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构图原理的心理学探讨:色彩心理学 野村顺一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画面的构图可以以一种无声语言的方式表达思想。对传统摄影构图的特点进行了阐述。从心理学感受的节奏和平衡两方面对构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更加有效地把握和运用摄影创作手段,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摄影作品艺术作品。
[关键词]心理学 节奏 平衡 构图
摄影是一门视觉艺术。摄影作品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主题和内涵以外,在表现形式上,它强调将三维空间较好地表现在二维平面上,要求的是整个画面对观赏者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而巧妙的摄影构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画面的构图可以以一种无声语言的方式表达思想。摄影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摄影构图的独特特性,不管是传统的摄影构图还是反传统的不规则构图,都能体现出摄影自身的特点。
一、传统摄影构图的特点
1、摄影构图是通过照相机镜头进行的。照相机镜头的光学性能,使摄影的构图形象有别于其它的造型艺术形象。摄影画面构图与形象塑造是一次构成的,这与其它造型艺术表现形式都不相同,镜头的性能使得摄影构图具有科学准确的线条透彻效果。摄影构图的镜头性能还体现在虚实形象的构成,景深的变化,对摄影构图是有重要意义的。虚实的表现性在摄影艺术中很具有魅力,它有利于画面的变化,有利于建立视觉重点,有利于突出画面的主体。
2、摄影构图必须在现场直接面对被摄对象。摄影画面具有纪实性,纳入画面镜头的一切物体都要求为真人、真事、实物、实景。现场性并不是简单地陈列一般人所熟悉的题材和地点环境,真正关键的是,通过观察,发现选择那些有特征、有意义与具有审美价值的东西,使它们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对摄影家的要求是很高的。摄影家必须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特别是造型艺术修养,以及娴熟的摄影技能、技巧。
3、摄影构图的典型性、瞬间性再现瞬问状态是摄影反映客观对象的重要特性之一。摄影构图要获得美的形象,就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时机对于摄影构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实生活就是一个浩瀚的大海,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事物发生,要获得闪耀着美的火花的事物,就要靠机遇了。能不能敏锐地发现并及时地把握住时机,要求摄影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观察和善于发现。摄影艺术被称为瞬间的艺术,“瞬间”是摄影最具魅力的功能,谁能在把握瞬间上有超人的能力,谁就会多得到成功的机会。
4、摄影镜头就如同人们的眼睛,其视角范围是有一定的限度的,镜头视角之内的一切事物,必须存在于真实的空间里面。也就是说,镜头视角之内的一切事物,都必须是存在于真实的空间之内的。摄影创作也必须在这样一个真实的空间里面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摄影画面形象的真实性,保持了摄影艺术的个性特征。
5、摄影画面要求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便于创作者和观众的互相交流,观众通过画面来领会摄影者的创作意图,从而给观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6、摄影画面是用可视的形象来有选择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摄影画面并非是纯粹的“临幕”生活,而是蕴含了作者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感情在里面。通过拍摄角度的变化、画框的剪裁等等,把作者对生活的审美态度和情感倾注于画面之中,使之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二、基于心理学的传统构图原理阐释
1、节奏的律动反应。在广义上,节奏是指画面上由景物错落有致的分布或者色调、影调的强弱相间而产成的一种有规则的律动感:狭义上来说,节奏指的是相似的构图成为有规律的交替。在摄影构图中,节奏是指画面形式富有节奏感,在观众心理中产生一种律动的反应,然后形成优美的审美感受。
日常生活中,可能我们每个人对于什么是条理性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是我们都很自然地、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条理性的结果:秩序。如果我们对生活的某一方面感觉到很难控制的话,容易产生不稳定感。导致心情很郁闷、沮丧。因此,有秩序的生活人们都努力追求的。艺术工作者体会到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在创作的时候,赋予作品条理感和和谐感,用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节奏,在大自然中到处存在。大自然不仅给人提供可以感受的物质形态,而且将美的组合形式呈现给人们。这种美的组合形式就是节奏。生活中,节奏比比皆是:心脏的跳动,四季的循环交替,日出日落等等均以自己的节奏让我们感觉非常的协调。一旦有稍许的偏离,我们就会感觉很不适应。在摄影构图上,人们也希望体会到规律节奏的愉快的感觉。节奏是摄影构图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构图不可缺少的。它能够使得画面线条、形状、影调、色彩产生有序重复和交替。
节奏意味着从无秩序找到了秩序,从杂乱无章的事物中找到了和谐优美的因素。节奏有较强的活力和独立意义,具有运动的感觉,能把欣赏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节奏所形成的流动的运动感觉上。这种运动感觉可流畅、可断续、可快、可慢……,因此,毫无疑问的,节奏给构图增添了美的情趣。
对于摄影画面来说,疏与密对节奏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相反地,如果我们不以差异的不同来构成统一,而是把相似物体适当地结合起来,或者是把归类的物体整齐等距离排列,又会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画面。它会有节奏的动感,引导观众的视线沿着画面移动,满足观众的视觉感受,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等距离的同类物体,不但使画面真正有了节奏感,也不会使人感到机械呆板,反而会让人感到一种新的和谐美的统一感。这也就是节奏的作用。
节奏决定了摄影构图的格局和步调,如果画面有了节奏感,观众就会感到和谐和愉快。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当然要创造视觉节奏。它利用了自己的形态因素,比如点、线、形、色等等,线形的大小、长短、面积、间隔等等,还有影调的浓淡以及远近的层次创造的。摄影者可以运用节奏把所要表现的事物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从而确定事物之间的特定关系。让一些事物产生鲜明的节奏图像并不难,但是摄影作品毕竟不是图案,如果让节奏在画面中呈现机械式的支配地位,那样的画面就会显得单调而无情节和韵味,画面上所要表现的情节就会被压倒了。在这种情况下,要设法抑制某些节奏,让主题和主体更加突出,这才是运用节奏的根本目的。
2、平衡形成的稳定感。摄影构图中的平衡,指的是以画面中心为支点,画面上的左右、上下、所呈现的构图结构因素在视觉重量上的平衡感觉。平衡的作用就是使画面产生稳定感。平衡一旦被破坏了,就会产生动感或者不安定的感觉。在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中普遍地存在着平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万物都具有平衡性,这种平衡性发展到极致便成为了对称性,体现了一种永恒的自然性。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培养了人们要求平衡的心理,并且对人们的审美活动有着不小的影响。摄影构图画面上的平衡,指的画面在线 条、影调、色彩上达到协调。平衡的画面是我们的一种视觉感受。我们感到稳定、舒服、自然。比如拍一幅侧面人像的时候,前方的视觉空间就应比后方的空间大一些,这样就能做到画面的平衡,也使观者在心理上获得了平衡。
在把画面的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时,我们还要注意画面的平衡感。平衡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要求和形式上的感觉。整个画面平衡与否,不仅仅影响画面的整体结构,还和观众的欣赏心理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解释平衡现象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天平和跷跷板。一切稳定的物体都有着平衡的形式。即使是在劳动中,人们的姿态时刻变化着,但是在变化之中又会达到新的平衡,形成劳动的节奏。平衡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两种。
对称平衡是人们对于对称平衡的体验,最早是由对称而来,比如人体的对称性,植物的先天对称性。对称给人以稳定、规矩、端庄的感觉,一旦对称遭到破坏,就会使我们感到不舒服。两个完全或大体相同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对立统一,就是对称式平衡。虽然对称在构图意识中,被认为是单调、呆板的,但其用途还是比广泛的,只要运用恰当,也能取得成功。摄影艺术中的对称式平衡,也就是生活现象在画面构图上的反映,这种构图方式,适合表现静态,给人稳定、庄严、沉静之感。也就是把重量相同的物体放在离中心距离相等的地方,跷跷板就是这样在水平位置上保持平衡的。大部分活泼的构图,是由非对称平衡构成。画面不是像镜像那样对称,在大小、形状和明暗上有很大的差距。是通过力量的均等建立起来的平衡。
一幅画面在通常情况下应该是平衡、安定的,让人有稳定、和谐、完整之感。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艺术作品的平衡并不等于对称和平均。因为对称和平均常常是平板、呆滞,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艺术上的平衡是变化中的平衡。也是心理感觉上的平衡。从人们要求平衡的心理感受出发,在摄影构图时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来加强画面的表现力。比如,要强调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就要求画面平稳,就可以采取对称式的平衡,从四平八稳的对称平衡中呈现出一种古拙的庄重的美来。比如拍摄中国古建筑、寺庙、庄严的会议等,常常会有意的运用对称平衡的形式。而如果是一些强调幽雅、恬静的抒情性风光的画面,还有表现人物生动活泼的画面时,则可以用变化中的平衡。画面可以疏密相间,虚实结合,但是总体的感觉是平衡的。另外还有一种现象,有意违反了平衡的法则,让画面由不均衡产生某种动荡的感觉,就像受到外界的冲击一样。比如有些表现滑雪、冲浪等运动的画面。画面上所有的线条都向一边倾倒,使观众感受到强烈的动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和研究构图,就是能够为了推陈出新,发展现代美学理论,加强我们的艺术实践。使之更全面地、辨证地理解构图学在摄影艺术创作上的重要意义,对摄影构图进行思考,提出关于构图本质的深思。归根结底,研究摄影构图的实质,有助于帮助我们充分利用周围丰富多彩的现实素材,结合创作者自身的因素,更加有效地把握和运用摄影创作手段,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摄影作品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①李璞抿:《心理学与艺术》[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②董介人:《摄影造型解析》[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
③董介人:《全国高校摄影教育论文集》[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④李兴国:《摄影构图艺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⑤郭艳民:《摄影构图》[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⑥李强:《摄影画面构成》[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构图 心理学 探讨 传统构图原理的心理学探讨 摄影构图的心理学探讨 构图学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