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幻想式特征 浪漫主义幻想派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为了解决残酷现实与美好期望之间的矛盾,将瞬间的遐想绘之于乐谱,随性创作出大量的幻想式旋律,是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一个主要特征。本文通过对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及历史背景的分析,简要梳理了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风格及特点,详细阐述该时期艺术歌曲中的幻想式特征。
关键词: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幻想式特征
中图分类号:J614.91 文献标识码:A
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虽然浪漫主义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浪漫主义的兴起,却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及德国作曲家韦伯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人物。浪漫主义的音乐富于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形式夸张自由,含有许多主观的幻想式特征。
“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许多艺术歌曲现已成为声乐教材或音乐会保留曲目。艺术歌曲是随着抒情诗的兴起而繁荣起来的,它使浪漫主义时期将音乐和诗歌结合的愿望得以实现,它包括温柔的情感或戏剧性的民谣风格。艺术歌曲中最常见的主题是期待爱情,向往美好生活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为了遵循这一特性,幻想式的音乐风格逐步展现出它的魅力。作曲家为了在他们的作品中解决残酷现实与美好期望之间的矛盾,采用幻想的手法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将瞬间的遐想绘之于乐谱。浪漫主义作曲家之所以喜欢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选择题材和形象,也正是基于幻想的创作源泉。
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幻想式特征代表人物:舒伯特、舒曼以及勃拉姆斯。
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舒伯特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以幻想式的手法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舒伯特歌曲的旋律十分优美,充满诗意,同时又是深深扎根于民歌土壤的,所以他的不少歌曲,如《野玫瑰》、《鳟鱼》、《菩提树》、《圣母颂》等都在世界范围广为流传。
歌曲《魔王》,既是体现舒伯特歌曲艺术魅力的典范之作,也是欧洲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一个里程碑。这原是歌德根据民间传说而写的叙事诗:一对父子为逃避魔王的追逐,在深夜飞马疾驰,但最终还是惨遭不幸。舒伯特用音乐加上了神秘、恐怖、虚幻的色彩,快速的三连音伴奏音型模仿蹄声,造成高度紧张的气氛,歌者一人兼唱父亲、儿子、魔王、叙事者四个角色,父亲的强作镇定,儿子的恐惧颤抖,魔王的威逼利诱,都表现得惟妙惟肖,颇具戏剧性。这样丰富的幻想与音乐水乳交融正是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代表。
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代表了德国的浪漫主义浪潮,代表了具有幻想性和主观性的情感,艺术歌曲是他创作的重要领域。他总是选择优秀诗人的诗歌为词,努力发掘诗的意境,重视钢琴伴奏的作用,人声与伴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舒曼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的内向性格,因而他更倾向于在心理因素与抒情诗的环境气氛上发挥钢琴的作用。同时,他使声乐与乐器之间的相互配合更加密切。舒曼为不同的情绪作了音乐的过渡,特别是他所写的前奏和间奏中,它们到后来不再仅仅是为了形式上的目的,而且是创造气氛的独立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范畴。他的最佳歌曲中所显示的良好字词价值意识,超过他之前的任何作曲家。《诗人之恋》是舒曼的代表作。歌词取自海涅的诗集《抒情的间奏》,是一部带有一定情节发展线索的声乐套曲,叙述了诗人从对趋势爱情的向往到失恋后无比痛苦的内心发展过程。现实生活的压抑、苦闷全部通过他的音乐表现出来了,他尽可能的用“想象力来装饰这个现实”,用幻想来创作艺术作品。
勃拉姆斯是继舒伯特和舒曼之后又一德奥杰出的艺术歌曲作曲家。勃拉姆斯对歌词的选择不如舒曼考究,但他始终突出优美流畅的旋律,钢琴伴奏写得丰富多样,有意识的把和声、伴奏织体等纯音乐的因素,提高到与诗歌、旋律同等重要的地位,给歌曲的周围造成一种音乐的力量,使韵和诗歌建立起均衡的关系。他的歌曲《摇篮曲》呈现出的是母亲轻声哼唱着歌曲,催儿入睡的景象,音乐温柔亲切,旋律像民歌一样纯朴,钢琴伴奏的切分节奏型,也好似摇篮在微微晃动。另外,幽默风趣的《徒劳小夜曲》、《星期日》、《我的呻吟更低微》等作品也非常著名。勃拉姆斯虽然生活在浪漫主义的繁荣时期,却执着地延伸古典主义,反对瓦格纳等人的大胆疯狂的音乐改革。延续德奥传统音乐,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主义的风格,创作了许多伟大的古典音乐作品,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位古典主义音乐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包括钢琴曲,交响乐,合唱曲等,歌曲创作近400首(200余首独唱歌曲、大量的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歌曲以及民歌改编曲),绝大部分属于艺术歌曲,在他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的来说,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虽然比较排斥当时的浪漫主义氛围,但是我们从其严谨的写作里仍然可以窥视到一些浪漫主义带给他的影响,他喜欢的爱情、大自然和死亡的主题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的。在他的作品中,既有深沉严肃,也不乏轻松幽默;既有粗犷的刚硬,也不乏梦幻般的柔和;既有古典主义的严谨结构,又有浪漫主义的情调。《摇篮曲》是勃拉姆斯采用幻想式创作手法谱写出的一部经典音乐作品,作于1868年,作者为祝贺法柏夫人次子的出生,作了这首平易可亲、感情真挚的摇篮曲送给她。法柏夫人是维也纳著名的歌唱家,1859年在汉堡时,勃拉姆斯曾听过她演唱的一首鲍曼的圆舞曲,当时勃拉姆斯深深地被她优美的歌声所感动,后来就利用那首圆舞曲的曲调,加以切分音的变化,作为这首《摇篮曲》的伴奏,仿佛是母亲在轻拍着宝宝入睡。
从舒伯特、舒曼以及勃拉姆斯这三位极具代表性的音乐家身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幻想式特征:主观幻想取代了客观现实,感性取代了理性,夸张跳跃的手法取代了严谨安静的形式,鲜明的个性取代了灰暗的共性,抛开世上诸多残酷的现实追求美好的幻想是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主要特征。
相关热词搜索:浪漫主义 浅谈 特征 浅谈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幻想式特征 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特征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