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发布时间:2017-02-0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篇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 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 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 造者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 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在阶级社会中包括所有促进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不同的国家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构成,但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2)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3)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 杰出人物及其作用:

1) 杰出人物的含义:杰出人物是指那些反映时代要求、推动历史进步、并在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记的“知名人士”。杰出人物既包括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包括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

2) 杰出人物作用:杰出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家,由于他们在知识、才能、品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往往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比较深刻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潮流,集中群众智慧,提出新的理论,并组织和领导广大群众为实现特定的历史任

务而斗争。因而对历史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 杰出人物的局限:时代造就英雄

A. 时势召唤英雄。

B. 时势锻炼英雄。

C. 时势筛选英雄。

2. 普通个人的作用

1) 普通个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来。

2)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有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

3)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普通个人有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1. 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一条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理论贡献之一。

1) “一切为了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 “一切依靠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源泉。

3)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1) 必须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的观念。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给的。

2) 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和改善国家机构,防止各级干部由人民公仆变为人民的主子。

3) 必须坚持不懈地反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在领导和群众关系上最实际、最明显、最敏感、最损害群众利益和压抑群众积极性的一种表现。因而必须加以破除。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揭示 了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 发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和更替的历 史,这就为确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既然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的历史,那么 人类社会的历史也首先是物质生产者的历史;既然生产 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那么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 人民群众的活动,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就起着决定作用。这 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历 史唯物主义指明,人民群众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并且通过在这个基础上所进行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 改革以及精神领域等方面的活动,来创造历史的。人民群 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民群众是社 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 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第二,人民 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 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 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 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 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 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 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总之,历史 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 造者。正是人民群众的活动,而不是哪一个个人的活动, 体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决定历史发展 的方向和历史的结局。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 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正如毛泽东所指出:“人 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 集》第3卷,第1031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这并 不等于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可以不受社会历史 条件的限制。人民群众只能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已有 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来创造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充 分肯定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肯定无产 阶级领袖能够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人民群 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是群众观点的一个最基本的内 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觉得历史发展的结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也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总而言之,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篇二: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论文

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纵览时代变迁,历史演绎,人们都说“时代造就英雄”。熟不知,时代的发展是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推动的,一切社会的进步,都是人民群众辛苦劳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倘若没有得到亿万人民的支持,无数形形色色的伟大的英雄人物怎能成就那一番伟业。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心史观从其社会历史和阶级根源出发,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抹杀了被残酷剥削和压迫的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夸大了英雄改变历史的积极作用。。然而,我们必须知道,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但并不能取代人民群众成为历史的创造者。任何英雄豪杰,都是从群众中产生的,他的力量来自群众,因此,离开了群众,他就一事无成,就会失败。正如“1”和“00000000”的关系,离开“00000000”,“1”永远只是且只能是势单力薄的“1”。这个道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理。究竟是谁创造了历史,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过往的历史性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不管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人民群众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它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将从以下几点论述我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认识。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

发展。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他们创造了人们衣食住行必须的生活资料。

自古以来,广大的人民群众就坚持在物质生产的第一线,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也是如此。文革后的中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人民贫穷,技术落后,此时,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的思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同和热烈拥护,人民群众纷纷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洪流中去,通过艰苦的劳动,以自己体力和智力投入到生产中,创造出物质财富,使得中国从一个绝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经济繁荣,有着活跃市场的强大经济体,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才有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不仅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而且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本身就是直接从劳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他们亲手完成了许多宝贵的精神产品的创造。

《水浒传》就是.施耐庵和罗贯中等人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加以润色及编排而成的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说书人、文人、

书商等,也因此决定了这部作品以及后世白话叙事文学深厚的民间色彩。 明代著名的《本草纲目》,就是由李时珍经过27年艰苦劳动,总结了历代的药物学家、医学家和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特别是药物经验,加以检验、丰富和发展,所完成的药物学巨著;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而人民群众是阶级斗争的主力军。因此,人民群众进行的阶级斗争促进了社会发展。

历史上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际上都是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摧毁旧制度的斗争。只有这种群众性的社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历史表明,人民群众的人心所向,体现了历史的主流,得人心者昌,失人心者亡,这是一条被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毛泽东从领导革命战争开始,反复强调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人民群众战争的重要性。他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陈毅也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否则如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背道而驰就会得到人

民的反对,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源自我国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改革、深化改革。这种群众热情使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它说明我国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实践充分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篇三: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从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的劳动群众,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和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灯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首先通过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体现出来,没有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设施,任何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或精神生产都无法进行,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 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一切科学理论,一切有价值的文学艺术,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它又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实现和(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完成,必然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是一致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范围内,按

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和一切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联系实际说明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人们为着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这种活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客观性。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主观认识活动不同,具有明显的客观实在性。第二,能动性。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第三,社会历史性。人们的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而是社会活动,人们总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从事实践活动。实践由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手段三个方面构成。实践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实践客体是指社会主体所要探索或改造的对象。它主要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人类客体实践客体三个方面综合作用而构成现实的实践活动。实践具有两大社会功能:第一,具有实践创造客体价值的功能。一般地说,世界上一切有益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成果,都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本质上都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第二,实践具有优化主体的功能。人的实践活动,既改造了客体也改造了主体,既创造客体价值也提高主体素质,促进人的发展。在现实的社会中,实践活动通常表现为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是处理人类和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是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改造社会的活动。科学实验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分化和形成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实践形式。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以及科学实验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就是指实践。它不仅造就了社会依存的自然基础,而且缔造了人类社会历史。人是惟一没有让自然界来规划其生活的存在物。由于自然界却无法自发满足人的需要,因而人类必然面临着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创造自己生活环境的任务,要根据自己的本性、需要和能力,通过劳动来创造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并且在改造自然创造自身赖以存在的自然基础的同时,也就创造了人类社会本身。在造就自然基础和人类社会的活动中,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水平不断提高,并形成了体现人的能动特点的实践环节。这些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第一,实践决策。实践决策是直接关系到实践活动成败的关键。为了保证实践活动的成功,一个首要前提,就是实践决策必须坚持“合目的”和“合规律”这一双重尺度。第二,实践目标的制定。当实践主体作出进行某项实践活动的决策时,就要开始制定实践目标。实践目标不是对现存事物的简单反映,而是对经过实践改造以后将要出现的东西的提前反映。这种提前反映是以对现存事物的反映为基础的。第三,实践的组织和管理。实践目标制定之后,除了选择好实践工具、优化实践主体之外,科学的组织管理就成为实践活动持续、健康、高效运转的基本保证。第四,实践结果的检验。实践过程的终结,形成了相应的实践结果。实践结果是实践过程中各种因素融合的产物。它意味着实践目标在被改变了的客体中的实现程度。主体的一切努力也就最终凝结在这种对象物之中。

相关热词搜索:创造者 历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