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背后的主观信息|信息是客观还是主观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特写”这个概念,中英文的含义有很大的不同。中文的特写,特指那种着重表现现场人物、场景和氛围等的软新闻。英文的Feature既包含我们所谓的“特写”形式,也包含新闻分析、综述、述评等,或者说,硬新闻之外的大都可以包含在Feature范畴内。《中国的影响力》一稿就是带分析色彩的综述稿。
这篇稿件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在客观背后传递主观信息的技巧;一是对有效支持主题的素材的选择。
中国经济保持了几十年的高速稳定发展。它带给世界的影响以及将要带来的影响会是怎样的呢?这是一个全球都关注的话题,也是海外媒体上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此稿来说,它是编辑部不得不做的功课,作者并没有在写作方法和遣词造句上标新立异,通篇没有惊人之语。然而,作为一篇经济分析――综述稿,平淡之中却显示出作者的功力,且至少在两个方面给我们以启示:一是对支持主题的素材使用的完整与恰到好处;二是如何激活成堆的数字,让数字说话。
先看作者选了哪些素材来支持主题。稿件开始便点明要用数字说话,“以百分比出现的GDP增长率并不能总是充分描绘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那么作者选了除GDP之外的哪些数据来支撑主题呢?它们包括外汇储备、贸易顺差、资源进口、能源消耗、城市建设以及军费开支等。
应该说,作者选择的数据涵盖了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能与中国以外的世界联系起来的方面,或者说描绘了一个外界所关心的中国。这些方面的事实与数据在各类媒体上广泛存在,在互联网上随便一搜即可获得,这些零散的素材经作者精心编排后,即能刻画出中国的影响力――一个以事实为支撑的结论。
再说对数字的运用。一般来讲,新闻最忌讳的是罗列数字,而经济类稿件一般是避不开数字的,尤其是季度末或年末盘点时。因此,如何让数字活起来,既不让人感觉枯燥,又能让数字说明问题,是很有技巧的。首先,是数字的选取,一国的经济数据有成千上万,不可能都罗列出来。此稿选取的数据显然是经过精心考虑的、最能说明问题的。其次是数据的分析对比。且看此稿:“如果中国能够保持8.5%的年增长率”,则到2010年将赶上日本;中国的外汇储备大约相当于中国台湾、泰国和印尼等的经济总和;“虽然中国只占全球经济的5%,但大陆却消耗了全球20%的铝和铜、约30%的钢、铁矿石和煤炭以及45%的水泥”等等。这些数字通过分析与对比,可以向读者传达非常清楚的信息,与主题紧密相扣。
当然,此稿数字运用也有其缺陷。比如通篇没有提到中国的人口因素。就GDP来说,即使总量超过日本甚至赶上美国,除以庞大的人口基数后,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资源能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方面,中国的人均数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相差悬殊。
此外,对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也展示不够,如经济结构上的缺陷、贫富差距问题、金融系统存在的风险、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这种有意的淡化突出了中国对外的影响力,容易使人产生错觉。
因此,读完全文,给人一个这样的印象:首先,中国的经济实力将超过大多数发达国家,甚至可能最终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成为带领世界经济增长的另一极;其次,中国持续的巨额贸易顺差使其手握大量外汇,通过购买美国等国家的国债将影响这些国家的货币、资产、经济等的走势;第三,中国经济增长消耗大量资源能源,直接影响全球市场并推动资源型国家的快速增长。同时其污染排放又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带来负面影响;第四,军费的增加及尖端武器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任何人都不能小觑的军事强国。
《商业周刊》是美国的一份期刊,美国媒体一向是标榜自己的客观与公正的。但在客观的背后,却有许多传达主观信息的技巧。此稿是个很好的例子,所有内容都是事实,且很有说服力,但这些事实却都是有选择的、不完整的事实,让读者很难不与“中国威胁论”联系在一起。作者对中国的态度与观念我们不得而知,但从这篇稿件中至少能读到些许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这也是我们在对外经济报道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责编:张玉宁
相关热词搜索:主观 客观 信息 客观背后的主观信息 客观主观 主观客观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