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务型办学理念探析 高校办学理念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高校作为学生的服务主体,须潜心研究学生未来发展的主、客观需求,并以此为“标的”树立服务型办学理念、构建自上而下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思想和服务内容,致力教学管理改革,以培养符合社会与国家需求的各类专业人才。
  【关键词】办学理念 服务体系 教学改革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只有确定了科学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不断创新,学校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对保险人才的培养来说,保险专业的学生面临着既过剩又稀缺的尴尬,即一方面表现为保险公司对各高校培养的学生热情不高,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保险需要的诸如拥有大量客户资源的营销人才、经验丰富的公估人才、擅长经营团队的管理人才等极具短缺。问题在哪?主要在高校的“产品”不适销对路。为此,高校应该提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型办学理念。对此理念,谁领悟到了、谁以之为定位了、谁为之行动了,谁就能高效快速建立起服务型办学理念与模式,就能在办学实践中取得实效。本文着重就高校服务型办学理念的建立与实践作一探析。
  一、创新思维树立服务型办学理念
  就当前的高校服务型办学理念来说,应紧扣“学生”这个关键词,建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一服务型理念。
  1、“一切为了学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他体现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学生也是家庭的希望,他决定着家庭的幸福指数;学生更是国家的未来,他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后劲。
  学校的使命是依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心灵的修养和智能的历炼,在教学服务过程中完成学生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从使命的角度讲,学校是一个大服务者:即直接为学生服务,间接为家庭、为社会发展服务。只有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有所归,家长才能满意,社会才能认可,学校才能立足、发展。所以学校的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服务学生,即锻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
  2、“为了学生的一切”
  有了“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那么我们又该为学生做什么?首先我们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然后我们才知道该怎么做。学生需要什么?按照主、客观要求,我们把它分成两个层次:
  首先是学生内心的需求――主观需求。主观需求是指学生进入学校后,他们自己在心智方面的主动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后,为了将来的发展,他们最直接、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学习知识技能。所以学到真正适用的专业知识和一技之长是每一位职业高校学生的共同要求。为此学校必须从师资建设、教学载体建设、学生职业能力建设等方面按照知识素质、职业素养和技能标准来提出要求,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围绕社会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第二是心理需求。印度著名的哲学家吉达?克里希那穆说:“学校的使命是创造一个地方,在那里,一个人可以学会一种完整的,健康的和智慧的生活。”所以学校在引领学生探索外部世界和知识世界的同时,还要引领他们积极探求自己内在思想与行为,学会发现他们自身的心智状况甚至人格缺陷并矫正之。因而,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虽是高校的第一要义,但服务学生的心理需求仍然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三是职业规划需求。高校的学习不同于中学的学习,它既要培养知识能力,还要帮助学生设计未来人生之路,或者是以所学的知识与素养的积累规划未来的职业与事业,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事业观,从而成为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任的人、有贡献的人。如很多保险专业的学生常言:我不做保险,因为我不适合做保险。在他们眼里,保险就是不计颜面、不计尊严的死缠烂打。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偏见。澄清偏见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保险,更要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规划职业生涯。让学生在找到职业方向并为之规划、努力奋斗的过程中走向理性和成熟。
  其次是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客观需求。社会对学生的需求,表现为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毕业后作为一个职业者,甚至成家后作为家庭一员,社会、单位、家庭对他们的需求。这种需求也有知识技能的需求。这种需求与上文述及的学生主观上的需求有所不同,社会的客观需求不但要求学生具有理论知识,更要有实践能力,或者能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从职业角色的定位来说,社会对他们的知识技能要求又是十分明确的。所以作为学校来说,在为学生服务时就要对社会的这种需求有所预设。第二是意志品质要求。拿保险专业与职业来说,由于体制与机制的原因,使得不少人对投保有所抵触,这就产生了新入业务员第一年的“阵亡率”高达70%的统计数据。所以“保险不是人干的,是人才干的”,这其中虽有几分无奈,但其中的“才”中就包涵了这行业特别强调的坚强的意志品质。为此需要我们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运用特别方法历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第三是为人处事要求。在保险行业,无论是企业的要求还是业内成功人士的经验都集中指向同一个道理:“做事先做人”。中国人寿的以“诚信为本”和中国平安的“服务至上”无不预意着“为人处事”之重。现在的青年一代,他们身上虽然不乏优点,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为人处事上更是缺乏锻炼。尤其在诚信曾遭破坏的保险领域,善于做人成了保险从业者成功的不二法门。那么什么才叫善于“为人处事”?其基本思想是根据职业规范要求,用专业的能力和诚信去为客户做完善的服务。为此学校对保险专业学生的评价标准必须重新修正,要提高“诚信”在综合评价体系中的比重,让此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心田,并体现于职业生涯之中。第四是团队管理要求。从社会要求和事业成败来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协作和“双赢”的团队理念非常必要。俗话说: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将事业做大。尤其是保险,如果孤军奋战,很难在业绩上有重大突破。这就客观要求保险教育必须把团队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倡导团队精神,注重团队协作。
  二、构建立体完善的服务体系
  服务型办学理念易建而难立,更难产生立竿见影之效。因此,要使这个理念充分发挥运用在办学实践中,并成为长效机制,必须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完善的服务体系,可归纳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院长级服务体系――以先进理念彰显服务
  如果说院长是一种权力,则这种权力的真正作用是服务。这种服务的首要体现就是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型办学理念。院长必须围绕这一理念以先进的教育思想、高超的管理才能、非凡的团队精神激发教师的创造力、调动一切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服务;同时建章立制,使学校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于、服务于这个理念。
  第二、职能处室服务体系――以优质管理体现服务
  学校各处室的职能是做好相应的管理服务。教师和学生是职能处室的服务对象,这些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为学生服务:应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兄弟院校积极、长效的做法,本着务实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比如,如何让心理咨询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解决学生的困惑、迷茫与痛苦,帮助学生冲出心灵的暗区;如何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为学生的就业问题做点实事等等。
  为教学服务:重点体现在教学载体建设上,教学载体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建设、模拟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虽然教学载体建设主要是系部的任务,但作为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应该在方法指导、资金报批、建设规划等方面大力支持、积极作为。
  为教师服务:本着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着力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为教师进修、教学与科研环境、水平的提升提供服务。
  第三、系部服务体系――以教学改革实现服务
  系部作为人才培养的专业单元,为学生提供最直接、最关键的服务。这种服务体现在通过深入的教学改革,以构建新型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上。
  这场改革的基本思路(以保险专业为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教材、教学方法和实践场所为载体,聚合校内外资源,着力于“教师队伍建设”、“保险教育载体建设”、“学生职业能力建设”这“三元系统”建设,创新培养机制,构建市场为导向的“保险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建设方案如下图所示: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专业素质践行服务
  高校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以自身的专业素质直接传道、授业、解惑,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职业能力。如上图所示,学生的保险职业能力包括知识能力、实践能力、意志能力、情商能力、诚信品质等,基于保险职业能力的要求,教师必须凌驾于职业能力之上,具备能驾驭、掌控职业能力训练的知识、能力、方法和手段,为此教师必须从如下方面全面锻炼和提高服务于学生的专业素质:
  1、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学水平
  科研成果凝结了教师对理论前沿、行业实践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将科研运用到教学中,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积极投入科研,不断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拓展新思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2、提升专业知识素质,夯实学生职业基础
  拿保险专业来说,它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涉及经济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医学、法学等,故要求保险专业教师既要专精,又要博览;既要善于摄取,又要融会贯通;既要擅长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受体”转化为“能动主体”
  传统教学模式多为“单向灌输式”“强行填鸭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永远是被动受体,毫无能动和乐趣可言。保险教育作为一种典型的职业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双向教学方式,通过诸如多媒体快乐教学、案例情景教学、现场实例观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多向思维或发散式思维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
  4、由“单师”向“双师”演进,突出实践教学
  所谓“双师”,从内涵而言,教师既是理论之师,又是实践之师;从外在形式而言,教师即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又具有实践所须的从业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应用型人才,所以教师还需练就实践本领,强化实践教学,为了达到“双师”的目标,教师必须在学校的支持下做出如下努力:
  第一是须获得至少两种职业资格。在行业资格体系中至少要获得两种以上资格,如管理类的“寿险管理师”;销售类的“保险经纪人”或“保险公估人”或“寿险理财规划师”或“员工福利规划师”;核保核赔类的“核保核赔师”等,当然多多益善。这些资格为教师下一步进入保险企业从事各项实践工作创造资格条件。第二是通过轮岗实践提升实践能力。即学校选择国内知名保险企业作为教师实训基地,通过建立轮岗实践制度,有计划有目的的将教师送往保险企业到各个岗位进行挂职锻炼或直接从事保险第一线工作,使其真切体验保险发展中的实际,提高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为以后的模拟仿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是聘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及保险业务精英为客座教授。通过他们开展专题讲座和经验传授,既能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又能使学生大大开阔视野,同时增强职业情感。
  5、夯实道德基础,培养学生道德素养
  保险作为承诺未来的一纸期货和约,最需要执业者的道德诚信。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力量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和奖惩制度所不可替代的。因此,教师优秀的道德素质,高度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对大学生深厚的感情,是素质教育顺利进行并获得成功的不竭源泉。
  6、注重调心服务,增强学生职业信心
  所谓“调心”,就是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活动和心理障碍并及时引导,正确梳理;另外针对学生害怕吃苦、恐惧保险的心理,保险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套特别的意志训练方法,通过课堂内外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职业信心。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高校发展,尤其是职业类院校,如果树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型办学理念,并把它始终贯彻在学校的管理与教学中,那学生就能学有所为,学校就会有所发展、国家也就有了发展的后劲。
  (作者单位:安徽行政学院)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探析 办学 服务型 高校服务型办学理念探析 大学办学理念 清华大学办学理念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