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本时代”的互助与分享 卓越时代互助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新左邻右舍 “社区网搭建好之前,我们一个邻居也不认识,觉得现在的人际关系很冷漠。现在好了,通过技能交换我们彼此帮助,也交到了一些朋友。”赵小姐来沪已经八年,结婚后正式安家在杨浦区买房,她生活中常遇到一些不知道怎么办的小烦恼。
事情还要从她怀孕的时候说起,赵小姐想请教一些有经验的人如何带孩子的问题。因为亲人都在家乡,而同事、朋友都住的都比较远,大城市快节奏和更为独立和疏远的人际关系让她苦恼不已。这时爱上网的丈夫受到网络流行的“技能交换”的启发,在社区论坛上发帖求助:“9号楼急需育儿常识,愿意用钢琴、驾驶、烹饪等技能交换。”小区里住的大多是像他们一样30多岁的上班族,平时见面连话都说不上,赵小姐有些怀疑,甚至埋怨丈夫把他们会的那点东西都告诉人家了。
没两天,果真有热心的邻居留言说:她愿意用育儿经验换赵小姐的钢琴技能。住在同一栋楼15层的Linda有一个5岁的女儿,生产之后她曾经在家做了两年的全职妈妈,照顾孩子经验丰富。正好她希望在附近为孩子找一个钢琴启蒙老师,先培养一下对乐器的感觉和兴趣。在她看来,现代人注重时间、隐私和个人空间,所以传统的邻里互助已经很难维系。而技能交换的目标更明确,效率更高,因为同住在一个小区里,安全系数比完全陌生的网友更相对高一些。就这样两家人认识了,周日下午Linda带着女儿到赵小姐家“申门”,一个小时的交谈和了解之后,她们对于彼此的知识都非常满意,不仅成功地交换了技能,也结为了朋友。
她们的成功先例也为社区网开了一个好头,关于“技能交换”的帖子渐渐多了起来。不管是财会经验、英语口语、上海话,以及网球、游泳、乐器、化妆等等,技能交换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际模式和学习空间。只要是你擅长的都可以用于交换,知识成了他们的名片和资本,而通常这些技能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专家认为,这种技能换技能的物质交换与经济形势有关。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人们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节省开销,这种现象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不过在交换之前要多了解对方,对对方的能力有所判断,并且不要过多透露个人信息。
知识共享:每个人都学到更多
又到三月,人们很自然会想到乐于助人的榜样――雷锋。现代人是否还需要雷锋精神?Web2.0时代催生了一批“活雷锋”。他们自愿无偿地贡献一己之长,侧重关注某个领域的知识共享,同时都具备相当的专业素养。在过去的两年里,网民们确实感受到了这种共享精神带来的好处,从电影字幕组无偿的字幕翻译,到一批民间专业网站的兴起,隐居在我们身边的“草根英雄”慢慢展现出他们的影响力,并已从线上辐射到线下。
08年底获得“德国之声”全球博客大赛关注的中国博客――科学松鼠会就是其中一个鲜明的例子。这个群体的成员们愿意称自已为松鼠,正如创始人姬十三所说的那样:科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就像味道鲜美却又不方便吃的坚果,而他们就是要像松鼠一样,把科学坚果外层的硬壳剥掉,把味美的果肉献给大众。
这个诞生不到一年的群博已经吸引了100多名注册成员,其中大多是硕士以上学历,专业背景丰富、文字功底良好,年轻的作者,用鲜活的语言,叙述那些貌似极其深奥、晦涩的科学常识。他们关注社会。四川地震发生后,“松鼠会”策划了“地震专辑”,20天内发稿30余篇,内容涵盖地震知识的各个方面。这个专辑为他们带来了最高每日160001P的点击量。
他们还善于向读者借脑,“由于个体知识的局限,谁都不可能真正‘包治所有疑难杂症’。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当我们汇聚在一起,真有可能无所不能。在这个栏目里,松鼠想和读者们一起来打造一位真正的‘问不倒先生’,姑且叫他Dr.YOU吧,你们中的任何一位,都有机会成为他!”从科学的角度来回答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什么放在口袋里的耳机线很容易缠在一起,为什么有的人照相就是不上相,大家集思广益给出各个角度的回答,总有一个答案能让你满意。
如何扩大传播和影响范围,让更多的人关注科学,光靠在博客和杂志上发文章肯定是不够的。松鼠会的成员遍布全球,但是在北京的主要成员们定期会组织科学看片会和读书会等聚会。这些免费的线下活动对所有热爱科学的人们开放,2008年12月一次关于恐龙的纪录片放映上,就有一位来自天津的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加。“能够搭建一个普通人了解科学的平台,以孩子都能理解的语言方式介绍专业知识,我觉得这就是松鼠会的成功。”活动嘉宾、恐龙专家邢立达总结说。
“臭”味相投:莫愁前路无知己
现居成都的中年白领丁富贵自称是个“没根的人”,曾经混迹于上海徐家汇、北京CBD的著名跨国500强企业,却总在追求一种“生活在别处”的人生体验。不过对他来说,到哪儿都不愁没有“臭”味相投的朋友。
2007年仍在北京的他结识了一帮朋友,大家平时在天涯社区发帖灌水、插科打诨,偶尔出来聚会腐败一下。当时台湾导演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在京城首演引起了轰动,丁富贵和网友们也都很喜欢这出戏。在一次讨论中,不知谁说了一句“要不咱们也演一出自己的桃花源”,这就是同福剧社的由来。
“大家在一起就是图个乐”,话剧社每次排练和讨论都要交一定场地费和茶水费,印制剧本和演出也要倒贴钱,但是兴趣是民间话剧社得以维持的动力,凭借外向的性格和极强的肢体表达能力,丁富贵当上了首部大戏的男主角。但是一部戏的成功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同福剧社吸引了志同道合的一帮人。有人喜欢写剧本、有人喜欢导演、有人司职化妆师,还有人喜欢摆弄灯光……他们甚至不求能够公演,对于丁富贵来说,站在舞台上,梦想就已经实现了。
北京没能改变他漂泊的本性,丁富贵转战成都,却没忘话剧梦,再次大张旗鼓的组织起了民间话剧小组。“虽然地域文化有一些区别,但一定层次和圈子的品味基本是趋于一致的。”他说:“成都人天生具有极具戏剧性的表演能力,用四川话来表演更具张力。”在北京时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排练场地,只能抽周末下午的时间在酒吧里排练,而且城市太大聚集起来非常困难。而在成都就安逸多了,很多剧场都是闲置的,他们与某工厂的剧场建立联系,固定排练,还有小范围公演的机会,比起在北京小打小闹的经历,丁富贵这次“玩大了”。
心理互助:拨云见日,走出痛苦
日坛公园附近的一家瑜伽馆里,一群青年人围坐在木地板上。端坐、闭目、凝神、注意呼吸。他们在专业咨询师的带领下慢慢打开心扉,在团体中感受来自队员们的关心和支持。不要以为这是按小时计费的高价心理咨询,心理互助小组也是京城流行的新趋势,这些由网友们自发组织、在热心专业人士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小团队,如雨后春笋一般渐渐多了起来。
“我们把有获得帮助需求的、有同类生活、心理困扰的人们聚在一起,彼此倾听、帮助,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并非独自挣扎在苦海之中,更能从同伴身上获得战胜痛苦的启迪。”心理咨询师任月在采访中说道。
现代社会,心理问题在无形中困扰着许多人,如何才能将这些“难言之隐”说出来,怎样才能既保全隐私和面子,又得到关心和帮助呢?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团体治疗。任月介绍说:“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假如不被家人、朋友或他人所接受和容纳,会感到孤苦伶仃,心情无所依托。团体治疗的基本功能就是让参与者能感到自己被团体其他成员接受而产生归属感。”
团体治疗的功能之一,就是制造被保护的环境,参与者通过倾诉而获得关心和安慰。“大部分参与者的症状还不属于疾病,所以没有必要花特别多的钱单独与心理医生约谈。听别人的故事,解决自己的难题,这也算是一种经验上的共享吧。”
网络无限大,它在无形中也扩展了现代人的交友范围和类型。在经济不景气的严冬里,社会更需要我们像文章中提到的人们那样,相互关心、鼓励、帮助,心怀温暖地生活下去。
相关热词搜索:知本 互助 时代 “知本时代”的互助与分享 知本时代房产问答 长城知本时代业主论坛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