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育种学》课程建设和教学中的经验与措施?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针对果树园艺方向的重要专业课——《果树育种学》,就该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的经验体会,主要从教学理念、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设施、科研影响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介绍,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采用正确的方法措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关键词园艺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经验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4-355-02
果树是园艺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长期以来,果树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果树优良品种的培育是果树产业发展的命脉。由于果树自身的特点,果树育种有其区别于其他园艺作物育种的特殊性。《果树育种学》是在学习了《园艺植物育种原理》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果树专业方向设置的限选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果树育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了解果树的特性,掌握其相关的育种技术,对其将来从事相关的科研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果树育种学》课程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对相关人才需求的变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以下是课程组近年来在该门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及积累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以供同行间交流。
1教学理念要先进
教学理念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同时也是实施课程教学的前提。果树育种是一门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均要求很高的学科。开设《果树育种学》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果树品种选育对果树产业的重要意义,了解国内外果树育种资源现状,系统学习果树育种的重要原理和具体的方法技术,这是果树园艺培养方向对学生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握的基本要求。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课程的性质,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做到以人为本,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积极进行改革,做到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努力加强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产业社会服务意识的培养。
2教学队伍要稳定
师资队伍是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关键[1]。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必须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这也是实现教学经验有效积累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近年来,以学校的科研发展和名校工程建设为契机,青岛农业大学已经建立起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教学功底扎实,经验丰富,能够适应学科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学校相关的人才引进措施(如生活待遇、工作环境等)为师资队伍的改善起到了关键作用。《果树育种学》课程的4名主讲教师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主讲教师均毕业于国内“985”或“211”高校,均具有博士学位,且均主要从事与果树育种相关的教学与实践工作,能够潜心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相互之间通过积极交流和合作,做到取长补短。教研室定期举办教研活动,同时教师们也能积极深造,近5年内,主讲教师先后在国外进行了访学研究,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合作,输入了先进的观念,并借鉴了一些良好的经验措施。这些活动对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人才培养目标要明确
培养人才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能够有效服务于社会实践的特长。而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在相关的课程教学中得以体现。在通识教育的大背景下,农业院校的农学专业人才培养基本遵循了“厚基础、宽口径”策略[2]。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结果出现了“什么似乎都知道,什么却都做不来”的现象。一些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并没有培养起专业特长,毕业后无法担起相应的工作重任。这也成为用人单位对近年来的应届毕业生不够青睐的主要原因。因此,学校的人才培养必须“重特色”,若丧失了特色,也就意味着丧失了价值。山东省是果树生产大省,果树在山东省的农业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苹果、梨、桃等已发展成为山东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青岛农业大学正是立足于山东省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大园艺专业培养的基础上,设置了果树方向,目的是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果树科研和生产领域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在通才培养的大环境下,专业课程的学时数被大幅度压缩。在大园艺专业课程中,学生虽然通过《园艺植物育种原理》的课程学习掌握了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与主要的方法途径,但由于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许多重要的内容不得不被删减,结果就造成许多学生因知识储备不够,不能很好地理解营养繁殖的木本类果树育种的特点及其与以种子繁殖的草本类植物在育种方法和程序上的重要差别,甚至分不清一些基本的概念,如“实生选种”、“芽变选种”等。更有甚者,在以后相关的专业课考试中,竟出现了将三系配套的方案用于果树育种的笑话。因此,《果树育种学》课程的教学对培养果树专长的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4因材施教地制订教学计划
要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目前,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被分为“应用型”和“学术型”两类[3]。在当前形势下,社会对农学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青岛农业大学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面向农业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园艺专业的生源基本来自山东省,学生的就业区域绝大多数也是在省内。因此,《果树育种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以落叶果树为对象,以对山东省乃至我国北方地区有重要影响的苹果、梨、桃、葡萄等树种为主,重点学习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等果树育种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教学计划的制订应充分考虑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需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另外,纵观十多年的历史,对学校果树园艺方向的本科生来说,考研也是其重要的选择之一。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兼顾学生的多方需求。
5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完善
根据该门课程对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激情的讲解、幽默的语言风格、简洁生动的表述、积极引导学生互动等,都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4]。近年来,在许多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出现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的现象,尽管提供的信息量很大,但有些内容空泛,严重消耗了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课程组针对每节课程内容,都要进行课前讨论,不断优化授课方案,使得课堂多媒体的使用能发挥其最佳效应。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不同基础的学生积极参与,以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5],倡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探索及协作互助的多种学习途径。另外,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与教师情感上的亲近,这也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有积极影响。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外,还要重视对学生课后学习的引导与监督。抓好作业、课程论文等环节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网络教学已经发展成为高校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6],因此,通过建立《果树育种学》课程的学习网站,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如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加强课后的师生交流互动等)来加强课程的后续学习,达到巩固专业知识的技能的目的,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