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通过对区域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区域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具体探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转变,提出“教—学—研”互动的区域经济学教学模式。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 教学改革 “教—学—研”互动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一国范围内的区域经济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经济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以及实现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所需方法、手段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区域经济学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中。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区域经济问题也日益凸显,区域经济学在指导我国区域经济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区域经济学教学以及区域经济人才培养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迫切需要探索能突出学科特色的区域经济学教学模式。
1 传统教学模式下区域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与研究脱节,不能充分体现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性和实践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在课堂教学中理论内容虽然很充实,但是缺乏很好的案例作支撑,而教师不甚注重将教学与研究结合,不能掌握一些区域经济领域新的研究成果,缺少体现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学教学案例,致使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没有对特定区域经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只能单向灌输理论知识,影响了本专业学生对于区域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区域经济学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
1.2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没有很好发挥
区域经济学作为我校经济学本科核心专业课,与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综合性极强。并且开课学期在第七学期,本课程结束后,学生就进入毕业论文撰写阶段。通过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应当能够让学生明确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所学各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区域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论文撰写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面较宽,能引导学生逐步开展探究性学习。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围绕一本既定教材讲授,教材固定不变,教学内容也没有很好体现区域经济学课程的综合性。学生只是简单的记住知识点,应付考试,应用知识解决区域经济问题的能力不能有效提高,也影响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
1.3 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影响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主体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与落后的粉笔加黑板的手段使区域经济学课程讲授变得枯燥乏味。在课堂教学中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是以课堂提问和少量课堂讨论来实现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很难学以致用。落后的教学手段也使得一些区域经济素材不能得到直观的展示,教学效果不能很好提高,影响到教师和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影响到教师组织教学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课内联系较紧密而课外交流沟通的平台缺乏,影响教学效果。
总体而言,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很好突出区域经济学综合性与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没有体现出教、学、研的有机结合,不利于实现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较强的学科,它所研究的区域是一个复杂系统,研究解决区域经济问题,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按照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教改基本要求,借鉴国内知名高校的做法,突出课程教学与实践结合,尝试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通过科研活动积累教学素材和案例,引导有能力的学生参与科研,使我校区域经济学教学体现青藏高原区域特色,以科研促教学,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1 教学内容方面
2.1.1 注重本学科的动态发展,及时更新和精炼教学内容
系统研读国内重点高校区域经济学教材和译著,及时追踪先进的教材和研究成果,将教材选择处于动态更新和调整过程中,使教案体现先进性、研究性和实用性。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与时俱进,做到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详略得当。及时将一些前沿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突出时代特征,理论更联系实际。
2.1.2 教学中处理好本门课程与交叉学科的关系
区域经济学被认为是迄今为止综合性最强的学科之一,与本专业生态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课程联系紧密,有较多的交叉知识点。在教学中,对于交叉知识点采用横向联系法,突出重点,避免简单重复,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本专业知识解决区域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
2.1.3 调整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在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上,以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讨论相结合,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研究区域经济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方法方面
2.2.1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
在区域经济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注意收集典型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实例并引入课堂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容易理解。另一方面,通过教师自身努力将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和教学紧密结合,逐步形成反映青藏高原区域经济特色的教学案例,使学生对当地区域经济现状有了直观认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区域经济问题的兴趣。
2.2.2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尝试课题教学
区域经济学因其实践性强而被誉为是一门能治病的学科,采用走出课堂进行教学更易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通过督促在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努力掌握区域经济研究新动向,密切关注青藏高原区域经济热点问题,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将教师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与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密切结合,组织部分学生参与教师课题调研,并引导有能力的学生参与课题研究, 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通过研究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使学生切身体会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乐趣,培养严谨的学风。
2.2.3 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
结合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强、思想活跃,接收信息渠道多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在部分章节的学习完成之后,安排小组讨论,各小组选出代表将讨论内容制作成幻灯片,采用模拟答辩的形式,对有争议的问题采用辩论、讨论方法解决。同时穿插文献查阅、案例分析、文献综述以及课程论文撰写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促使课程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本门课程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了使学生增加学习和研究的兴趣,通过专业实习的方式组织教师及学生深入实际,了解青藏高原典型区域的经济特征,进而进行相应的区域经济问题分析,以提高综合教学效果。
2.3 教学手段方面
2.3.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演示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现代化手段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强化形象教学、也易于学生接受。同时,建设区域经济学课程网站,通过这一媒介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复习思考题、教学案例、经典文献、优秀课程论文、教师团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等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课程网站建设,促进课堂讲授与课外辅导相结合,搭建教师与学生课后交流的平台,更好提升教学效果。
2.3.2 充分利用课题调研作为教学手段。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教师及学生深入实际,了解青藏高原区域的经济特征,进行相应的区域经济问题分析,突出区域经济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完成课程论文、乃至学位论文。促进教师科研成果、学生学习成果与区域经济相结合,提高学习和研究的价值。
3 区域经济学课程 “教-学-研”互动的教学模式及其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的不断改进,区域经济学课程逐步实现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紧密联系“教-学-研”三个环节,形成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教-学-研”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更愿意教,学生更愿意学,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教的方面:作为教师更加热爱自己所教的课程,发挥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问题的特有优势,理论联系实际,研究中国的区域经济现实问题,在学术上积极进取,教学不再是停留在人云亦云的层面。近几年我校区域经济学教学团队教师申请取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十余项,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优秀成果奖三项。教师讲授中更加自信,并将科研实践的体会和科研成果与学生交流,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培养创新意识,保证教学工作的圆满完成。
学的方面:通过引入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和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等形式,使学生既学以致用,也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规范行为举止,树立自信心,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知识增加与能力提升结合,塑造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为竞争就业积累优势。近几年我校经济学专业多名毕业生的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区域经济学作为青海大学经济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历经七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渐成熟和壮大,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教学团队,在培养地方专业人才和研究区域经济问题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区域经济学在经济类专业课中具有典型性,区域经济学“教-学-研”互动的良性发展模式在青海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课中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当然,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研”互动教学机制还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在未来教学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基金项目:青海大学2009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白永秀.关于区域经济学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5).
[2]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朱传耿,朱舜.论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创新[J].财贸研究,2003(5).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