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谱是谁发明的 文字发明、乐谱发明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媒介的发展与变迁深刻地影响与改变着人类的传播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音乐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传播,而传播媒介的发展必然对音乐传播产生巨大作用。乐谱与音乐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文字与口语的关系,本文从文字的创造出发,观察乐谱的发明对音乐传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人类传播 音乐 文字 乐谱
  
  距今约五千至六千年前的苏美人(Sumer)已经开始使用文字。语言和文字是人类最了不起的智慧,我们对事物进行描述和定义,原来一片混沌的世界在我们眼前变得清晰了,变得有条理了,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名称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进行归纳和分析,从中把握它们的性质和规律。①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人类思维的深化和扩展。维特根斯坦说,语言并不是万能的,对于很多“不可说”的内容我们只能通过如肢体动作、绘画、雕刻、建筑、戏剧等其它的方式“显示”。而音乐就是在人与人出于彼此之间思想感情沟通的急切需要下产生的。因为音乐似乎比言辞更容易触动人们的情怀,并得到人们全身心的回应。音乐是早于语言的人类最古老的交流思想感情的方式,也是信息传播的形态之一,它的历史与人类发声器官演变进化的历史同样久远。
  
  传播是音乐存在的前提
  
  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无论是当今唾手可得的MP3,还是古老的山歌对唱,抑或人只是独自在家中哼了一首歌,所有这些都是音乐的传播与接受,都离不开传播。音乐与传播如影随形。我国音乐社会学家曾遂今就此明确写道:“任何音乐现象,离不开音乐传播。……人与人之间的音乐关系,是一种音乐的传播关系。”②音乐的存在是以音乐的传播为前提条件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模仿传播的定义将音乐传播定义为:音乐信息的传递或音乐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技术直接影响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也是人类音乐传播活动的主要动力之一。
  
  音乐的口头传播时代
  
  在人类传播史上,人们依靠口头传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口语和音乐同为声音传播符号。人类开口发声伊始,声音含混不清,那究竟是在说话还是歌唱无法说清。人类早期的音乐传播形态,仅仅限于传受双方最基本的行为以及双方之间的关系与距离。在这种传播模式中,传受双方之间口口相传,除了传送的空气媒介外没有任何智力媒体的介入。而民歌和山歌则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的音乐形式。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音乐的基本传播方式是口传心授,传播者凭借唱奏、弹奏,学习者凭借听觉和记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在音乐传播的原始形态中,人们的旋律创作,体现的是一种单纯创作的激情与情感思维。在横向的传播情景中,人们很容易根据时间场景和节日的需要,随意将歌曲的旋律节奏进行改动。历史纵向的传授过程里,这样口传心授、随感而发的音乐形式也很容易就在不断的变化和有限的记忆力中失传和变调。
  
  音乐的乐谱传播时代
  
  公元前3500年,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出现了。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这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文字传播时期,翻开了人类传播史的新一页。就像文字的发明在人类史中的意义一样,记谱法在人类音乐传播史上是一件跨时代的伟大发明。记谱法是人们发明的一种独立于文字之外,专门用来记录音乐旋律的方法。它的出现终于使人们能够把音乐这门时间的、听觉的、动态的艺术,转换成为可记载、可保存、可视的静态符号,并以文本的形式保存和流传。
  在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创造了各种记谱法,在中国有文字谱(如工尺谱)、古琴的减字谱;在西方有纽姆谱、管风琴谱和鲁特琴谱,在日本有点子谱。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是更为先进和科学的五线谱。在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还用方便实用的简谱。由于乐谱的出现,音乐传播过程的口头接力消失了。音乐创作者优美的旋律以音符的形式准确地记录下来,从而使音乐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和地域;无论何时何地,人们可以将乐谱“解读”。从而还原出原创的音乐。在旋律创作中,乐谱的出现克服了创作者在以往创作构思中的遗忘性,从而使创作过程进入程序化、条理化。在乐谱传播条件下的旋律创作中,必然导致人们在旋律创作上的一种新思维方式。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使旋律的构思和创作较之山歌的感性思维更加理智、成熟和专业化。
  乐谱对于音乐的意义如同文字对于语言。人类文字传播时期,相对应在音乐领域就是乐谱传播时期,尽管乐谱的出现比文字晚得多。记谱法产生的原因同文字一样,都是人们为了克服记忆不足想出的解决办法。文字是古代人类用来弥补其自身记忆力不足的一种办法,而非一开始就以传递讯息为目的,记录才是它为人所需的原因。乐谱促进了音乐的发展,反过来,音乐的发展又促进了乐谱的发展。每当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出现,旧有的记谱体系不能胜任,无法准确记录音乐时,人们就会想到新的解决办法。另外,书写工具的改进以及新技术的出现,也不断促进记谱法和记谱方式的改变。
  乐谱的出现带给音乐、音乐传播深远的影响。乐谱与音乐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文字与口语的关系,而文字与乐谱的发明打破了口头传播时代的种种局限,具有跨时代、里程碑式的意义:
  1、文字和乐谱的出现克服了声音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弥补了口头传播最大的缺陷,使信息能够长久的保存,而不是仅仅依靠人脑有限的记忆力。
  2、文字和乐谱都能穿越时空界限,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口头传播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但是,大多数文字是有国界的,而乐谱可以说是不分国界的。
  3、文字和乐谱的出现使得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传说或口传心授,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4、文字诞生后,发展出一些专门从事文字写作的人,人们称之为史学家、文学家。而记谱法诞生后,打破了过去音乐创作不能独立的局面,发展出一些专门从事音乐创作的人,这就是作曲家。
  5、更为重要的是,人类在有了文字之后,文学创作才呈现出全新的、复杂的面貌。同样,有了记谱法之后,音乐创作才可能向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记谱法出现后,人们发展出更多的音乐语言,音乐在结构、形式、内容上逐渐丰富起来。
  记谱法出现后,音乐作品能够通过乐谱传播跨越时空距离。然而,在手抄本时期,由于书写技术和书写材料的限制,乐谱数量少,且流动性小,所以保存音乐成为其主要功能。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用传播学者阿特休尔的话来概括就是:“正是印刷术的发明使历史从中世纪发展到近代,这期间,能够阅读的大众日益增多导致了思想的广泛传播,思想的广泛传播又推动了哲学与科技的变革。这些变革最终推翻了教士和贵族的统治,从而产生了崭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制度。”
  将印刷技术应用于音乐,对音乐的传播、音乐的发展以及音乐知识的普及产生了深远影响。明太祖之子朱权从众多琴曲中编选而成的《神奇秘谱》(洪熙元年出版),成为我国最早刊印的琴曲集。乐谱通过印刷,能以机械的方式大批量复制。印刷乐谱相比手抄乐谱,在数量上大为增加,并且格式更加规范,内容更加准确。乐谱能够大量复制,不仅使更多音乐作品保存下来,而且这些音乐作品能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范围里传播,大大地促进了音乐的国际交流和发展。■
  
  注释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2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②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施拉姆?W(1988):《人类传播史》,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4译本
  [3](美)耶胡迪?梅纽因,柯蒂斯?W?戴维斯:《人类的音乐》,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4]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5]胡兵,杨晓鲁:《音乐传播方式的嬗变》,人民音乐,2005年05期
  [6]陈力丹,王亦高:《论音乐传播》,山西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2008级硕士)

相关热词搜索:发明 乐谱 传播 文字发明、乐谱发明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