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0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期末历史篇一:初二上册历史期末试题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三)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表格内。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帝国主义的炮声”指的是哪一帝国主义国家(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2.“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你认为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面哪一个人( )

AB C D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4.“舞动的北京”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 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C.驻扎有外国军队 D.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

5.“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6.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C.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 D.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7.19世纪60~70年代,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并率军进入新疆,痛击阿古柏侵略军的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C.左宗棠 D.冯子材

8.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5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戊戌变法 ⑥义和团运动 ⑦辛亥革命

A.①②④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⑦ D.④⑤⑥

9.2006年10月,一学校要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搜集到了下面四幅图片,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①遵义会议会址 ②泸定铁索桥 ③红军过草地 ④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纪念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10.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下列中国近代著名人物中提出“实业救国”的是( )

A.康有为 B.荣宗敬 C.陈独秀 D.张謇

11.2005年4月29日,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与到大陆访问的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了会谈,并发布了新闻公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D.中国国内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13.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新文化运动 B.公车上书 C.宣传维新思想 D.洋务运动

14.暑假期间,郑州某中学将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考察。其中前往东方上海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 )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林海雪原,抗日英姿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开国大典,欢庆胜利

15.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始于下列那一不平等条约( )

A.中英《南京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

C.中日《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6.历史上的爱国志士,都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怀念。“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对联哀悼的是( )

A.邓世昌B.林则徐 C.关天培D.徐骧

17、《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

A.拆毁大沽炮台 B.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18.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代史上,日本强迫清政府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9.魏源则被称为西学中用第一人,他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经典,成为拿来主义的开山鼻祖。他提出的“长技”是指( )

A.西方的先进技术 B.西方的政治制度

C.西方优秀的思想文化 D.西方开放的对外政策

20.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其政权的实质是( )

A.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 B.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C.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2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主要因素是( )

A.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B.苏联红军进攻驻东北的日军

C.日军侵华兵力相对不足D.全民族共同抗战

22.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遵义会议前的中国革命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23.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的根本原因是

A.清王朝政治腐败 B.清朝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

C.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 D.清朝闭关锁国

24.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25.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做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A.锦州B.沈阳 C.北平 D.南京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30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6月5日上海的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2009年是纪念五四运动多少周年?(2分)根据上述材料你能说说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吗?(5分)

(2)你知道一直被中国青年传承和发展的五四精神是什么?(5分)

(3)假如你是五四爱国运动期间的一名爱国学生,为抗议北洋军阀的卖国政策和日本的侵略,上街进行爱国宣传。请你写一幅标语。(3分)

(4)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大会上讲话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你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5分)

27.近代以来,由于列强侵略,中国一步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不断的反抗和斗争。同时,中国的近代化也在这种反侵略斗争中艰难起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2分)

(2)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哪些救亡图存的斗争?请分别举出与之相关的一个代表人物。(6分)

(3)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重大事件是什么?(4分)

(4)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两项重大成果是什么?(4分)

(5)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中国革命,先后发动了哪两次武装起义?(4分)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BDC 6—10:BCCAD 11—15:DADAC

16—20:ACCAD 21—25:DBADC

二、非选择题

26.(1)90周年,(2分)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5分)

(2)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忧国忧民,乐于奉献,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赤子之心。(5分)

(3)略。(3分)

(4)提示:五四精神在新时期应有新的内涵,可围绕如何振兴中华,立足本职,乐于奉献等方面来谈谈。(5分)

27.(1)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分)《马关条约》签订后,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分)《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

(2)戊戌变法——康有为;辛亥革命——孙中山;新文化运动——胡适(其他符合要求的人物亦可)(6分)

(3)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分)

(4)创办黄埔军校;共同领导北伐战争。(4分)

(5)南昌起义,秋收起义。(4分)

期末历史篇二:八上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4年牡管局中小学教师命题竞赛试卷

历史 学科 八 年级 上 册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中央电视台每年评选感动中国人物,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的话,你认为1839年最有资格当选的是( ) A.李鸿章 B.郑成功C.邓世昌 D.林则徐

2. 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你知道最根本的理由是什么 ( ) A.是因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是因为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C.是因为鸦片战争使鸦片走私更加猖獗 D.是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3. 1860年10月洗劫了北京城,并火烧了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是( ) A.英军 B.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4.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5. 一位老者收藏有四张1903年北京东交民巷的照片,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B.各国大使在举行宴会 C.有许多西式建筑D.外国军队在进行操练 6. 洋务派兴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 ( ) A.维护清朝统治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7. 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

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谁 ( ) A.李鸿章 B.孙中山C.毛泽东 D.邓小平

8. 2011年全国各地分别举办了“唱红歌”、看《建党伟业》、听“党史讲座”等活动。都是庆祝( ) A.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B.辛亥革命100周年C.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9. 以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是为了纪念( ) A. 南昌起义B. 广州起义C. 秋收起义 D. 三湾改编

10. 有关红军长征的意义表述不准确的是( ) A.粉碎了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B.为争取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1. 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 )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过雪山草地D.井冈山会师

12.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 A.八七会议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一大 D.遵义会议 13. 下列哪一事变的性质不同于其它三项 ( ) A.卢沟桥事变B.八一三事变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14. 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 ) A.九一八事变B.南昌起义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15. 全国性抗战开始于 ( ) A.九一八事变B.柳条湖事件C.八一三事变D.卢沟桥事变 16.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青化砭战役

17. 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又参加过重庆谈判的人物是 ( ) A.蒋介石 B.周恩来 C.毛泽东 D.王若飞

18.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影片,你认为他们最应该

去哪个地方搜集历史素材( ) A.大别山地区B.延安C.南京D.沂蒙山地区 19. 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他就是 ( )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张謇D.范旭东

20. 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与这一成就有

关的科学家是 ( ) A.詹天佑 B.邓稼先 C.茅以升 D.侯德榜 二、组合列举题(每空2分,共10分)

请写出与下列历史信息相对应的历史知识。

21.(1)体现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的三个条约是、。 (2)1948—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发动军队发动的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 三、图说历史(本题共8分)

22.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八年级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

活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完成题中配置的解说词。

图一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图二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 (1)图一场景发生在①____(事件)以后,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②_____。图二场景发生

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后,这场革命的领导人③_____ 建立了④_____(国家名称)。

图三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图四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2)图三场景发生在⑤____ 年,现在,侵略者终于低下了头。⑥____ 是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

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图四场景发生在⑦____(战役名称)以后,⑧____(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四、材料解析题(共28分)

23.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高傲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共7分) ——《全球通史》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些战争?(4分)

(2)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3)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2分)

24.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

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到列强侵略,国门被迫打开的情况中艰难开始。(共11分) (1)中国的近代化主要经历了哪四件大事?(4分)

(2)请你继续绘制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2分)

(3)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3分)

(4)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终结果怎样?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25.材料一 “……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

国国民党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地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八年的日中战争。”(共10分)

—— 日本2011年版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那时日本

军队导致中国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

—— 2005年日本新版教科书送审本

材料三 “中日关系是两千多年的友好,五十年对抗。”—— 周恩来

材料四 “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 —— 2005年日本新版教科书送审本

材料五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日方采取任何方式“购岛”都是非

法的、无效的,中方坚决反对。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日方必须充分认识事态的严重性,不要做出错误的决定,同中方一道,维护中日关系

发展大局。

(1)材料一和材料二描述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2)举两例历史上中日友好往来史实证明周恩来的话。(举出两例)(2分)

(3)材料三中“五十年对抗”是介于哪两次战争之间?(2分)

(4)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日本教科书中对日本侵略战争是一种什么态度?(2分)

(5)从日本侵华、日本篡改教科书到今天的钓鱼岛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分)

五、探究题(共14分)

26.2013年5月4日,我校八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举行了以“近代百年巨变”为主题的中国近代

史学习成果展示会。假如你是兴趣小组的一员,请你引导并向我们展示这一学期你们学习和研究的成果。

展厅一:百年屈辱 (1)列强侵华,(我)文明毁坏,国人流血。请举出列强在侵华战争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两件即可)(2分)

(2)列强侵华,(我)山河破碎。说出英在鸦片战争中割占的中国领土。(2分)

展厅二:百年抗争

(3)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并涌现出了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请写出你所知道的一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的名字及其事迹。(2分)

(4)90多年前,青年学生用青春和热血发起了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你能说说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吗?你知道一直被中国青年传承和发扬的五四精神是什么吗?(3分)

展厅三:百年巨变

(5)请你列举出近代百年导致中国社会剧变的一件大事及其引起的巨变表现。(3分)

(6)通过此次活动你有什么感悟?(2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DACDA 6—10:ABAAD11—15:DDCAD 16—20:CBACD 二、组合列举题

(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图说历史

①鸦片战争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孙中山④中华民国⑤1945⑥抗日战争 ⑦渡江战役 ⑧南京解放 四、材料解析题

23.(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

(3)中国人民具有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精神;落后就要挨打等。(言之有理即可) 24.(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民主、科学

(3)由学习西方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4)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启示: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

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25.(1)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2)隋唐时,派遣隋使、遣唐使、留学生等来学习;鉴真东渡。 (3)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

(4)美化粉饰侵略战争,企图掩盖战争罪行而不肯悔改的态度。

(5)① 日本应该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以中日关系长远发展的大局为重。

②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惨痛的历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③ 所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走和平发展之路等。

五、探究题

26.(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旅顺大屠杀)等。 (2)鸦片战争,英国割占香港岛。

(3)如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为国捐躯、林则徐—虎门销烟、李宗仁—台儿庄

大捷等。

(4)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期末历史)

忧国忧民,乐于奉献,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赤子之心。

(5)鸦片战争——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或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6)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中国人民历来有反抗外来侵略的

传统;在新时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实行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等。

期末历史篇三: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2014-2015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岫岩满族中学康

一、试卷特点

1、体现新课标理念,注重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符合新课标要求,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以及考查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试题命题灵活新颖。

2、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

试题考查的知识面较广,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及有机结合。不同层次的综合试题的检测,能够较全面地检查出本学期教学效果。如材料分析题:七年级历史材料分析题,注重同类知识的分析比较。(26题,比较齐桓公和曹操称霸策略和目的异同;27题,分析汉武帝与秦始皇共同点;28题,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内容、作用的比较。)八年级历史材料分析题,注重考查知识体系的建构,和综合能力的培养.(27题,考查近代化探索知识结构的掌握;28题,综合考查党的历史上的会议内容意义等;26题,考查会议与政党成立之间的内在联系。)九年历史材料分析题,注重综合知识的比较和内在联系。(26题通过内在联系回答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知识内容;27题综合两次工业革命内容回答问题;28题综合近代英、法、美民族政治内容比较回答不同。)总之,每一个材料分析题都能囊括一个阶段或者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3、重点突出,七年八年级难易程度较难,九年级难易程度基本适合。

每个年级的试卷都能紧扣新课标要求,突出重点,能考出学生的层次和水平,但七、八年级材料分析题整体看,略难。七年级历史材料分析题,都是同类知识比较分析回答,较难。另外,26题,人物图片结合文言文材料内容回答问题;28题,整段文言文是材料等,找出秦皇汉武共同点,即是比较也是归纳,这又增加了试题难度。八年历史材料分析题,考查知识体系的掌握有一定难度。26题,是从时间和对联切入;28题是从词语(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的比较切入,考查新民主主义时期“开天辟地、力挽狂澜”是哪两件事,即党的会议:中共一大和遵义会议,虽然灵活,但对于考查整个年级学生学习状况,增加了试题难度。九年级28题(2)填表题填政体形式略难。

4、注重热点,迁移性较强,开放性较大。

本次试卷能结合我们日常现实生活中关注的热点,有针对性地切入来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历史时代感和责任感。如七年级28题(5),由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让学生谈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建议。九年级27题(4),让学生谈两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等。试题具有时代特色,通过谈启示,看法、建议、教训等,更能使学生立足本国国情,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 、学生答题情况

七年历史 :考试人数: 625 总分 :38678 平均分:61.9

优秀人数: 98及格人数:349

优秀率:15.7% 及格率:55%

八年历史: 考试人数:539 总分:30812 平均分:57.2

优秀人数:69 及格人数:257

优秀率:12.8% 及格率:47.7%

九年历史: 考试人数:541 总分: 39764平均分: 73.5

优秀人数:224 及格人数:433

优秀率:41.4% 及格率:80%

三 、失分原因

(一)学生原因

1. 错别字现象严重,汉语水平太差,知识点混淆。

2. 学生不会活学活用历史基础知识。 3.审题能力不强,分析问题的能力薄弱,缺少全面地综合地看问题的能力。

4.解题技巧和方法掌握不佳。

5.不会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回答问题。

(二)试题本身原因

1有些问题一个知识点考察多次。一个问题多个问法,答案相同或相近,特别是八年选择题。如果是一个知识点这样多次切入考查还好,多个知识点这样重复出现已经是试卷的一大弊端,因此不利于更有效更全面地考查学生本学期学习情况。 如八年级历史试题,选择题25个,其中有5个知识点在选择题中相近或相同考查。南京大屠杀,7题考地点,21题考事件名称;重庆谈判,4题和11题都考蒋介石目的;遵义会议,3题和10题都考事件名称,而材料分析题28题中依然考查遵义会议事件名称加上事件意义;九一八事变,16题和20题;平津战役,6题和22题全考傅作义人物。

2.试题略难,给出的选择题标准答案有错。七年选择有三个错误答案,八年选择题24、25答案错误,七、八年级历史材料分析题问题设计略难。九年历史选择题答案给错2个。

四、改进措施

1、教师须转变教学理念,切实改变教学方法,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完善教学。

学习新课标精神,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热爱历史学习。同时,领会中考精神,加强思想教育,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大知识的容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注重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知识总结和归纳。关注知识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体系构建。

3.注重能力培养。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的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论从史出的能力,进而明确理论指导实践。

4、加强技巧性训练。

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有计划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5.注重学科渗透,注重课本中文言文讲解和难写字词的识记等,适当关注社会热点。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相关热词搜索:期末 历史 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七下历史期末试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