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的失业风险究竟有多大

发布时间:2019-08-2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结构转型持续加速,结构性矛盾凸显,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一方面,以钢铁、煤炭、水泥为代表的传统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部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不及70%。另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居民消费与国内生产的脱节现象明显。中央在这样的背景下适时提出,将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优化要素的配置结构,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以此来重新塑造经济发展的动力。
  随着落后产能的关停并转,至少在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各种冲击,其中,社会各界最关注的就是失业问题。人们担心供给侧改革会像1998年国企改革时那样引起大面积的下岗失业潮,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供给侧改革是一项具有不确定性与一定难度的系统工程,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社会稳定的根基就是就业,所以,研究“本次去产能究竟会对就业带来怎样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针对“去产能”给我国劳动力市场带来的潜在影响,进行系统、细致地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两轮去产能失业压力的理论比较
  首先,从产能过剩的行业分布来看,上世纪90年代,产能过剩的行业遍及轻、重工业。当前,国内产能过剩最为严重的行业则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和铁矿石等重工业。其次,我们根据劳动—资本比率,比较两轮产能过剩行业的劳动密集程度。在上轮去产能进程中,重工业中钢铁、煤炭、冶金等行业,单位资产耗费劳动力极大,劳动—资本比超过千人每亿元,钢铁行业达到每亿元7485人。本轮去产能行业的劳动—资产比率大幅减少。当前的钢铁行业平均每亿元资产只需要49人,约为上轮的1/152;有色金属行业平均每亿元需要78人,约为上轮的1/21。如今产能过剩行业的劳动密集程度有了极大程度的降低,进一步因去产能而带来的失业风险也将大大减小。第三,看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上轮去产能进程中,各类所有制经济的就业量都有所减少。本轮去产能主要集中于国企改革,公有制占比也有所降低。
  综上所述,在本轮去产能的进程中,第一,过剩产能行业的产业覆盖面大幅减少,从过去遍及工业部门中的全行业,转变为仅集中于重化工业。第二,随着服务业的崛起,工业增加值占我国GDP的比重有所降低,尤其是以钢铁、煤炭等八大行业为代表的过剩行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仅约为1/10(10.35%),不会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太大的影响。第三,经济发展带动了科技水平的提高,也降低了产能过剩行业的劳动密集度,这意味着即使是压缩同样程度的产能,本次释放出的劳动量也会减少。第四,国有企业占比大幅降低,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同时,去产能从兼顾各类所有制到集中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以上这些结论,从不同角度在理论上证实了本轮去产能所面临的失业风险要明显低于上世纪90年代。
  二、兩轮去产能失业压力的具体测算
  当前我国产能过剩最为严重的行业是钢铁、煤炭等八大行业。根据这些行业历年的产值变化率、产能利用率及就业人数等,利用就业弹性与去化率相结合的方法,测算在去产能进程中可能会释放出的劳动力总量。
  (一)基于相关文件及产能利用率计算本轮行业去化率
  钢铁行业,按照《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从2016年开始,在已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实现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为8.04亿吨。钢铁行业的产值变化率将保持在12.44%—18.66%(1/8.04—1.5/8.04)区间内。煤炭行业,按照《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要求,从2016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去除煤炭产能的区间为5亿吨至10亿吨。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正常生产及改造的煤矿39亿吨。煤炭行业的产值变化率处于12.82%—25.64%(5/39—10/39)之间。水泥与玻璃行业,根据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熟料产能利用率仅约为67%,玻璃行业的产能过剩尤以平板玻璃为甚,2015年产能利用率仅为68%。由于水泥与玻璃缺乏具体的产业数据,只能根据产能过剩率来进行推算。国际上则大多认为处于79%到83%之间的产能利用率比较合适。根据这一标准,水泥行业的去化率为15.19%—19.28%,玻璃行业则需要退出13.92%—18.07%。又因为水泥与玻璃同属于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本文取平均去化率作为行业的产值变化率。即:14.56%—18.68%。其他行业按照计算方法估算,石化行业的去化率要保持在17.09%—21.08%。有色金属行业的去化率为11.39%—15.66%。
  (二)根据行业历年主要产品规模及就业人数计算本轮就业弹性
  就业弹性是指一个百分点的产值变化所带来的就业变化率。根据考察期的不同,这种方法又可以分点弹性与弧弹性。前者是计算某具体年份内就业变化率对产值变化率的比率;后者则是二者在连续多年的平均比率。依照这个定义,我们将通过2000—2014年期间,各行业的就业变化率与产值变化率的比值来计算对应行业的就业弹性。估算表明,钢铁行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1.4612,煤炭行业为1.4346,石化行业为1.0665,玻璃与水泥行业为1.4769,有色金属行业为0.8514,铁矿石行业为0.9829。
  (三)根据就业弹性、去化率与行业总就业人数测算本轮失业规模
  2015年钢铁行业总就业量估计在320万人左右,煤炭行业总就业量约在610万。钢铁行业的产值变化率为12.44%—18.66%,就业弹性为1.4612。将它们依次相乘可得钢铁行业去产能可能释放出的劳动量在58.16万人至87.25万人之间。其他行业,我们均采取同样的计算方法。有色金属产业2013年全年有色金属行业的总就业人数为283万。石化行业2013年石化行业就业总人数为城镇非私营单位人数的两倍,即148万人。对于水泥和玻璃、铁矿石行业来说,以2013年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与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即257万与29.5万,来进行测算。

相关热词搜索:有多大 产能 失业 风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