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矛盾论方法浅谈大型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经营管理科学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19-08-1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一、导言
大型商业银行系指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国有控股的大型股份制银行。二级分行系指大型商业银行市(地、州)级分行,并不包含省会城市中心城市行和少数东部发达地区地市级分行。
本文通过深入学习关于矛盾论等的观点,试图利用该观点和方法,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大型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按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间、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间相互转化的变化,试图通过不同角度和维度找出当前二级分行经营管理的科学发展对策和建议,并希望能够对当前二级分行的主要工作和重点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基本理论和文献检索
本文主要基于矛盾论的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的工作原则,试图分析和研究大型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经营管理的科学发展问题。本文涉及到关于矛盾论的观点、关于实践论的观点,关于科学发展的观点等,现将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文献检索介绍如下:
(一)关于矛盾论的观点
毛泽东于1937年8月发表《矛盾论》。其主要论断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来看,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内。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当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区别。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然而这种情形不是固定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势的区别[1]。
(二)关于实践论的观点
毛澤东于1937年7月发表《实践论》。其主要论断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2]。
(三)关于科学发展的观点
胡锦涛于2003年10月14日发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文中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分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正确处理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增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数量增长,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发展。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如果单纯扩大数量,单纯追求速度,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从而最终制约发展的局面[3]。
三、当前经营面临的形势和困难
目前,大型商业银行的二级分行经营管理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竞争环境、金融环境、区域经济环境等,存在诸多的挑战和问题。
(一)二级分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能力还亟待提高
一是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兼并活动明显增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强,海外金融需求不断提升。二是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在逐步加快,货币互换协议签订国不断增多和人民币清算落户伦敦,人民币即将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人民币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三是国内大型银行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步伐不断加快,兼并海外金融机构力度加大。面对这些变化,二级分行服务客户走出去的办法还很有限,海外分行与二级分行的联动还不够。
(二)二级分行还难以适应国内金融业态的变化
当前国内金融业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当前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不断放宽存款利率上浮空间导致存款市场定价不断上升,而提高贷款利率下浮比例导致贷款市场定价不断下降,银行业的利差日益缩小。二是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在中国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互联网金融正在兴起和发展,互联网银行的设立,大数据金融应用,将改变传统的银行展业模式。三是智慧银行的出现,机器人大量应用,将会极大释放银行网点人力资源,不断改变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四是保险、证券、租赁、信托、投行等机构以各种方式不断参与银行的竞争,使得客户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五是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等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客户融资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六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银行破产现象将会出现,将会带来银行间主要业务流动和变化。面对这些金融业态和环境的变化,二级分行还难以适应。
(三)二级分行还很难适应客户多渠道融资和资金管理的变化
随着金融知识的普及,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金融工具的推广和应用,当前客户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了,在融资渠道上更加多元化,在资金管理上更加灵活。一是客户在筹资渠道上,加大了上市和增发等资本市场融资、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比例,同时也扩大向保险、证券、租赁、信托、投行等机构的间接融资力度,减少银行贷款的融资,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脱媒现象越来越突出。二是资金管理上,更加趋向于集团内资金的高度集中管理,且大量的归集资金更加趋利,以存款的形式留存空间越来越少,资金的理财化要求多样化。三是客户在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应用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综合融资需求旺盛。面对这些客户金融需求的变化,二级分行还很难适应。
(四)二级分行还很难适应地方政府盘活存量资金的刚性政策变化
目前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处理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关系的能力越来越高,利用政府掌控的一切资源调控和调动金融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一是地方政府大量引进股份制银行和村镇银行,使得地方政府不再过度依赖大型商业银行,导致地市区域内金融竞争的加剧。大型商业银行由于体制机制较为僵化正在不断丢失市场份额。二是地方政府采取以贷定存的政策来调动银行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利用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掌握的大量财政资金存款,通过设置存贷比和贷款新增投放量等指标来实现对政府账户和财政存款的银行间流动,迫使银行不得不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提高贷款投放量,以保障既得利益和市场。但大型商业银行政策的应对滞后导致大量财政存款的流失和市场份额的下降。三是地方政府不断要求提高财政存款的利率上浮比例,但大型商业银行十分抵制高定价存款,导致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波动较大,地方财政存款不斷向高回报的地方商业银行、信用社、股份制银行流动。四是地方政府大量向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借入低利率长期限的优惠贷款投向优质重点项目,不断挤压大型商业银行优质贷款选择和投放空间。面对这些变化,特别是县级政府迫于经济发展的压力更加冲动地采取更加激进的政策调控金融机构,二级分行应对起来十分艰难,县域行面临更加困难的经营压力。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