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至今,关于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评价主体未发挥多元协同共治的作用,评价体系不能与时俱进,评价指标未突出办学特色等。通过树立主体自觉的理念,构建多元参与平台,与时俱进,鼓励教育质量评价的特色发展,运用大数据助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措施,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从而实现对其科学评价的目的。
  关键词: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评价;多元化;指标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4.070
  1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内涵及特征
  教育质量狭义上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教学结果的好坏体现了教育质量的高低,高校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教学结果对教师进行评价。广义上的教育质量将更多的衡量标准和衡量内容融入进来,比如:将毕业生的自身评价,工作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政府层面的评价等结合起来得出一定的结论。对教育质量的评价过程就是对培养质量的量化过程,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毕业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量化标准。如何制定和使用这种量化标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不是仅仅通过一套单一的标准体系能衡量出来的。
  教育质量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目标为内容的指标体系,是在对各种反应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信息汇总的基础上,以一定的量化指标反应各利益主体对教育质量做出判断的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切实可行地提高教育质量。
  2高等教育评价多元化趋势的必要性
  2.1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当前,我们在进行教育质量评价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会产生不同视角,因而形成的标准也不尽相同。高等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这些标准又由谁确定,都涉及高校的相关群体的利益博弈,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进行评价时便会出现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政府承担了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产生、发展以及保障的主要任务,在进行教育评价时必定占有主导地位。我国目前的评价体系中,从方案的规划、过程的实施、结果的公布,成本的开支等方面,都离不开政府的影响。政府所关心的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与实现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财政投资收益,高校对社会的服务有关,反应的是从宏观层面上进行的教育评价。
  社会评价通过雇主对毕业生表现的考察和反馈,更能反映教育的培养质量问题。但是,各工作单位对评价内容的见解不同,工作标准的难易程度也不一,且学校接受就业单位反馈的工作繁杂、工作量大,因此,社会评价在高校现行的工作体系中很难良好的运行。
  学校是办学的主体,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的源泉,所以,高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尤为重要。高校作为整个高等教育评价的基本单位,对教育质量监控的把握,在某些方面能够体现出高校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然而现实中,为了维护自身的声誉,彰显自身办学成果,鲜少有高校愿意看到自身教育质量下降的评价结果。
  教师和学生无疑是高等教育参与者中最大的主体,教师作为授课主体,可以说是与被评价者关系最密切的群体,是教学过程中对教育质量进行监控的关键因素。学生作为被评价者,最关心的是自身利益是否得到满足,是否能够得到个性的发展,能够有良好的就业和生活前景。然而该环节的评价却并不尽人意,某些教师为了取得较好的学生评教,学生也为取得较好的成绩美化自己的学习成果,两者之间相互妥协放水,使教育教学评价沦为一种表面上的形式。
  2.2高校类型多样、结构丰富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载体,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我国高校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各层次结构上也有一定的区分。就高校种类而言,有文科类、理科类、农学类、医学类、师范类、综合类等13个类别;就类型而言,有研究型、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研究教學型4类;就结构层次而言,又有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等。所以,对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价要结合高校的类型、结构加以区分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时见识多元化的评价原则,单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以学校的科研产出作为评价学校科研能力的一个指标,那理工类院校必定会高于文科类院校,就会出现这种不公平的现象。
  3目前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3.1教育评价主体未发挥作用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主体具有多元性,但是政府主导的力量过于强大,高校、社会、教师、学生在教育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没有显现出来,真正意义上的高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高校为了应对教学评估,往往会倾全校之力,全校师生通力合作以应对评估小组的检查的各项任务,从而被动的完成评估工作,学校自评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社会作为评价的另一主体,并没有建立起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目前社会上存在许多大学排行榜,但是这些排行的标准缺乏一定的公信力,部分学者也对其评价指标提出了质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带来了优秀教师资源缺乏的问题,师资不够,教师工作量日益繁重,面对职称评选、科研基金申请都与科研项目成果挂钩的现实情况,许多教师无暇参与到评价工作中去。受教育者由于自身的主观性和视野的局限性,在进行自我评估时一般较为片面,评价方式单一,准确性和可信度不高。
  3.2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不能与时俱进
  当前,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全国各大院校都在大力推进改革,可是对改革的方向和效果并没有确立明确的政策规范和评判标准,高校开设的相关教育课程也五花八门,缺乏统一指导和权威评价,很难对其改革成效的高低与对毕业生就业促进作用的大小进行判断。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要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在当前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背景下,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科学合理的规范标准,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转型和升级,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相关热词搜索:指标体系 高等教育 多元化 评价 论我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