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时代“雷剧”的大众娱乐功能_雷剧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网络上,“雷剧”是“雷人的影视剧”的简称。当今,“雷剧”在电视荧屏以及网络上大行其道,并引发受众的群体性狂欢。本文以“雷剧”现象为例,探析网络时代“雷剧”的娱乐功能。
【关键词】受众 “雷剧” 使用与满足
美国学者C.R.赖特认为,大众传播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提供娱乐。在当今,大众媒介越来越意识到:娱乐才是王道。而“雷剧”便是当今最能娱乐大众的方式之一。
网络上,“雷剧”是“雷人的影视剧”的简称。“雷”这个词从2008年开始流行,意指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看到某种令人惊讶或不能接受的事物,感觉犹如“被雷击中”一样。由此衍生出“雷文”、“雷人”、“雷剧”等。百度百科对“雷剧”是这样解释的:“雷剧,一般是指让人震惊、哭笑不得、感觉不舒服、漏洞百出的电视剧,具有美誉度低、收视率高的特点。”
一、“雷剧”传播的受众分析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的普及使受众更加充分地参与到大众传播中来,他们不再是电视节目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可以积极解读媒介文本,成为“积极受众”。
当代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天生具有历史记忆的缺失,而改革开放后潮水般一涌而入的千奇百怪的文化快餐和流行艺术成为他们最直接的精神食粮,这种文化形态消解传统权威,对历史上的政治意识形态直接解构的作用。大众文化猛烈地冲击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目标的精英文化和体现官方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成为不断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的构造者和承载者”①。他们崇尚自由和个性,当今网上各种各样的恶搞经典的现象便是大众对精英文化的反抗和嘲弄。
在互联网时代,受众的价值标准和审美取向发生了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审丑”即“审美”。因此,一些“雷人”的现象成为受众热议的话题。网络上更是形成了一种“雷”文化。如“西门大妈”现象、“曾轶可”现象等。“这样的一种‘审美’观,代表一种发自内心的‘草根’做主、群众做主和‘我做主’的新价值观,同时也是超越于芙蓉姐姐个体思考的带有社会认识的更高的价值观”②。
在当代,青少年受众更热衷于具有无厘头精神的影视节目。他们已经对那些所谓的正剧、戏说剧产生了“审美疲劳”,在这样的情况下,“雷剧”便应运而生,以其 “雷人的语言”、“雷人的服饰”和“雷人的剧情”制造噱头,颠覆大众传统的审美倾向,吸引大众目光。这也契合了受众的“审丑”心理和恶搞趣味。
如新版《倚天屠龙记》中,张翠山夫妇的“爱斯基摩”装,以及张无忌一身酷似人猿泰山的造型,激发了网友的热情,成为他们新的娱乐话题,并在网上兴起新一轮的恶搞浪潮。再如《丑女无敌》中,林无敌那酒瓶底厚的眼镜、乱如鸟窝的麻花辫、上下身不搭调的装扮,彻底击溃观众的审美底线。“雷剧”的传播反映的是一种娱乐精神,也符合大众文化轻松、戏谑的特点。受众以“审丑”的心态审视电视剧,乐此不疲地被“雷”,达到娱乐的目的。
二、“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的“雷剧”
约翰?菲斯克认为:“文化经济的商品,我们称之为‘文本’,并不是意义和快感的容器和传送带,而是意义和快感的促发者。意义和快感的产生最终是消费者的责任,只能按消费者的利益履行。”③影视剧作为文化经济的商品,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而生产,这也契合大众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雷剧”使特定的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感。
当代人越来越繁重的工作压力使他们通过媒体来寻找放松的方式。受众观看电视追求的是感官的愉悦、视觉的刺激和精神放松的享受,而不是理性和思辩。娱乐也是电视传播的效果之一。当今一些电视剧一次次地突破观众心理承受能力的底线,不断制造“雷剧”,在遭遇口水的同时,也满足了受众愉悦的目的。因此,“雷剧”的特点之一就是“板砖满天飞,收视率奇高”。如古装剧《仙剑奇侠传》中,经常会冒出诸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与时俱进”、“很傻很天真”这样时尚的台词来,《一起来看流星雨》中主角的“地摊”服饰和“大妈头”,还有剧中无处不在的植入广告,都让人忍俊不禁,此剧在网络上被戏称为“一起来看雷阵雨”。
新版《红楼梦》、《一起来看流星雨》等“雷剧”也满足了一些具有恶搞精神的网民,他们搜集这些文本,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其进行再加工(如PS图片、编辑视频等),最后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娱乐自己,娱乐他人。这些带有娱乐性质的活动,从动机到效果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三、网络热议推动“雷剧”的热播
“雷剧”往往具有争议性,而互联网正好提供了一个热议的平台。由于大部分的网络受众上网的目的就是娱乐,因此,本身具有娱乐性的“雷剧”很容易成为网友热议的对象。
相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温不火,网络上对这些“雷剧”的争议可谓是如火如荼。娱乐他人也好,宣泄情绪也罢,网络受众针对这些“雷剧”在各大论坛、贴吧进行讨论,并收集、总结剧中的各种“雷点”,一边喊“雷”,一边收看。如《一起来看流星雨》播出前,因为有旧版本的《流星花园》,网络上针对此剧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使得该剧未播先热,收视率有了保障。在播出后,网民更是抓住其中的“雷点”,如该剧中人物“地摊货”般的奇装异服,无处不在的软性广告等。使该剧的收视率一路飙升,成为2009年最热的电视剧之一。
对于“雷剧”来说,关注度和收视率是其生命线。有时候,电视剧的导演受网络“雷”文化的影响,故意制造“雷点”,满足一些网民的口味,带动网民热议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关注度。如《丑女无敌3》炮制了一个叫“雷?”的人物。
学者尹鸿这样评价时下一些“雷剧”:“我觉得它题材关注度高,作品都是借助有影响力的人物和原有电视剧文本的热度,包括在互联网上的讨论,这本身就是一种推广。”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提高了“雷剧”的关注度。《一起来看流星雨》、《丑女无敌》等“雷剧”就是这样“越炒越火”。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网络的热议就是将受众的关注点吸引到这些“雷剧”上,推动了它们的热播,并给网络受众带来狂欢。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受众关注的并不是“雷剧”本身,而是它们引发的娱乐效应,网络流行语“雷雷更健康”的本质也在于此。■
参考文献
①王彬,《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1,(1)
②《芙蓉姐姐对社会心理传播的标志性意义》[OL].http://www.省略,2005-7-6
③[美]约翰?菲斯克:《大众经济》,转引自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24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8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大众 网络时代 浅析 浅析网络时代“雷剧”的大众娱乐功能 浅析博物馆的娱乐功能 浅谈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