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教育官本位体制与改革方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面临众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育体制的束缚,本文针对国内高等教育的官本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產业化进行了思考和分析,通过揭示教育体制的弊端,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去行政化和职业教育回归,这应是短期内我们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教育体制;官本位;方向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29-0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整体规模和硬件设施已经达到国际中上水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这种官僚化的管理模式弊端众多[1],束缚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挫伤了高校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高校失去了“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行政主导的官本位教育体制是制约我国教育创新的根本原因,在全国上下一致呼吁教育改革的今天,本文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官本位的体制和改革方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高等教育体制官本位表现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弊端很多,主要表现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管理模式僵化、高校自主权落实不到位、缺乏公平与效率、公办高校腐败频发等[2]。这些弊端实际上是官本位政治制度在教育领域延伸的结果。(1)我国的大学行政地位分级别,如副部级大学、正厅级大学、副厅级大学等。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自身要发展和提高地位,就必须首先进行行政升级,这是教育官本位的表现,是教育主管部门行政化管理高校的结果。(2)按照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大学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可以看出党和政府部门处于核心领导地位[3]。(3)政府掌握着资源的分配,政府与大学之间,政府具有威权性。政府主管部门过分强化对大学的管理,其通过人事任免、招生计划、对外交流审查、经费划拨、评估验收等各种途径来控制大学,忽视大学的独立性,导致我国的大学官学一体,少了求真求实的本质,多了争权夺利的浮躁。中国大学要向国际高水平大学靠拢,必须弱化政治因素,政府只需加强在大学办学过程中的监督,而不是管理。(4)在目前大力倡导的高等教育改革中,顶层设计意味过重,实践中常常变成政府通过“决定”、“通知”、“意见”、“办法”等文件来主导高等教育改革,无形之中强化了高校办学对政府主管部门负责,政府部门对于学校的超强控制和官本位管理方式,一直是妨碍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一个问题。
  二、教育产业化弊端
  教育产业化自实行以来饱受争议,教育本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应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而不是拉动经济的赚钱工具。教育产业化将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商品化,貌似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实际却导致官本位大背景下高等教育畸形发展,相比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其负面影响更加深远:(1)产业化的过程也是国内高校扩张的过程,伴随有盲目扩招、教育不公、教育腐败、乱收费、买卖学位、基建牟利甚至倒卖土地等众多问题。(2)随着扩招,2015年全国高考入学率已接近80%,而德国仅有20%左右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我国高等教育的“超前”发展并未带来国民素质的飞跃,也没有带来科研领域和制造业的创新。目前美国对于中国的大部分大学的学历是不承认的。(3)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研究生年年扩招,出了校门才发现硕士学历比本科学历并没有多大优势,却浪费了3年的工作时间。(4)“在职博士”变成了一些党政领导和国企老总的附加荣誉,他们不上课、不做科研、不写论文,照样能拿到学位。
  高等教育无法回避功利性。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理想中,功利性是教育的一个方面,但高等教育绝对不能止于功利性,过分追求教育的功利性就会造成教育的人文性缺失。产业化的高功利性败坏了高等教育的崇高社会形象,扭曲了个别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导致教育领域的逐利,造成学历贬值、教师屈服于金钱和权力,既让人们心目中圣洁的殿堂沾染了铜臭,也使得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职业为之蒙羞。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批量培养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严重过剩,高等教育就业率和投入产出比低于职业类院校[4],把教育作为赚钱工具的教育产业化政策必须改革。
  三、高校去行政化改革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曾提出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去行政化三大目标,但是一个也没有实现,南方科技大学教育改革的全面失败反映出教育制度改革的难度之大。和任何事物一样,改革当然有难易之分。按照一般做法,改革总是先易后难,但是只要坚持改革,最终总要去面对那些难的问题[5]。高校去行政化短期内难以实现,制度性的障碍往往是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6]。自主招生是相对简单的第一步。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招生,但还远远不够,具体表现在制定招生计划、生源分布等仍由教育行政部门掌管,收费标准也由地方政府物价部门制定。在教学管理权方面,中央有关部门统一规定教学计划中必须开设的课程,甚至规定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内容、课时等,高校调整教学计划,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余地很小[7],无法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科技人才的需要。离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后,朱清时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涉及到意识形态,改革的难度甚至超过了经济改革,要成功可能还要几十年的时间,目前只能一步一步的推进。
  四、职业教育回归改革
  笔者认为,高校发展应由社会和市场需求来决定,高等教育的目标并不只是文凭,而是在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目前众多高校面临教育质量无法突破、专业设置与变革跟不上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无优势的多重矛盾。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这是高等教育当前的立足之本,实际上职业教育更能够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在我国高等教育严重过剩和产业加速转型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更应该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企业和社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源泉,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的教育模式[8]。部分高校如果执着于文凭,继续在本科院校中坚守,既是对学生前途的不负责任,也可能被社会所抛弃。目前我们的一些高校教师在许多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无论是在职业道德还是专业水平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缺乏基本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职业教育要回归和发展,必须要重视建设一支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师队伍[9]。实际上,自2014年起,国家就已经开始构建新型的职教体系,重视职业教育,倡办应用型大学,既适应了社会对人才教育的需要,也解决了很多院校的生存问题。
  参考文献:
  [1]周迎春.高校教育改革方向的思考[J].学理论,2012,(35):225-226.
  [2]静静.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0.
  [3]金林南.《高等教育法》的立法缺失及完善思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52-57.
  [4]冯光娣.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政策研究——基于公平与效率的分析[D].天津:南开大学,2012.
  [5]王建华.重启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思考[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5,(009):2.
  [6]王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7]马振福,周庆森,毛建国,等.新形势下政府转变管理高校职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3,(11):17-21.
  [8]刘晓.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3,(1):39-43.
  [9]刘岩.对职业教育回归原点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2):15-17.

相关热词搜索:官本位 高等教育 体制 方向 思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