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巴黎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0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对巴黎的历史篇一:讲述巴黎时尚的起源,带您解读历史

讲述巴黎时尚的起源

巴黎时尚是很多朋友们所要追求的,很多人却并不知道他是如何起源的,下面就让姹魅女妆跟你们一起分享巴黎时尚的起源。

1939年-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完全改写了人类的文明进程,信仰一度战胜正义,民族分裂、城市毁灭,人类受困于自己所创造的核时代之中。然而这场战争 却意外成全了位于大西洋彼岸的纽约,这个一度被认为毫无时尚根基的城市,却接过战时通讯受阻的巴黎大旗,开始了自己的正名之旅。

1943年以前的巴黎曾一直牢牢占据着时尚业界的所有垄断地位,它向世界输出最好的设计师并贯穿在时尚杂志的始终,一度成为女性梦想的集结地。Coco Chanel 1910年在巴黎康朋街21号开设第一家女装商店,斜裁法创始人Madeleine Vionnet于1912年在巴黎Rovoli街创立了自己的同名时装屋,而Elsa Schiaparelli则以新奇大胆的设计引领了二战前的欧洲风尚。

这些大师无不站在香榭丽舍大道的彼端,以自己的审美观念,改变着世人的着衣习惯。当时的巴黎理念,至今仍然深入人心,令人着迷的优雅风情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再回归到潮流的浪尖之上。

然而纳粹的控制让这座优雅之都几乎被淹没在黑暗之中,曾经繁荣的时尚产业伴随城市的沦陷一同停滞,所有时尚记者都被官方拒之门外。正是这样的时代背 景下,美国时装协会创办人之一Eleanor Lambert萌生了要在纽约创建一个发布会展示的想法并取名为发布周(Press Week),而这便是今日时尚产业的塔尖之作时装周的雏形。

它重新开启了被战火封闭的时尚大门,人们重又整理衣装,隆重的汇聚一堂。而纽约的时尚风格终于在被轻视良久后正式迈入公众的视野,时尚杂志开始从曾被法国设计占满的篇幅里腾出位置给这位年轻的学徒。

首个纽约时装周的秀场上还尚未有标准的T形伸展台,来自全世界的65名记者将会场坐的满满当当,模特们几乎就在宾客座位之间的空隙中穿梭展示。现在看来,这仍是对于服装传统呈现方式的一种延续,它与两百年前法国贵族的私人沙龙仍系出同门。

18世纪,华服成为枫丹白露宫廷内的珍宠,公爵与夫人们一道在私家城堡内欣赏着设计师的新作,时装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品,私人沙龙更是平民渴望而不可及的神秘领地。而彼时的纽约时装周也仍是少数人的聚会,只有著名时尚记者及设计师才能位列邀请函之上,买手则一律不能获准进入。

等级分明或许是时装周的另一种特质,它给时尚蒙上了尊贵的面纱,但毫不阻碍纽约时装周对于历史进程的改变。米兰、巴黎、伦敦随后纷纷创立了自己的时装周,盛宴由此开场,时装界的头排产业链。

时装秀场不仅仅只是一轮服装的流动展示,其背后有严密的产业链作为根基,设计师、杂志编辑、买手、模特等等每一个人都是保证时尚产业良好运作的重要 组成部分。而这些原本隐匿在华服背后的推手却都会在时装周时一一浮出水面,并拥有了在公众眼里近乎一致的身份秀场头排客。对于媒体和观众,开秀前看头排,开秀后看服装已经是默认的时尚守则。

一些年轻设计师坦言,在时装周过程中最为紧张的部分并不是如何布置秀场、面试模特,反而是谁坐在秀场的第一排。某种程度上,能否妥善的安排最重要的 人坐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已经成为设计师们在时尚界的必修课之一。不再是上世纪以圆桌为单位参加聚会般的看秀时代,T台下的空间早已被名利与地位划分出了排 排坐席。秀场头排客的面孔每一季都面临重新洗牌,但似乎所有人都心甘情愿的参与到这场无声的角逐之中,因为这里往往集中了世界上最密集的闪光灯。

但另外一种人却是设计师们梦寐以求的头排主人,他们或是手握杂志的主导权,或是掌控了时装产业的话语权,他们对于设计师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其职业生涯的走向。Anna Wintour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从1988年成为美国版《Vogue》主编以来,她一直都是秀场头排上最寡言但最被期待的存在。

尽管她的身上从来 不缺争议,但Anna Wintour对于年轻设计师的提拔却从来精准有力,广受赞誉。同时,是否有年轻设计师的追随也本来就是判断一本时尚杂志主编是否有影响力的关键因 素,Anna Wintour在过去二十年中一直是这场互动的佼佼者。

秀场头排的邀请制从一开始就表明了它的限量身份,它见证了这个现今有400万从业人员、产值达千亿美元的时尚产业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这里是名流的社交之地,是品牌是否成功的标杆,更是时尚历史的书写者。每一个头排客都仿若古时头戴王冠的加冕者,面孔虽随时代不断更迭,但其经历本身便足以称得上浓墨重彩。

已故设计师Alexandar Mcqueen曾说,“我要让每个人都能同步观看时尚秀”,这位时尚界的鬼才一直都在打破传统并不断践行自己的信仰。2009年秋季时装周,他首次通过网 络直播自己的时装秀,揭开了蒙在时装周上数十年之久的神秘面纱,让很多追随者在自己的沙发上便可享受与秀场头排同等的视觉震撼。

此举如同一枚闪电击破时装 产业固有的封闭性,它宣告了新媒体对于时装产业的巨大影响力。此后诸多品牌纷纷效仿,积极寻找与新媒体合作的机会。刚刚落下帷幕的2012纽约春夏时装周更是全程开放了网络、手机的双直播,在Youtube的时装周专区中,所有品牌的秀都在等待被检阅。

另一方面,诸多曾被主流杂志轻视的时尚博主却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秀场头排上。他们多半衣着时髦、品味独特、点评犀利,手持笔记本电脑取代了传统媒体记者的席位。

这样的转变是因为几乎所有知名时尚博主的背后都是以百万记数的关注度,这种让品牌无法忽视的潜在影响力促成了时装产业的象征品秀场头排的重 新洗牌。不再需要出身名门,或是多年从业履历,时尚博主借助新媒体带来的时代变革成功上位。或许这是时装诞生百年来最接近平民的一次,而大众也欣然接受了这曾近乎奢望的橄榄枝。

但另外一些设计师,比如Tom Ford,却始终把维护品牌的神秘感作为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之一。2010年,在暌违女装6年之后Tom Ford在纽约曼哈顿麦迪逊大街的新店里举行了自己的2011春夏女装

系列发布会。

作为帮助GUCCI从谷底重回巅峰的最重要功臣,他集聚了时尚界内外的 众多目光,但这一场至关重要的回归之秀上Tom Ford却拒绝了所有媒体的参加,网络更是被其严防死守。真正的成衣LOOK则是在发布会结束的3个月后才向大众公开,设计师本人担任了最令人惊艳的大片主角之一。

这场违逆时代潮流的营销之举,却成为Tom Ford回归时尚界的重要利器,其作品顺利登上《Vogue》内页并备受好评。

不管是Mcqueen的积极开放,还是Tom Ford的别出心裁,社会媒体完全改变了秀场头排的传统规则却是不争的事实。时尚博主的专业性、其影响力的持久性虽然都

对巴黎的历史

还有待历史的验证,但这场变革的确

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褪下浮华的光环,时尚所呈现出来的产业内核不乏勤勉、创新、包容的一面,越来越多富有才华的年轻人在秀场头排上大放异彩。他们与T台上的年轻模特相呼应,成为时装周上蓬勃明亮的一景。所以,头排仍是头排,但它已不是贵族的私宠。

对巴黎的历史篇二:巴黎著名景点与介绍

巴黎著名景点与介绍

埃菲尔铁塔

艾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由建筑师艾菲尔所设计。建造艾菲尔铁塔的初衷,是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和迎接在巴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建成后颇受争议,联名抗议的各界人士达到300人之多,其中有著名作家左拉和小仲马。岂料,铁塔建成后,竟产生了世界性的轰动效应,一举成为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建筑,甚至成为巴黎乃至法国的象征。在1931年纽约帝国大厦落成前,艾菲尔铁塔保持了45年世界最高建筑物的地位。全塔高320米,塔楼分三层,一、二楼有餐厅、咖啡座等,三楼是眺望台,在天晴的日子,可从此远眺70公里以外的巴黎近郊地区。

埃菲尔铁塔

卢浮宫

卢浮宫(Musée du Louvre)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右岸),是巴黎的心脏,始建于1204年,历经7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占地约198公顷,长680米,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王宫最初始建于12世纪初,从15-18世纪历经4次改建和扩建。中院的东立面是古典主义风格,最为人们推崇。法国总统密特朗请美国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金字塔形透明屋顶。藏品中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像更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陈列面积5.5万平方米,藏品2.5万件。

卢浮宫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位于巴黎以西20公里,由路易十四建造,以其奢华富丽和充满想象力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建筑群总长580米,包括皇宫城堡、花园、特里亚农宫等。

皇宫:皇宫中有三个展室:一号展室主要展示精美壁画和重要人物的雕像,二号展室展出宫内的帝王用品,三号展室主要放映一部200年来巴黎历史的影片。

花园:宫殿西面是一座典型的法兰西式大花园,讲究严格的对称和图案感。标准的十字形水道沿宫殿中轴线向外延伸,碧波荡漾,两侧的草坪、水池、喷泉和林荫道勾勒出变化多端的几何图形。法国人骄傲地认为凡尔赛宫花园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花园之一。

凡尔赛宫位于巴黎以西20公里,由路易十四建造,以其奢华富丽和充满想象力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建筑群总长580米,包括皇宫城堡、花园、特里亚农宫等。

皇宫:皇宫中有三个展室:一号展室主要展示精美壁画和重要人物的雕像,二号展室展出宫内的帝王用品,三号展室主要放映一部200年来巴黎历史的影片。

花园:宫殿西面是一座典型的法兰西式大花园,讲究严格的对称和图案感。标准的十字形水道沿宫殿中轴线向外延伸,碧波荡漾,两侧的草坪、水池、喷泉和林荫道勾勒出变化多端的几何图形。法国人骄傲地认为凡尔赛宫花园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花园之一。

凡尔赛宫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於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le de la Cité)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巴黎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属哥德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le de France)地区的哥德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德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

巴黎圣母院内部装璜,严谨肃穆,“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装饰中又以彩色玻璃窗的设计最吸引人,有长有圆有长方,但以其中一个圆形为最,它的直径有九公尺,俗称「玫瑰玻璃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人很怕德国人把它抢走,所以拆下来藏起来了。

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自巴黎圣母院完工之后,屡经风霜、战争与破坏,目前见到的已是几度重修了。不过它的传奇几乎等同于巴黎的盛名,雨果的「钟楼怪人」就是以它为舞台。

巴黎圣母院

巴黎凯旋门

巴黎凯旋门,即雄狮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

,位于法国巴黎的戴高乐广场

中央,是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而成的。拿破仑被推翻后,凯旋门工程中途辍止。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又重新复工,到1836年终于全部竣工。

位于星型广场(戴高乐广场)中心的凯旋门是巴黎十二条大道的汇集点,是拿破仑为纪念他在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的功绩,于1806年2月下令由夏尔格兰负责动工兴建的。如同凯旋门所在环岛周边的街道弗里德兰(Friedland)、耶拿(Iena)、马赫索(Marceau)和加和诺(Carnot)一样,与其同时期的许多建筑和街道常以拿破仑的战役和主战将军的姓名来命名。戴高乐广场的凯旋门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这座庞大的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街道----香榭丽舍田园大道(les Champs Elysees)的大门,由于它特殊的位置和历史,凯旋门成为继艾菲尔铁塔之后巴黎的又一个标志性历史建筑。

巴黎凯旋门

香榭丽舍

香榭丽舍大道是巴黎一条著名的大道,位于城市西北部的第八区。它被誉为巴黎最美丽的街道。“香榭丽舍”原意是希腊神话中圣人及英雄灵魂居住的冥界。

香榭丽舍大道起始于协和广场,广场上矗立有方尖碑,大街由东向西延伸1915米,前半段较平坦,接着有一段上坡直到戴高乐广场(旧称星形广场,位于夏约宫所在的高地顶部),广场中心屹立著凯旋门。

它笔直的街道让我们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卢浮宫和它里面的金字塔、卡鲁索凯旋门(小凯旋门)、杜伊勒里花园、方尖碑、凯旋门,以及在西边更远处,巴黎城外的拉德芳斯大凯旋门。这是巴黎西边的历史轴线(axe historique)。

香榭丽舍大道是巴黎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香榭丽舍大道的前半段被绿地(square Marigny)和一些建筑包围着(theatre Marigny, palais de la Decouverte)。在它的高处,有很多奢侈品商店和演出场所(电影院、Lido、香榭丽舍剧院),还有许多著名的咖啡馆和餐馆(Fouquet's)。

小贴士:精彩看点: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专卖店是品牌历史的缩影,门前镌刻的句子道出了LV150年的历史。为了庆祝LV经典的行李箱面世150年的纪念日,LV特意在门前竖了一个一层楼高的巨大行李箱,展现品牌时尚又有古典的魅力。据说,在这里购物还有个与众不同的特色,那就是顾客要排号等候售货员的专人服务,在商品目录上看中后才有机会见到“真品”。

明星阵容:在这条游人如织的街道上,虽然法国本地明星的出现率并不高,

但不少冲着

法国巴黎“时尚之都”名号而来的国外明星倒是对香榭丽舍大道非常喜欢。据说,国际影星张曼玉很喜欢在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休闲购物的自由感觉。沿街琳琅满目的漂亮橱窗,即使只做windowshopping,也会让你心情大好。

淘货须知:法国每年有两次固定的全国性商品打折,一次在夏季,一次在冬季,具体打折日期由政府统一规划,每年的日子都不固定。夏季打折大致在六七月份,而冬季打折一般在元旦过后一周左右才开始,大家可以选择在这段时间内到法国“血拼”一番。

香榭丽舍

协和广场

协和广场建于1757年,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广场,最初是献给路易十五的。

协和广场位于香榭丽舍大道中段,从这里可以环顾大部份的巴黎美景: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杜伊勒里公园、卢浮宫等等。

法国大革命期间,这里曾被称为“革命广场”,是行刑的场所,国王路易十六及王后、罗兰夫人、罗伯斯庇尔都在此被送上了断头台。1795年,这里改名为“协和广场”。

广场的中心摆放著巨大的埃及方尖碑,上头装饰著象形文字赞扬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的统治。他是十九世纪埃及政府送给法国的两个方尖碑之一。另一个仍留在埃及因为以当时的技术来说这太困难且太重以致于不能运到法国。1990年代,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把第二个方尖碑归还给埃及政府。

方尖碑曾经竖立在卢克索神庙的入口处。1829年,鄂图曼帝国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把3300年的卢克索方尖碑送给法国。方尖碑在1833年12月21日抵达巴黎,三年之后,1836年10月25日,法王路易菲利浦将它竖立在协和广场的中央,广场在法国革命时期曾经竖立断头台。

方尖碑为一红色花岗岩柱,高23米(包含基座),重达250公吨。以当时的技术来说,运送它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基座描绘的图,解释著用来运送的机械装置。方尖碑两个侧面有喷水池,建于方尖碑竖起于广场的同时。

因为原始的尖顶遗失了(据信是西元前六世纪被偷的),1998年法国政府在方尖碑的顶端加上了金色的金字塔尖顶。

对巴黎的历史篇三:十八世纪法国历史简表

相关热词搜索:巴黎 历史 法国巴黎历史 巴黎圣母院历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