量名人纪念题刻。
在纪念馆精致的陈列橱里,有郑成功佩带的玉带、图章,穿过的龙袍残片、鞋子等遗物。在字画资料中,有广泛流传于福建、日本、东南亚一带的郑成功诗作及其手书,有“郑成功与王忠孝对弈图”等。在研究郑成功的重要文献史料中,有《海上见闻录定本》、延平王户官杨英《从征实录》,以及记载郑成功治台业绩的《稗海纪游》、《东山国语》等。其中,《海上见闻录定本》是一部极为难得的文献抄本。《海上见闻录》系“鹭岛道人梦庵”,即厦门人阮(文杨)所撰。阮氏生于明天启七年,是郑成功在厦设立的储贤馆成员,熟悉郑氏事迹。《海上见闻录定本》是1960年在同安县发现的一部手抄本,共有两册。从卷首作者的自序得知,《海上见闻录》是初稿,系未定之书,作者晚年重新修记和补充,纠正了初稿中不少错误,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史料陈列橱里,还有《被忽视的台湾》一书的图片。据荷兰学者高路德考证,此书系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所写,至少也是由他提供材料。授意别人所写的。因“丢失”台湾而被荷兰当局判处终身监禁的殖民主义者一份失败的记录。成了我们研究郑成功历史的一种不可忽视的西方资料。
在庄严的陈列大厅里。人们还可以看到一尊郑成功的全身塑像。这位将军身披战袍,手按佩剑,昂首迈步,雄姿英发,令人肃然起敬。塑像的两旁。陈放着他当年所用的铜炮、铁炮和战船的模型。郑成功塑像伫立厅中,使我们仿佛看到他正威武地站在船上的指挥台,指挥大军船乘风破浪,浩荡东征:仿佛看到中华儿女为收复祖国神圣领土,正冒着炮火奋勇前进……
林祖密旧宅谋划反袁、建立闽南军
雾峰林氏在台湾有座“宫保第”。在鼓浪屿也有座“宫保第”,那是林祖密旧居。林祖密早年跟随孙中山革命,1918年与蒋介石同时被孙中山任命为陆军少将,任闽南军司令。他功勋卓著,却于1925年被军阀李厚基杀害,年仅48岁。
历史上的林祖密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第一个放弃当时日据时代台湾籍贯,注销了台湾户籍,回到鼓浪屿居住“宫保第”。他曾在这里建立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谋划反对袁世凯窃国,反对陈炯明政变。建立闽南军,支援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宫保第”真可谓风云际会,历史深厚。
内厝澳东北侧的花园里,有两幢欧式别墅,十分古老,均建于19世纪80年代,也是鼓浪屿颇有资格的老别墅。
菽庄花园浅吟低唱鼓浪屿之波
位于港仔后的菽庄花园,是人们去鼓浪屿的必到之处。1913年这座园子由台湾富商林尔嘉始建,原为私家园林。它与台湾板桥林本源庭园本是林家同根庭园,去年两岸正式缔结姐妹园。
林尔嘉对花园精心设计,力求再现板桥别墅的风貌,又具大陆江南园林的韵采,利用不大的一方坡地,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每春秋佳日,登高望远,海天一色,杳乎无极”,把四周能看到的景物全部纳入花园怀抱。花园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园内“四十四桥”曲折蜿蜒,人行桥上,仿若履于波上:倚山而建的“十二洞天”假山,迂回相通,上下盘旋。他还在园内设置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观潮楼、小兰亭10景,并把台北板桥别墅里的小板桥也搬了来,小巧别致,独具一格。
菽庄花园风光万千。但最有特色的是藏海:一路走来不见海,到了花园门口甚至进了大门仍不见海,一堵高墙挡住了视线,偶回首,园门内侧楣上高悬“藏海”匾额赫然入目,顿时领悟藏海的意蕴:转出月洞门,突然“海阔天空”,大海奔腾而至。其次是巧借:林尔嘉把临海的坡面,海湾里的礁石,涨落的潮水,全部利用起来,围地砌阶,造桥建亭,使原本十分狭小的海湾。借四周自然美景为铺垫,变成涵纳大海,视野宽大,颇具层次的海滨花园。特别是走在“四十四桥”上。面地辽阔的海空,谁也不感到其小,却感到花园之大。远方的南太武,山下的屿仔尾,罗列的担屿、青屿、浯屿,眼前的日光岩、英雄山。前方的海沧嵩屿角。以及翻飞的海鸥。都成了花园的外景。“四十四桥”上的渡月亭,是菽庄观海赏景的最佳点。每逢中秋,夜深人静,海浪轻摇,更是欣赏那海色月色的好去处。
林语堂新娘房墙那头住着初恋情
林语堂新娘房是林语堂夫人廖翠凤的家。也称林语堂故居,位于鼓浪屿漳州路44号,是一座U形的英式别墅,也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别墅之一,它约建于19世纪50年代,距今已有150多年了。这原是一栋二层别墅,因年久失修,已塌一层,但语堂结婚的厅堂、新房仍在。
林语堂在鼓浪屿求学期间就寄寓这里。1919年8月9日。林语堂与廖翠凤举行婚礼,新娘房就设在廖家别墅前厅右侧的厢房里。婚后3天,他从这里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化名人。
兴许是机缘巧合,出生于漳州的林语堂在厦门的故居,竟是鼓浪屿漳州路44号。位于漳州路44号的别墅。实际上是林语堂老丈人的豪宅,只是因为别墅里的其中一间是林语堂与廖翠凤的洞房,而无争议地成为除平和坂仔、台湾阳明山之外的第三处林语堂故居。
而在廖宅与邻居之间,有道已经残破不堪的砖墙。当年围墙那一头住着的就是林语堂的初恋情人陈锦端一家(现已拆迁)。在这里,林语堂埋葬了婚前一段可歌可泣的情史。由于陈锦端父亲陈天恩棒打鸳鸯,有情人难成眷属。
相关热词搜索:鼓浪屿 两岸 往事 鼓浪屿上浅叹两岸往事 鼓浪屿往事剧情介绍 鼓浪屿景点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