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灾区,见证中国力量】 见证中国力量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有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有地方党委的有力组织和开拓创新,没有战胜不了的灾,没有攻克不了的难 采访车行进在通往老北川的路上,我们的心也随着颠簸起起伏伏。路边崇山峻岭,云雾缭绕,偶见倒塌的房屋,断裂的桥梁和滚落的巨石,一派险象。进入老县城,断垣残壁,惨不忍睹。老天似乎懂得大家的心情,此时飘起了细雨。安魂曲中大家向罹难同胞献上鲜花、寄托哀思后,怀着沉重的心情默默离去。
被摧毁的老北川只是灾区的一个缩影。“5?12”汶川特大地震,受灾面积近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西班牙国土;受灾人口3000多万,超过北欧五国总和;地震破坏程度为建国以来之最,重建规模与难度世所罕见。
世人不禁发问:这么严重的破坏,灾区什么时候才能恢复,10年?20年?
然而,刚过两年,一份答案竟是那么令世人震惊。这力量来自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有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有地方党委的有力组织和开拓创新,没有战胜不了的灾,没有攻克不了的难。
走进今日的平武县平通镇牛飞村,一座震后新修的大桥横跨在碧波粼粼的清漪江上。村子里,羌族汉子赵林家的门楣上挂起了“灶淋酒家”和“民俗旅游定点接待”的牌子,后院酿酒的大锅正欢快地沸腾着,醇厚的酒香沁人心脾。
2008年岁末,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了赵林刚刚建好的新家,从堂屋、厨房到酿酒作坊,边走边看边问,详细了解赵林一家生产生活的情况,还品尝了一口农家自酿的包谷酒。
事隔两年,赵林说起总书记的来访还是激动不已。地震中,赵林的女儿不幸遇难,是总书记那句“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的豪迈誓言,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008年6月5日,当灾区还是一片废墟时,胡锦涛总书记就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6月8日,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颁布。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多次深入灾区慰问、考察、调研。“以人为本,科学重建”的总体指导思想被反复强调和牢固确立。对口援建、资金支持、政策倾斜、项目支撑……一系列重大决策措施相继出台。
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场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灾后重建战役在川、陕、甘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响。
2008年的冬天,四川特别寒冷。灾后重建刚刚展开,全球性金融危机突如其来。这犹如“雪上加霜”,让灾后的四川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以刘奇葆为班长的四川省委审时度势,作出了化危为机,崛起危难,在迎接灾后重建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双重考验中,实现“两个加快”的目标――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果断决策!
一系列重大举措相继推出,一系列重大成果相继取得――以住房建设为重点的八大民生工程凝聚起人心,以交通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增添着信心,资金难题逐步破解,产业建设稳步推进,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统筹城乡中促进科学发展……
着眼发展抓重建,抓好重建促发展,变危难为机遇,化灾难为进步。在四川省委的带领下,四川的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实现了中央“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的要求,四川经济社会也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1.4万亿元,增长14.5%;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6.3%,呈现加速发展势头。
“举全国之力对口援建”,空前的援建规模和成效,彰显出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国家力量
在新北川县城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林立着230多台塔吊。3万多名施工人员、1000多辆工程机械正日夜不停地奋战。地震后,承担了援建北川任务的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援建北川要钱有钱,要物有物,要人有人,举全省之力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一座现代化新城正拔地而起,向人们展露出亮丽的容颜。
这只仅是十八省(市)对口援建的一个场景。
震后37天,国务院制定《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统一部署对口支援任务,创新提出“一省帮一重灾县,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成就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汶川样本”。
在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援建者中,有建设北京奥运会场馆的“八大主力”,有建设上海世博会的“王牌军”,有曾参加唐山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特级建设企业……他们怀着对灾区人民的无限深情,背负着神圣的国家使命,不畏艰难,忘我工作,战斗在灾区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福建援建彭州,不断拓展长期合作空间;湖南援建理县,优先恢复公共服务设施;吉林援建黑水,致力改变国家扶贫开发县的落后面貌;江西援建小金,建设好“江西第100个县”;江苏援建绵竹,加速推进工业化;重庆援建崇州,合力打造精品工程;黑龙江援建剑阁,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上海援建都江堰,注重突出“民生、公益、基础、功能”的思路;广东援建汶川,体现民生优先、城乡统筹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浙江援建青川,强化产业引进资金;山东援建北川,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北京援建什邡,用“奥运效率”提速援建项目;湖北援建汉源,坚持留下信得过的“湖北品牌”;辽宁援建安县,紧紧依靠当地干部群众,成为援建的“辽宁模式”……
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动情地说:“对口援建不仅带来了资金、项目、人才、技术,还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的管理方式,促进了东西部经济大合作、文化大交流、理念大融合、民族大团结。”
“牺牲享受,享受牺牲”;“别无选择,义不容辞”……援建者们用青春、热血,甚至以生命兑现这神圣的承诺。
北川的百姓忘不了崔学选。这位山东汉子因为劳累过度诱发绝症,永远地离开了他热恋的故土和时刻牵挂着的北川。
青川的百姓忘不了顾三明。来自浙江的他病倒在援建的战场上,而病愈后的第一句话是“灾区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把这种感恩之情化作援建的动力,努力为青川的灾后重建作贡献。”
走一路,感动一路;走一路,感慨一路。在这里,矗立起的不仅仅是家园、学校和医院,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正如一位援建者所说:“在我眼里,每一幢新建筑,都是一面飘扬的国旗!”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谈到对口援建时深情地说:“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全国人民的汗水心血,浓浓骨肉情,深深同胞爱,四川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
灾区党员干部的牺牲与奋斗,擦亮了“共产党人”这个闪光的称号,激发出灾区人民巨大的奉献与创造精神
走进地处龙门山断裂带的彭州市宝山村,当年过七旬、双目几乎失明、却精神矍铄的老书记贾正方向我们走来时,每一个人都不由自主挺直了脊梁,因为他和他创造的奇迹感染着我们、鞭策着我们。
惨痛是宝山村的过往:遇难54人,倒塌房屋7078间,26家企业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8亿元,几乎所有的基业毁于一旦。
骄傲是宝山村的现在:2009年,宝山村收入15亿多元,在全国名村300强综合影响力排行榜中,从震前的第39位跃升到现在的第34位。
“5?12”那天,贾正方正在城里开会。当灾难突然降临时,他不顾劝阻,冒着生命危险,逆着向山外逃难的人流,摸黑赶回村里。面对惊慌的群众,他镇定地说:“有我在,大家不要慌”。在贾正方的带领下,党员干部迅速集结,抢险救灾有序展开。2008年5月27日,夜色里的废墟上,宝山人庄严誓师:“面对宝山,面对困难,我宣誓,我将发扬艰苦奋斗的宝山精神,与宝山共生共患难,共同开拓美好未来。”这誓言至今仍在人们耳边萦绕。
这就是贾正方,一名老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的担当;这就是宝山村党委,一个基层党组织创造的奇迹之路。
在灾区,有成千上万个“贾正方”这样的带头人,有成千上万个宝山村党委这样震不垮的战斗堡垒。他们的奉献牺牲精神,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着灾区的人心,集中了群众的智慧,唤起了灾区人民群众建设美好新家园的巨大热情。
重建中的三江乡,当群众对灾后旅游发展前景不看好时,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带头建设“藏家乐”;而对群众抢着做的项目,党员干部却自觉回避,主动让利。在党员干部的“争”与“让”中,党组织的威望一天比一天高。干群同心,三江景区实现了从AA到AAAA的飞跃。
重建中的水磨镇,旧房拆迁工作一度阻力很大。老人村村支部书记余平良的母亲死活不同意拆迁,他含泪强行背出了母亲,带头拆了自家的房子。在余平良的带动下,群众很快理解并自发地加入到拆迁行动中。正是有了他们无私无畏的付出,才有了今天誉满天下的新水磨。
重建的力量,来自人民;重建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走在灾区的路上,干群一心共同面对困难的场景,总是令人动容。他们的信心、激情和干劲,正是灾区重整山河巨大力量的源泉。
相关热词搜索:灾区 中国 见证 走进灾区 见证中国力量 走进世界的中国力量演讲稿 改变世界的中国力量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