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恩施市芭蕉侗族乡茶叶产业化现状及茶园农残控制对策
发布时间:2019-09-0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生产茶叶的历史悠久,现在把绿色和富硒相结合,主导“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加强茶园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监管和指导。
关键词:茶叶;农业投入品;病虫害防治;监管;检测
中图分类号:S5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124
1 基本情况
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是名茶的故乡,早在唐代就有“施南方茶”的记载,在清朝康熙年间,芭蕉就研制出享誉四海的“恩施玉露”。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是恩施富硒茶的重点产区和主产地。茶叶自然品质优良,含硒量适中。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测试,芭蕉茶叶平均含硒量1.068ppm,符合富硒茶0.25~4.0ppm(NY/T600-2002)的要求,茶汤含硒0.01~0.052mg/kg(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名茶志》第488页)。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给恩施茶叶题辞“茶以硒为贵”。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通过历任领导把绿色和富硒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视和不懈的坚持,现已建成高产茶园基地0.69万hm2(其中采摘面积0.6万hm2),2014年产干茶6500t,产值近4亿元,茶叶已成为富民兴乡的支柱产业。
2 生产管理现状
2.1 肥水管理
随着茶园面积不断增大和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增多,及社会工资不断上涨等原因,茶农对茶园管理越来越粗放,主要表现在:施肥方法简单,普遍采用撒施;施肥品种单一和过量,农户普遍重施氮肥,不用或少用有机肥,经调查,有的茶户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亩施尿素超过500斤以上;土壤长期不翻耕,土壤肥力下降;滥用农药。综合以上原因造成我乡茶园普遍存在肥料利用率低、肥需失衡、茶叶品质下降、茶树抗性降低,成本不断增加,部分田块土壤酸化严重等现状。近几年来,通过测土配方和“猪—沼—茶”生态种植模式取得一定成效,增施茶叶专用有机肥技术为茶农所接受。
2.2 茶叶采摘
根据芭蕉侗族乡的茶类品质风格,对鲜叶采摘标准的要求,差别很大,归纳为2类:“恩施玉露”、绿针等名优绿茶采摘标准为新稍生育将成熟,顶叶开展度约80%左右时,采下带芽的一、二片嫩叶;炒青茶采摘标准等到新稍快成熟时,采摘一芽三、四叶和对夹叶;这样较粗老的采摘方法,全年只能采二、三批,产量较高,而产值则较低。芭蕉侗族乡的茶开采期宜早不宜迟,以略早为好,特别是春茶,这时茶树体内贮藏物质丰富,气候温和,温度条件优越,茶树萌芽力强,新稍生长旺盛,高峰期明显,如开采期掌握不当,易造成顾此失彼,养在采老,不仅使茶叶品质低劣,受益降低,而且会影响树势和全年茶叶的增产。
2.3 病虫防治
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农业服务中心以科技推广补助资金项目为依托,全乡建立了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农业服务中心以科技推广补助资金项目网络,聘请茶叶、农机等首席专家3名,技术指导员10名,100户茶叶管理及加工科技示范户。进村入户,广泛宣传茶叶病虫害防治安全、经济有效的植保技术,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黄,绿诱虫板杀虫等绿色防控技术,效果显著。茶树主要病虫害有叶枯病、茶毛虫、小绿叶蝉、茶蚜虫等。对茶毛虫、小绿叶蝉可用白僵菌菌粉0.5kg/667m2,加水50L或用苏云金杆菌乳油每667m2 75~150g,加水稀释成500——1000倍液喷雾。
3 相应对策
3.1 加强宣传
加大茶叶质量监管宣传教育,向农资经销商、茶叶种植户和茶叶加工厂家逐户发放《告全乡茶农书》等形式;乡政府组织召开茶叶加工厂家会,各村(居)委会组织召开群众会;在芭蕉公众信息网发布公开信内容,让茶农掌握相关知识,并将绿色防控技术宣传到家喻户晓。
3.2 健全农残检测机制,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严格检测准出管理,基地农产品上市前须经生产者自检或当地监管站抽检合格后准出,检出农药残留超标的要推迟采收上市,经延迟采收、在上市时必须逐批次检测准出;检出含有禁用物质或已采收的农残超标农产品,应责令并监督生产者自行销毁,对拒不销毁的要强行收缴后集中销毁;加强对收购、储存、运输环节的质量安全抽检,严防不合格农产品进入流通消费市场。对杀虫灯、诱虫板等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项目倾斜和物化补贴,达到全覆盖,从而杜绝或减少茶园用药,达到控制茶叶农残,提升茶叶品质的目的。
3.3 加大巡查和执法力度
进一步规范农药市场,取缔非法经营。争取上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支持,将茶叶农残控制从源头抓起。加强巡查监督,严厉打击违规经销禁用、限用农药和非法添加隐性成分等违法行为;督促农药经营者规范建立进销台账,在门店内公示高毒农药目录、禁限用农药品种、使用安全规定,指导生产者合理购买农药、肥料等投入品。
茶叶产业是芭蕉侗族乡的重要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坚持以富硒茶叶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思路不动摇,不断巩固“中国名茶之乡”、“湖北省无性系良种茶叶第一乡”、“湖北省茶叶十大名乡名镇”和“恩施玉露”被评为湖北省第一历史名茶的成果,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走“以茶兴乡、以茶富民”之路。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