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中华新闻传媒网] 中华新闻传媒网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中华新闻传媒网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官方网站,是中国记协服务全国新闻界的新渠道,是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新阵地,是新闻工作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新平台,是展示新闻界时代精神风貌的新窗口。它的开通运行,有利于发挥中国记协“党和政府密切联系新闻界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中华新闻传媒网是中国记协委托新华社,由新华网具体负责承建和运行的,这是中国记协对新华社的信任,也是对新华社工作的大力支持。为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提供服务是新华社的一项重要任务,办好中华新闻传媒网,是新华社履行职能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新华社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新华社围绕“为媒体服务”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改革体制。我们将全社的营销服务部门和人员全部从编辑部门剥离,组建成统一的营销服务平台,实行采编、营销服务“两分开”“两手抓”,采编部门集中精力采集、编发新闻信息,营销服务部门集中新华社各类新闻信息产品,统一为媒体做好服务。
二是完善机制。我们开展了用户意见反馈、24小时新闻热线、用户有奖挑错等工作。我们还建立了媒体采用新华社稿件情况的统计分析体系,每天对海内外近2000家媒体采用新华社稿件的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将采用情况作为衡量新华社影响力的重要标准,作为编辑部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报道质量、营销服务人员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
三是调整产品结构。根据用户需求,我们逐步建立起“1+X”的新闻产品体系。“1”就是通稿新闻线路,“X”是指体育、财经、社会文化、服务、专特稿等新闻专线,每条专线侧重一个领域,各有重点、各具特色,不同媒体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任意挑选、组合更加适合自己特色的产品模式,改变了沿袭几十年的按媒体行政级别分类发稿、供稿的传统办法。在调整结构的基础上,我们还根据媒体的需求,努力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四是整合资源。近年来,我们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新闻信息多媒体数据库。对内部,我们整合资源,将新华社驻全世界的每一个记者每天采集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各类新闻信息全部集中输入多媒体数据库,由各编辑部在同一平台上实时编发。对用户,我们提供了一个全媒体的新闻信息“超市”,在这个“超市”里,有包括8种文字的4800万条文字稿件,200万张照片,其中包括中国照片档案馆馆藏的自清末以来的全部珍贵照片,这些照片以每天1000张的数量递增。之外,还有4000多小时的音视频资料。在这个“超市”里,用户可以浏览、检索、选用所需要的新闻信息。
过去几年,我们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护牌”行动,清理整顿了全社几百家经营实体和几十家报刊,目的就是强化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这项中心工作,更好地为媒体服务。
为做好对媒体的服务工作,我们还成立了专门的用户意见反馈部门。近几年共编发《用户意见反馈》近10000期,向新华社党组和各相关部门反馈用户意见、建议近30万条,其中80%以上被采纳或受到重视。用户的反馈意见催生了新华社漫画、音频等一批新闻产品,催生了新华社用户有奖挑错等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这些反馈意见还使得新华社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进一步强化了用户意识,转变了服务观念。
媒体是通讯社的用户,用户就是“上帝”。为媒体做好服务,与媒体共赢发展,在新华社已形成共识。媒体普遍认为,新华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用户服务工作,他们评价说,新华社的用户意见反馈工作是学习“三个代表”的创新之举,落实“三贴近”的有效举措,对推进新华社与媒体互动,共同扩大新闻宣传在国内外的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华新闻传媒网是新华社依托新华网继建设中国政府网、中国平安网、振兴东北网等重要网站后,建设的又一个重要网站。新华社党组高度重视,田聪明社长、南振中总编辑多次做出批示,要求不讲条件,高效工作,全力以赴办好中华新闻传媒网。为此,新华社专门组织了全社20多个部门的负责同志,集体为网站创意策划。新华网在年终各项报道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由新华社副秘书长、新华网总裁周锡生同志直接抓落实,挑选和带领网站编辑和技术人员组成专门小组,按照中国记协和新华社领导的要求,反复研究修改网站设计方案,夜以继日制作网页,先后调整改进页面200余次,发文字稿件2500余条,播发多媒体新闻1200余分钟,提前完成网站筹建工作。期间,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同志亲自到新华网指导工作,并多次打电话提出意见。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赵晨、祝寿臣、李存厚和顾勇华同志专门到新华网审看网站页面,其他有关负责同志帮助组织和审看网站,确保了网站如期开通。
中华新闻传媒网的开通,只是网站建设工作的开始,大量艰苦而复杂的工作主要体现在日常的运行维护之中。下一步,新华社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提高对办好中华新闻传媒网重要意义的认识。特别是各相关采编、技术人员要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特别是学习、了解、掌握党中央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确保网站的正确舆论导向。
第二,认真做好网站的技术保障工作,确保内容更新及时、服务畅通有效、运行稳定安全。
第三,积极组织对中国记协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记协的工作和活动进行及时、充分报道,充分展示我国新闻界的新气象、新风貌、新成果。
第四,充分利用新华社联系全国新闻媒体的优势,不断收集、听取、反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完善网站功能,优化网站结构,使中华新闻传媒网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新闻界,让中央放心、让新闻界满意、让社会各界喜爱。
多年来,新华社与各新闻单位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深厚的友谊。2006年,由新华社牵头,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新闻单位研制的“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标准”通过了国家验收并推广应用,这对中文新闻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有效管理、开发、利用与共享全国新闻信息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新华社向新闻界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新华社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大家的关心和支持。同样,中华新闻传媒网的发展和壮大也离不开大家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恳请各位多关心、多支持、多建议,共同努力,建设好我们的“网上家园”!
各位同仁,同志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为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担负起引导舆论的职责而努力奋斗!(作者是新华社副社长,本文为作者2007年2月1日在中华新闻传媒网开通仪式上的讲话,本刊有删节)
相关热词搜索:中华 办好 传媒网 办好中华新闻传媒网 中华新闻传媒网 中国传媒新闻网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