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片茶叶去游学
发布时间:2019-08-3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刘菂是我国最年轻的茶文化学者,也是艺冠群芳的茶艺高手。身为日本京都大学“人间环境学”专业的博士生,日本小川流煎茶道教授,中国普洱茶艺金牌代言人, 她对中日茶文化的比较和研究颇有心得。近年来,她曾多次受邀前往英国、美国、德国、印度等地进行茶文化交流并讲学,为传播中国的茶文化和普洱茶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推动,同时获得国际上众多茶文化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和认同。
仲秋的一天,本刊记者独家采访了刚从美国讲学归来的刘菂。上一次见到刘菂还是去年普洱茶节的时候,转眼一年过去了。
在这一年中,因为普洱茶这片叶子,刘菂曾去印度,寻访达摩的足迹,也曾到剑桥大学进行茶文化交流;在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檀香山、拉斯维加斯等地,她让世界各地的茶文化爱好者领略了中国普洱茶的魅力。
有人说她是普洱茶文化在海外最年轻的布道者,有人觉得她就是普洱茶界的Justin Bieber,而她自己则认为,“茶带给我的东西太多太多,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茶、认识茶并爱上茶。我想这就是我的使命。”
游学那么多年,国外喝中国茶的氛围怎样?
刘菂:一片普洱茶的缘分带我走过了世界的很多地方,这说明普洱茶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我把普洱茶带到了英国和当地艺术界的人士一起分享,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认同并倡导中国的清饮方式;到了印度,与禅修的人一起品茗,紫砂壶、品茗杯也被很多欧洲人用来在聚会中招待客人;2011年,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率领下,我参加了中国文化代表团,把普洱茶带到了德国,与全欧洲最大的一个宗教禅修团体进行了交流,发现他们对茶文化以及禅文化的理解绝不是肤浅的,禅茶一味的健康生活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
欧洲人知道中国的“茶禅一味”吗?
刘菂:不仅仅在中国,日本、韩国的许多茶人对茶禅一味也有很深的领悟。在欧洲、在美国,不少爱茶人对茶禅一味也十分认可。
那是一种怎样的认可呢?
刘菂:大家一起打禅七,就必有行香巡茶打坐,依次往复,让身心内外通泰。在打坐前行香,围绕香堂行走,舒筋活骨,入座时或入座前大杯喝茶,在打坐的时候,渐入禅境,普洱茶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渗透进去,沉香厚重,舌底鸣泉,伴随着静坐调息,茶气也调动气血的运行,茶的功效帮助人涤除烦恼昏寐,这时,欧洲的同修们就感觉到,普洱茶的能量是其他的花草茶、红茶、奶茶所不及的。他们中间很多人曾经研习日本茶道多年,感觉喝完抹茶后,不会发汗发得那么快,普洱茶给人的那种暖流是由外到内、又由内到外的一种呼应,这种体会,无论是艺术界的人,还是修行的人,总之,会喝茶的,不会喝茶的,他们都能从身体上有所感知,再从文化上去认知,就是在这经意或不经意间,普洱茶确实是震撼了世界。
能否分享一下你在不同国度讲学的收获和感悟?
刘菂:在德国,我所接触的人都对中国文化,比如绘画艺术、水墨画、古琴、香道等,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些都是通过视觉和嗅觉来感受的,表演者与观众没有更加直接的交流。而茶艺、茶道,是既能享受主人的有形表演、又能享受品饮中无限的乐趣。我觉得普洱茶的文化,和普洱茶茶道,虽然不像日本茶道那么精细,也不像英国茶那样奢华,不像土耳其红茶那么红艳,也不如摩洛哥的薄荷茶那么透心凉,普洱茶就是那么朴实,那么简单,但却最能打动人心,因为普洱茶就是最本真的一种东西。
游学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
刘菂:每一次旅行对我来说,都是难忘的记忆。记得2010年我到印度,参与了一场以茶和茶道为主线,串起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名为“同一个亚洲”的活动。最早发起这个活动的,是我和我很好的两个朋友。当时,我们坐在京都的庭院里面,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其中一位朋友的父母是日本最有名的“人间国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合体,一位是雕刻佛像的雕刻师,一位是镶嵌金丝在佛像上的镶嵌师,他觉得自己的父母已经做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了,他没有办法超越,所以他要去寻找他自己。他当时喝完一杯普洱茶后,就受到我与另一位朋友的影响,觉得一定要去印度,去寻找佛教的发源地,去亲身感受。那时,茶陪伴他走了印度的很多地方,最后他在朋迪切里——一个法国殖民的小镇停留下来。离朋迪切里大概20分钟路程的地方,有个小镇,这个小镇是由法国的一位女性、当地人叫她“母亲”所创造的,她创造的这个镇叫“黎明之城 Auroville”。在“黎明之城”里没有任何的宗教,爱,就是大家的信仰。没有分别,没有国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住在这里,当你去到那里的时候,就会有一种错觉,这里不是印度,是天堂。Auroville的中央有一个非常大的金色球体,原本四周都是沙漠,经过改造后成了现在的样子,他们就是觉得只要有信仰,有信念,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把沙漠变成绿洲,所以在这里建立了禅修的中心。人们从四面八方进入这个金色球体,在球体里打坐,球体的最高点有一个透光孔,阳光通过这个孔照射到一个比较大的水晶球上,光线在水晶球里折射,再照射到水晶球下方的莲花水池里一个很小的水晶球中,天地人合一,一直到地心。大家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打坐,里面所有的人都是志愿者,这里没有货币,所有村民都把钱存入这里的金融中心,到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划卡。Auroville里不能喝酒,不能吃荤,只能吃素,所以茶、特别是中国的普洱茶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我把父亲做的金达摩带到印度。金达摩不仅仅是仿照铁观音而取的一个名字,更有对普洱茶自然的微生物发酵,慢慢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期望,期望这一片茶效仿达摩祖师十年面壁观心,安静踏实地修行证得天悟。当我寻访达摩祖师所待过的寺院,寻访神山圣洞,盘腿坐在修行的石洞中,心脑同开,法喜禅悦充盈胸怀,我感谢这天赐的福缘与茶相识相伴,那一刻我深信我已经找到了人生的使命和意义,也无需这世界的鲜花与掌声,我心怀感激。
他们是怎么认识普洱茶的?
刘菂:发起活动的朋友,经常回京都,我给他介绍普洱茶,他到世界各地旅行,我都会给他引荐各地的茶友。我跟他说,一定要去台湾的紫藤庐看看。通过紫藤庐,他开始学古琴,学书法,喝茶,大概玩了半年多,他就爱上了普洱茶。后来,他便邀请邓时海先生、紫藤庐的主人周渝夫妇、一位韩国禅师、还有我,一起到了Auroville,做了一次名为中日韩“同一个亚洲”茶道的活动。我们在里面奉茶,献茶给天地、给在座的所有人,他们大多来自欧洲,并且特别喜欢茶。你知道,这是一次非常奇异的旅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器皿交错在一起,唯一相同的是喝下这片叶子,每个一人嘴角都会泛起的微笑,这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记忆。
我也好想感受一次这样的旅行,真是太有意思了,还有呢?
刘菂:去年11月,在英国,我们做了一次古茶树和潮州朱泥壶的主题活动,推广了普洱茶和凤凰单枞一棵树的概念。通过图片、视频和茶叶,展示给英国人看,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古茶树,古茶树区别于台地茶的一些特点,它就像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一样耐人寻味。当时,英国剑桥大学也有一个茶文化团体,他们对普洱茶非常感兴趣。因为我做了中日茶文化的一些比较,剑桥大学的茶文化团体就邀请我到剑桥讲了一堂课。当时,我表演了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让他们进行互相比较,我没想到他们对中国茶文化会有这么浓厚的兴趣。他们所了解亚洲的文化,有的是来自大英博物馆看到的一些东西,还有的人到日本、香港喝过抹茶,他们就认为日本只有一种茶,就叫“抹茶”。在国际上说起茶道,大多数人只知道日本有茶道,当他们看完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后,他们就有一种新的认知,原来茶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茶文化也是从中国传过去开枝散叶的。
在剑桥大学喜欢普洱茶的都是年轻人?
刘菂:来听我讲课的英国人都是大一、大四的学生,偶尔有研究生。 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学汉语专业,因此,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很向往中国,也很喜欢中国式的饮食方式,还有一部分人学日语,对日本文化也有兴趣。
在国外讲座,你都是用英文交流吗?
刘菂:我基本都是用英文。在英国剑桥讲课时特别有趣,因为听课的学生大多是学习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他们就特别希望用中文和日文交流,因为这些语言更能表现感情和韵味,和英文表现的有所不同。
对于不同的饮茶习惯,英国学生是怎么理解中国茶的?
刘菂:这个问题也是我给他们提出的。我很想了解,在他们心目中,“茶”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饮料?我去过剑桥大学很多次,那个地方好像跟咖啡和酒更贴近一些。因为在新生入学,社会团体的交流活动中,大家都是相约到披萨店,喝咖啡、喝酒……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同学会觉得更健康、更绅士的一种交流方式会更适合他们,所以他们就关注了花草茶,关注了叶子茶。对他们来说,每一次以茶为中心的聚会,好像更阳光、更健康,能让他们感受到不同的文化。也就是说,非英国贵妇式的下午茶,而是偏中式的联欢茶话会越来越被接受。
美国人对普洱茶的认识是什么?
刘菂:美国人非常希望对普洱茶有更多的了解,很多爱茶人对普洱茶都有一些零星的认识,但由于传媒很发达,有关普洱茶的信息非常多,就让他们感到很迷茫,他们不知道该相信谁。很多人对普洱茶的知识,就像盲人摸象,有的摸到了鼻子,有的摸到了腿,各说各有理,但是他们真真实实的摸到了象的鼻子,摸到了象腿,就是没有见过完整的象。
你在美国也开讲座吗?
刘菂:是的。此前我和英国及日本的茶专家在美国做了两次关于普洱茶的讲座。英国专家是从他的角度来体验普洱茶,日本生物化学专家是从科学的角度解读普洱茶对人体健康的效用,呼吁更多的人认识普洱茶。我则是从普洱茶的文化、普洱茶茶道以及怎么沏普洱茶,向大家展示普洱茶的魅力。
据说,今年LV出了一本伦敦城市导航的册子,把你比喻为茶界的Justin Bieber?
刘菂:是有写一小段啦!Justin Bieber是小童星,在文章里他们把我比作了茶界里的小童星。这个是LV效仿米其林出的一本别册,作为一个世界的奢侈品牌,册子里有LV最认可的伦敦的一些东西,因为今年奥运会在伦敦举办,就特别推荐了伦敦好的咖啡馆和茶室。
书中的原文你能翻译一下?
刘菂:这一段是推荐了伦敦好的咖啡馆和茶室。“明信片茶馆的老板,致力于找一些非常珍贵的茶。他到亚洲,印度一些世界上最好的茶区,去找他理想中的茶,他非常爱茶,像红茶、白茶、绿茶、乌龙茶,还有各种香料。那么在伦敦市中心最好的地段,原来是他父亲艺术画廊的展厅,他现在就做成了明星片茶馆,他也成为了伦敦‘茶的精神之源’。他虽然不懂中文,但在他的茶室里,有许多关于普洱茶的中文书,很多伦敦的茶人,就是通过他去认识了亚洲茶的世界,所以他就成为了伦敦茶艺的‘灵魂之家’。普洱茶也和我们共同做了展览,古老和现代所结合的茶的物件:陶瓷,瓷器,茶叶。”
在国外对中国茶有很深认识的人,为什么会对普洱茶感兴趣?普洱茶和其他茶类的区别,他们能辨识吗?
刘菂:这个问题,只能按照我与国外茶友的交流和个人的猜想来回答。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这些地区的茶,在我们识茶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这些独特的口味,如阿萨姆、大吉岭……很多时候我们能够准确的说出,这个是产自哪里的茶。但这些茶是工业化的产品,今年和去年口感差别不大,这些茶必须要保有这个特色。普洱茶对于他们来说,就太有挑战性了,千变万化,他们有时候去做一个芝士,有几百种几千种,去做红酒的品尝几百种几千种,有一个茶,就单单普洱茶这个茶类就有几百种几千种味道,有那么多的变化,当一饼茶买到手,今年是一个味,明年是一个味,今天是个味,明天是一个味,他们就觉得琢磨不透,很值得琢磨。当你知道一点点普洱茶玄机的时候,就会很乐意跟朋友一起分享。比如,我是一个茶虫,一个茶学者,一个茶的痴迷者,他们会觉得这是有故事的茶,而且这种故事千变万化,富有传奇色彩,这种感觉会让他们觉得很兴奋,也很吸引人。
请你聊聊日本茶的近况。
刘菂:很多日本人现在也在创新做红茶,他们尝到了只做绿茶的苦果,因为他们的茶太单一了。绿茶不像普洱茶,我在日本讲普洱茶的时候,很多茶商、茶农,都觉得中国人怎么那么聪明,那么会赚钱,一个普洱茶今年不卖,明年还涨价了,而他们的茶今年不出售,年底就没戏了。日本人很佩服中国老祖先的智慧,现在很多日本富人开始喝下午红茶,与其买国外的,不如买自己的,所以做红茶的人也就多了。去年在静冈开的一个大会上,就有非常先进的仪器,来模仿云南的紫外线,因为云南阳光的味道,赋予了茶诗情画意,赋予茶本真的味道,晒青毛茶,就是晒出来的味道,这个是他们做不到的。我觉得,咱们在云南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他们都要用那么多复杂的手段,来证明,来模仿、来复制。我们在云南拥有的一切真的很奢侈,所以,当我看到那一台机器的时候,我没有觉得他们有多先进,而是有一种来自彩云之南的自豪。云南的普洱茶,保留了原有的本真,真的是令整个民族骄傲的东西。
日本对于茶文化的传承很重视,交流起来怎么样?
刘菂:日本的茶文化有特别的规章制度,比如,你是一个茶的门派,我只要投在你门派下,我就不能再去学习其他门派的东西,不能转变,必须坚守,如果你再投向其他门派,那么他们也不会愿意接受你,这样对于文化的传承是很好的,但是对于交流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最好的条件就是,我是从学术的角度去交流,那里的老专家、老茶人,就觉得我是一个局外人,没有把我列入门第的行列,所以我吸纳的东西也就多一些。
日本茶有几个门派?
刘菂:日本茶最大的有两个门派,抹茶和煎茶,抹茶里有大家最熟悉的里千家和表千家两大门派,煎茶里就有太多门派了。
游学那么多地方,有什么感受。
刘菂:经历了很多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我时常也会想,如果我没走出来,会是什么样的。
东西方对茶的认识,你觉得有哪些差异?
刘菂:笼统的一说,中国人喝茶,有的喝得很明白,有的喝得很仔细,也有喝得很粗枝大叶的。在西方也是一样,但近年来有更多的朋友是从宗教文化这块来认识茶,觉得茶不仅仅是菜米油盐酱醋茶的“茶”,已经慢慢上升到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就我接触的欧洲比较大的宗教团体,他们觉得禅,不是佛教中的,是游离于佛教以外的,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其他的教派都是教,最中心的禅是一种文化,有别于其他,所以他们就通过“茶”这一个方便法门,进入禅,以茶入禅,这个是其中一部分人的切入点。还有一部分人,法国人、意大利人、住在意大利的日本人,他们这群人是从饮食的方面来进入禅,比如用红酒的方式,我给他们尝2004年——2011年的金达摩茶,让他们品味不同茶的年份的变化,有很多没有喝过普洱茶的品酒师,都能清楚的辨认出,每一年的茶大概有什么区别,香味、色泽,汤体的微妙变化。
聊聊茶对你的意义。
刘菂:茶对我的恩惠实在是太大了,它让我认识了一个非常奇妙的世界,如果不是因为茶,我想我走世界只是一个起步而已。但是有了茶,每一次旅行,每一次结识的朋友就完全不同了。就是因为茶,无论走到世界各地,你所认识的人,都是善良的。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