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

发布时间:2017-02-1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九年级历史下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重要图片集锦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重要图片集锦

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漫画) 列宁在苏维埃代表大会上

?

?

列宁和斯大林1922年在哥尔克村

?巴黎和会“三巨头”

?

签署《凡尔赛和约》

? ?

? 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国军用飞机被肢解

? 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

? ?? ?罗斯福

? ? 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大坝

? ? 希特勒当上总理

? ?希特勒制造的国会纵火案

九年级历史下篇二: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历史试题及答案

多欧洲国家借鉴和仿效。“它”是指 ( )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6、喜欢足球的同学可能听说过“解放者杯”,“解放者杯”的冠军与下

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C、圣马丁 D、华盛顿

7、工业革命最早出现的部门( )

A、棉纺织业 B、交通运输业C、采矿业 D、冶金业

8、马克思诞生的标志是( )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9、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 ( )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要求

C、消除了种族了歧视 D、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10、日本明治维新中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文明开化B、废番置县

C、充许土地自由买卖 D、发展近代工业

11、关于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反对君主专制 B、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C、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 D、彻底批判资产阶级革命

12、一战后签订了许多条约,下列条约有损中国利益的是 ( )

①凡尔赛和约 ②五国条约③四国公约 ④九国公约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人剥削了人的制度的革命是 ( )

A、俄国十月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4、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结果,对两种社会制

度的态度所占比例数据如下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很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令中国人羡慕

④资本主义强国日本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A.①②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5、下面图片都反映了什么?( )

A 法西斯的暴行 B 德国侵略者的罪行

C 欧洲战场的残酷 D 封建统治者的残暴

16、标志着二战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德国吞并奥地利B、珍珠港事件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德国闪击波兰

17、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的事件是( )

A、农奴制改革 B、 明治维新

C、罗斯福新政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8、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

①建立了区域合作 ②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③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④美国的经济援助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 )

A、高速度、低通胀B、人民生活改善

C、信息化、全球化D、高速度、低失业率

20、二战后至今,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哪两方

的冲突 ()

A、美国与巴基斯坦B、印度和巴基斯坦

C、以色列和美国 D、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21、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性组织的徽标图案,属于“欧洲联盟的

是( )

22、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由于不符合国情而日

益陷入经济政治的危机。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各国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

A 波兰 B 捷克斯洛伐克 C 匈牙利 D 罗马利亚

23、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的是( )

A 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B 1960年非洲17国独立

C 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D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24、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经意间就能看到或买到欧美日韩品牌的服装、

食品、轿车等,这说明当今世界的( )

A 贸易自由化 B 经济全球化

C 区域集团化 D 政治多极化

25、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

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B 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C 石油资源的普遍使用 D 核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二部分:非选择题(26——30题,共5题,共计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I

材料二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前日本面临的国内外背景。(2分)

(2)依据材料二,日本社会转型的实质是指什么?(3分)明治政府强

化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有什么负面影响?(2

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从图中可看出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

九年级历史下篇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第1课 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原因(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 时间:1917年3月 任务:推翻沙皇统治 3、 性质:4、 结果: 5、 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

1、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激化矛盾 2、时间: 地点:彼得格勒 领导人: 4、性质:

1918年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启示: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6、1918—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粉碎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 7、十月革命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相联系)1、原因: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 2、时间与领导人:年,列宁

3、内容 :4、作用:促进了

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创新;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2、政治:年,成立 (最早4个加盟: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白俄罗斯、俄罗斯) 俄国名称:沙俄(1917前)—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至今)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1、经济:实行①时间: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

②作用: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大加强 ,工业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政治:颁布 ,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治体制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三、斯大林模式

1、基本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进一步发展。

3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目的: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重新安排 2、时间:1月-1919年6月

3、参加国:27个国家(苏维埃俄国被排除在外,中国和其他弱国无权)

4、操纵国:英、法、美 (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5、实质: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6、结果: 1919年6月,协约国同战败国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 (1)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2)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3)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4)赔款: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5)殖民地: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巴黎和会分赃性质)。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从而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确立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和约》加上 对奥和约、对土和约、对匈和约、对保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8、国际联盟

1920年国际联盟建立,由英、法 两国操纵,是战后帝国主义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

二、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

1、目的:协调列强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利益(尤其是 2、时间:年 地点:美国华盛顿

3、参加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 4、操纵国:美、英、日 5。 :1922年,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及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九国公约》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持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方便。

6、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延续,它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统治秩序 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一战后国际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世界格局,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世界统治秩序,但没有消除矛盾,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战胜国内部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国家的矛盾,所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引起生产过剩

2、时间、地点:1929年首先爆发于美国,然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①经济危机使人民群众深受其害;②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引发政治危机,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走向。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改革,“新”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指导) 1、1933年,罗斯福

2、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3、特点:经济宏观调控,加强国家计划性 )

4、措施 :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②中心措施:对指导,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③对农业调整,让农民缩减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④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减少失业。

5、作用/成效/意义: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局限性: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5、罗斯福新政给我们的启示:

(1)改革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3)要实事求是,一切从本国国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法西斯是有史以来最反动的政权。法西斯对内专制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激化德国社会阶级矛盾,引发政治危机 2、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3、影响:

4、德国法西斯恐怖统治表现: (1)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总理于一身,称国家元首。 (2)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及进步人士;(3) 解散一切工会,取缔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4) 强化专制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5)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6)德国法西斯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狂潮。二、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22年,最早)

1、背景: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社会矛盾尖锐 2、标志:墨索里尼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 三、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激化日本社会阶级矛盾,引发政治危机 2、.标志:3、影响;

四、1937年,德意日 轴心国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比较:遭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克服了经济危机,德国、日本则走上了法西斯专政道路,这主要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条件不同。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 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的顶峰

1、时间:9月 地点:德国慕尼黑

2、操纵国:德、意、英、法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签订慕尼黑协定。 3、内容: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

4、慕尼黑阴谋把二、绥靖政策 1、定义:英法等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安抚法西斯侵略者,希望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

2、实质:西方大国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维护本国利益,求得暂时和平。

3、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加速二

战爆发。(启示:要坚决抵抗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三次突袭事件)

1、原因: ①根本原因:②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所隐含的矛盾

③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④其他原因:英法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二战全面爆发: ,二战全面爆发。

3、1940年德国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北欧许多国家,德国对英国发动了“不列颠之战”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①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突袭),二战扩大。 ②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突袭),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原因: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威胁到整个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打败法西斯 2、标志:年1月1日,等签署

(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言》)

3、作用/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 二、二战的转折

1、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美国打败日本,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2、:1942年7月—1943年2月,3、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4、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开辟。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德国灭亡。 三、 雅尔塔会议

1、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德国法西斯,战后处置德国

2、时间:年2月 三国首脑:3、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主义;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4、欧洲战场结束;年

5、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四、二战的性质与胜利的原因

1、性质:二战是,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2、二战胜利根本原因: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五、二战的影响与启示: 影响:(1)二战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2)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3)二战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思想深入人心;(4)二战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壮大;(5)二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启示:①; 我们要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②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联合起来)

③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④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加强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一、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战后的繁荣

1、特点:美国经济 2、原因:

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③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危机和经济调整

特点:20世纪70年代发生 经济危机 ,美国经济地位下降;

20世纪80年代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沉重。美国是世界三、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1、特征: 2、原因:①改革社会经济;

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③完成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四、总结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启示

原因:①美国是最富强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 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根本原因);

③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发展高技术产业(主要原因); 2、启示:(1)我们要加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 (2)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 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 1、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①美国的援助②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 ,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③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九下P52)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简称欧盟(欧盟总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旗帜:蓝色底色,12颗黄星)

(1)目的:为了自身利益和安全,提高国际地位,抗衡社会主义苏联,摆脱美国控制,

(2)欧盟经济、政治一体化高度发展。经济: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使用统一货币:欧元 ;政治: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欧洲法院等机构建立,欧盟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力求步调一致。

(3)作用/意义:①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②欧盟是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 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4)启示: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对抗则两败,合作则共赢。 二、日本的崛起

1、二战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

①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美国的大力扶持和援助 ③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④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2、经济地位: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日本经济70年代初,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三、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与借鉴 1、共同原因:(1)都得到了(2)都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3)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2、借鉴:(1)要扩大开放,(2)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10-11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一、概况:

1、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壮大,欧亚13个社会主义国家连接成片(P65地图)

2、1989年下半年,东欧剧变。1991年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演变成资本主义。

3、认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斯大林模式”失败,不是社会主义失败(中国坚持社会主义)。

二、苏联解体:

俄国名称:沙俄(1917前)—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至今)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严重,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1、1953年—1964年)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勃列日涅夫改革

重点发展重工业 ,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3、(1985年—1991年)

(1)经济改革 :①背景:苏联的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的局面② 结果: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 (2)政治改革: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4、苏联的解体(1922—1991)

(1)1990年3月立陶宛首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91年8月19日,“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8名高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苏联联盟体制,不到三天失败。 (2)1991年底,苏联解体。

5、苏联解体影响: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标志着 三、东欧剧变

1、根本原因:东欧各国受苏联影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照搬苏联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 2、1956年匈牙利改革,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经济上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放慢重工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3、1968年,试图摆脱苏联控制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被称为布拉格之春),被苏联镇压 4、1989年下半年,东欧剧变。社会主义演变成资本主义。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合并 四、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

1、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依法治国; 4、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年,英国承认印度独立,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根据宗教信仰不同划分),实行印巴分治(蒙巴顿法案)。(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尼赫鲁) 2、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分别与1950年和1956年成立 3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造成了印巴之间严重的对立 。

4、印度独立后半个多世纪中,工农业都有巨大发展,科技领域成就卓著。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最早从北非开始) 1、埃及独立和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 埃及收回主权 2、非洲独立浪潮

①非洲独立年: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②3月最终: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 古巴革命: 2、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主权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的地区

中东地区:泛指地中海东岸和南岸地区。包括亚洲西部与非洲东北部的地区。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巴勒斯坦、阿联酋和也门等国家。巴勒斯坦地区包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背景:① 一战后,英国获得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

② 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决议; ③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 ; 2、中东战争:主要争夺目标:土地或运河主权,其次是争夺水资源,以色列国成立至1973 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发生了四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

3、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原因 (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和平进程艰难的原因?)

⑴中东地区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各个时期都是列强必争之地。大国的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 ;(2)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矛盾更加复杂化;(3)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家园,领土争端是巴以争夺的实质问题;(4)对珍贵水资源的争夺加剧了冲突;(5)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作为“圣城”,争夺耶路撒冷控制权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二、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材料一:“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它是我们(这一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利”---埃及前总统萨达特 材料二:“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20世纪70年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在联合国讲演的结束语

拉宾(以色列前总理)和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达成和解,两人和佩雷斯(以色列)共获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P78图画)

三、怎样维护巴以和平,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谈谈你对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建议?) 1、巴以双方应立即停止冲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 2、以色列应该归还侵占的巴勒斯坦领土,实现土地换和平;3、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派遣维和部队 4、国际社会应给予中东地区更多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助难民重返家园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一、冷战政策

1、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原因: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企图称霸世界 3、冷战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或反对社会主义,推行全球霸权政策) 4、冷战政策的表现:

①政治上:1947年出台(标志着) ②经济上推行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5、 两极格局形成: 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

6、冷战结束标志: ,冷战结束,

九年级历史下

两极格局结束 二、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1、20世纪50年代美苏争霸开始: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与美国争霸(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例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高潮:美国深陷越南战争,1979年苏联占领阿富汗(霸权主义体现) 3、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有所缓和:美苏双方经济实力下降 4、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结束

5、美苏争霸影响:①造成了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地区冲突不断 ②美苏为首的两极实力均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三、思考: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那些危害?近年来,霸权主义有那些表现? 1、危害:冷战结束后,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如:科索沃战争、美伊战争。 2、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了恐怖主义的泛滥

3、新表现: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旗帜,粗暴干涉别国内政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工业革命后,英国称霸世界) 1、演变:①一战后,世界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也称雅尔塔体系)

③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2、(一超多强:一超:美国 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是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中国应如何应对多极化: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三、科所沃战争

1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对南联盟动武,打出了“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 2、影响: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 3、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曲折的斗争过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

4、遏制霸权主义主要途径: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加强国际合作,协商解决争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相关热词搜索:九年级 历史 九年级下历史电子课本 九年级下历史期中试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