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鲜事背后的老理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如今,校园里的新鲜事层出不穷。这些新闻折射出什么?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颇有见地。
1.华东政法大学将试行刷卡考勤,需在上课前和下课后各刷1次校园卡,没刷卡即为缺课
2.为了应对期末考试不被挂科,不少大学生在楼道里恶补复习备考
刷卡能留住学生?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开始试行“刷卡考勤”制度,本科生需要在上课前和下课后在指定设备上各刷一次校园卡,没刷卡即认定为缺课。然而,该考勤制度一经公布,就在学生中引发了争议,有学生对办法的实际操作性、惩罚力度等提出质疑。也有学生认为,这属于“强迫上课”,和大学的自由精神相悖。对这些疑问,校方都予以了回应。校方表示,该制度近期只会应用于部分出席率较低的课堂,“目前并不会也没有条件大规模进行”。
采取刷卡方式考勤,督促学生勤于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不旷课,华东政法大学不是第一家。从学校维护课堂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角度看,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也根本扯不上限制学生自由的问题,可为何对学校的考勤制度还是有很多学生吐槽不满呢?
首先是刷卡考勤缺乏人性化。比如,按照学校刷卡规定,“学生在课程开始后进入教室即为迟到,迟到超过10分钟为无故缺课。提前离开也会被记录为早退,早退超过10分钟的,即使刷卡离开教室,也被记为无故缺课。3次无故缺课(含请假),该门课程成绩不能超过60分”。这些规定有些过了,既然大学实行学分制,就应该对考勤有适当的弹性,如果学生因病请假超过3次,靠自学完成课程作业也将计为不及格吗?
大学生不愿意上课的重要原因,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很多学校必修课程达到80%以上,有不少必修的课程学生并不感兴趣,甚至觉得无用。二是不少大学重科研,轻教学,导致教师对教学的投入不够,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教学,课堂教学缺乏创新和活力。很多社会舆论认为学生逃课也是一种选择,通过这种选择,来迫使学校进行教学创新,不然,严格考勤制度之下的高出勤率,会掩盖大学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的现实,教师不会用心提高教学质量,而是依赖考勤来留住学生。
在这方面,我国大学有必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虽然这些学校也重视学术研究,但人才培养是第一位的。这些学校的教学都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课程进行学习。为保证本科教学质量,学校还十分重视课堂教学和过程性评价,比如,一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任课教师会要求学生阅读10门左右的参考书,然后用参考书的内容参与研讨课的讨论,讨论情况作为平时成绩,同时会要求学生在学习课程期间,完成3到4篇课程论文。根据学生课程论文的字数和提交的时间,迟提交一天,就会降低论文一个等级,并把每次课程论文的成绩作为整个学期成绩的一部分。
通过提高课程质量、加强课程过程性评价,来吸引(要求)学生走进课堂,才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校风学风应该努力的方向。
挂科太多被退学了咋办?
“2014年下半学年18名,2015年上半学年13名,2015年下半学年18名”——这是南京林业大学最近三次公布的“退学处理”人数。该校自2014年秋季学期出台《本科学生学业警示及帮扶办法(试行)》以来,已陆续对49名学生作出退学处理。
高校对学业达不到要求、挂科太多的学生进行退学处理,早就有规定。之所以被作为新闻对待,是因为在公众的认识中,退学并不多见,以为考上大学就进了保险箱,可顺利拿到文凭毕业。同时,与大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学生淘汰机制对应,我国还缺乏保障被退学学生权利的制度安排,如此一来,退学在家长看来就成了天大的事。这反过来也影响了大学淘汰机制的建立,并使得退学事件屡屡引发舆论关切。
我国大学要实行宽进严出或严进严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建立淘汰机制,而要建立淘汰机制,必须进一步改革招生与学籍管理制度,把退学变为一种双向选择机制。
但目前,学校就是想实行严出培养模式,也会面临很大的阻力。因为,一名学生如果被学校退学,他要继续在国内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就必须重新参加高考,即使是从北大、清华高年级退学也是如此。正因为考虑到退学后的出路问题,除非申请出国留学,国内大学很少有主动退学者。2013年,辽宁省文科状元从港大休学,选择复读一年再考北大,根源也在于无法转学。
真能逃离北上广?
前段时间,有人策划了一个“逃离北上广”的活动,这个热血的活动词说:“我买好了30张机票在机场等你:4小时后逃离北上广。”这场营销剧最终刷爆了网络。而一份权威部门发布的“2016年北京高校学生就业意愿调查”结果却显示:今年的毕业生去向的前三名依旧是北京、广东、上海,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仍是首选。事实再次证明:北上广仍然是人们最初的选择。
涌入北上广和逃离北上广的话题,已经热闹了很多年,但这个话题的热度却一直未减,只是每次达到的效果都不一样——有的是借此表达对这些地区高房价、交通拥堵的不满;有的则想论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呈现多元化,不再只集中在北上广。但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在一片逃离的声音中,能留在北上广的,还是首选北上广。这是抛开炒作必须清醒认识的现实,否则逃离北上广之类的说法就是没有多大价值的情绪发泄。
大学生为什么会选择北上广,并不是很多舆论分析的面子因素,而是我国基本的就业环境使然。从发达国家的就业情况分析,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越大,大学生就业形势就越好,因为服务业是容纳大学生最多的产业。而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2015年只有50.5%。由于服务业比重偏低,因此大学生就业就必须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要岗位,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础行业就业、到中小型企业就业,都与此密切相关。
从全国范围看,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是服务业占GDP比重最高的几个城市。其中,北京2015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80.9%,上海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7.8%,而广州则达到70%。因此,这三地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首先想到北京、上海、广州找工作也就变得十分正常了。
越是服务业发达的地区,市场机制就越健全,开放程度也越高,这也就给按市场竞争机制选择工作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反之,服务业不发达的地区,往往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很难完全凭自己的能力去平等竞争。
北上广服务业发达,市场竞争机制相对健全,这既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也提供了可平等竞争的事业发展环境。不排除确实有学生是出于面子在北上广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却死扛,但更多的大学生做出的都是理性选择。要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不再纠结选择北上广还是逃离北上广的问题,关键在整体提高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建立现代服务业。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