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烟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结合皖南烟区烟叶生产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烟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从烟叶生产人力资源、生产种植规模化、科技支撑和服务、烟叶标准化生产管理和烟叶生产保障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皖南烟区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及建议,为皖南烟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皖南烟区;烟叶;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8-05771-02
  近年来,皖南烟区立足本地烟叶生产发展实际,实行规模化种植,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坚持改革创新,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走出了一条发展烟叶生产的新模式。但是,由于受到现有自然环境、社会资源及设施建设等条件的制约,皖南烟区的发展遇到了新的问题,行业发展带来的诸多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2014年,全国烟叶收购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现场会将在安徽省宣城市召开,这给皖南烟区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烟叶生产和其他农业生产一样,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为此,笔者以皖南烟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烟草农业生产实际,通过揭示当前该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探讨问题形成的根源,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皖南烟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若干思路与对策。
  1皖南烟区发展概况
  皖南烟区包括芜湖、宣城、黄山、池州4个市,位于长江沿岸平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有残积坡积物、第四纪红土、冲积洪积物等,质地疏松、通透性较好、土壤微酸性、土体偏红,适宜优质烟生长,属于安徽省烟叶生产最适宜的地区。从1974年开始试种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2001年安徽省局制定了“北烟南移”发展战略,加大对皖南烟叶生产的扶持,烤烟种植规模逐年扩大,2013年烟叶种植面积达到1.2万hm2,烟叶收购量达到2.15万t。几年来,皖南烟叶质量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焦甜香”特色风格,烟叶品质得到了省内外工业企业的一致好评。目前,皖南烟叶公司与上海烟草集团、湖南中烟、浙江中烟、安徽中烟等国内知名卷烟工业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2皖南烟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1烟农素质偏低,劳动力不足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就业门路逐渐增多,烟农队伍正在逐渐减小。种烟技术要求高,风险大,收入不稳定,种烟的人员逐渐减少,特别是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不愿意种烟,烟农队伍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大多数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接受新事物、新政策、新技术的能力差。另外,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农业和种烟争夺劳动力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碰到采摘、烘烤等大忙时节,烟农请工困难,仅靠自家劳动力根本就无法完成任务,即使能请到工,越来越高的工价也将大大增加种植成本。烟农素质偏低和劳动力严重不足,使得在保证总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烟叶品质,如何保证种烟效益成为皖南烟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难题。
  2.2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从全国和安徽省北烟南移现象来看,环境条件和烟叶质量是决定烟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皖南烟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彰显皖南烟叶“焦甜香”品牌的先决条件,但是许多地区普遍采用的是掠夺式与粗放型的开发种植方式,部分地区在土地利用上不同程度存在只种不养的问题,部分耕地复种指数高,没有实行合理轮作,造成土壤养分严重失调,土壤板结,通透性差,烟叶抗逆性明显降低,病虫害种类增多。在烟叶生产中忽视烟叶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出现大量施入化肥、使用违禁农药、随意种植前茬作物等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烟叶的生长质量和内在品质。同时,地膜农药污染严重,这不仅对当前烟叶质量造成危害,而且也给后代人对土地的需求也造成影响。
  2.3服务水平不能适应发展要求服务与技术对于生态烟草农业的发展是同等重要的。然而,皖南烟区生产服务体系仍不健全,加上服务新区工作难度大,尤其是信息服务滞后,阻碍了生态烟草农业新技术和专业化服务的推广和实施,烟农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和烟站服务水平短缺的矛盾不断突出。由于人员短缺,人员素质有限,在烟叶生产和管理上容易存在盲区。
  3皖南烟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3.1提高烟叶生产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支持系统是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烟叶生产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烟农资源和技术与管理人员资源[3]。烟叶生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就需要既懂专业知识又有经验的烟农和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技术管理人才。
  烟农是烟叶生产的直接主体,其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状况的提高是我国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全区烟农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年龄结构偏大的背景下,一方面要加强对老烟农的知识、技术更新及素质提升;另一方面应该花大力气发展年轻烟农,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且能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烟农队伍。
  烟叶生产技术与管理人员是促进烟叶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力量。充分认识烟草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广大烟农科学种烟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4]。作为烟叶种植技术传播的一线尖兵,烟叶技术员的管理却还是比较粗放,考核的指标也不是很科学,烟叶技术员自我提升的意识不足。部分烟叶技术员文化程度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才比例不对称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使得一些先进技术推广程度较慢。有必要提高全州技术队伍的技术指导、业务管理、科技创新能力。
  3.2生产种植规模化烟叶适度规模种植是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5]。烟叶种植分散,既不利于技术人员对烟农的技术指导、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不利于烟叶整体质量的提高。烟叶生产只有采用规模化的种植模式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6]。而搞好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种植的突破口。这需要地方政府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用政策和加大投入力度的方式整合烟地资源。赋予家庭农场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使家庭农场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发挥规模种植效益,促进烟叶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同时,充分争取和利用好国家局烟水配套扶持资金,在地方相应配套资金的基础上,行政和烟草联手,建立烟叶种植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相关热词搜索:皖南 可持续发展 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