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血煤百年改革路:以血为媒

发布时间:2020-02-1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4月5日,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首府查尔斯顿一处煤矿发生爆炸,造成29人死亡,成为该国40年来最大的一次矿难。在华盛顿开始反思这场灾难时,人们也注意到,这个产煤大国其实已经告别了不堪回首的“血煤”时代,长时间保持着煤矿低死亡率。美国走过了怎样的改革之路?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历 史
  10万人写成的煤矿血泪史
  “我的爸爸,不要走,我不能没有你;我梦见煤矿燃起火焰,人们在拼命逃生……”这首创作于1910年的民谣,曾被很多美国乡村歌手诠释。而在那个年代,美国煤矿工人的命运,比歌谣里孩子梦境中的还要悲惨。
  作为产煤大国,美国的煤矿业经历过安全事故频发、大量矿工死伤的“黑暗”年代。美国矿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1900年以来,美国因为矿难事故死亡的人数超过10万人,直到上世纪40年代,每年因事故死亡的矿工仍在千人左右。煤矿安全专家估计,如果从19世纪中叶算起,因为采煤丧生的美国工人大概有20万人。
  最初美国煤矿生产技术落后,井下挖煤环境恶劣,主要依靠人力。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历史教授肖恩?帕特里克?亚当斯说,那时候矿工们随时面临着隧道坍塌、被毒气窒息和煤矿起火的危险。1907年,全美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高达3242人。当年12月,西弗吉尼亚州的一个煤矿爆炸,造成362人死亡,成为美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大矿难。
  井下作业含有大量粉尘,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容易患上黑肺病等职业病,这也是矿工的一大“杀手”。根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健康机构的数据,由于防护措施不到位,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从业25年以上的矿工中仍有1/3患有黑肺病,到了90年代中期,这一数字才下降到8%。
  早期的美国矿工不仅面临职业中的种种危险,还要遭受矿主的盘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矿工工会组织工人奋起抗争,但遭到了血腥镇压,在美国煤炭历史上留下了悲壮的一页。
  1969年,美国政府的暴乱行为调查委员会在报告里说,在全世界工业国家中,美国工史上流血事件最多,斗争最残酷。
  
  改 革
  改革之路的五个关键词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煤矿每年平均事故死亡2000多人;70年代,平均死亡人数下降到千人以下;1990年-2000年,一共死亡400多人;2009年,死亡18人……按照国际公认的安全生产指标百万吨死亡率,美国的这一指标近十年来都低于0.040,2009年仅为0.015。这一连串数字,折射出美国“血煤”走过的百年改革之路。
  “美国煤矿安全得到改善的原因有很多。”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教授罗伯特?拉里?格瑞森对记者表示。在他发来的长长的邮件中,围绕着几个关键词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立法;监管;工会;培训;技术。
  
  立法:
  每次重大矿难都推动法律完善
  1910年,在西弗吉尼亚那场特大矿难发生后的3年,美国矿业局成立,主要负责制定安全标准、进行安全生产研究等。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联邦煤矿安全法规,规定由矿业局对煤矿进行监督检查。
  196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法明顿煤矿发生爆炸,造成78人死亡。在舆论及各方压力下,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联邦矿业安全和健康法》,并于1969年12月31日由总统签署命令,颁布实施。1977年,美国对此法进行了重大修订,增加了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安全法规内容,并建立了独立的安全监察部门――矿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MSHA)。
  根据该法规定,煤矿安全监察员与煤矿无隶属关系,每年要巡视4次煤矿,严重违规煤矿要接受罚款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项法律还将监督权直接授予矿工,规定矿工有权要求联邦政府派人调查安全问题。
  记者采访的多位中美专家都提到了这部法,认为这是美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大立法,极大规范和促进了矿业安全。特别是1977年该法修订后,美国煤炭事故开始走进低发阶段。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对矿业执法和监察进行裁员和经费削减,2006年没有完成对部分煤矿的巡查任务,结果当年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达到43人,为199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一数字震动了美国社会,也警醒了煤矿安全部门。同年5月,美国出台了《矿山改进与新应急反应法》,这其实是对1977年法的“更新”,要求煤矿三年之内必须建立电子监控和无线双向沟通系统,对违规的煤矿罚款额度提高了4倍。
  
  监管:
  独立监督机制防止官商勾结
  比尔?卡瓦里克是一名环境记者,住在西弗吉尼亚州一个产煤区附近,对矿业很熟悉的他告诉记者,“也许强有力的政府监管是挽救矿工生命的最好办法。”
  在美国,负责监督安全生产、调查处理事故的机构是矿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曾在该局担任政策顾问的塞莱斯特?蒙福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机构最大的特点就是“独立性”。
  首先,矿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采取的是垂直的监管体制结构,在各个方面都独立于地方政府,避免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该局的煤矿安全与卫生办公室是一个联邦机构,下设11个地区办公室和数十个矿场办公室,但这些办公室不从属于州、县政府,和矿主也没有利益关系。
  其次,安全检查员实行轮岗制,在全国范围内每两年必须轮换对调,这就防止了监察人员与地方政府、矿主形成共同利益联盟,保证了监管执法的公正和客观。一旦煤矿发生3人以上死亡事故,当地的安全监察员不得参与事故调查,而须由联邦办公室从外地调派安全监察员进行事故调查。
  
  工会:
  保障矿工福利和安全健康
  “法律和监管是必要的,矿工们在维护自身安全方面做出的努力也非常重要。”蒙福顿所说的,就是在推动美国煤矿安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矿工工会组织。
  19世纪末,两个比较大的煤矿工人组织成立了美国矿工联盟,此后又加入了美国劳工联盟,在煤矿工人中展开了工会组织活动。经过上世纪初惨遭镇压的黑暗年代,工会终于在1933年“罗斯福新政”时期,获得了代表劳工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从那以后,工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推动煤矿安全生产以及矿工的安全健康保障。这不但使得矿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得到提高,还推动煤矿的生产事故开始下降。
  此后,美国矿工工会不断发展,在各地方工会内部成立安全委员会,监督生产安全。矿工在发现安全隐患时,可以向委员会报告,再由工会出面告知煤矿管理部门。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格瑞森表示,工会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立法机构进行游说,以便在制定或修订监管措施时更有效地保障矿工权益。例如,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通过的《联邦矿业安全和健康法》,就和工会在国会的多年游说分不开。
  
  培训:
  全员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在矿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前政策顾问蒙福顿看来,要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对于矿井工人的培训是不可忽视的。
  据介绍,该局要求矿山经营者必须有经批准的矿工安全技术计划。具体而言,对于新的下井矿工,必须进行40小时的基本安全健康技术培训;对于新的露天采矿工,必须完成24小时的培训;矿工更换工种时,也要重新接受培训。除此之外,所有矿工每年还要接受8小时的安全技术再培训课程。
  不仅矿工要接受培训,安全监察员也要进行“充电”。美国的国家矿山安全健康学院是世界最大的专门从事采矿安全健康教育的学院,主要负责培训联邦矿山安全监察员和其他政府机构选派的安全人员。设置的课程有安全监察程序、调查矿山应急程序等。学院还提供现场培训,以满足采矿公司对安全教育的需求。
  此外,矿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还充分利用网络,在网上提供免费的培训课程,开放网上图书馆,将矿难调查报告、安全分析等资料在网上公布。
  
  技术:
  为煤矿安全提供有力保证
  谈到美国的“血煤”改革之路,技术革新也为降低死亡率做出了贡献。
  早期的煤矿,机器设备少,井下工作主要依靠人力和牲畜,工作条件简陋,事故频发。上世纪30年代,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下井的工人逐渐减少,安全事故有所减少。
  对于新技术在煤矿业的推广和采用,美国矿业协会的一份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也常常被媒体转载。报告指出,新技术在安全方面的贡献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信息化技术广泛采用,增强了煤矿开采的计划性和对安全隐患的预见性;第二,机械化和自动化采掘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下井人员数量,也就减少了容易遇险的人员。第三,推广安全性较高的长墙法,取代传统形式的坑道采掘;第四,推广新型通风设备、坑道加固材料、电器设备,提高了安全指标。此外,矿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下属的技术认证中心还对煤矿的设备进行质量检查和认证,每个月都在网上公布通过技术认证的产品。
  
  反 思
  美国矿业安全光环下存隐忧
  “为什么我们还会有这样大的灾难?”在日前西弗吉尼亚州发生美国40年来最大的矿难后,美国各大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并不断反思,到底是那个环节出了问题。
  “对于这场矿难,我的感觉与其说是震惊,不如说是失望。”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格瑞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在能源与矿业领域进行多年研究后认为,之所以会酿成这样的惨剧,是因为操作中的各个环节没有采用最高安全标准。
  事实上,这家煤矿的安全记录可谓糟糕。根据记录,该煤矿去年共有495处违反当局的安全条例,在控制使用易爆材料、设计逃生通道、改善通风条件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今年仅一季度,该煤矿就被查出有105个安全漏洞。甚至在发生矿难当天,还接到两个违规生产的警告,但拥有该煤矿的梅西能源公司仍然坚持作业。
  类似的问题并非只发生在梅西能源公司。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布兰肯希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每个煤矿都存在安全违规现象,这是产煤工作中的“一个普遍过程”。
  煤矿公司为何明知故犯?为何对安全人员的警告置若罔闻?美国环境记者卡瓦里克告诉记者,政府部门在执法方面有一定的问题,不能保证法规完全被遵守。比如,监察人员经常能发现问题,可以要求对煤矿公司处以罚款,但由于罚款金额并不高,对后者并没有震慑力。
  卡瓦里克认为,有些灾难本可以避免的,但由于一些煤矿运营者过分追求利益,不肯在安全设备上多投入,甚至为了降低成本采取廉价的设备,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摘自4月13日《北京青年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

相关热词搜索:美国 改革 美国血煤百年改革路 美国血煤的历史与改革路 血煤改革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