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十六)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捷克位于欧洲中部,地处东西欧交界处,是中东欧地区的重要国家,其综合国力在中欧地区名列前茅。捷克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国家,为中东欧十六国之一。中捷双方已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于2015年11月26日签署了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和双边合作规划。“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捷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联系更加密切。文章通过分析捷克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为今后“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捷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文章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之一,此为第十六部分。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现状;发展趋势;捷克
捷克国土面积78866平方公里,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数据显示,该国人口总量1054.61万人,布拉格是其首都及最大的城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瓦解,1918年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2018年,正值捷克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一百年来,捷克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谋求转型变革,而且在教育方面,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积极继承传统,创新未来。捷克被称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样板国,中捷两国在文化交流、留学教育等方面正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一、捷克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一)高等教育基本情况
捷克高等教育水平位居欧洲前列,它不仅拥有诸如查理大学、捷克理工大学、布拉格经济大学等多所历史悠久、世界排名靠前的院校,而且孕育了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如夸美纽斯。
目前,捷克的高等教育机构有公立、国立、私立三种性质,涉及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可提供学士、硕士、博士三种学位。其中,获得学士学位需要3~4年,获得硕士学位需要1~3年,获得博士学位需要3~4年。大学教育要求申请者完成中等教育及其结业考试,并能顺利通过大学入学考试。入学考试由各学校制定,以此考查申请者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1]
(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由表1可见,2008-2016年,捷克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8.07%增长到63.75%,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其中,2008-2010年的毛入学率增长迅速,并在2010年达历年最高(65.57%)[2];2012年开始,该数据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捷克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由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的发展。其中,男生入学率一直低于女生,且二者差距较大,从2008年相差16%的差距拉大到2016年的21%。
(三)捷克高等教育毕业率
捷克高等教育毕业率从2008年的40.26%增长到2013年的47.50%,提高了将近7个百分点,且该数据在2014年开始下降,直至2016年的38.47%(见表2)。在性别上,男生的毕业率低于女生毕业率,总体保持在30%左右,女生毕业率保持在50%~55%之间,这一差距从2008年的14%左右逐渐拉大到2016年的20%左右。
纵向比较捷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毕业率可以发现,该国高等教育毕业率低于毛入学率,两者差值为10%~15%。近年来,捷克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开始严格把关高等教育毕业学生质量,优化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四)高等教育经费投入
捷克政府非常重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这是捷克高等教育处于优势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捷克政府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列为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且差距较大。总体来看,捷克政府對高等教育总支出从2008年到2015年呈上升趋势[5],这与捷克共和国不断发展的经济水平及捷克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息息相关。捷克视高等教育发展质量为重点,这也是高等教育教育支出占比较多的原因之一。
(五)高等教育政策支持
2004 年加入欧盟以后,捷克积极响应并切实参与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积极将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精神渗透到自身的高等教育改革之中。近年来,在博洛尼亚进程、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的推动下,捷克先后颁布实施了《高等教育机构学术、科学、研究、发展、创造、艺术和其他创新活动战略规划(2011-2015)》和《2020 年捷克教育政策远景规划》等教育文件。其中均把高等教育质量放在首要地位,且指出捷克高等教育未来要在“减少教育不平等”“支持优质的教师和教学”“实施负责的、有效的治理模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6]。由此可见,当前捷克高等教育改革的关注点是质量。
二、中捷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目前,中捷教育交流与合作主要集中在留学人员交流、语言教学、国家公派汉语志愿者和校际交流等方面。
在留学人员交流方面,2013年,我国有89人赴捷留学,其中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生10人。截至2013年底,我国在捷各类留学人员共167人。2013-2014学年,有9名中国学生、学者通过中捷政府互换奖学金赴捷留学。
在汉语教学与推广方面,捷克开设汉语专业的高校有查理大学、帕拉茨基大学、马萨里克大学。前两所学校的汉语专业历史悠久,有本科、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此外,布拉格经济大学、捷克技术大学等高校也将汉语专业作为选修课列入了教学计划。2003年,我国在捷克设立了“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每年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员在100人左右。
在国家公派汉语教师及志愿者方面,2007-2013年,我国共向捷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20名,2014以来新派志愿者数量不断增加。2007年9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合作举办的捷克首家孔子学院揭牌;2013年,两校续签了执行协议。2007年12月,布拉格中华国际学校孔子课堂成立。
近年来,中捷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签订校际合作协议的高校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与查理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帕拉茨基大学、浙江大学与捷克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布尔诺工业大学、湖南大学与布拉格化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与奥斯特拉发工业大学、山东经济学院与布拉格经济大学等[7]。各高校之间主要通过互派专家教授短期讲学、合作研究,互派学生到对方学校学习进修,交换学术信息及图书资料等形式开展交流与合作。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