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怎样用事实说话】 2018民生新闻稿件短篇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用事实说话”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有了这样的角色认知,我们在采访中,就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揭露真相、帮危扶困、答疑解惑,捕捉群众喜闻乐见的事。同时,我们的镜头应该是平视的,看待事情的角度应该是从大局出发,既要对投诉对象的个体负责,更要对事件的根源、起因和问题进行追究,以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为目标。从具体采编实践来说,就是要把采访好的素材拿回来,并对主题加以提炼,说出好听好看的故事来。从笔者在《帮女郎 帮你忙》的采编实践来看,要说好这个“话”,并不容易。
一、稿件的开头要定基调,构造故事氛围
《帮女郎 帮你忙》是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一档30分钟日播直播、热线服务类节目,节目的定位是从“帮忙”角度切入,讲述老百姓身边的烦心事、开心事。节目于2008年10月18号开播,而所有一线采编人员全是才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对电视新闻的认识来自于书本和以前看电视的经验。先举一个例子:有一次在报道一个资助贫困先心病儿童活动的时候,记者送来的稿件一开头便是活动启动现场+活动方讲话。这样做新闻肯定不行,若播出去,观众可定会换台。其实像这样的活动报道,栏目一般不报,如果要报,肯定也要作一些技术处理。因此,记者要提前做功课,带着问题去现场找点,找到点了,还得采访到相关的人和事例,给新闻注入故事和情节因素。上述稿件打回去后,记者又进行了重新采访,他找了一个小女孩,家里穷,到了8岁,父母才凑了几千块钱为她治病,没想在来合肥看病的路上,这笔钱却让小偷偷走了,把这件事放在开头,新闻就有了很好的故事性。
新闻的开头要吸引人,除了一开头就引入情节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现场。比如有一组报道,说肥东县有个孩子叫小龙,今年10岁,母亲死了,父亲两天前又病逝,孩子在村子里没有一个亲戚。记者去了该村,可这个孩子挺内向,什么都不说,全是村民们说的话,这样的稿子也不好做,因为它故事有了、情节有了,但人不出彩。不过记者抓住了一个细节,就是小龙的哭。向下俯拍的一个中景,小龙一个人站在自己家的堂屋中间,屋子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四面墙,孩子撕心裂肺地在那哭,嘴巴张得很大,眼泪也不擦。记者抓住了这个镜头,并放在开头,主持人导语过后就是孩子哭的画面――那么委屈,那么无助,虽然一句话也没有,却给片子定下了基调。
二、稿件的结构要有轻重、有设计,有内在的节奏
新闻稿,讲究两件事,一个是开头的导语,一个是完整的新闻事实。对电视新闻来说,除了这两样,节奏也非常重要。节奏有轻重缓疾,有抑扬顿挫。听评书的人都知道,说书的人不完全是说书,在说到关键时候,比如武松打虎的刹那,他会慢一点,烘托现场、烘托气氛,打完虎了,节奏就变得快了。电视新闻也是如此,既然是说故事,肯定要有侧重,而电视又是画面和声音的艺术,因此,在针对具体的画面和现场时,也要根据故事本身的张力进行加工,或配音乐烘托,或加音效来加快节奏,或用闪回来转换场景。
而节奏的把握,主要在于两块:一块是新闻事件中当事人的情绪。采访对象的话语、同期声、现场,本身即是一种节奏,根据这个现场,记者有的放矢地处理稿件,区分哪块要加解说词,哪块要配音乐,哪块一笔带过。另一块就是故事本身的情节张力。对于监督报道,故事的情节张力就是记者调查的步步深入,当调查的难度越大,受阻越大,所费的笔墨就要越多,还要适时地注入悬念,用提问、设问的办法,在解说词里加以强调引导,节奏也要放慢。而对于情感故事的报道,节奏则更为重要,因为发生在寻常人身上的悲欢离合,本身就是故事,而且由于它是过去时态的,因此在重构故事的时候,就存在取舍问题,取和舍,本身就是注入了节奏。
三、解说词的写作要口语化,措辞要有对象感,适当注入闲笔
传统的电视新闻稿件,是说事,主要是把一个事情说明白。但电视民生新闻,在说事的基础上,更要注意措辞,解说词要口语化,而且还要设计具体的情境,就像跟人面对面唠嗑一样。
这一点,在情感援助报道和趣闻报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说一个人被骗子骗了。听她这样一说,张大哥毫不犹豫地汇去了5000块钱,但回到家,跟村里的人一说,他才反应过来。(插入同期声)哎呀,这可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想后悔也迟了呀!
这就是一句闲笔,它不是记录事情,而是停下来,以白描的方式呈现故事。传统的电视新闻写作的技巧来自报纸新闻写作,没这样的习惯。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需要这种方式,因为电视传播是一个视听综合的艺术,你光说事,信息量大而集中,观众既看又听,短时间内未必能接收得了这么多信息。因此,适当的放慢讲述速度,加点闲笔,是必要的。而且老百姓也喜欢听,因为他们觉得亲切,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
像这样的闲笔,我们的实践中还有很多:
男子汉大丈夫,被自己的老婆打得不敢进门,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帮女郎可不信。
生孩子是人命关天的事,不管怎样,作为孩子的父亲和爷爷奶奶,不管不问可不对!
我说刘波,你自己都说没证据,你还在这瞎怀疑个什么劲啊,到了这一步,刘波总算说出了大实话。
俗话说“煮熟的鸭子飞了”,韩大哥说,他现在的感觉就是这个样!
闲笔如果用得好,并适当的添加特技或作音效处理,可以加强稿件上下文间的逻辑,丰富镜头语言。但有的稿件则必须慎用闲笔,像舆论监督报道、投诉类报道,因为要体现媒体的客观、公正,记者的视角是中立的,因此一般不在稿件里加闲笔,不发议论不做联想。
四、每条新闻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找出它们的差异性
电视民生新闻,镜头对准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要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而且要赋予相同事物以不同意义,给它们打上时代的印记、历史的印记。从采编技巧来说,就是要抓住两个字:找点。
这个点就是新闻点,即此事区别于其他事的地方,它的差异性,新鲜的地方,吸引人眼球的地方。
比如,关于乱收费的报道,一些单位的乱收费现象,说起来,都是乱收费,但具体到每个事件,肯定有不同的情节。这就需要记者有发现新闻点的眼光。
像《为了办贷款,文盲老汉也要订报纸!》这条新闻,说的是一个信用社让办小额贷款的农民订报纸的事。投诉人不愿接受采访。记者到当地挨家挨户走访,发现确实有这样的事,并采访了好几个订了报纸的农户。但这里有个细节,就是村里有个文盲老汉,也被迫订了报纸。因此把这个点提出来,新闻的“新”就出来了。
还有个故事,讲的是一对男女的情感纠葛。
一个男的因为之前喜欢喝酒赌博,和前妻离异了,离异后,又后悔了,想复婚,老碰壁,因此,他找到了《帮女郎》,希望我们能帮他劝劝前妻。
事情很普通,几乎没什么可以当新闻来报道的,但编辑在审初稿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细节,就是这个男的为了让前妻回心转意,这几年做了许多好事,比如获得了无偿献血的金银铜奖,在老家发起支持北京申奥万人签名,踊跃捐献骨髓。因此,这个故事一下子就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一名中年男子千方百计要做好事,他为什么要做好事?这也正是这个事件区别与其他事件的差异点。
[导语]阜阳的刘大哥是个热心肠的好人,从2004年以来,他积极参加各种公益事业,做了不少好事,刘大哥说他做这些事,不图名不图利,就是希望一个女人能知道他的心。
[同期声]刘大哥:我是阜阳市无偿献血的金银铜奖的获得者。
2007年,我第一个在阜阳发起支持北京申奥万人签名。
我还是义务捐献骨髓者。
用事实说话,说出专业的话,说出观众爱听的话,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它需要记者用心去采访,用心去看去听,从庞杂的采访现场,找出故事来,找出“金子”来,这样的民生新闻才有看头。《帮女郎》虽然开播时间不长,但她的民生新闻注重用事实说话,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者单位:安徽电视台)
相关热词搜索:民生 事实 说话 电视民生新闻怎样用事实说话 电台民生新闻节目稿件 有关民生新闻的稿件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