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文章介绍了化工行业的生产特点及对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分析了现代化工技术发展对高技能化工人才的需求及传统化工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建设现代化的在线仿真教学实训室,教、学、做一体化的单元操作装置、场景化的实训装置以及工厂化管理的真实环境等方面提出“理论—仿真—实操”立体化的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顶岗实习”的新思路,可以有效解决高危化工行业人才培养动手实践难的现实问题,实现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或“零见习上岗”。
  [关键词]化工行业 人才培养 模式 研究 实践
  [作者简介]朱方鸣(1957- ),男,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徐建中(1953- ),男,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徐琼霞(1975- ),女,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江苏南京21004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7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专项研究课题“高等化工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0-5)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6-0020-03
  
  石油和化学工业(以下统称“化工”)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其生产的特点,化工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环境差、污染大、危险性高的行业,因而化工生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其他行业有着显著的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工生产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程度越来越高,产业和产品升级换代速度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向高功能、高技术方向转移,对从业人员素质有更严格的要求。如何创新高危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现代化工技术发展对化工高技能人才的特殊要求是化工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课题。
  
  一、化工行业生产特点及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
  
  石油化工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化工生产过程大多是高温、高压,介质大多是易燃、易爆,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严重的燃烧、爆炸事故,其危害巨大,损失难以估量。加之介质有毒、有害,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比其他行业要严重得多。此外,因为化工生产装置的大型化、生产过程的连续化,由事故引发停车的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一天的经济损失就可达数十万、上百万。近几年我国化工生产事故频发,仅2005年底至2006年8月全国共发生化工安全事故512起,2007年全国化工行业共发生伤亡事故340起,死亡389人。2005年11月发生在吉林石化分公司的爆炸事故,曾引发了严重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造成十分不良的社会影响。
  化工生产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技术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技能低下,违章作业,盲目蛮干。特别是危化品生产企业,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和企业用工形式的变化,不少化工企业,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大量使用未经正规职业教育、未经严格培训的临时工,从社会、农村直接进入企业,不具备基本的化工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违规操作,冒险蛮干,导致事故发生。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低,特别是危险作业岗位操作人员不具备基本化工专业知识,已成为危化品生产企业重大隐患之一。可见,加大高技能化工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化工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确保化工生产安全、环保,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化工行业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方面有其特殊的要求。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化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更是如此。不按规程盲目操作会导致燃烧、爆炸等事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粗心会导致“跑、冒、滴、漏”,浪费资源,增加生产成本;不按规定随意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心怀不满、不求上进甚至擅用化工介质恶意报复他人,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可见,化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其他行业相比要求更高,化工行业从业人员只有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才能够为集体和国家利益做出贡献。
  化工行业从业人员在职业素质方面除了要掌握从事职业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外,尤其应该敬业爱岗、热爱化工、热爱本职工作,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勇于创新。还要懂得从事化工工作将意味着奉献更多、危险更大,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危险、出现意外。面对高温高压下工作的辛苦、易爆易燃的危险、有毒有害的威胁,不仅需要操作者有过硬的技能,更要有吃苦耐劳、沉着冷静、遇事果断、正确处理的本领。要有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规定,切不可违反操作规程,更不能用于危害他人及社会。
  
  二、现代化工技术发展对高技能化工人才的需求
  
  化学工业发展与工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以石化工业为代表的化学工业成为对国民经济贡献最大的行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化学工业作为物质和能源生产的基础工程技术的属性决定了它在未来社会中不可动摇的基础产业重要地位。然而,由于我国不同化工部门及企业之间的技术及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生产过程的物耗高、能耗高,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据介绍我国工业废弃物达十亿吨级,危险废弃物达千万吨级,其中80%属于化学品污染,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源的最优利用、污染的源头治理,发展绿色化工、生态化工成为新世纪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由工业化向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的转变,现代化工技术也迅速发展。但我国化工科技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科技创新不足,发明专利少,成果产业化率低,这不仅制约化工科技发展本身,也将成为制约化学工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所有这些,都促成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化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传统的单一专业向高技能、复合型方向快速转变。据中国化工人力资源网调查显示,目前我省化工企业技能型人才比例偏低(在工人中技术工人仅64.27%,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1.2%,高级工占14%),大量的非技术工人在岗。根据对二百四十多家化工企业调查结果表明,非技术工人的数量占企业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达23.4%,化工企业高技能人才占企业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仅为18.8%,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为3.2%。据中华英才网2008年4月最新人才需求调查显示,化工行业类人才需求仅次于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位居第二,需求量占总职位数的15.5%。可见,加速化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三、传统化工人才培养模式及问题分析
  
  我国传统化工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源自于前苏联,无论本科、专科还是中专,均照搬了前苏联的教学体系、教学计划和教育内容,采用了“三段式”教学模式,几十年来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但或多或少地仍留有学科教学的痕迹。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历史较短,高职课程体系仍处在研究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应该说都还不成熟。目前我国高职化工人才培养模式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热词搜索:化工行业 高技能 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