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可风我不要停在过去的电影,阅读附答案】 杜可风

发布时间:2019-03-1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杜可风我不要停在过去的电影

“我立志考个Ph. D(哲学博士学位),不是卖薄饼,不是骑摩托搏出名,而是在教育上有所贡献,为社会的下一代穿针引线。”视频里,戴眼镜的大男孩跟在女教师身后,一路“碎碎念”,直到结尾。这是杜可风执导的微电影《香港仝人——2014》。

“我一共拍了八十多部电影。为什么单凭与王家卫合作的三四部片子,就来固定我?”这位感性而又敏锐的“亚洲第一摄影师”发问的同时仍在强调,他最爱还是摄影——“导演自己的东西,我还是摄影师。”

人物周刊:为什么要拍这部微电影?

杜可风:为什么不?你让我拍色情电影?早在跟王家卫拍电影时,我就拍过微电影。它与电影的惟一差别是,接触的人更多,因为网络比电影院的空间更大。

年纪大的人有一个危险的状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年轻人不行。我想,我如果敢做电影,想与人分享自己的作品,我就应该学习,不能自以为是。年轻人有一些事情与想法,我不知道也没想到。这些都让我好奇。至今,我导过三四部电影,可能还不止,微电影就更多。我喜欢跟第一次拍电影的年轻人合作。这部短片也是这样。戏里除了一个女演员做过模特,其他人都没有表演经验。这是重要的出发点。

人物周刊:毫无经验的演员无法领会时.你会怎么做?

杜可风:遇到这种时候,发火是最没用的。人是你自己选的,做不好不是他的错。你最好调整过来,要么干脆放弃。再说,有时候他们简单也没有错。你还要做好准备,小演员专注时间有限,记忆力也有限。你不能重复要求他,否则他会乱,容易厌倦。没有经验的演员自有他们的新鲜感,不过合作过程比较困难。你必须判断他们能做什么,而不是你告诉他们做什么。我拍过很多小孩的电影,都是你要给他一个方向,然后你不能控制。

人物周刊:大男孩在结尾的独白,与之前港人反对国民教育有关?

杜可风:剧本是我构思的。接拍这部短片时,我还以为《2014》是说,当一个人在14岁时,想象自己20岁时会怎样。现在,这部微电影的导语是——“看14岁和20岁,惟有单纯的年轻天空,可以叫理想为所欲为。去吧,年轻人!”

我觉得,很多人做着他们并不想做的工作,因为他们的父母说,你应该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你应该成家立业。历史每一时期,都有相同的问题。我知道,有些问题其实没有答案。但我要向不同的年轻人求问,向没有经验的电影工作者

求问。拍摄前,我的剧组访问了一百多个小孩,从中挑选几名个案,让他们来演他们的故事。片中的旁白,都是他们在访问中的讲述。我们又将他们的故事扩大,做了一点电影化处理。那个大男孩也是个学生。他采用的读白方式很像摇滚,“饶舌”之类,就是他们所谓的艺术吻合,全世界都有。

至于你说的,我不说我有,也不说我没有。作品出来了,代表我的创作已经完成。我就像一个厨子,将菜做好端出来,它就不是我的了。我可能会说,它对人体健康有好处。但我不会告诉人,一定要这样吃,或是撒点盐什么。

在我一直居住的那一带,我已拍过10部电影。它只有一公里大小,很多人都在那里做电影。我喜欢那里,它是香港的一角。凭着我对它的熟悉,很容易组合一部作品。我的作品有我对香港的一种亲切感,一种分享,或者一种研究;有对人,对香港的空间,对精神的一种赶超。

人物周刊:片中小女孩在船上向不同的神像祈祷,象征你的宗教观?

杜可风:是。她实际是基督徒。我不想渲染这点,故意做了淡化处理——可能她今天信仰基督教,说不定未来也会信佛教。我妈妈与妹妹都是天主教徒,我妹妹还是修女。我弟弟也是教徒,但没那么严重。只有我跟我爸爸不是。我都看穿了。不过,我跟过很多真正有宗教信仰的人做过事情,我尊重他们。

人物周刊:顺便一问,你有当父亲的想法?

杜可风:不,不。很多朋友让我认他们的小孩,我都逃了。拍电影就是今天可能待在这里,过一阵,下一部电影又不知在哪里开拍。这很矛盾,也会带给别人痛苦。但是这种生活确实不是一种家庭生活。

人物周刊:你已整理出自己的艺术内核?

杜可风:我一直在变。拍的每一部微电影也是不同的主题与风格,包括我的很多其他电影。我不要留在过去。第一我不想,第二我做不了。

我基本上也不看电影。我的电影,我一部都没有看。我宁肯看书。如果电影学院请我去讲课,那时我会看我的作品。很多人在讲课时,爱讲一些艺术性、研究性的东西,或者是理论。我是在讲电影的精神。我分析它,谈我对它的感受与看法。我发现这对年轻人是一种精神鼓励。拍电影的人都有这样的过程,拍的时候没法睡觉,因为需要不断想问题,想今天做的事,明天要做什么。很多人会在拍完一部电影后垮掉,生病。而我是迅速地抽离。

人物周刊:除了自我保护,你还学会哪些经验?

杜可风:我跟三四十个导演合作过。

无论跟王家卫还是其他人,我都学会一些东西。比如当一个导演要学会忍耐。还有从别人身上,我发觉我要培养一种合作者的精神。这是我从很多地方累积而成,这种精神特别重要。你作为一个导演、一个领导者,必须准备好让你的演员都开心。比如香港演员可以配合节奏慢、摸索投入式的工作,但国外演员基本不太可能。我跟一些大牌明星合作过,我知道他们的工作环境会带给他们某种焦虑,与他们一块儿时,我要让他们更相信我更尊重我。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我一共拍了八十多部电影。为什么单凭与王家卫合作的三四部片子,就来固定我?”言语间透露出杜可风在电影制作方面的自信和不甘止步的艺术追求。

B.因为微电影比普通电影接触的人更多,网络空间比电影院更广阔,所以早在跟王家卫拍电影时,杜可风就拍过微电影。

C.杜可风执意选用毫无经验的年轻人来演出自己的影片,但结果往往是合作过程比较困难,这说明真正优秀的导演一定要善于挑选演员。

D.杜可风能够从自己前一部电影的制作中迅速抽离,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他自己“求变”的艺术理念。

E.“我弟弟也是教徒,但没那么严重”与“我跟过很多真正有宗教信仰的人做过事情,我尊重他们”这两句语意上有所冲突,揭示出杜可风对宗教既排斥又接纳的矛盾态度。

(2)在回答记者关于影片立意的提问时,杜可风为什么不置可否,而是说“我可能会说,它对人体健康有好处。但我不会告诉人,一定要这样吃,或是撒点盐什么”?(6分)

(3)文中七个问题,六个都是关于微电影《香港仝人——2014》和电影制作的,为什么会有第五个无关电影的问题“顺便一问,你有当父亲的想法?”?(6分)

(4)你怎样理解杜可风为微电影《香港仝人——2014》构思的导语“看14岁和20岁,惟有单纯的年轻天空,可以叫理想为所欲为”?请结合材料中杜可风的经历以及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2.(1)AD 【A 3分BC 0分D 2分E 1分】(5分)

(2)①杜可风避开记者关于影片敏感立意的提问,可以避免从导演的身份给影片贴上某种标签,避免由此可能带来的困扰。②蕴藉的作品往往存在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杜可风不置可否,是对观众解读权的尊重。③杜可风认为,导演应该从大方向上来把握自己的作品对社会的意义,而不应该纠结于个体对作品的好恶。(6分,每点2分)

(3)①杜可风在回答第四个问题时提到了家人,记者的第五个问题是对“家”和“家人”的巧妙衔接。②如此发问,可以了解杜可风是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可以让读者对杜可风有更立体的了解。 ③电影作品一定程度上也是导演各种观念的综合体现,了解杜可风的家庭观,也许有助于观众更好地了解杜可风的作品。(6分,每点2分)

(4)①文中,杜可风喜欢跟第一次拍电影的年轻人合作,拍过很多小孩的电影,眷顾只有一公里大小的居住带,执着于家庭生活之外的电影人生活,以及萃取并讲析电影精神,从中都能看出杜可风对单纯的追求,而这些追求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他的电影理想。②现实中,生活越复杂,拥有越多,顾虑也就随之越多。理想的破灭常源于追梦人在追梦过程中遭受的各种顾虑,单纯能让人少些顾虑,多些前行的勇气和魄力。(8分)

相关热词搜索:杜可风我不要停在过去的电影 阅读附答案 你的过去我不 不要追究过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