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0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银川的历史篇一:银川铁路历史

银川市内铁路走向何处?

导读:纵贯银川市区的银新铁路线已存在半个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条曾经繁忙的运输线,

如今的作用微乎其微,部分路段甚至已荒废

——

航空油料库是银新铁路线目前唯一的用户

几乎被荒草“淹没”的银新铁路

其微,部分路段甚至已荒废——

银新铁路线从银川火车站出来,自西向东穿过金凤区,到达兴庆区双城门一带终止。10月25日,记者自银新线终点,沿这条铁路线向起点徒步前行。

在双城门社区居委会,记者看到,铁轨的终点部分已被荒草和垃圾埋没。这一片原是兴庆区的城乡接合部,现在虽已大面积拆建,但铁路两旁的荒草、垃圾仍随处可见,未被埋没的铁轨早已生锈。铁路两侧,有简易临时建筑、平房、上世纪的老旧楼房,还有正在建设的高档商品房。赵大妈在这里生活了20年,她住的老旧楼房距铁轨仅有八九米。“九几年的时候,(火车)一鸣笛,我孙子就被惊醒了,妈说,近两年听不到了火车响了,“也不知这铁路还用不用,不管怎样应该把铁路边的卫生收拾一下!”

场西门,与兴庆区民族南街形成东西方向上的第一个铁路道口。这里车流量很大,所有车辆行至道口都减速通过。道口看守员郭师傅说,他属于银川市市政工程管理处雇用人员,他的主要工作是看守道杆、信号灯等道口设备,防止被

银川的历史

撞毁、被盗了。

记者继续沿铁路前行,看到荒草越来越茂盛,半人高的荒草完 全将铁轨“淹没”,若不是看到从大片荒草中延伸出来的铁轨,很难想象这是一条铁路线。利民街铁路与街道相交处,车流量也很大,但这里却没有道房、看守员、道杆、信号灯。晨练的马老先生告诉记者,他家就住在铁路边,这段铁路上已经快两年没过火车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车最多,拉煤、拉物资、拉油,那时候这条铁路可为银川人的生产生活出了大力!但九十年代以后车次就逐渐少了。”在正源南街道口,看守员马师傅告诉记者,他于去年7月起在此工作,这一年多没见有火车通过,他听前任说自从去年4月以后此段再未通火车。

沿铁轨步入金凤区段,大片荒草埋没了铁轨,两边的草中也没有人踩踏出的小路。铁路两边拔地而起的大片住宅区与铁轨上的荒草

较好,虽然道边仍是杂草丛生,但铁路上的荒草较少,铁轨也露出了它的真容。在宁安大街与亲水大街之间的铁道边,是占地1000多亩的国家粮食储备库,工人们正在处理堆积如山的粮食。据介绍,穿过该粮库的岔线已很久未使用。在银新铁路直通新城立交桥上,岔线与出入银川火车站的主干线会合。据记者统计,长约10公里的银新线与银川市通达南街、满城南街、长城路、亲水大街、正源南街、凤凰南街、民族南街等城市道路共形成12个铁路道口。其中,除庆丰街道口无人看守外,其他道口多数为地方道口管理人员看守,少数为铁路部门人员看守。

银新铁路线与黄河路相交的道口归铁路部门管理,看守员潘师傅拿出过往列车登记本,10月份之前的登记显示,每三五天会有两三列货车通过,而今年10月只有两列,分别是10月1日凌晨1时15分和10月7日22时15分通过。

这条深入银川心脏却日渐萧条的铁路线,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记者来到铁路部门了解相关情况。在兰州铁路局银川工务段档案室,记者查到了1964年建立的银新线铁路档案。档案显示,为方便向银川市内运输物资,这条铁路由自治区政府于1961年投资建设,全长10.2公里,是利用1960年修建的窄轨路基加宽改造而成,工程总投资300万元。后由自治区交通局地方铁路处移交给铁路部门。据介绍,这条铁路线上曾经的主要用户有小南门货场、银川水泥制品厂、银川糖厂、市土产果品公司等,建成初期主要是向南门货场运煤,但后来随着这些企业用户的破产、离开或转产,这条线路逐渐受到冷落。截至目前,仅有位于距起点6.5公里处的航空油料库在使用这条铁路线,平均一周运输一次,之后的那段铁路已闲置近两年,“如果不是这个油库,这条线路目前已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前景在何方?

交通部门公布最新方案随着这条为银川服务了半个世纪的铁路功能作用减弱,它不仅影响市内交通而且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发生在这条铁路线上的交通事故已达数十起,就在今年9月,一列货车在福州街道口与一辆皮卡车相撞,将皮卡车推出数十米远,所幸人员无大碍。

银新铁路线的存废逐渐成为广大市民、政府及铁路部门议论的话题。记者随机调查发现,多数市民建议将这条铁路改建成城市轻轨,“相当于又打通了一条贯穿三区的大通道,会使拥堵的银川交通压力有所缓解。”也有市民认为,轻轨运行也很影响与其相交道路的交通,所以还是将这条铁路拆了比较好。市民张先生的看法不同,他认为,打通这样一条平面通道不容易,既然已有现成的空间,应将这条铁路拆除后改为一条普通城市道路,更有利于交通。铁路部门有关人士表示,他们也认为这条铁路用无所用弃之可惜,曾向兰州铁路局建议改为运转车(轻轨),但至今没有回音。也有铁路人士分析说,以银川目前的城市人口来看,即使建成轻轨,运量也很小,无法支撑其正常运行。

其实,银川市政府对这条铁路早已有了打算,早在几年前,就已对此展开调研。10月31日,银川市交通运输局制定出了利用这条铁路建设大银川城市轻轨的最新方案。

该局一位负责人介绍,未来银川的主要轻轨线路有两条,一个是利用既有专用线方案,即从银川火车站引出,利用银新线到达南门广场,而后线路继续向东南,沿青银高速跨过黄河,到宁东基地为终点。全长58.4公里,共设车站10座,其中地下站1座,高架站9

座;地下线1.6公里,地上线56.8公里。第二个是经滨河新区方案。起点位于北京西路与银川绕城高速交叉的东北角,银川二十五中北侧开始,以地下线的敷设方式沿怀远西路一直向东,经银川火车站后从地下线逐渐爬出地面变为地上高架线,线路向东沿上海西路跨京藏高速后,跨过黄河,经滨河新区、临河工业园至宁东站终点,同时有引线至河东机场。线路总长81.6公里,共设车站12座,其中地下站两座,高架站10座;地下线11.2公里,地上线70.4公里。此外还有3条紧贴市内道路的短途轻轨线路。

这位负责人称,按国家对轻轨建设城市的要求,银川人口和经济均已达标,但建设一公里地上轻轨需要3亿元资金,建设一公里地下轻轨需要6亿元,目前方案已相对成熟,但资金问题有待解决。(记者 王文革 文/图)

银川的历史篇二:宁夏历史党项族

宁夏历史——党项族 宁夏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始祖的主要聚居地和古代东亚农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公元1227年,宁夏得名,始于西夏平定,元朝灭西夏后,改名“宁夏”,含有平定西夏、稳定

西夏、西夏“安宁”之意。禹贡九州中甘肃省境大部属雍、梁二州,旧称“雍梁之地”。丝绸之路也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 亚洲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地。

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为宁夏得名的开始,后改行省为甘肃行省,迁甘州路。明属陕西省,改宁夏路为宁夏卫;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并设宁夏将军;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建国后撤消并入甘肃省,后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

西夏是指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封建制度的国家。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国,国号大夏(因其位于宋王朝西面,故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国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抵大漠”,“方二万余里”,形成了和宋、辽、金政权三足鼎立的局面。 西夏的历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踪到唐初。这个时候党项族开始强大起来。其中拓跋赤辞投降唐,被赐姓李,迁其族人至庆州(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封为平西公。自此在此定居。唐末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平黄巢起义有功,再次被赐姓李。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

党项族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族”“党项羌”的称谓。 据载,羌族发源于“赐支”或者“析支”,即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

西夏处西凉地区,是游牧民族,经济并不发达.西夏经济的来源是靠侵占宋的土地而成的。西夏在太祖(李继迁)时期占领了宋的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和兴庆(今宁夏银川)等地,又向西占领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和瓜州(今甘肃安西)等地.这些地区丰饶五谷,经常种植蔬菜,水果和粮食.党项人在这个广阔的农田里耕作,学会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西夏经济的发展。并且,西夏长期与汉人杂居,农业技术也达到很高水平。史书曰:“耕稼之事,略与汉同”。西夏崇宗、仁宗时期,西夏经济大大的发展.农业,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起来,四方的物品会集到兴庆,进入了西夏经济最鼎盛的时期。

西夏在襄宗、神宗一再的腐败下,终于病入膏肓,无可救药,虽然夏献宗李德旺是治国之才,仍然挽不回西夏政权覆灭命运。李德旺打算趁大蒙古国成吉思汗西征之际抗击蒙古国。不料机密泄露,1224年蒙古攻克兴庆(银川)。李德旺向蒙古投降,送人质,才得免灭国。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得胜后又开始对西夏的进攻。1226年李德旺病死,他的侄子李睍被推为皇帝。1227年李睍投降蒙古汗国,成吉思汗此时已死,但密不发丧,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后,孛儿只斤窝阔台大汗按照成吉思汗遗嘱将其杀掉,西夏皇族乃至党项全族也被灭族。西夏灭亡。

银川的历史篇三:对银川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几点构想

对银川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几点构想

内容摘要:这些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渐趋尖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的利用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过度和不足的矛盾。塞上古城,曾为西夏帝畿。西夏都城兴庆府故址即今银川老城,在银川及其周围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银川市早在1986年就被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宁夏唯一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首府城市,银川市既是我区政治经济的中心,也是我区物质水平和文化风貌的代表。本文将针对银川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宁夏 银川 历史文化名城 西夏 保护与发展 城市规划 民族文化 银川,著名的塞上古城,1986年12月8日以西夏京都而跻身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列。位于银川平原中部,西依贺兰山,东临黄河。银川古称怀远,在北宋时为著名的“河外五镇”之首。西夏时在贺兰山中建成多处离宫,现存有小滚钟口风景区,古城池宫苑、楼阁 、寺院、佛塔、长城,拜口寺双塔,西夏皇陵等名胜。古老的丝绸之路北线从宁夏南部穿过。沿途文物古迹众多,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独特。丰富的西夏文化遗迹、诱人的水乡景色、奇特的塞上风光及多彩的回族风俗民情使银川市成为中国西部最具魁力的城市之一。民间称之为“凤凰城”。市内民族团结牌上振翅欲飞的不锈钢凤凰是这座城市的象征。气味芬芳的玫瑰花是银川市的市花,威严挺拔的国槐是银川的市树。市鸟是人见人爱的喜鹊。银川自古有塞上明珠的说法,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城区内多穆斯林风格建筑,以鼓楼为中心,城南有大型的清真寺和承天寺塔等著名古迹。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科研、教育的中心。

一、银川

(一)历史悠久

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其前身北典农城,是2000 多年前汉代的一座屯田小城,位于今银川东郊,是在当地灌溉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产品集散屯储中心,俗称吕城。( 5世纪初,匈奴族赫连勃勃在这一带建立大夏国,筑饮汗城。北周时,在饮汗城设怀远郡、怀远县,成为银川地区的中心城市。宋天禧四年(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将其首府由灵州迁至怀远,并遣专职官员筹划经营,扩建城池,构门阙宫殿及宗社籍田,改名兴州。西夏显道二年(1033年),德明子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又大兴土木,扩建宫城殿宇。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元昊正式自立为大夏皇帝,以兴庆府为国都(俗称东京),遂一跃而为地跨今宁、陕、甘、青、内蒙古辽阔地域的封建王朝之军政中心,是当时祖国西北地区的最大城市之一,与北宋的东京(今开封)、辽国的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鼎足而立。天庆十二年(1205年),又改名为中兴府。中华民国成立后,宁夏府改为朔方道。1929年成立宁夏省,宁夏府城变为宁夏省城。,1947年改名银川市。

(二)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银川地处温带干旱地区的荒漠草原上,自然条件本来是比较严酷的。可是由于它特殊的地理环境,却使之成为西北边陲的一块碧玉!层峦叠嶂、峻峭巍峨的贺兰山耸峙于西北,阻挡削弱了来自西北方向的戈壁沙尘和高天寒流;滔滔黄河奔腾北流环绕城东,染绿了塞上千里沃野;河山之间,平畴万顷,沟渠纵横,林带如网,水田、渔塘星罗棋布,城郊雄浑的边塞风光与秀丽的水乡景色奇迹般的结合在一起,相互映衬,构成了“塞上江南”的独特风貌;古来即为华北与河西走

廊之间的交通捷径,加之丰富的历史文化,奠定了其重要的学术研究地位。

(三)文化遗存丰富

西夏定都今银川市,在银川及其周边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资源。银川市兴庆区其实就是一个拥有复杂地层关系的“大遗址”,其地层如史书一般记载着银川历史发展的历程。其中西夏地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但埋藏着珍贵的西夏文物,而且还埋藏着西夏都城的城市形制、布局及许多建筑遗址。它们是认识西夏文化、了解西夏都城形制的珍贵资料。在银川市及其周边,西夏文物星罗棋布。

1.城池

银川城始建于公元678年,1020 年重建,奠定了元、明、清各代城池的格局。元末,明正统、万历间,清顺治、乾隆间,均曾重修。城郭长方形。解放后城墙拆除,目前仅在城西北中山公园内尚存土墙遗迹。南门城楼原名南薰门,“南楼秋色”是明末清初宁夏八景之一。今楼为1917年重建,是银川城仅存的一座门楼,二层重檐,雄伟绚丽,楼前有广场。银川市西北郊沙城子(古名北沙城)有古城堡遗址,相传为西夏时期的驸马城。城内出土有西夏时期的瓷鼎及砖瓦建筑材料等,城北还发现有西夏中小阶层采用砖砌埋葬骨灰的墓葬群。

2.宫苑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九年(1046年),在城内西北角沼泽洼地,建起以水景为主要特点的避暑宫苑(又称元昊宫),“逶迤数里,亭榭台池,并极其胜”。明初遗址尚存。民国时成为军阀的养马苑囿,人称“西马营”。1938年辟为“中山公园”。湖心鸣钟亭存有得自西夏废寺、明代重铸的大铜钟。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年),元昊“大役丁夫数万,于(贺兰)山之东营离宫数十里,台阁高十余丈,日与诸妃游宴其中”。近年发现贺兰山中分布着多处离宫遗址。贺兰山东麓小滚钟口

(俗称小口子),据方志记载为“西夏古名胜地”。沟尽头的青羊溜山巅上,有20多处古代建筑遗址,因山势高低参差错落其间,遗址地表遗存大量西夏时期的残砖碎瓦和瓷器碎片。山下沟中发现一罐铜钱达3万余枚,以宋代和西夏货币为多。遗址四周松榆茂密,清凉宜人。自西夏以降,历代王公、官僚在口内建有不少寺宇楼亭,以“贺兰庙”最为宏伟壮观。后经整修,面目一新。有台榭飞阁之胜,芳林花径之幽,加之奇峰怪石,甘泉叮咚,登高一览,河山如画,为夏日旅游胜地。银川城西北,贺兰口内)20余里,海拔近2000米处,有一大型宫殿遗址,民间叫做“皇城台子”,四周森林密布,景色极佳,皇城城墙土筑,一排排宫室基址呈梯田形布局,台院前均以石块砌成直壁,并筑有石砌踏步。遗址内见有西夏风格的砖瓦碎片和西夏流行的宋代货币。建筑台地面积达数万平方米。附近还有西夏时期的砖瓦窑和瓷窑遗址。此处或即文献记述中的西夏“木栅行宫”故址。此外,贺兰山中镇木关沟口内的“皇城”遗址,拜寺口内的“皇城台子”和“东西花园”,黄旗口内的“上下花园”遗址,其建筑布局形式和地面遗物均与贺兰口内遗址类似,相传为元昊等西夏皇帝和王公贵族游猎宴乐之处。它们都背靠贺兰山主峰老林区。四周山势奇险,苍松如染,獐、鹿、青羊等出没其间,环境十分幽美。

3.寺塔

承天寺塔、宏佛塔、拜寺口双塔等依然矗立在市区或郊外,这些始建于西夏的佛塔,不但反映出西夏崇信佛教、佛寺遍野、佛塔林立的佛教盛况,而且反映出西夏建筑艺术的精湛和风格的独特。尤其在维修佛塔时出土了大量的西夏文物,堪称民族文物的瑰宝。其中,已被毁坏的拜寺沟方塔出土的木活字印刷的佛经可以证明:活字印刷术始于西夏,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国家 ,用文物再次证实了国外一些学者对活字印刷术始于我国的质疑。宏佛塔也出土了

大量彩绘帛画及彩塑头像,充分反映了西夏雕刻、彩绘艺术的精湛 。在贺兰山小口子、大水沟口、拜寺口、贺兰口等沟口及沟内如今还遗留有大量的西夏建筑遗址。

承天寺塔。俗称西塔,位于兴庆区西南部。始建于公元1050年的西夏时期,据记载,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死后,其子刚满周岁,就登上皇帝宝座。皇太后没藏氏为保其子毅宗皇帝“圣寿无疆”,护佑西夏江山“延永坚固”,建造了这座“承天顾命”的寺院和佛塔。它与凉州(今甘肃武威)的护国寺、甘州(今甘肃张掖)的卧佛寺同是西夏著名佛教圣地。这座外观13层、内11层的砖楼阁式塔,呈八角形,高64.5米。登塔眺望,古城全貌尽收眼底,景色令人神往,微风吹来,塔铃叮当,愈显出禅院的幽静。

海宝塔。俗称北塔,位于兴庆区北部海宝塔寺内。海宝塔始建年代不详,据明代《万历朔方新志》记载,我国南北朝时期大夏国王赫连勃勃重修,是一座方形9层11级楼阁式砖塔,通高53.9米。登临塔上,银川塞上江南风貌一览无余,明清时代列为宁夏八景之一,称为“古塔凌霄”。寺院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景色秀丽。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寺院举办“盂兰”庙会,相沿至今。

4.清真寺

南关清真大寺。位于兴庆区南部,银川穆斯林群众于1981年募资重建的一座具有阿拉伯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上层大殿可容1300余人做礼拜;下层设沐浴室、小礼拜殿、女礼拜殿、阿拉伯语学校、阿訇卧室、会客厅等。楼顶正中耸立一大四小绿色穹隆顶,顶端新月高悬。殿前两侧各建30米高的“宣礼塔”,中部设一座直径15米的喷水池。整个建筑布局严谨,装饰华丽,精致典雅,宏伟壮观。每逢“主麻日”或每年回族传统节日时,成千上万穆斯林在此聚礼,从事民族宗

相关热词搜索:银川 历史 银川的历史沿革 银川历史天气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