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历史中国
发布时间:2017-01-1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越南历史中国篇一:越南从中国独立出去的前前后后
越南从中国独立出去的前前后后
现在的越南北部在秦朝以后都是中央王朝直属的一块王土。从秦朝进军西南夷以来,在广西置象郡(一说象郡在越南中部)开始,西汉、东汉、东吴、西晋、东晋、刘宋、齐、梁、陈、隋时期,北部一直是中央王朝的交趾郡,当然南朝时对于交趾还有西分。像南朝最弱的陈朝,越南北部分为宁海郡和九真郡,领有黄州、交州、兴州爱州和德州,最南到横山,翻过横山就是林邑(越南南部的一个国家)! 唐朝初期越南北部属于岭南道,中期时在交州置安南都护府,后期抵抗南诏对于越南北部的侵略,置安南经略使。朱温建立后梁后,唐朝灭亡,中原王朝彻底陷入军阀割据的状态!安南(越南北部)割据着若干使君豪强,其中强者受后梁、后唐中原政权的册封,实则割据一方。
到了后晋时期,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吴权!吴权历史上被称为前吴王。早年是安南豪强杨廷艺的牙将,后娶杨廷艺的女儿为妻,当了杨廷艺的女婿。而杨廷艺后来被矫公羡所杀,吴权便在后晋高祖天福三年(938年)十二月自爱州举兵讨伐矫公羡,矫公羡赂求南汉支援。南汉派万王刘洪操为静海节度使,发兵救矫公羡。刘洪操的南汉援军未到交州时,吴权大军已攻下人罗城杀了矫公羡。939年初,吴权与南汉军在白藤汀大战,击败了南汉援军,并将刘洪操杀死。此后吴权称王,并戈官职、制朝仪、定服色,开始整顿朝政。吴权虽未统一安南,但已是安南最强割据政权,各使君随受册封,但实依然割据。晋出帝开运元年(944年)吴权过世,吴权死后,安南开始混乱。 吴权有两个儿子吴昌岌和吴昌文,吴权曾立杨廷艺之女杨氏为后,并将共子吴昌岌委托与杨后之弟杨三哥辅佐。而杨三哥自封杨平王(945--950年),公开夺权,吴昌岌出逃,杨遣兵追捕,未果。遂收岌之弟吴昌文为养子。950年,吴昌文在一次平乱途中,反击杨,克之,擒获杨。吴昌文自
称南晋王,遣使迎其兄昌岌共治安南,昌岌称天策王,兄弟同时称王,史称后吴。后吴朝不久,天策王欲独揽大权,二人不和,而且各地使君仍不肯臣服。有华间洞(城)人丁部领,负茄山险,固守本土,对后吴王不修臣职。二王欲讨伐丁,丁惧,遣子为贡!二王挟其子伐丁,无果。随后,天策王荒淫无道,很不得人心,而南晋王不愿参与政事。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天策王过世。南晋王遣使到南汉要求册封,南汉刘怅命南晋王为安南静海节度使,仍为中国地方封建割据政权。宋太祖乾德三年(96年),南晋王在率师平定太平、唐阮二村之乱时,不幸为伏弩所中而亡。之后,天策王之子吴昌炽即位,但是国势在连年征战后已和脆弱。王权有名无实,各使君不一肯从命。安南从此陷入“十二使君之乱”!丁部领在数年的混战之后,于968年称帝,国号大瞿越,自称大胜明皇帝,定都华闾(今嘉远),这就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王朝--丁朝。
当时的中原北宋王朝立国不久,开宝三年(970), 大将潘美率十州兵攻南汉。9月,围攻贺州(今广西贺县东南),得知南汉的援军将要到来,就佯退20里,在南乡(今贺县南信都)设伏,大败南汉援军万余,后攻克贺州。随后开始攻打韶州(今广东韶关),以强弓劲弩大破南汉军象阵,击败其主力10余万,攻克韶州。次年二月,开始进攻南汉都城广州城,与南汉军6万对峙于广州城北马迳,派奇军趁夜火攻其营,俘斩万计,随后攻克广州灭了南汉。宋军攻灭南汉之后,潘美曾主张乘势南下一举收服安南,可惜被赵匡胤却另有打算,莫名其妙的放过了收复安南的大好时机!当时安南正是吴朝末期,衰弱不堪,“十二使君之乱”更是闹得天昏地暗,本是一举收复安南的大好时机。痛哉!惜哉!
赵匡胤统一了内地(不是前朝全土)以后,对安南越丁朝政权的割据独立也就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既没有完全承认,也没有完全不承认,仍然称之为静海节
度使。随后,在981年在趁越丁朝衰弱的时机,宋军分水陆两路大举进攻越南。当时丁朝新君年幼,大将军黎桓乘机称帝,史称前黎朝。公元981年春末,在白藤江上宋军与越军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战斗,宋军在无完胜希望的情况下,接受了黎桓的称臣纳贡。而后,1009年前黎朝为李朝代替。在1075年,李朝动员了十万大军大胆的侵略了宋朝的西南边疆,占领钦、廉二州,随后与陆路大军配合进攻邕州城。苏缄指挥宋军坚决固守,等待南下的援军。后因外援不至,1076年3月1日城被攻破,军民自知州苏缄以下58000人全部为越南所杀,极为残忍。宋军派郭逵和赵点率水陆大军南下惩越,在收复失地后,1076年年底进入越南境内,先头军队直抵越都升龙,越南开始顽强抵抗,越南损失很大。越南开始主动地提出称臣纳贡,宋军也损失很大,随议和,大军班师。
后来,只要中原王朝成为历朝越南统治者的国土安全隐患。中原政权统治强大之时越南边境就会吃紧,越南国王的唯一选择就是进一步称臣纳贡,否则就只有再战。1406年,明朝时,明军平越南篡位之乱,越南王室无嗣,遂把越南收回,使越南重新成为中国的一个省。而后,没十几年,明朝官吏管理不善,越南各地暴动,明军又退出越南。黎利乘机建立了后黎朝,该朝统治越南达360年之久,在这漫长的时期里越南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中国属国的身份,虽然被中国兼并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但是代价是必须称臣纳贡。而后1789年清军曾一度为干涉越南国内政治攻占越南北部地区。
二战后,1945年8月至1946年3月中国军队开进越南,当时国民党军队以盟军的身份开进河内接受日本军队的投降。在国民党军占领期间,越南国内爆发了声势不小的抗议活动。在越南人的眼里,中国的威胁是十分现实的。但是从中国的角度出发,越南有时是麻烦,有时是安全隐患,但是从来也没有变成过严重的威胁。
越南由于地理所限,资源缺乏,要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吃亏的是自己。外来强敌借越南攻打或骚扰中国的可能性有,像法国,但是获胜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越南历史中国篇二:越南反华史:民间称时刻准备与中国“再战”
越南反华史:民间称时刻准备与中国“再战”
在中国驻河内大使馆外,一位身披越南国旗的青年高呼反华口号
本文摘自:新华网,作者:常河,原题:《越南人对中国心态纠结》
中国驻河内的大使馆建筑富有南国风格,黄色琉璃瓦与绿树相衬,灰白色的墙体、蓝白相间的窗户显出格外庄重。平常,偶有越南民众驻足使馆门前拍照留念,使馆的中国工作人员每每看到这一幕,心底会冒出一丝欣慰。
只是,近来这里的气氛正在变得紧张,使馆外驻守的越南军警开始增多,6月12日,几十名年轻的越南大学生高举越南红五星国旗,声嘶力绝地喊着口号,聚集在中国大使馆外,他们手举“坚决保卫长沙(即中国南沙群岛)和黄沙(即中国西沙群岛)”的标语,抗议“中国侵犯越南在东海(即南海)的主权”。
这是一群吃着汉堡包,听着HIPHOP长大的越南年青一代,逐渐淡忘了美国、法国上世纪对自己的侵略,反而对曾经帮助他们获得民族独立的中国恶语相向。此前的6月5日,数十名越南民众同样在中国大使馆前举行了示威。
这一幕幕,在中越交往过程中十分罕见,当然是令中国人为之痛心与需要深刻反省的。不过,与此同时,就在距离示威地点不足1公里的胡志明博物馆里,正在举办一个包含中越友好历史内容的图片展,不少越南参观者在当年毛泽东主席和胡志明主席亲密交谈的珍贵图片前久久驻足。
越南人对中国的态度显得十分矛盾。两国既有“同志加兄弟”的亲密时期,也有短暂的刀兵相向的年代。但总体而言,不少到过越南的中国人都能感觉到,越南人对中国人不那么友好,常有戒备心理。
时刻准备着与中国“再战”
历史上,越南曾受中国的直接统治达千年之久,直到公元十世纪越南才脱离中国而独立建国,而仍与中国维持一定的藩属关系。直到19世纪末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中国才正式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历史上,越南爆发了许多次反抗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起义和战役。翻开越南的历史教科书,相当多的篇幅是有关民族英雄抗击“北方(即中国封建王朝)侵略”和“残暴统治”的内容。
在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里,“中国历代王朝侵略、占领越南的记载”和“二征夫人、赵夫人、梅叔鸾、杨廷艺、陈兴道等越南民族英雄领导人民抗击中国汉朝、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军队的英雄故事”图文并茂、展物丰富,彰显了借此弘扬越南民族自豪感的用意。在越南各大城市中,上述民族英雄的巨大雕像比比皆是,有些是在交叉路口的环岛中,有些是在以这些人的名字命名的纪念公园内。雕像的举止神态大多是面容威严、一身戎装、手持武器在奋勇抗敌。
不少越南人、包括一些越南史学家,对于中国封建王朝统治越南的这段历史,一直都是耿耿于怀。他们往往从中越两国现实仍存在的领土争端的立场出发,认为不但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而且要“以古鉴今”,“时刻警惕越南周边的安全环境、防范历史重演”。
这种抛开历史和现实的根本差别进行无根据的类比,主观上混淆历史和现实的做法,十分不利于越南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不利于两国人民建立应有的信任。笔者曾问过一名越南大学生对中越历史纠葛的看法,他直言不讳地说:“我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教科书,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侵略和统治越南,对越南人很残暴,而越南民族在反抗中越来越坚强,所以越南民族是不惧怕任何外来侵略的。”
有意淡化文化中的中国色彩
这名大学生的历史观是偏颇且极端的,但是却在越南年轻人颇有代表性。事实上,中越两国历史上除了短暂的战争,更多的是经济和文化交流。例如,现代越南语从发音到词汇含义受中文影响的因素就很多;越南的天干地支、十二属相、春节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都来源于中国;越南人对中国的孔子敬重有加,很多城市都建有供奉孔子的文庙,学生在重要考试前都要到文庙祭拜孔子,以求考试成功。
每年农历春节的庙会期间,书法家书写汉字对联的摊位前往往都被顾客挤得水泄不通。而中国的古典名著在越南也非常普及,很早就被翻译成了越南语。笔者认识的一位在越南《人民报》工作的老编辑说,他从小就爱读中国的《三国》、《水浒》等名著,那时常常因为看得入迷而忘记吃饭。虽然已过去了几十年,但他至今还能详细地复述这些名著的精彩章节。
然而,越南国内一些人,甚至是一些职能部门却认为不应该让国人太多地感受到中国历史和文化对越南的影响力。比如,2010年是越南首都河内建城100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越南拍摄了一部名称为《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的古装电视剧,内容是关于越南李朝开国君主李公蕴的生平事迹。公元1010年,李公蕴建立李朝,并将国都从宁平迁到了升龙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内,标志着河内建城的开端。但该剧却没有在河内千年庆典期间如期播出,有关部门给出的解释是:由于该剧的大部分外景在中国拍摄,剧中的宫殿、寺院以及演员的服饰等道具不够“越南”而太像中国,审查部门要求剧组剪掉那些“看上去过于中国味”以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镜头。
也许,正是由于历史原因,中越两国的文化如此相通,这反而使一部分越南人认为应该通过“去中国化”来保持民族本色。尤其是在越南近年来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越南高层一直在强调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和爱国精神,刻意淡化越南文化中的中国色彩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学习中国却心有不甘
在历史以及文化上,越南对中国的抵触夹杂了不少情绪,但是在现实的交往中,越南人出于利益的考量,尤其是其国内经济发展的紧迫性,他们乐于跟中国发展经贸关系,不仅如此,他们还毫不掩饰地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
越南商人阮鸿军因为生意上的需要经常往来于中越两国之间。他曾深有感触地对笔者说,“我同中国人做生意已经十多年了,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国的建设成果让世界瞩目,也给越南的发展提供了样板。”
正如阮鸿军所言,越南自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做法正是参照和借鉴了中国的成熟经验。越南高层领导曾公开表示,越南和中国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情相似,在治国理政、加强党建、抵御西方“和平演变”等许多方面都有着相同的任务、面临类似的问题。越南高度重视中国的成功经验,认为这些经验是比较符合越南国情的,对越南的发展很有帮助。
据说,越南高层要求,只要中国出台了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政策,越南相关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将政策内容整理、翻译出来,供越方高层参考。事实证明,中国党和政府有关“三农”问题、国企改造、完善社会保障和环保等方面的重要措施一经出台,越南媒体就会迅速加以报道和解析,而以这些措施为样本的适合越南国情的政策也会在不久后出台。
在学习中国的同时,越南很清楚自身的发展水平与中国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由于国力不同,政策实施效果有差距。事实上,越南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逐渐拉大。近年来,越南的经济增速低于中国,而通货膨胀水平却远高于中国,民众的生活压力增大。不仅总是跟在后面学习中国,而且成绩还不那么理想,这让不少越南人感到些许自卑和无奈。于是,一些有关中国的负面新闻往往引起越南人更多的关注和兴趣。当地一些媒体对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负面新闻经常进行大篇幅的报道,有的还加以大肆渲染。
学习中国而又不甘心总是学习中国,这就是相当多越南人的矛盾心态。也许正是这种心态使得他们在拿自己和中国做比较时,心里总是酸酸的。
心存“强邻须警惕”
越南人常把中国称为“强大的邻国”,这个称呼里有双重含义:“强大的依靠”与“强邻须警惕”。众所周知,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国对越南的抗法和抗美斗争给予了巨大和无私的援助,为越南最终打败侵略者获得民族独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此,越南领导人曾多次表示:“越南人民的胜利是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强有力支持和巨大援助分不开的。越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的慷慨支援。”“越南人民将永远珍视由胡主席和毛主席悉心培育起来的越中友谊,决心尽力使这种伟大的友谊世代相传。”
对于中越之间那段“同志加兄弟”的亲密友情年代,现在60岁以上的越南人都是见证者,他们中的不少人谈到那段岁月时都对中国的无私帮助深有感触,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加强两国友好合作的重要意义。但是,对于越南当代的年轻人来说,那段历史在越来越远去和模糊,受到青年们欢迎的一些当地媒体不惜用大篇幅来炒作中越在南海地区的主权争议,却很少提及两国曾经并肩战斗的历史。相当多的越南青年将中国视为经济上的强者,同时是与越南争夺海洋权益的对手甚至强敌。在中国使馆外举行抗议示威的越南民众,他们对曾经侵略过自己国家的美国已没有仇恨,甚至连反感都谈不上。而对于中国,他们中相当多的人却认同“强邻须警惕”的说法,甚至成为“中国威胁论”的赞同者。
“为什么越南年轻人会有这样的心态”?越南大学生小阮说,“越南历史上曾多次遭受来自北方的侵略,因此时刻提防‘北方大国’威胁的意识被许多越南人世代传承。现实的南海主权争议给越南人的印象是,近在咫尺的中国比远隔万里的美国更具威胁”。
越南历史中国篇三:越南80年代以来的发展情况
超越中国的“小中华”迷梦如何拖垮越南 历史上,中国周边有几个国家曾自称“小中华”,比如朝鲜和日本,越南也不例外。而且与朝鲜、日本不同,越南曾在历史上被明朝直接并入版图,因而在对中华文明的模仿和学习上比朝鲜、日本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致在明亡后,越南自认为与满清同等继承了中华正朔,对中华文化有着“是夏非夷”认同,某种程度上这类似日本人宣称“崖山之后无中国”,而自认为比中国人更“中国”的怪论。越南又是古代东亚世界中边缘区域的强大势力,它对周边的诸多小国也确实扮演着“小中华”的角色——对东南亚的事务,越南中央政府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决定权。
经过重新上色的19世纪照片,可见越南当时的官服仍是明朝遗风
然而纵观越南历史,我们却可以发现,与中原相比,越南的王朝更替速度要快得多,仅在清朝200多年间,越南就经历了三个封建王朝,最终沦为法国殖民地。越南的古代“小中华”梦结束了,两国的近代道路从此分道扬镳。越南的历史,要一直到20世纪后半页,才重新由越南人自己来书写。 中国一手帮助建立起来的越南民主共和国,从建国之初,其政策就对中国亦步亦趋。例如,1956年-1958年间,越南和中国几乎同步进行了“百花齐放”和“反右”运动。 至于国人耳熟能详的“革新开放”更常被认为是对改革开放的模仿之举。现代版“小中华”梦一直在越南精英的脑际徘徊——尽管有时候荒腔走板,尽管有时候一边学着中国一边还要与中国为敌——或许,这就是历史的惯性。而且,在这种模仿的背后,还有着某种“模仿中国、超越中国”的“潜台词”。
虽然如此刻意模仿,越南却最终走上了一条与中国不同的道路。越南多年来一直希望通过学习它所理解的“中国模式”来避免“苏联式”崩溃,但近年却“邪路”魅影再现。为何越南的“小中华”模式走到了这个命运的十字路口,本文试做粗浅的探讨。
战争“绞肉机”吞噬的不仅是越南的一代青年
越南战争中,中国、越南、苏联三角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1973年《巴黎协定》签署后,中苏大幅降低对越南军事援助的力度。但北越却靠“最后一粒子弹”消灭了南越,这出乎中国、美国和苏联三个大国的预料——某种程度上甚至出乎越共自己的预料,极为顺利地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这一胜利对越共此后的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少从心理上讲,让越南对自身实力产生了极度的高估。
1984年老山前线某中国阵地,大口径机枪弹壳堆积如山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二五”计划最重要的任务是,对新解放的南方地区实施他们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其中包括将城市居民驱赶到农村这样的政策——不久后他们就会指责红色高棉做同样的事情。中国人所熟悉的越南“排华政策”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越南南方解放区的华人,他们大部分被划为“资本家”而遭到打击,后期更是由于中越关系恶化饱受迫害。
在柬埔寨作战的越军,使用了大量被缴获的美国武器
根据中国1989年《东南亚研究》杂志论文《1976年以后苏联对越南的经济援助评析》,越南预计其“二五”计划需资金30-40亿美元。而苏联仅同意提供19.2亿美元资金和7亿美元的物品。不足部分计划通过吸引西方国家外资补足。这些资金,主要计划用于大规模基础建设。越南希望通过这一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实现本国经济的自力更生,建立国家的经济基础。
但越南的“自大症”却将这一计划彻底葬送,他们非常不明智地发动了侵略柬埔寨的战争,对于中国来说,这只能解读为越南将自己彻底绑在苏联的战车上。如果任由越南顺利实现扩张目标,将直接威胁到中国南方地区的安全。这里是中国为应付可能的中苏战争苦心营建的大后方,也是中国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前沿。就好像中国不能容忍美国在鸭绿江边驻军直接威胁东北地区一样,中国也不能接受一个既“反华”又“富强”的越南的。既然越南已铁了心走上“反华”道路,那么就必须彻底削弱越南。由此,中越之间的对抗已经不可避免。
几十年战争,越南整一代青壮年几乎都被送入了坟墓
相比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摧枯拉朽,对越自卫反击战对于中国是一场苦涩的胜利。但当时联邦德国拍摄的一部纪录片中的评价或许值得我们一听:“让我们假想,如果有人入侵了德国,占领了汉堡,然后又迅速撤退,那么德国会怎么办?”后来的历史进程证实了当时西方的这种猜想,东南亚战争长期化,越南开始被持续“放血”。
中越之间长期的边境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规模不大,伤亡率也不高的局部冲突,对于越南而言却是一场损失惨重而毫无收益的全面战争——越战中,越南可以通过中苏输血和最后吞并南部地区带来的“战争红利”缓解战争对国民经济的灾难性影响,但80年代持续的消耗越南则根本无法弥补。两山轮战越南死伤人数看起来不多,仅有数万人,却迫使越南在北方保持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且不得不想尽办法为这支部队提供军事装备、燃料、物资??这个缺口越南是无论如何填不上的。同时,柬埔寨的游击战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绞肉机”战争,几乎吞噬了越南一代青壮年——越南在柬埔寨前后伤亡几十万人。但对于越南来说,人口结构的破坏还只是战争诸多恶果中的一个。
在急需和平建设的时代同时进行两场战争,导致越南关于“二五计划”的美好设想完全落空,国民经济只能依靠苏联“无偿援助”来维持了。
据估计,越南在“二五”期间从苏联获得援助实际达到31.8亿甚至50亿美元。但这对于越南正在进行的两场战争而言,仍只能是维持性的。
从苏联援越项目种类来看,带有浓重救济性质。
其中提供数量最多的是石油,高达500万吨;其次是粮食,450万吨;此外还有1亿米布匹——一则笑话说,黎笋向勃列日涅夫请求援助,勃说:没有物品了,请自己勒紧裤腰带。黎笋说:请给裤腰带。这笑话的背后实际反映出越南当时悲惨的经济状况,即越南本身不具备足够的“造血”能力,一旦失去中国这个最大的援助来源,仅依靠远在万里之外的苏联提供的援助肯定会造成“慢性失血”。1980年河内街景
越南当时的经济状况也证实了这一点。据中国社科院相关资料,1980年以后,越南经历了一个高通货膨胀时期。1980-1985年,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从25%上升到91%,1986-1988年越南甚至出现过300%-400%的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率在1980年代大部分年份徘徊于2-5%,只有极个别年份超过8%(如1979年战争导致越南GDP下降30%,次年因战争结束出现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超过8%)。
现实状况使越南没有精力和财力来对南部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无法充分恢复南部解放区的生产力为己所用,反而让南部变成了越南政府的包袱,改造最终蜕变为大规模掠夺。这对于后来越南的“革新开放”有着很大的影响。直到今天,南越“遗老遗少”仍有很大的话语权。这一点,越南与中国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以上仅是就越南国内而言,错过80年代东南亚经济发展的特快列车,未能完成产业升级、稳定经济,则是侵略柬埔寨带来对越南未来影响最深远的恶果,关于这一部分,下文再加以讨论。
越南经济到底怎么了?
1986年,奉行扩张政策的黎笋在内外交困中病死,越南“革新开放”之父阮文灵执政,改革序幕拉开。
但越南要发展,仍有诸多困难。经过多年战乱,国内百废待兴,越南政府无力恢复基础设施,必须依靠苏联援助。这一时期苏联对越援助可谓全面而深入,其对越南援建的一系列工程为越南此后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仅以前述《1976年以后苏联对越南的经济援助评析》一文资料,苏联在1985年后对越南的经济援助,从提供消耗性的实物为主转为帮助越南进行基础建设。这其中包括了多个大型水电站和热电站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多条铁路、公路,以及现代化通讯设施,这些为越
相关热词搜索:越南 中国 历史 越南历史与中国的渊源 中国与越南的历史关系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