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中存在的问题 [“农超对接”的典型模式与发展的政策目标选择]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2008年商务部、农业部下发《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国进入了“农超对接”广泛实施的新时代,开辟了中国农产品流通的新阶段。本文通过“农超对接”三种典型的模式:家乐福的“直采”模式、麦德龙“源头”模式、彤瑶“产地供应商”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农超对接主要政策目标选择是: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大规模发展;强化农产品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农业产业优化,提高农民收入;降低采购成本各方得益。
【关键词】农超对接 模式分析 政策目标 农产品流通
“农超对接”能有效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鲜活农产品的交易难问题,从而促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的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目前“农超对接”的主要模式是“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因此要将超市作为与合作社和农户对接的主要对象。
一、农超对接的三种典型模式的特点
随着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发展,市场对新鲜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政府对专业合作社强有力的支持,使得“农超对接”这种新兴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越来越普及。在超市和合作社对接的过程中,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各种对接模式也逐渐产生,如家乐福的“直采”模式、麦德龙“源头”模式、彤瑶“产地供应商”模式等。
1、家乐福“直采”模式
家乐福通过建立“直采”的模式,与农业发达地区的专业合作社达成协议,直接向基地采购农产品,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费用,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保证了农民的利益。对于超市,也实现了采购过程的透明化、正规化,同时农产品的零售价也降下来了,又惠及消费者。
在这种“直采”模式中,超市首先要成立采购小组,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具有一定规模、优质的农产品合作社,并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最后由合作社来组织农民进行生产,为超市提供安全鲜活的农产品。这种从欧洲引进来的农民直采模式,使得超市方面的利润水平维持不变,而减少的中间流通成本又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并最终惠及消费者。另一方面,中间环节的减少,使得直接采购的农产品市场售价较之传统模式的售价较低了15%-20%。
2、麦德龙“源头”模式
农超对接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保障食品安全。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麦德龙创新推出了“源头”模式,即自己寻找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市场运作进行监管,随时监测农产品的质量,超市收购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并最终通过超市这个终端环节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在这种被称之为“源头”模式的农超对接形式中,其主要特点是超市直接参与农产品的生产,从农产品生产基地中采购产品。
2007年,安徽省合肥市政府与麦德龙超市合作建立了新型的农产品基地模式,旨在生产从生产源头就能保障食品安全的农产品。在和地方政府共建新型农产品基地后,麦德龙又建立了农业技术公司――麦咨达农技咨询公司,全方位培训、指导农民的生产、加工、包装、物流和市场运作,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实现“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产品质量控制及可追溯性。
3、彤瑶“产地供应商”模式
当家乐福率先对农业合作社敞开门槛时,彤瑶合作社作为第一位受益者并没有独享这种收益,而是将其放大到更大的合作社那里,并首创了农产品“产地供应商”制度。
据统计,彤瑶合作社最初在家乐福中设立专柜,虽然面积只有8至15平方米,但是100多家大卖场一年四季的需求量是相当巨大的,这不是彤瑶一家合作社所能实现的。于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彤瑶合作社在入超两个月后,就联合了周边近百家合作社,将它们的产品积聚起来,再组织、再分配,统一对接超市,这样,在农产品数量上就有了保证。彤瑶“产地联盟”的方式帮助了更多的合作社进入超市大卖场,使得合作社能够充分利用超市给予的市场信息,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和种植品种,合理安排种植日期,严格按照市场行情来确定种植方向,这就改变了长期以来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的尴尬境况,既有利于生产,也有利于销售,更有利于农民增收。
二、“农超对接”发展的政策目标选择
通过以上三种典型模式的分析,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发展的方向,但在其特殊性中蕴含着普遍性,需要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共同努力,确定农超对接发展的政策目标的选择,以指明其发展的方向和获取更大更好的发展前景。
1、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大规模发展和冷链行业的发展
农超对接采取的是“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一方面超市可以根据销售信息帮助农户掌握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以及价格变动趋势,引导农户或专业合作社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并派遣农产品专家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产品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丰富农产品的品种。另一方面农超对接有利于发展农产品的现代物流模式,“农超对接”中超市和专业合作社联合或者独自建立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系统,带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大规模发展,有力促进了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
2、强化农产品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
随着农产品流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拉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要求日益提高。农超对接的广泛试行,统一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因而标准化农产品基地也因此得以引进,农产品的生产开始了规模化和标准化的进程,农产品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可采用的相关方式有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等多种形式。
3、促进农业产业优化,提高农民收入
“农超对接”之后,超市需要哪些农产品、需要多少以及可以提供的购买价格等市场信息都能一目了然。农户或者合作社可以根据超市所提供的市场信息,在超市的帮助下,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来满足市场需求。河北省张家口市在推进“农超对接”过程中,每年投入100万元财政资金来引导“农超对接”,这些资金用来制作特级农产品的包装箱和品牌说明标签,包装箱和标签都免费发放给农超对接合作社,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降低采购成本,各方得益
超市和农贸市场也是以很多环节加价的成本价购进农产品的,这样不仅使得流通效率大大降低、超市采购农产品的成本增加,同时还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来维持农产品的正常供应。“农超对接”后,超市和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被削减,大部分农产品在采摘当天即可送到超市门店进行销售。这些流通环节的缩减,不仅降低了新鲜食品的腐烂量,同时也减少了农产品储运及销售过程中的损耗和代理中介费用,可以大大降低超市的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能使超市经营者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参考文献
①《商务部农业部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国农经信息网,2009-2-15
②《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发展改革委网站,2010-7-28
③《关于推荐“农超对接”试点企业和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通知》,山东农业信息网,2009-2-3
④《开辟“农超对接”带动农户增收》[J].《上海农村经济》,2010(3)
⑤赵洁、冯华,《供应链管理下的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探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8):64-65
⑥左两军、张丽,《农产品超市经营对农业产业链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3(2)
⑦胡定寰、张国材,《农超对接的模式与意义》[J].《农村百事通》,2010(14):4-6
⑧徐刚,《现代农业新引擎――我国“农超对接”开展情况综述》[J].《农村经营管理》,2010(4):11-13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责编:刘冰石
相关热词搜索:对接 典型 目标 “农超对接”的典型模式与发展的政策目标选择 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的政策法规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