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与茶文化【开发咸宁茶文化,打造“茶叶之乡”旅游品牌】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本文对咸宁的茶叶史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咸宁发展茶叶旅游的五大资源基础,提出咸宁要重视茶文化的旅游开发,从观光、娱乐、购物等方面大力进行产品内涵和形式的开发,设计“茶叶之旅”精品线路。
  关键词:咸宁;茶文化;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咸宁市上古为楚地,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三国为东吴武昌郡,唐为鄂州而辖五县:江夏(今咸安在内)、永兴(今通山在内)、武昌、蒲圻(今赤壁、嘉鱼在内)、唐年(今崇阳、通城在内)。唐以后或分属武昌郡和兴国军或统属武昌路、武昌府。咸宁自古产茶,古籍称“鄂州茶”、“武昌茶”和“兴国茶”。
  一、咸宁茶叶史
  咸宁茶叶历史起源甚早,晋代便有“入武昌山采茗”的记载,其时咸宁属武昌郡,唯九宫山是大山,“武昌山”当指九宫山一带。唐陆羽《茶经•茶之出》有江南茶“出鄂州”之语,今咸宁是唐鄂州主体,也应是当时主要产茶区,其时唐年(今崇阳、通城)和蒲圻两县大黑茶甚著名。宋代咸宁茶事达到全盛期,兴国军以产片茶出名,苏东坡来游并品茶留诗。已有“进宝、双胜、风髓、桃花绝品”等名茶闻世;崇阳(包括通城)以龙泉山的“龙泉茶”(后称小港毛尖)为主的白毛尖质高价好量大,已达“民以茶为业”的盛况。《宋会要•食货志》记:“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52),兴国军之永兴(今阳新)、通山936,555斤,………鄂州之蒲圻、江夏、通城、武昌、嘉鱼、咸宁、崇阳177,710斤12两”。可见咸宁在宋代已形成以兴国军和崇阳为主导的产茶大区,茶质、数量和效益都是很高的,此为咸宁茶第一盛期。元、明两朝,因茶马官市剥削过重及受崇阳宋代县令张咏“拔茶植桑”的影响,兴国、崇阳茶事渐衰,重心转入蒲圻羊楼洞,改片茶(蒸青团饼茶)为“帽合茶”,初步占领边蒙市场,羊楼洞开始成为湖北著名的茶叶市场。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废茶马市,茶叶交易不受官府控制,咸宁茶得到大发展,乾隆年间,仅羊楼洞一地便年产帽合茶80万斤。晋商渠家携巨资入咸宁,首先在羊楼洞开“三玉川、巨盛川”两茶庄,后茶庄速增,遍及咸宁各地,老青砖茶成了咸宁主产,统占了边蒙市场。
  道光四年(1824),广州茶商均从大福始至通山杨芳林购红茶运至广州销英国,杨芳林“瑶山红茶”渐渐声满伦敦。从此咸宁红茶大盛,形成杨芳林、柏墩、龙港、羊楼洞、大沙坪五大茶镇,百多家茶庄生产红茶外销英、俄等国,杨芳林盛时年产红茶23,000箱,羊楼洞最盛时年产红茶10万箱,红茶庄达50余家。
  19世纪末,英国转向其殖民地印度和锡兰购茶,华茶受排斥,咸宁红茶突然衰落,转为由俄商和晋商大量投资的老青砖茶生产(也收制小部分红茶),其时俄国一年从湖北进口90余万担茶叶,主要是在咸宁,至使羊楼洞茶庄盛而不衰,其余咸宁四大茶镇也茶事兴隆。
  咸宁茶经清末民初百年极盛之后,于抗战时彻底衰落,茶庄倒闭、茶镇破败、茶园荒芜,在宋代便“民以茶为业”的咸宁到1949年仅有茶园3.58万亩,产茶仅2.4万担,不到前鼎盛期的l%了。
  解放后四十多年,咸宁茶事逐渐恢复,先是以赵李桥砖茶厂为调控中心,以边销老青砖茶为主产,逐年增长,到1977年,产量回升到18万担。这前后开始细茶生产,逐步研制出“咸宁剑春”等一批名优绿茶和花茶,形成以国营羊楼洞茶场为龙头的一大批细茶生产经销场(厂),技术、设备、工艺、科研、管理均有很大的发展,到1988年,全市有生产、加工场(厂)1500多家,总产值由1949年的54万元上升到3,000万元。之后的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咸宁茶人着手大力开发茶叶经济,一批名优茶日益转精,在国内国际都具有一定知名度,整体性的宏观开发规划在酝酿、成熟着,大幅度开辟新茶园、彻底改造老茶园、全方位发展老青茶、红茶和名优特新绿茶和花茶的势头已经形成。目前全市拥有大小茶场1000多个,其中万亩以上茶叶基地3个,千亩以上茶场19个,茶叶总种植面积15万多亩,年产茶26万担、13000多吨,是全国砖茶规模最大的产区。咸宁茶叶超越古代鼎盛期的时机已经到来,茶叶经济已重新成为整个咸宁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丰富多彩的咸宁茶文化
  (一)湖北绿茶故乡之一
  咸宁赤壁是我国绿茶的故乡,茶叶的栽培与加工在赤壁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市现有茶园面积13.48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园0.93万亩,占总面积的7.4%,赤壁市4800亩,其中羊楼洞茶场3200亩;咸安区2000亩;通城县2000亩。全市有万亩茶场一个,即国营羊楼洞茶场;万亩以上乡镇2个,即赤壁神山、新店;有千亩以上茶场4个,即咸安的浮山茶场、崇阳的鸡鸣峰茶场、桂花茶场、通山闯王的虎头山茶场。
  (二)融茶、道为一体的禅宗文化
  茶是商品也是文化,咸宁茶文化极为古老极为丰富,总体说来,它根植于九宫山的道教文化。中国古茶是始传于道徒寺僧之手的,有“茶道一味,茶禅一味”之说。道家理论和后来的道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佛教是外来的,受中国道教影响而“释道合流”,后演变出极接近于道教的“禅宗”,故道与禅可视为一体。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论中国茶的精神境界为“清和淡洁,韵高致静”,这便是中国茶文化的主旨,它正与道家的“清静无为”相合。陆羽早年为僧,不堪其苦而还俗品茶写《茶经》,实则舍佛入道,故称他“茶仙”而非“茶佛”。卢仝《茶诗》讲“七碗通仙”,释皎然也讲“三饮得道”,苏东坡信佛而到兴国却与“江南老道人”品桃花绝品留诗,可见茶与道教是一脉相通的,两者是同根文化,“茶道一味”信然哉。
  咸宁为古楚腹地,楚地是道家故里,老子、庄子皆为楚人。九宫山自晋安王九兄弟入山修仙,唐代陶姚二仙隐居求道,至宋中叶张道清建九宫道场,后经四代皇帝封敕,成为宋代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道家质朴纯厚、清静无为的精神陶冶了咸宁人,形成咸宁人那淡泊纯朴的性格。九宫山应该很古就有茶,1958年和1980年两次在这里发现古原生茶树后裔便是确证。至九宫道教大盛,道士茶也兴盛起来,宋代山上便有“茶寮观”,《九宫山志》载:“稚三峰高地,有茶一顷。……道徒拾柴采茶,锅炒之,手搓之,阳干之”,且九宫云雾茶有“雨前、明前、雀舌,以嫩叶为贵,味清而不腴”。可见九宫道士茶产之甚早,制之精巧,品种甚多。唐宋时期,九宫道士在与东部的太平山道场和咸宁各地的寺观间传茶赠茶品茶,不但将九宫道士茶的茶种、种植方法与制作工艺传遍咸宁,也将九宫充满道家精神的茶文化传遍了咸宁。至今在阳新还有道士山茶场专门生产“道士茶”,还有九宫道家《四杯子茶歌》在咸宁民间传唱,其内容就是讲茶是仙物,望饮之清心而通仙,劝世人如茶淡朴清雅,不可强求富贵名利。
  (三)久负盛名的羊楼洞――砖茶之乡
  青砖茶以老青茶作原料,经压制而成,主产于湖北省。清代在蒲圻羊楼洞生产,因此又名“洞砖”。青砖茶的砖面印有“川”字商标,所以也叫“川字茶”。近代,青砖茶移至蒲圻赵李桥茶厂集中加工压制。咸宁宋代的片茶、后来的边销帽合茶、外销红茶,都是以茶传情谊,和中和外和边。最典型的是咸宁以羊楼洞为中心兴盛百多年而至今不衰的边销青砖茶,它把咸宁人与边民用茶紧紧相连,情深似海,以至草原今日的那达慕大会不请达官贵人也一定要请赵李桥砖茶厂的茶人去坐主宾席。
  在1861年汉口开埠以前,羊楼洞的茶全由山西帮茶商经营,通常的运输路线是:用独轮车将茶从羊楼洞运至新店,再由新店装船运汉口,由汉口用民船溯汉水运至樊城或老河口,然后从樊城用畜力陆运至张家口或包头,最后由张家口或包头转运西北各地、蒙古及俄国恰克图。1861年汉口开埠后,俄商在汉口陆续设立了阜昌、隆昌、顺丰、沅太、百昌和新泰等洋行。这些洋行,除在汉口采办茶叶外,还于1869年特地派人到羊楼洞一带出资招人包办监制砖茶;以后还在汉口建立了顺丰、新泰、阜昌三个砖茶厂,采用机器制砖,大量运俄出口,把羊楼洞茶区变为他们的原料供应地。主要生产米砖,也生产一部分青砖。俄商在汉口压制或收购砖茶一般是从汉口顺流而下经上海运天津,在天津集中整理,再用木船运往通州,从通州用数以百计的骆驼队,经张家口越过沙漠古道运往恰克图,再从恰克图运到西北利亚和俄国市场上去。后来调派义勇舰队参加运输,将砖茶直接输入欧俄。
  羊楼洞镇区现存一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主街宽4米,长2200米,伴有数条丁字小巷。古街建筑面积0.7平方公里。街面全部以青石铺设。历代运茶的“鸡公车”将石板碾成寸余深槽。东西松峰港上多为吊脚木楼,有3座长条石桥贯通港东。街道随松峰港曲折逶迤,别具一格。街东南松峰山下,有观音名泉,水质清澈甘醇,是历代精制名茶的水源。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可称为中国制茶业发展的历史缩影。1996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以“和”为贵的饮茶风俗
  咸宁古今有许多饮茶风俗,婚茶、寿茶、年节茶、丧祭茶、农事茶、桥茶、亭茶等等,都是以茶通情谊,突出一个“和”字,和亲、和婚、和祖、和神、和友、和邻……,无论是风雅的静品小酌还是热闹的聚饮茶会,柔和亲切,都显得情意融融,茶传心迹。道徒之间、道士与乡民之间传茶,便是以茶沟通感情,突出一个“和”字。
  这里茶文化根基之深厚,历史之悠久。茶与礼有缘,礼与茶有故,古已有之。古人曰:“寒夜茶来客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在民间有“客来无茶,不成人家……香茶留客坐”等之说。可见咸宁人重茶好客已成习规。
  (五)传统的茶叶文艺戏剧
  咸宁有许多的茶故事茶传说、茶诗茶歌、茶调茶戏,这些民间传统的茶叶文艺深深地浸透着咸宁茶文化那“和”的精神,它们象九宫茶一样朴质天然,有极浓的咸宁乡土韵味,因而千百年为咸宁人民深爱,经久不衰,它们象茶一样自然地传递爱情、友情、乡情,和柔清丽,笔拙而情真,细细品来,如一杯上好的九宫道士茶,入口虽淡,余味却醇浓久远,有回味无穷的美感享受。
  前些年,嘉鱼、赤壁、咸安、通城、通山等地在继续风行楚剧、汉剧及其折子小戏外,还不断丰富地方采茶戏、花鼓戏和高腔戏等。50年代前,崇阳、通城等地农村因迎神赛会之需,故在鄂南一带颇具影响。1956年,崇阳老艺人许国楠等以传统《菜园会》参加湖北首届戏曲观摩会演获得好评。崇阳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
  采茶戏是中国民间歌舞体裁的一种。采茶戏的表演通常为1男1女,或 1男 2女,后发展为数人至十数人的集体歌舞。表演者身着彩服,腰系彩带,男的手拿钱尺(鞭)以做扁担、 锄头、 撑船杆等道具,女的手拿花扇,以做竹篮、雨伞或盛茶器具,或纸糊的各种灯具,载歌载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制茶的劳动过程。采茶戏的舞蹈动作一般是以模拟采茶劳动中的动作为主,也有模仿生活中的动作,如梳妆、表示青年男女爱慕之情的等。有的地区在表演过程中,穿插演唱与茶无关的小调,所唱的曲调和数量,视采茶表演的时间和内容而定,一般为2~4首;亦有加入民间传说故事。 采茶戏的伴奏乐器有二胡、笛子、唢呐和大锣、大钹等,过门或过场音乐以唢呐为主。
  三、咸宁茶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一)加强旅游观光茶园建设
  观光茶园与一般茶叶生产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观光茶园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休闲度假的茶园,应有风景可观,有茶可品,有茶的纪念品可购。这样,既要考虑茶叶生产的要求,又要考虑观光休闲度假的要求;既要符合茶树生物学特性的栽培管理要求,又要符合园林的美学要求。因此,必须以茶园为主体,体现茶的特色。观光茶园必须以生态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设计,实现茶叶生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对茶业资源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开发,改变传统的低效益单一的茶叶生产模式。
  茶园管理本身又是一门艺术工程。要把茶园建设和茶艺园建设结合起来。茶园的总体规划要合理,茶区园林化、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是我们发展茶园的基本要求,做到茶树树冠造型、建筑物设计、布局与环境协调一致。因此,我们要在茶园布局设计、树冠造型、建筑物配套实用性的基础上加强艺术性,由传统的农事上升为一种艺术活动,增强观赏、娱乐价值。
  开辟茶文化旅游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已成为当今茶业深层开发的热点。日本有名的冈山后乐园茶园是日本的三大名园之一,园内茶行修剪成浪状,与濑户内海的景观十分协调,每年吸引了无数游客,大大促进了茶叶消费,弘扬了日本茶道。泰国、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近年随着观光人的日益增加,也大力开发茶文化旅游,扩大了茶叶的消费市场和提高了茶叶价格,给当地茶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惜土如金的新加坡,也开辟观光旅游茶园,年收益超百万美元,不到两年就收回投资,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赤壁的万亩茶园如开辟成观光旅游茶园,其景致无疑颇为壮观。
  (二)让茶文化纪念品受游客青睐
  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与一般纪念品相比,更有实用价值、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茶文化旅游购物必须以高档茶为主,同时生产适应时代要求的绿色食品茶叶、有机茶叶、保健茶。开发更多装璜精美的高质量茶叶礼品、多种茶叶食品和日常用品。咸宁茶叶生产已形成具有实力的加工企业和一些好的品牌,如赵李桥砖茶厂,国营羊楼洞茶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川玉茶饮品责任有限公司。好的品牌有全省十大名茶,“松峰茶”、“毫峰茶”等;全省二十佳名茶“锦峰茶”、“川玉茶”等,还有一些农业部优质产品,“玉名露”,“鄂南剑春”等,国际名茶“罗针茶”、“九宫白毫”等。品牌不易多,最好每个县市区树一个如:咸安的“川玉茶”、嘉鱼的“凤凰舌尖”、赤壁的“松峰茶”、通城的“锦峰茶”、通山的“九宫白毫茶”等,逐步做到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式样、统一对外宣传、真正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而历史上,羊楼洞的“洞茶”久负盛名。而“洞茶”的驰名,又以青砖茶而负盛誉。而今该厂生产的“川”字牌青砖茶、“牌坊”牌、“火车头”牌米砖茶(红砖茶)和“川”字牌加碘茯砖茶,是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兄弟民族的生活必需品,除畅销国内市场外,青砖茶还出口俄罗斯、蒙古等国,米砖茶出口到俄罗斯、英、美、日、中东和巴基斯坦等国,这些都可以作为旅游纪念品开发。此外还可开发各种茶饮料、茶宴套餐、茶味便餐。还可运用各种现代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食品行业、医药行业、保健功能产品,文化行业中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不同需求,提高茶叶附加值,促进居民增收。
  在研究茶之外,茶具也是旅游历程里极其重要的一环。各式精巧的古今茶具,精美包装的高档名茶以及茶的诗画,既是很有价值的旅游纪念品,又是馈赠亲友的理想礼品。让茶和茶具成为旅游商品,可进一步扩大茶的消费,甚至向国外普及。
  (三)把茶园建设成为青少年科教实践基地
  茶叶科教基地是作为中小学学生学习茶叶科学技术,认识我国的茶文化和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的基地,目前,我国已有先例。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与广州市教育部门合作,把华南农业大学实验茶园、茶厂作为广州市部分中小学学农科教基地,近年高峰期每周接待中小学师生200-300人。活动内容包括:学生到茶园采茶,自己动手参加制茶,安排茶学专业研究生给学生讲解茶叶生产、加工的基本知识。并通过VCD、幻灯、录像片展示茶文化有关内容,如茶的起源、发展历史、泡茶艺术和品饮。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茶文化的熏陶,把茶叶生产、科技示范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茶文化在旅游过程中伴随着茶叶科学技术的推广,在规划设计、生态布局、园林建筑的协调,在品种搭配、间种作物、水利设施及栽培管理都必须是先进的、规范的;茶厂加工机械配套、手工制茶示范以及游客自制茶叶都必须有严格的、科学的技术指导;把品茗、泡茶、茶艺表演作为普及和提高人们的茶叶科学知识的过程。
  (四)积极兴建茶文化休闲村
  真正懂得喝茶的人,所择之具,所掏之水,所取之茗,都是十分讲究的。提到茶,人们眼前仿佛就是:青山白水间,闲亭雅阁上,沉沉的古案,横卧的瑶琴,焚香的石炉上,袅袅几缕清烟,蓝白相间的瓷器里,淡淡的一盏琥珀……。真正的茶道,是以松树下茅屋为象征的。品茶最好到山里去的。茶文化村的兴建,可选在清静、优雅的环境,最好是依山傍水的地方。内设茶史馆、茶楼、品茗室、茶具茶诗书画欣赏室及各类茶叶专卖点,有条件的还可开设茶叶批发集散地等。定期举办茶文化讲座和茶文化学术交流,评茶会、斗茶会,观赏我国各民族的以至世界各地的饮茶风俗,使之成为茶的“世界大观”。
  (五)开辟茶乡旅游线,开发茶文化保健之旅
  咸宁到处闪耀着三国古文化的灿烂光华,流溢着秀丽的江南风光,展示着奇特的风土人情,是旅游胜地,令宾客神往。这里有驰名中外的三国古战场遗址赤壁名胜风景区;有水质清澈碧绿、800多个岛屿星罗棋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陆水湖;有医疗保健功能独特的“神泉”五洪山温泉;有山高清凉的避暑胜地雪峰山庄;鬼斧神工、闻名遐迩的天然溶洞群,窈窕婆娑的莽莽竹海,滴翠飘香的万亩茶园,羊楼洞明清石板街等。既可将茶文化旅游与这些已成熟的旅游景区进行组合设计旅游线,如“品茗+泡温泉”、“登山+采茶制茶”等旅游线,也可开辟专门的茶乡旅游线,如参观绿意盎然的茶园,与茶农一起体验采摘茶叶的乐趣,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手加工制作, 而后带走凝结自己汗水和智慧以及茶乡人民友情的香茶,那将是一种何等惬意的旅游。组织旅游者到咸宁茶乡、茶叶生产基地、茶公园进行绿色漫游,参加采茶、制茶活动,与村民一道唱茶歌、跳茶舞,体验茶人之乐。还可在主要旅游线途中设茶艺馆、茶文化展示厅、名茶展销点,使游客在游览名胜古迹后到这些地方小憩,欣赏茶艺表演,品赏国内各种名茶。

相关热词搜索:之乡 茶叶 茶文化 开发咸宁茶文化 打造“茶叶之乡”旅游品牌 开发咸宁茶文化 研发茶叶新品种挖掘茶文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