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编者按语的功能_浅析社会保障的功能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编者按语是编者所专用的一种为发表或播发的重点新闻报道而写的点评、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它本应在传媒中被广泛运用,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按语配置的缺失,导致一些重点报道难以进行深化,难以得到充实,难以强化宣传效应。究其原因,是对其功能作用不够了解或认识不够。笔者在实践和运用中,归纳其功能和作用应为点评强调,发人深省;评价新闻,深化报道;传递信息,因势利导;提醒建议,表明观点等。按语旨在画龙点睛,配置适时,用得得体,方能产生最佳效应。
  [关键词]编者按语 性质任务 运用 功能作用
  
  编者按语,是报纸也包括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体的编者所专用的一种为发表或播发的重点新闻报道而写的点评、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它不是独立的新闻评论文体,而是依据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一种画龙点睛式的编者短论。由于编排位置和次序不同、地位不同、应用需要不同,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编者按语逐渐形成了这样三种表现形式:文前按语(也称编前语),文中按语和编后。在实际运用中,尤以文前按语最为广泛,也最为重要。
  编者按语的任务是:或者结合稿件中的事实材料和实际矛盾,解释有关方针政策,直接表明编者的态度和建议;或者突出强调稿件的中心思想和现实意义,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注;或者提供背景情况,传递最近信息,权衡是非利弊,以引导社会舆论。因此,可以说,编者正是把按语当作跟读者(包括作者)直接对话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窗口”。
  就性质和任务而言,按语一般可分为政论性的,说明性的和注释性的三种,实践中,以政论性的最为重要和实用。
  就新闻报道本身而言,它一般以叙事为优势,而不宜过多展开理论和思想的分析,为此,需要借助配置按语、短评,以理论和分析的优势弥补新闻报道之不足。所以,一则好的按语好比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增强新闻价值,强化宣传效应。但在日常的新闻实践活动中,许多编辑乃至媒体的领导对编者按语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许多重要的报道根本不见编者按语。因为编者按语的缺失,大大削弱了宣传报道的指导性、鲜明性,也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和吸引力。由此可见,设置编者按语确实十分必要。那么,编者按语到底有哪些功能和作用呢?
  
  一、点评强调,发人深省
  
  编者通过按语可以交代、点评和强调新闻或稿件的有关背景和内容,画龙点睛,以引起读者重视。例如,多年前,上海有位小学生在作文练习中,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写了一篇作文,呼吁爸爸妈妈不要再搓麻将了。作文大意是:我的家庭是一个搓麻将成风的家庭,原来只有爸爸会搓麻将,如今妈妈也会了,并且上了瘾。从此,家里经常大摆“麻将席”。放学回家,屋里经常烟雾滚滚,响声阵阵,我无法做作业,干脆放下作业找别的孩子去玩。就这样,我的作业经常完不成,各科成绩逐步下降。语文、数学考试常常不能及格,有时只有三、四十分。我希望爸爸妈妈不要再搓麻将了,给我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显然,这篇作文触及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上海《文汇报》获悉后,在“六一”儿童节前,将该作文以新闻的形式予以刊登,并配上了编者按:“搓麻将本是一种娱乐活动,如今有些人却上了瘾,以致影响孩子的学业和思想,这就不能不引起社会重视了。数十年前,鲁迅曾发出过‘救救孩子’的呼吁,读了这篇作文,倒该提出‘救救父母’的问题了。值此六一儿童节前夕,不知那些沉醉于麻将牌中的爸爸妈妈们作何感想?”
  按语虽短,却切中时宜、触及实质,巧妙地提出了“救救父母”这个发人深省的新的社会问题。按语角度新颖,字里行间有联想,有启迪,犀利中显幽默,批评中有策略。对报道显然起到了点评和强化的功用。末句以反问结尾,并巧妙地点出儿童节前夕这个特定背景,增强了问题提出的时宜性,也易于促使那些沉醉于搓麻将的父母们的反省和自责。
  
  二、评价新闻,深化报道
  
  就受众需要来说,一篇重要的新闻报道的按语,可以密切编辑和受众的联系,进而提高广大受众的思想认识,使之不仅了解事实,还可以理解事实,沟通信息。例如:《经济日报》2009年8月3日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立足高起点,创造新业绩――解放军总医院努力推动科学发展纪实》的重点报道,并配发了编辑点评,摘要如下:
  “解放军总医院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实际,认识差距,找到新的动力源和发展点,依靠服务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弥补差距,推进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以归零的心态找差距,盯着问题找差距,瞄准一流找差距,解放军总医院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校准发展的‘准星’,并逐步建立起一套查找差距、认识差距、解决差距的良性机制,才能推动科学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借助按语可以启迪和帮助更多的受众阅读、理解新闻事实的本质,开阔读者思路,提高思想认识,如果没有点评的配置,则使本篇报道难以深化,且失去应有的典型意义,削弱了宣传效果。
  
  三、传递信息,因势利导
  
  2009年8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报道,题目是《农产品出口,还需努力》,编者为这篇报道配置了题为《乍暖还寒,险中求进》的编后。文章说:“上半年已过,随着我国经济逐步企稳回暖,我国农产品出口领域在接连传来暖意融融的好消息:6月份山东口岸农产品出口出现今年以来首次反弹,云南、新疆等地上半年农产品出口逆势上扬。有专家预测,随着形势的好转,下半年农产品出口会继续回升。……
  实践证明,质量、安全品牌、科研等成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成功抵御危机的有力武器。经历了这次危机,农民应该更加牢固地树立‘品质第一,安全优先’的意识;农产品出口企业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调结构,上水平,保质量,保安全’上,惟其如此,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才能险中求进,更好更快发展。”
  按语传递了农产品出口趋暖的最新消息,起到了稳定民心的作用,但同时也传递了农产品出口乍暖还寒的消息。此外,还根据实际提出了解决农产品出口难的对策,发挥了按语说明、提示、释疑、协调的作用,增强了新闻宣传的思想性和指导性。
  
  四、提醒建议,表明观点
  
  对社会生活中的不良风气和现象、潜在危机、众人尚未察觉或不以为然的矛盾和问题,编者可以依据相关稿件配置按语,及时予以提醒劝导,并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有褒有贬,发出呼吁,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等,以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有助于推动矛盾和问题的解决,达到宣传报道的目的。
  总之,编者按语的功能和作用不仅此而已,在此不再一一罗列。但要很好地发挥这些功用,则取决于编者的思想认识、高度的政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取决于编者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以及扎实的业务功底。同时,应该提示,强调编者按语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新闻稿件不分主次、不问有无必要都加以配置,事实上恰恰相反,按语旨在画龙点睛,弄不好会成了画蛇添足而显得不伦不类,白费功夫。配置得适时,用得恰当,写得得体,方能产生最佳效应。
  
  参考文献
  ①胡文龙,《精心写作文前按语》,《新闻与写作》,1990,(6):15―17
  ②胡文龙,《编者与读者对话的特殊“窗口”》,《新闻与写作》,1990,(5):14―16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按语 浅析 编者 浅析编者按语的功能 编者按语范文 编者按语作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