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鱼缸政治》谈策划三要诀】政治要诀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2010年9月,《决策》杂志推出了特别策划《金鱼缸政治――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之三地试验》。这组策划以其对重大改革试点的敏锐性、前瞻性,一度引领了全国媒体的报道热潮。全文经由新浪网转载之后,新华社、《人民日报》、《?望新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诸多知名媒体相继跟进报道。同时,这组策划还在理论界、决策层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不少学者、官员致电《决策》杂志编辑部,称赞“这个选题,你们抓得最早、做得最实”。
  《金鱼缸政治》这组策划为什么会产生如石击水的效果?作为整个策划的提议者和参与人,我深深地感到,主要得益于选题的控制力、团队的应变力、思维的创造力。
  选题的控制力
  “题好一半文”。选题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我们选择“金鱼缸政治”这个选题,可以说是谋划已久。
  “金鱼缸效应”,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理念,代指一种透明度极高的民主管理模式。对于中国基层治理来说,围绕公权力运行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说到底就是一个祛除神秘化的过程。从邯郸公布“市长权力清单”,到成安推动“通透式办公”,到成都武侯为“一把手”权力进行确权勘界,再到江苏睢宁以严管干部为起点的系统化改革,我们发现,基层公权力的“祛魅”进程,已经悄然从行政权力的自我革命,走向了党委权力的自律自省。
  邯郸、成安、武侯、睢宁,是闻名全国的改革之乡。对此,我们并不陌生。早在2005年,我们就不定期地推出过一系列的深度分析文章。笔者还曾多次赴成安、睢宁等地,并就改革的前沿问题,与王晓桦等主政者进行了深入交流。2009年3月,中纪委、中组部确定睢宁、武侯、成安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3家试点单位,试点时间为18个月。当时,我们就预感到,这是一项意蕴深远、不同凡响的改革。为此,我们不断搜集相关资料,密切关注最新改革动态,准备适时推出一组重磅文章。
  2010年初,媒体开始零星出现一些相关报道,但大多停留在个别创新的描述上和具体现象的罗列上,使人看了不解渴、不过瘾。我们仍然在等待着一个最佳的时机。
  什么是新闻策划的最佳时机呢?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梁建增说:“最佳时机,就是发挥最大新闻价值的时候。对于大多数报道,特别是突发性事件,能快则快,一个小时、一分钟甚至一秒钟都不能耽误。而对问题性报道,则要捕捉良机,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早了矛盾正处于白热化,问题正值扑朔迷离之时,说了可能会‘添乱’;晚了,矛盾冰释、问题解决,这时再推出便成了‘马后炮’。”
  改革,实际上一个触及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如果把握不好报道的时机,就有可能给改革者造成被动,不利于试点的深入推进。因此,我们认为,《决策》杂志介入的最佳时机,是在试点即将结束之前的一两个月,很多媒体还没有意识到、捕捉到这一选题的时刻。
  果不其然。
  2010年7月,《金鱼缸政治――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之三地试验》推出以后,在诸多同行中引起很大反响。11月,中纪委、中组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一些地方的主政者甚至拿着这组策划文章,专程赶到成安、睢宁等地学习考察。
  由此可见,在对现实社会中各类事件、问题和现象进行报道的时候,不仅需要探求事实真相、追求真理的勇气,不仅需要踏实严谨、深入细致的采访作风,还需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多元化的视角、更高的思想境界。尤其是在今天,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面对千变万化、难以把握的复杂环境,官员越来越难以依赖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框架去应付层出不穷的矛盾和问题。受众不仅需要媒体告诉他们有关客观世界的最新变化,还希望新闻报道能够为他们解惑释疑、引路导航。这就要求报道策划要以强大的信息系统为支撑,策划者要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团队的应变力
  所谓策划,顾名思义,是对未来行动的谋划和安排。策划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策划者对事物未来发展变化的预见力,还取决于整个团队对不断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变力。
  在执行这组策划时,《决策》杂志策划团队兵分三路,分赴北京、河北、江苏三地采访。同时,我们特别邀请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清华大学的4位著名学者作为“外脑”,以弥补自身信息的不足,增强团队成员的预见能力。因为出刊时间紧迫,如果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知识储备,以及处变不惊、多谋善断的运筹能力,将难以驾驭报道驶向成功的彼岸。
  《决策》杂志的秘诀在于,充分调动一线记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应变力。正如一位资深记者所言,“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策划并不能独立存在,只有与记者的现场采访相结合,才能达到预定的报道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否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甚至胜过单方面的强调策划或强调采写。缺少策划或策划不到位的采写没有连续性,不能形成风格和特色;但是把握不好策划的‘度’,处理不好与现场采访的关系,也往往会事倍功半,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不搞一锤定音。策划的指挥者主张全程跟进、及时调整。策划是报道的开始或准备,策划的实现靠记者现场采访,因为受实践的约束和限制,所以不能闭门造车、任意杜撰。现实是变动的,所以策划应是动态的、变化的,才能适应多变的现实。也正由于这种复杂、流动、变化,才使生活丰富多彩,才使报道新意迭出。比如,我到了成安县之后,才知道他们决心接下来要推出一个“大动作”:对县委所有岗位进行腐败风险评估,并根据其风险程度大小分别采取有效的预防、监控措施。而且,对权力行使的风险因素和苗头性问题,及时向权力行使的当事人发布预警信号,采取应急措施。
  其次,不搞越俎代庖。策划的作用在于确定主旨、规定范围、规划采访行动,属于宏观调控。因此,策划不能过细,不能越位,不能把记者的手脚捆得太死,使记者像学生考试填空一样去完成策划者圈定的题目。这样,便扼杀了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只是机械完成规定的计划,而忽视了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注意去挖掘采访过程中新的触发点,而这些往往是报道成功的关键。《决策》杂志允许记者突破策划设想,甚至鼓励写出与策划初衷不同的优秀稿件。本组策划6篇文章《“县委书记权力清单”的背后》、《睢宁改革的前后左右》、《睢宁改革逻辑》、《成安:关键部位动手术》、《武侯之治》、《“确权勘界”之专家献策》,多数都是记者直面现实、大胆探索的产物。
  思维的创新力
  新闻报道策划的本质是创新。只有那些带着清香朝露的“鲜花”才能吸引受众,只有那些活蹦乱跳的“活鱼”才能吊起受众的胃口。而做到这一点,唯有破旧立新、独辟蹊径、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睢宁改革逻辑》一文。按照最初的设想,并没有这样一篇采访手记。但在两次实地采访中,记者有感而发,充满激情地写下了如下的文字:
  “睢宁之行,说到底是记者职业本能产生的那份好奇心驱使的。为什么全国那么多地方禁令如山吓不倒‘酒君子’,唯独睢宁干部身在外地亦能恪守‘无例外禁酒’?公布手机号之后的县委书记,会不会事必躬亲处理每一条老百姓发来的短信?直播常委会、全委会,从网络、电话那端传来的民意诉求是否会经层层过滤才能抵达现场?来到睢宁,我才发现,如果纠缠于改革的技术性问题,很难把握睢宁改革的本质与精髓……
  “记者乘车离开睢宁,沿着天虹大道驶出睢宁城区,一块巨大的广告牌进入眼帘――‘睢宁变了,你呢?’这是睢宁留给记者的又一个问号。
  “不放弃任何一次尝试解读睢宁的机会,记者给出的答案是:这个‘你’,既是睢宁变革的有力推手,也是不由自主被挟裹在变革潮流中,无法放慢自己脚步的人。这个‘你’,是县委书记王天琦,也是每一个平凡普通的睢宁人。”
  见人之未见,言人之未言。行文至此,戛然而至,给人以无穷的回味。这正是作者思维的创新力的集中展现。
  思维的创新力体现了以下几种品质:一是发现问题的敏锐性,能在大家习以为常之处觉察事物的差异性,能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矛盾;二是探索过程的发散性,即善于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三是解决问题的新颖性,即用前人未尝试过的独特、新奇思维路径和方法解决问题;四是思维结构的综合性,即借助多种思维形式、运用多种思维能力、借助多种思维原料、巧用多种思维工具,在操作上和内容上进行统摄思维。
  正如刘白羽指出的那样:“当一种新鲜事物出现眼前,你不但记录原象,还要记录你的思考。这就是说,在你用眼敏锐观察时,同时就要用脑敏捷思考,用最通俗的表达,就是不但有你的印象,还有你的认识。只有这样,那形象才有生命、有血液、有呼吸,才能迸发你心灵的火花。”
  从《睢宁改革逻辑》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新闻工作者只有凭借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才能激发灵感,形成卓而不凡的策划思路,写出震撼心灵的精品力作。

相关热词搜索:金鱼缸 要诀 政治 从《金鱼缸政治》谈策划三要诀 谈思想政治工作三个贴近 金鱼缸政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