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化悖论的茶叶
发布时间:2019-09-0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在对全球化保持信心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全球化叙事从来不是
一个完美自洽的故事,它从一开始就充满各种矛盾和悖论,因此
阶段性退潮和纠偏从来都是全球化叙事中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
全球化的辩词中人们耳熟能详者主要有两点:其一,能够根据比较优势,通过更大范围的看不见的手实现产业分工;其二,即使存在阶段性试错或失灵的摩擦成本,长久和整体而言,通过更合理分工实现的经济总体效益的提升最终会惠及所有人群。然而英国著名学者艾伦·麦克法兰在其《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中,却对上述说法提出了质疑。
英国为平衡由中国茶叶带来的贸易赤字,不惮于诉诸鸦片这种毒品,并不惜发动一场战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虽然后人们通过种种“历史修正主义”对此一事实进行“纠偏”,比如中国的“银荒”可能更多是由拉美独立革命导致墨西哥白银输入剧减,而非因为白银急剧外流这一外因造成的,又比如鸦片战争更多是为了对等开放的贸易体制等等。
但无论如何,英国不会坐视于己不利的“分工”不管,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而且为了寻找与茶叶的等价物,英国人在印度首先通过棉花,后来通过鸦片种植范围的扩大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在此过程中不惜改变印度原有的作物和种植体系,从而将一种人为的“分工”强行赋予印度经济。这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不仅如此,英国并不满足于鸦片贸易的合法化,而是处心积虑想摆脱对中国茶叶的依赖,也即“进口替代”,而“进口替代”在全球化论者眼中原本是离经叛道的行为。这就涉及《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中着墨甚多的关于英国茶商在印度偏远的东北部阿萨姆地区的冒险事业。在艾伦·麦克法兰笔下,这是一个充满着令人发指的剥削、压迫和镇压的故事,说作为绿色黄金的茶叶沾满着斑斑血迹也不为过。此前人们可能更先入为主地倾向于认为钻石矿山和蔗糖种植园可能更具有血腥味,但其实说到底就其残酷性而言它们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利润的锁定总是建立在强迫劳动、微薄的待遇和相对原始落后的生产条件基础之上。
至此,作为大英帝国版全球化重要推手的茶叶,背负了双重的悖论:建立在强制和暴力基础上的进口替代,以及被拽进全球化进程的茶叶劳工福利长期得不到提升。而充满讽刺意味的是,原本凭借庞大而廉价的人力享有规模优势的中国茶叶,渐渐丧失了其比较优势,而中国本土鸦片产业却不经意间实现了对英国鸦片的“进口替代”。
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并非对阿萨姆茶园的悲惨状况一无所知,英国媒体以及英印政府派出的相关调查委员会都曾经对其状况进行披露、抨击并提出改进意见,然而财雄势大的茶商委员会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在媒体上对针对他们的“偏见”进行反击,要么大力游说政府机构,象征性地改善一下茶园的境况,但总体而言对福利的关注总是让位于对利润的追求。
更令人沮丧的是,在印度本土人士从前殖民者手中接过茶园的经营管理权后,茶园劳工的福利待遇并没有显著提升,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儿童加入到劳动力大军中,提升劳工工资和福利,改进老旧的生产设备似乎并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
最后,此一问题经由政治甚至军事层面的博弈得到了部分解决。崛起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而兴盛于1990年代的阿萨姆独立运动,让包括茶园在内的阿萨姆地区贫穷落后的境况再次广为人知,而作为收服阿萨姆独立运动的“代价”是,提升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努力——最终让阿萨姆民众境遇的改善提上了议事日程,虽然迄今该地区依然是印度最不为发展所眷顾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阿萨姆的茶叶也成了一种资源诅咒。
阿萨姆茶叶的故事告诉人们,在对全球化保持信心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全球化叙事从来不是一个完美自洽的故事,它从一开始就充满各种矛盾和悖论,因此阶段性退潮和纠偏从来都是全球化叙事中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
《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作者:[英]艾伦·麦克法兰 艾丽斯·麦克法兰 译者:扈喜林 周重林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56元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