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历史剧
发布时间:2017-02-0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郭沫若的历史剧篇一:郭沫若史剧的悲剧观
浅析郭沫若史剧的悲剧观
>摘要:
郭沫若戏剧创作中的悲剧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同他的悲剧观的确立是分不开的。他的悲剧观是建立在对中外悲剧理论的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之上,同时又继承了恩格斯和鲁迅悲剧理论。为他在世界戏剧史上获得了一席之地。
郭沫若对悲剧颇有研究,创作颇丰,大小十七部历史剧,除了《蔡文姬》、《武则天》、《郑成功》和《广寒宫》外,其余都是悲剧,为他在世界戏剧史上获得了一席之地。但郭沫若在戏剧界的地位并不仅是因为其作品丰富,更因为其悲剧作品中那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这艺术魅力来至于作者的悲剧观,因此,探究作者创作的悲剧观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前期性格悲剧
郭沫若早期悲剧观主要倾向于性格悲剧,他认为命运悲剧只是一种对无法预见的事情发生后无力解释的一种托词而已,而性格对于人有很大的导向作用。如果性格软弱,就会逆来顺受,不思进取,要是拥有一种坚强的性格,在面对困难险阻时,人们会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与之搏斗。郭沫若的性格悲剧观往往让悲剧主体在自身的毁灭之后达到另一种境界,也就是人格的完善和美化,突显出一种崇高的美感。朗加纳斯在《论崇高》中提出崇高的五个根源之一是“庄严伟大的思想”,且是“最重要的根源”;之二是“强烈而激动的情感”,并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这
郭沫若的历史剧篇二:第二十章:40年代戏剧——郭沫若
历史剧创作的繁荣(1941年后)
郭沫若像及其戏剧代表作《屈原》
一、兴起原因P95
①时代因素;
②现实原因——借古讽今,以古喻今;
③文化心理原因
二、历史剧创作特征:P95
①题材;②主题;③风格
三、代表作家:郭沫若、阳翰笙P113、阿英P114
四、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屈原》
P95
《屈原》剧照
(一)概况:抗战时期六部历史剧
①时间:1941年12月——1943年春。
②剧目:P96—99。《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
(二)总主题:
歌颂中国历史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表现反侵略,反投降,反独裁专制,争取自由、民主、人权的时代主题。
(三)历史剧——《屈原》
舞剧《屈原》
1、创作背景:皖南事变前后的反共逆流及政治不自由的状况。
2、主题:借古讽今,抨击国民党政权的黑暗统治。
3、剧情简介:
4、人物形象:
A、#屈原形象
屈原像
屈原是伟大诗人和政治家的典型,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具有崇高的品格。
2、政治上:屈原是一个有才干,有报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3、具有为反抗黑暗,实现光明而奋斗到底的英雄气概,是民族灵魂的化身。
4、具有特定的历史局限性。
B、女性形象——婵娟和南后郑袖
婵娟与南后郑袖像
1、婵娟—补充、互
衬屈原形象。2、南后郑袖——反衬屈原形象。
(四)其它历史剧创作
(五)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点:
1、剧作都是英雄悲剧。塑造了历史剧的悲剧英雄群像,悲剧冲突庄重、严肃;格调高昂悲壮,富有悲剧崇高感。
2、以古讽今,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现实针对性和政治尖锐性。
3、“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精神。
4、具有浓郁的主观性。
5、充满了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浓郁的诗意,是戏剧的诗。
①外在抒情:表现为插了相当数量的抒情诗和民歌。
②内在抒情:大起大落的情节激化人物内心的情感,最后以直抒胸臆,渲染的手法倾泻出来。如《雷电颂》。
郭沫若的历史剧篇三:浅析郭沫若历史剧《棠棣之花》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浅析郭沫若历史剧《棠棣之花》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摘 要:《棠棣之花》作为郭沫若在抗战时期创作的六部历史悲剧之一,以古喻今、借古鉴今,体现出了强烈的“五四”时代精神,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作品独特之处一方面体现在,郭沫若先生独具创新的将聂政的形象由《史记》中所记载的“士为知己者死”提升至“为国献身”的英雄形象,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其作品中所塑造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女性形象。本文以作品中的两位主要女性聂嫈与春姑的形象与结局为分析对象,浅析《棠棣之花》中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郭沫若 棠棣之花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觉醒
《棠棣之花》是郭沫若先生将《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聂政篇注入现实的血液加以改编而完成的历史剧。作品通过英雄人物聂政、聂嫈姐弟的抗暴锄恶,表现了他们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和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不愿久偷生,但愿轰烈死。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同时也抒写了他们对新生活的热望与追求:“迸发成自由之花,开遍中华!”[1]《棠棣之花》中的女性形象是十分值得一提的,除《史记·刺客列传》中所原有的聂嫈之外,郭沫若还虚构了春姑、酒家母以及盲叟之女玉儿三个女性形象。对四位女性尤其是聂嫈与春姑的言语和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作品一改五四之前文学作品中女性失语的特点,塑造了典型的巾帼英雄的形象,使女性真正成为了文学作品中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不再仅仅存在于男性话语的书写中。这种变化,同时也可以体现出五四时期女性意识
相关热词搜索:郭沫若 历史剧 郭沫若的历史剧有哪些 郭沫若历史剧代表作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