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媒介环境下提高电视新闻评论舆论引导力的思考_舆论引导
发布时间:2020-02-1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 本文以《新闻l+1》为例,分析了电视在媒介融合时代,在信息满天飞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自己的信誉度,通过加强新闻评论的深度,引导舆论传播。 关键词 《新闻1+1》 舆论引导 新闻评论
中图分类号 G223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社会个体获得信息的渠道空前丰富,给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
网络与传统媒体二者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但网络与电视也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发挥所长,共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电视如何发掘在评论权威性上的优势。是发挥其舆论引导影响力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网络议程设置已经形成的议题对其进行评论,中国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1+1》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新闻1+1》是新闻频道在2008年就已经推出的一档新闻事实报道与评论相结合的节目。其宗旨是“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像,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最质朴的新闻”。。从开播到现在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虽然当前传播渠道多元,没有哪条新闻是完全由单一媒体传播的,但不同媒体在时效与深度上还是有差别的。本文以其中几则为例来分析电视媒体如何利用网络的快速、广泛传播配合电视分析的深度来引导舆论,扩大影响。
一、网络传播与电视传播的特长
网络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众对众”,可以快速、广泛、便捷地对信息进行传播,然而传播的高速化和个人化也随之带来了可信度与深度上的不足。电视的传播模式是“一对众”,专业性强,权威性高。这种信誉度与影响力要求电视媒体在信息传播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因此,虽然现在电视报道的时效性与透明度相比以前已经提高了很多,但是与网络相比仍略逊一筹。网络媒体的迅速报道既使得事件透明公开,有时却又会因矛盾性、不确定性使事件变得扑朔迷离。电视虽然在时效性上受到网络很大的冲击,但是它具有专业媒体的权威性、专业性,在事件的纵深向报道上具有优势,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仍然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与引导力。
赵振宇认为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媒体应该加强其信息梳理功能,将“运用对事实过程的描述”和“对该事实性质判断、价值意义的评论”包含在新闻的定义之内,不仅有利于新闻操作,而且更有利于受众对新闻的理解,因为它能“让大众更深切地感受和领悟该事实”。姑且不论新闻与评论二者之间的从属关系问题,在现实层面上。大众传播媒体仅仅让受众”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媒体竞争中已经不具有优势,而抓住以重要事件为背景,重点为观众分析其产生原因或者各种思想、甚至流言产生的原因,就能大大提高受众的信息接受效率,也能够增加媒体的影响力。
因此,当网络利用其四通八达的渠道使事件变成议题时,电视针对这些议题的分析与评论作为传播内容,分析或澄清人们思想上的误解或者不足,在内容上把对事件的单一性和琐杂性关注转移到对多元性和公共性的关注,便是利用了电视的可信度将人们汇聚到一个能够互相了解、认知和沟通的公共话语平台,最终将提高人们对现实社会整体的观照与思想建构。
二、《新闻1+1》的评论特点
1.重视评论的深度与力度
如今,人们已经可以从不同渠道了解到不同版本的事件,这种情况下。如何对事件进行解读,甚至解读不同角度的事件观点,是解惑的重要一环。
《新闻1+1》的评论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对事件产生原因的深入挖掘,比如“谷歌涉黄”事件等;二是对各种事件产生的反应进行分析与梳理,化解负面的情绪,寻求正面的解决之道。如“杭州跑车”事件;三是直接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评论,进行深度分析,如“门票涨价”等事件。在《新闻i+I》中,新闻当事人或者经历者不是访谈的重点,他们只是在介绍或者采访中出现,简单地对事件进行介绍,真正在演播室与主持人进行评论的是新闻评论员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者权威人士。因此。事件本身并不是重点,而是由头,从这件事情开始通过分析网友或者其他媒体的评价,让观众明白问题的真正根源,如此逐层剥笋,层层深入,在分析中表现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简单地在事件的某一点上纠缠。它与其他一些评论节同的最主要不同在于重视评论的深度与多角度,而不是事件的讲述以及细节的追究上。
2.对网络议题的评论公开透明,就事论事,有理有据
网络无疑为各种阶层的利益群体制造舆论,构建社会语境提供了场所,并最终影响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由于网络身份的隐藏性,导致话语的非理性和群氓性,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大都不会介入网络议程,《新闻1+1》正是突破了这一樊篱,把一个个网络议程上升为公共议程,实现网络议程与传统议程的对接,在传播对象“分众”的背后满足群体的“聚众”需求。比如对于杭州"70码”事件的报道是在事件发生一周以后(即5月14日)进行的,就事件本身来说,已经不具有时效性了,但也正是因为这么长的时间里公众没有迟迟得不到政府公开明确的认定,关于富二代的问题、关于警察办案的公平问题、关于钱权交易的问题等都在网上泛滥,《新闻1+1》应对的正是这些疑问以及疑问产生的原因,它所评论是网友的议论及反应。一方面把网络的信息进行了梳理与集中,因为针对集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其所产生的传播效果要大于零散应对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它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既不偏袒、逃避,也不激愤偏激,而是就事论事。实事求是。完全地应对这些网络热点进行分析,或者并不一定能找到最终解决问题之道,但是在走向上却指明了方向,在我们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要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重要的不是暴露问题,而是面对新的问题有什么解决之道或者能提供什么积极性建议,不让此类问题再次出现,这是一个负责任媒体所应有的负责态度。
网络中的传播者,只要不违反法律就可以发布消息,因此网络媒体广泛的数量、媒体通道的便捷性以及反馈的交互性这些优势在传播谣言时也同样展现出来,当网络媒体设置的重要议题中各种青论纷扰而上,良莠不齐让人难辨真相时,电视充分利用网络议程设置,因势利导,分析言论,评论思想,正是行使舆论引导的关健。
3.对新生事物或突发事件的解读以及多样的表现
议题的设置对于评论节目来说至关重要,《新闻1+1》在议题设置上有明确的选择性,它并不一定选择那些人们最关注的焦点,而是选择那些更能发挥评论作用的选题,以及那些更需要帮助人们理解的事件作为解读对象。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生活越来越纷繁,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出现的事情,比如赛车、非专业人士登雪山、网瘾戒除营等;另外由于网络的舆论监督能力及曝光率和影响力比较大,很多事件一经报道立刻会变成关注热点,如青年发帖遭追捕事件、桑兰保姆事件等;还有一种是在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如“职业教育就业率高于大学毕业”,《新闻 1+1》选择这些主题能够在评论的过程中引导人们如何看待新的事件或者如何接受新的思想或者辩证地看一些事物的发展,解惑功能也是评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闻1+1》具备灵活的评论特色以及多样化手段,现场嘉宾具有专业性因而评论具有深度感,场外连线真实感增强可信度,节目不定期现场直播节目,本身不具有模仿性。“直播”对于这种评论节日虽然很难,但也正是这种直播显示了节目的魅力。因此采用直播的方式是实现新闻评论节日价值、打造栏目品牌效应的必要手段。
4.品牌主持人与品牌栏目的建立
电视新闻评论要引导舆论,就必须全面提升评论者的素质、打造栏目的权威品牌。《新闻1+1》现在主要面对两种人群,一种是与网络关系不密切的中老年人,他们的主要信息来源仍是传统大众媒体,中央电视台以及董倩、白岩松等人在他们心中具有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另一种人是虽然使用网络,但并不沉迷其中,能够进行独立思考。
优秀的电视新闻评论员是节日成功与否的重要元素,他们自身所具有风格往往与节目本身相一致,提高观众对节日的印象,而二者的结合又能够提高节日的信誉。电视虽然面对网络媒体的竞争,仍占有相当大的市场,自身拥有高品质内容、名主持人的信誉以及节目品牌影响力,对节目的舆论引导力是非常必要的。
三、《新闻1+1》的启示
1.全面、理性、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表达主导思想
网络传播既有人际传播点对点的双向性,又有群体传播的特性,各种传统的传播方式在网络中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经过整合而互相渗透、包容、转化,形成新的传播方式。在这种传播方式中,接受者能够根据自身经历主动地从信息网中寻找与个人价值观和意见相符合的社会支持或对个人有实用价值的信息,同时他也可能变成信息环中的一个信息发布者。这种个人信息的自我升华理解过程往往使得受众对于个人已经掌握的信息具有很高的认同感,同时不同个体之间的这种不同性也很大。如果仅仅是对事件进行直接或单角度的分析很难改变或者打动信息环中不同人的印象。因此,在评论的过程中,首先应跳出事件本身,引导观众站在更高的层次来解读事件,认识事件,遵循公开、透明、科学的原则,发挥电视的权威性与专业性来引导社会舆论。
2.及时跟进新闻事件
媒体的评论水准往往表现出媒体的水平,是人们鉴别或偏爱某一媒体的重要尺度。然而,如果评论脱离了新闻,不能紧紧围绕已经形成的设置议题进行,便丧失了媒体配合的优势。在事件报道上网络占有先机,但是解读与评论上,电视则具有优势,比如在4月15日海军司令员吴胜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海军已经具备研制大型水面战舰等新一代武器装备的能力,4月16日《新闻1+1》即邀请海军少将张召忠对“航母离中国到底有多远”这样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把握时机,第一时间解答人们的疑问。
3.加强媒介融合,提高自身竞争力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各种媒体渠道相互作用互为传播的形式已经形成。但是与网络对电视内容的传播相比,电视利用网络这一渠道却略显不足。比如《新闻1+1》虽然在网络上同时更新,但是它在搜索上并不占据强项,不能让大家在搜索事件时直接搜到对事件的解读。栏目的网络形式需要在央视官方网站上寻找得到,这就使得它很难借助网络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如何让更多的人在搜索事件的同时了解事件的深度解析,实现电视内容与网络渠道的绑定,是电视提高舆论引导力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方面。
相关热词搜索:媒介 舆论 引导 新的媒介环境下提高电视新闻评论舆论引导力的思考 提升舆论引导力 热点新闻事件及评论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