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一声震天响 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编者按:本刊“新闻发言人”栏目,从2006年开始,由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和本刊共同主办。欢迎各地各部门新闻发言人和负责新闻发布工作的同志垂注与支持,踊跃投稿。投稿内容包括交流新闻发布经验、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心得和新闻发布工作体会。让我们共同为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和新闻发布制度的建设添砖加瓦。 北京的冬日,夜色降临得格外早,周末的国新办新闻局办公室内仍是灯火通明。2005年12月30日傍晚5点10分,《对外大传播》几位同仁约来到郭卫民局长办公室,在这个普通又简洁的房间里一起讨论策划如何建设本刊“新闻发言人”栏目。年底几天的公务十分繁忙,走进办公室的郭卫民脸上多少显出几分倦意,可是当记者落座后,他话题一开,思绪的潮水就冲破了疲倦的堤坝。窗外寒风四起,室内却谈兴犹酣。谈话是从刚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开始的……
  
  第68场发布会年终大盘点
  
  2005年12月2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了2005年度第68场新闻发布会,这也是国务院新闻办对2005年新闻发布工作进行的年终大盘点和新年展望。蔡武主任在会上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郭卫民介绍说,这场发布会开得很成功,气氛很热烈。这是蔡武主任到新闻办后第一次出席发布会,他的发布和与王国庆副主任一起就境内外媒体所提的各种问题的应答,从容、自如、坦诚、开放,受到了媒体的普遍赞扬。新加坡联合早报驻北京特派员报道称,蔡武在言谈中表达幽默,让正式的场合变得轻松,出席发布会的外国记者私下对蔡武的表现相当满意。
  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一直关注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本刊曾以《曹景行:中国和世界相互影响》为题,刊登了对他的独家访谈文章。曹景行在这次发布会上又敏锐地提问:“这几年,中国的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普遍加强。但是,过去一些年,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有时还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新闻发布比较慢,新闻发言人有时候见不到,甚至找他们都不太容易。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涉及到一些体制上的问题?”
  蔡武回答说:“曹先生提的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要努力解决的。”他还表示,新闻发言人正在努力做到更加及时、准确,并就各种各样的问题全面与媒体进行沟通。
  记者一般都注意到了发布会上出彩的一段对话――当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提到,他的朋友曾经提出三次申请,要采访商务部的部长或者副部长,但都被拒绝,他问国务院新闻办是不是能鼓励这些部委的领导和媒体进行沟通回答媒体的问题?那一刻,大家都在等待着蔡武的回答。
  蔡武理解地一笑,说道:“谢谢你提的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知道,在北京的各国记者非常关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这些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希望从他们那儿得到信息,这一点我是理解的,并且是支持记者的。实际上,我们这些部委,包括商务部也是非常愿意向媒体、向公众披露更多的权威信息的。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本人也是非常喜欢和媒体打交道的。”他的回答引发了大家的阵阵掌声。2005年5月30日下午,正当中外媒体高度关注纺织品问题时,薄熙来部长走进了国新办的发布大厅,那次发布会受到了记者们的欢迎,场面也非常热烈。
  蔡武一贯以亲切平实的作风著称,在这场发布会即将结束时,他诚恳地对大家说:“请记者们相信,我们自己也有这个体会,越来越多的部门体会到,如果他们同媒体、同新闻界之间建立非常良好的信息沟通和交流的关系,对于他们自身工作而言,是很大的帮助而不是障碍,越来越多的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发布会宣布结束后,几个记者还在举手。
  
  三大“亮点”引人思考
  
  在国务院新闻办第68场新闻发布会那一天,郭卫民作为主管新闻发布会的具体工作部门领导,在主席台下前排正中就座。谈起这场发布会的亮点,郭卫民兴奋依然地说:“这次发布会气氛很好,很踊跃,很热烈。圣诞节前后,对于外国记者来说,这是他们的假日,seasOn of holiday,之前还有些担心他们来不了太多的人,可到现场一看,这些外国记者很是敬业,来了很多,以至于发布厅里的座位不够用,工作人员又加了二十多把椅子才让大家都坐下。这说明中外记者很关注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对政府的新闻发布也都有所期待。”
  郭卫民将这次发布会的亮点总结了三个。第一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与记者的问答受到大家的好评。“蔡武主任新上任,那天是首次正式与中外记者见面,他较为详尽地介绍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和建设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展。散会之后,意犹未尽的记者还一拥而上把蔡武团团围住,继续问个没完。”
  第二个亮点是,这次发布会是国新办的领导在年终通过开一场大型的发布会,用发布会盘点发布会对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会作总结、回顾和展望。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会就是国新办、中央各部门、各省区市政府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说到这里,郭卫民局长的语气凝重了许多,他说:“开这样的新闻发布会,对我们国新办来说,就是自己在挑战自己,给自己施压,给自己压力也给自己动力。央视新闻联播节目用一分多钟播报这条新闻,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我们的期望越来越高,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愈发重大。”
  现在,全国上下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尤为关注,对于突发事件,政府在第一时间要发出声音,做到这点,挑战性很大。对于2006年如何面对突发事件,蔡武主任在发布会上也着重讲到了,但是办起来真的不简单。“无论怎样,对于突发事件是一定要说!一定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做到及时、准确、客观、全面!”语气一直比较温和、较为儒雅的郭卫民,此刻的神情是那样执著、坚定。
  另外,郭卫民也欣慰地向记者介绍说,卫生部、教育部、公安部的新闻发言人也应邀参加了这次发布会,从2006年起,定时定点召开发布会的部委,除了外交部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外,又多了这三个部,也就是说,每个月每到某一个或两个日子,这些部就会召开例行的新闻发布会,由发言人出面发布信息,回答提问。“这算是这次发布会的第三个亮点。”从这些新进展中,郭卫民很有信心地看到,今后这些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发布机制建立一定会很快,而且随着这样的部委多起来,各部门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和启动就会取得更快、更显著的成效。
  对于这场新闻发布会对今后工作的推进,郭卫民表示,“全国的新闻发布制度建设起来比我们新闻办开几场发布会要重要得多。2006年,国新办发布会要在保持一定数量(平均每周一次)的基础上,腾出精力推动各地 各部门新闻发布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
  
  国新办的发布会就要做成全国最标准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也称新闻办一局,主要负责中国的新闻发布工作和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就在近日,美国彭博新闻社驻北京分社社长戴本德对本刊记者说:“国新办就外国媒体普遍感兴趣的‘热点’事件而组织的新闻发布会,更加快速,也更加主动了。”在国新办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过程中,《对外大传播》记者也曾听到很多地方的外宣干部在焦急地询问:“什么时候新闻发言人培训也能培训到我们这个级别啊?”这说明时代需要他们独当一面地站在这个发布台上。还有一些大型企业,甚至民间机构也十分渴望能尽快掌握如何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的技巧。社会的进步越来越需要更多的信息流动,有组织、有系统、有技巧的新闻发布会不再只是政府的事情。当记者问这“您在具体工作中,对此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郭卫民说“我们推进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就是要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新闻发布会的发展跟信息传播技术变革和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密切相关。因为信息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得地球另一边发生的事,就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另外,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各行各业对媒体的需求也更大了。”说到这里,记者也想起曾采访过的国家奥体中心的一个新闻发言人说过,新闻发言人必须有在任何时候都要面对记者的准备!
  接着郭卫民还特别指出,“政府的很多部门都存在不敢接外国记者电话的问题,你越不敢跟外国记者直接对话,就只能任由人家写,人家写出来的东西你看了就越觉得说得不对,就越气愤,甚至看了就恨,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王国庆也对记者讲述了同一个观点,“突发事件或敏感事件发生后,封堵记者的办法是最愚蠢的!本来是一个错,变成了两个错。”对于这个问题,郭卫民形象地用了“撕”、“捂”两个反义词来说明一个对立的两极,他说:“召开新闻发布会是你在引领他们,其实如果政府发布的信息正确,西方媒体大部分的报道还是客观的,即使有不同意见,他们也大都引用西方专家的观点来作所谓‘平衡报道’。对于政府而言,你越想把信息捂起来,记者就越想把包裹撕开。可以说,越是捂,越是躲,媒体就越拼命撕!媒体往往不是关注你里面的东西,而是你如何包,他又是如何撕的这个过程本身比新闻事实更让他们感兴趣。”
  在推进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工作中,我们也借鉴国外的先进模式和技巧,但是国外的毕竟是适用于国外,对中国来说,他们的很多经验与我们的现实还是存在距离的,甚至一些案例方面的书都显得晦涩。对于这个问题,郭卫民强调说:“我们要针对自己国情,来制作出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用书。”
  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而一步步前进的。国新办组织新闻发布会的一个首要重点,就是围绕中央的大政方针,例如2006年的主题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也是一项纲领性任务。除此之外,“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也是中央大政方针中的一部分。其次,围绕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地组织新闻发布会。要做到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快速通报、快速核实、快速反馈、准确发布,实现这些首先就要让信息流动起来,马上通报、马上核实、马上反馈、马上发布。
  “不管有怎样的困难,新闻发布会制度一定要推进下去。”郭卫民坚定地说,“我们必须掌握舆论的话语权,引领媒体。”2005年底,国新办组织召开了多场新闻发布会,其中在圣诞节前的一周内就组织了四场最专业、最规范的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和国家安监总局的有关负责人先后出席发布会。外国记者对此很满意,他们说:“在平安夜前,把几大部委的‘天王’都吸引到新闻办来了,很有意思。”也有外国记者调侃地对郭卫民说:“你们把我们弄得很辛苦,天天被你们叫到新闻办来开发布会了。”
  在新闻发布会工作中,国新办新闻局的同志们已经做得非常专业了。郭卫民很有信心地说:“假如明天要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我们今天就可以准备出来,这对国新办新闻局来说已经不是问题。每次发布会结束,我们都马上集合在一起交流和总结,无论是发布会的内容,还是组织工作,国新办就要做成全国最标准的!”
  郭卫民很认同记者的观点,的确现在除政府外,企业是一大块,包括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也是一大块,这些企、事业对新闻发布会的需求越来越大。“无论是对新闻发布会的制度建设,还是对这项工作的传播,我们做的工作还只是起步,或者说是开了个好头,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路还很长。”郭卫民感慨地说。
  
  国新办新闻局支持你们做这样的好事
  
  本刊在2004年改版之初,应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蔡名照的要求,开办了“演讲录”栏目,初衷就是要跟踪政府发布工作进程,关注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建设,尤其是从2004年第7期开始,我刊得到了国务院新闻办的具体支持,我们陆续有针对性地刊发了一组以章启月为封面的“扫描,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和“台前?幕后――专访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章启月”的专题文章,也刊发了观点明确的文章“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还有与美国新闻发言人直面相对、坦率交流的“美国新闻发言人半杯水的两种表达”,也有语言风格幽默、明快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连载文章,尤其是发表在本刊2005年第10期的“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王国庆谈新闻发言人制度”访谈文章,更是以其直接、准确的解疑释惑和振臂高呼,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这些专题和文章发表后,收到读者大量反馈信息。这说明新闻发布已经不再是仅仅局限在新闻发布厅里的事,它与国家形象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对外大传播》在办刊中不仅追求端庄感,也追求敏锐和突破。我们办刊人始终有着一个信念,希望用我们手中的笔为行走的外宣人架起一堆堆篝火。开设新闻发言人这个栏目,没有哪个领导命令我们这样做,但是我们就是要往新闻发言人的核心靠近,哪怕往里钻、往里挤,我们也要冲进去。因为我们做外宣刊物的同时,处处感受着时代需要什么,我们还应做到什么,中国的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潮头流向,而且它本身也处在中国民主进程的浪尖,如果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推进了,中国的形象又会不同。正因为如此,社会各界也看到了我们的努力和追求,国新办人事局局长汪兴明两次打电话给编辑部,对大家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和新闻处处长华清更是在百忙中给予具体指导。
  对于本刊的“新闻发言人”栏目,郭卫民认为,一个好的刊物起到的启蒙、引导作用是非常大的,他说“《对外大传播》为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开设一个专栏,会在更大范围里提高人们对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思想认识,同时在这样一个公开出版的刊物上为新闻发言人搭建了业务经验交流的平台,这样对促进新闻发布会制度的建设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新闻局支持你们做这样的好事!”郭卫民也介绍了新闻局通过各种渠道不遗余力地推进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包括开会、发文件、办讲座、搞培训,在《对外宣传通讯》和中国网及全国外宣网站开办专栏来加强交流,特别是对本刊也提出了希望,“希望你们把这个栏目越办越好,并在这个工作中坚定这样一种责任感,将新闻发言人的智慧放大,让社会各层都来推进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
  责编:谭震

相关热词搜索:春雷 一声 中国 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 新闻发言人制度新年新气象 清晨2018年的第一声春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