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0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光明历史篇一:光明来自东方
光来自东方
关于“东方世界是希腊世界的基础”的理解
摘要:古希腊孕育了西方文明,但它的根基深深扎在古东方的土壤中,尤其是西亚与埃及文化。本文将就东方的种子是如何播洒到古希腊以及开出了哪些果实这两方面,也即是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影响的途径、成果这两方面来论述对于“东方世界是希腊世界的基础”的理解。 关键词:东方;古希腊;文化
一、影响的四种途径形式
“光来自东方”是一句有名的古希腊成语,其深意便是古希腊文化受到了同时代亚非文
东方之源14化的深远影响。“历史之父”希罗多德也曾表示“东方是一切文化和智慧的摇篮”,这
些充分说明了希腊文化受东方影响之深。概括来说,主要是贸易、战争、殖民、旅游这四种途径将古东方文化送到了希腊。限于篇幅,这里将着重说明贸易,对其他三者,只作简单阐述。
1.1商贸
希腊的地理位置促成了其海上贸易盛行。在这一点上其地理条件的优势劣势分布得堪称无可挑剔:即有着优秀的航海条件,同时在农业以及陆路运输方面又有诸多劣势,两者综合,决定了其经济很大程度上需依赖海上贸易。
古希腊并非单独对某一国家的称呼,从地理上来讲,其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东面的爱琴海和西面的爱奥尼亚海,以及今天土耳其西南沿海、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东部海
东方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岸地区。”1即古希腊东与西亚、埃及皆为隔海相望,均是近海航行,加之上天赐予了希腊地区许多优良的天然港口以及后来航海的发达,其海上贸易条件充足。 另一方面,由于气候条件以及其内部土壤的贫瘠等,其农业不够发达。农作物难以大产量培育等等问题都影响到了希腊岛内的生活。于是其商业十分发达,同时,鉴于其多山地形、陆路运输不便,古希腊便有了及其充足的动机来进行海上贸易。
海上贸易最突出的便是克里特。“克里特文明是希腊文明的源头,它的起源离不开东方
1浅议文化的影响,并与东方文化之间保持着密切关系。”克里特远在爱琴海时期便已凭借其得
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为了地中海地区的贸易中心。其商贸活动所涉之广,以致于有如下说法“满载着埃及的食物、象牙和玻璃,叙利亚的马和木材,爱琴群岛的银、陶器和大理石,塞
东方之源,全球通史 浦路斯的铜、自己岛上的橄榄油和陶器往返于地中海” 2
当时的人们,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已经形成了一个极大的“文化圈”,借此西方人才得以广泛接触东方古老的文化,接触到了苏美尔、埃及、赫梯、巴比伦、腓尼基等等这些闪耀古老东方文明的城市,并将其文明果实吸收、发展。从这一点上来说,克里特更大的意义是成为了一个文化桥梁而不是贸易心脏。
1.2殖民、战争和旅行
殖民运动可以追溯至公元前8世纪。当时人口不断增加,但耕地却严重不足,于是向海外的大规模殖民便开始了。这一活动直接在希腊与东方古国间编制了一条纽带。殖民过程中建立的诸多城邦,大都较大程度的受到了东方文明的辐射。这里不得不单独提一下小亚细亚西部的殖民城邦,正由于东方文化的直接影响,其成为了早期希腊的文化中心,古希腊哲学的诞生之所。
至于战争,略去小的不谈,其影响最深远的两次便是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战争以及公元
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东征。前者中,波斯军队担当了传播文化的主力。而“亚历山大东征时,因其老师亚里士多德对印度哲学极感兴趣,便把一些印度人待会希腊,使希腊更多地了解到
东方之源,印度哲学。” 2再加上各种其他战争带来的文化种子以及之后由于战争需要对心科学技
术的需求,不得不说战争确实为东方文化的希腊之旅出力良多。
最后一点便是旅行了。古雅典的民主政治文明世界。在其民主政治条件下,对外政策很开放。当时,在学者文人中有着到东方游历的风气。比如智者泰勒斯遍游埃及、西亚,更是
东方之源13旅居巴比伦12年,于是第一个把埃及几何学带回希腊,再如“历史之父”希罗多德,
也曾在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埃及、地中海东岸、巴尔干半岛留下足迹,在其巨著《历史》中留下了诸多记载。
二、丰硕果实中的东方影子
陈“东西对峙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好似两座灯塔,照耀着草昧未辟的西方世界。”
恒《古希腊——失落的文明》,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1年第3页历史长河中,璀璨的希腊文明拖着长长的东方影子。下面将分三类,对诸多文明果实所含的东方血脉展开论述: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及科学。限于篇幅,这里仅对语言文字进行详叙,其他两者略作介绍。
2.1语言与文字
语言是文明得以传承、交流和发展的基石。就语言角度,希腊人是指都说同一种属印欧语系语言的人。在古典时代,希腊仅是对地区的通称,而非统一国家名。“希腊人”一词最早现身于《伊利亚特》,之前曾有过阿戈斯人、达那亚人、阿卡亚人等称呼,直到“黑暗时
麦克尔。格兰特、瑞切代”,才逐步统一。“印欧语是由中亚西部平原的半游牧民族语言发展而来的”
尔:《古地中海文明》,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1988,P157。1906年在赫梯都城曾出土卷宗显示:“欧洲所有的语言以及赫梯语、卢威语(小亚细亚语)源自印欧语,而印欧语系的方言显然是史前时期
同上由爱尔兰到印度北部的移民传播的。” 这一语系中包括了古代印度的语言、拉丁族诸语、
波斯语等一些语言,显而易见,其本身便有着极多东方因素。
古希腊字母衍生于基于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腓尼基字母。“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它对周围国家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文字发展史上占有重
,背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P100 刘文鹏《古代西亚北非文明》要地位。”。“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对此也有所记录。
更直接些的证据,比如希腊文中“字母”的古词为phoinikeia,即直译为“腓尼基的物品”;再如希腊字母与腓尼基字母形状、顺序基本一致,还有很多单词仅仅是做了简单变换。“这些字母,由埃及人传给腓尼基人,由腓尼基人带到了地中海,随着埃及的草、笔、墨也陆续传入希腊,公元700年前后,希腊人开始较广泛地使用字母,至此,希腊历史真正进入有文字记
叶孟理《欧洲文明的源头——古希腊罗马文明》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42页载的时代” 。
2.2文学艺术
文学上,许多希腊文化的明珠都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原型。比如希腊英雄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分别描绘了英雄阿喀琉斯的战绩和俄狄修斯的历险,而这显然是受到了《吉尔伽美仕》的影响。其相似之处详见美国学者罗伯特.格拉夫斯的《希腊神话》,这里限于篇幅不多举例了。另外,神话作为希腊文学的另一种重要形式,也有着深深的美索不达米亚烙印,比如希腊神话中丢卡利翁的传说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洪水故事有着相似之处;再比如两者都有着上帝用瘟疫惩罚人类的主题等等。
而至于艺术,更是有着各个方面的体现。比如建筑上,“埃及的一些建筑技术、建筑物造型、装饰题材和建筑细部,由希腊建筑继承了去,通过这个关系古埃及建筑对希腊建筑也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背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P20。有过影响。”
在雕刻方面,古希腊雕刻艺术真正初具雏形于古风时期,正是这一时期,奠定了最突出的人体雕刻基础。“在埃及和迈锡尼出土的陶土佣和雕刻,在造型和表现手法上都有着明显
朱旭初<论古代希腊雕刻艺术繁荣的原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第7页。的埃及和两河流域艺术的痕迹”
在瓶画等方面,艺术方面的东方影都有所体现。这里就不一一赘叙了。
2.3哲学及科学
西方哲学的摇篮是古希腊。如前文所说,从贡献来说,小亚细亚的殖民城邦堪称希腊哲学的圣地。公元前6世纪这里产生了六位不朽的伟大哲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等。而这里是唯一同古老西亚文明有直接联系的地区。
繁荣的原丁艳平”古希
腊一些哲学理论似乎源于东方。“比如恩培多克利的”原子论“有着印度的影子,再如”婆罗门教中的一些哲学思想曾引起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兴趣和探讨,
张广智《世界文化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P169他也接受了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说“
至于科学,伟大的科学史专家萨顿曾说“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
世界文化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1年,91页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更具
体些的体现有:希腊人所用的十进制源自于埃及;著名如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的几何成果皆是源于埃及;古希腊人采用的药物和药名来自于巴比伦人;天文学方面,苏美尔人的阴历以及巴比伦7天一星期,分属日月火水木金土和划分12宫的思想都对希腊有着极大影响。
结语
“我们要研究希腊历史,就要了解古老的欧洲文化,同样地也要了解地中海文化对其的影响”
华布琳达姆.内格尔《古代的世界》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99 P77
东方的各种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中国文明等都在古希腊长出了丰硕美丽的果实。光来自东方,点亮了希腊的璀璨。
光明历史篇二:光明和黑暗
光明和黑暗
我不再热衷于在光明中寻找黑暗 而是喜欢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我曾经走在荒芜的原野之上 仰望辽阔的天空里孤独的星星 我曾经在苍莽的群山之颠 期盼遥远的东方的希望曙光 我曾经坐在奔腾的大河之畔 慨叹千年沧桑历史无情的兴衰 我曾经在多少个漫漫长夜 面对黑暗辗转反侧无眠的深思
可是现在呵
我默默的含泪挥手离去 满带着希望的和一群人 欢快的走向远方的远方 时不时的回首那些
我曾经有过回忆的地方 离它越远看到的越清晰
光明历史篇三:高三历史月考上海市光明中学
高三历史月考
第I卷(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第1至21小题,每题2分;22至27小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有一个正
确选项)
1、新航路开辟对中国和日本影响的相同之处是
A、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天主教广泛流传
C、引起了民族危机D、都遭受了葡萄牙人侵略
2、中国先进人物向西方学习科技最早出现于
A、洋务运动期间 B、明末清初
C、鸦片战争后 D、变法维新时期
3、中国和西方封建制度衰落过程中的相似之处是
A、都出现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B、都出现了反封建的宗教改革
C、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都实行过闭关锁国的政策
4、中国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之一黄宗羲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
共同之处是
A、都批判天主教会 B、都鼓吹天赋人权
C、都反对专制统治 D、都主张君主立宪
5、英国最早在中国取得租界的城市是
A、上海B、广州C、厦门D、福州
6、最能体现孟德鸠“三权分立”学说的文件是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D、1787年美国宪法
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商利益 B、清政府统治腐败
C、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D、企图变中国为商品市场
8、17-18世纪中俄两国发展趋势的最主要区别是
A、对内巩固统一——对外扩张疆域B、维持现状——改革求变
C、加强满洲贵族统治——巩固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
D、实行文学狱——发展文化教育
9、《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
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上述条文的最准确理解是
A、国王与议会商讨国家大事成为一种制度
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C、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的权力
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10、“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
A、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地位 B、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C、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D、谴责英国组织“反法同盟”
1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变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12、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表现的不同之处是
A、领导阶级不同B、人民群众参加与否
C、处死封建国君D、粉碎外国武装干涉
13、美国进行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相同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国家统一
C、建立自由国家D、消灭奴隶制度
14、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仅利”。这表明他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教会控制
C、提倡政治民主 D、提倡自由平等
15、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国内国际形势的相同点是
①国内资本主义发展②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③民族危机日益严重④完全与外国隔绝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16、普法战争所造成的最重要作用是
A、德意志实现政治统一 B、奥地利变为奥匈帝国
C、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D、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17、之所以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18、《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开设内河新航线 B、赔款白银2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深入内地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9、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基本任务是
①争取民族独立 ②实现民主共和 ③实现国家现代化 ④实现君主立宪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0、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洽维新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在面临民族危机情况下发生的
B、开办的企业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C、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都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1、对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贡献特别大的人物是
A、西门子 B、贝尔 C、爱迪生 D、法拦第
22、下列不属于19世纪末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原因的是
A、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度 B、开发西部扩大国内市场
C、获取赔款得到大量资金 D、移民涌入提供充足劳动力
23、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曾说:“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
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这表明
A、林肯同情黑人奴隶,反对奴隶制度
B、林肯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
C、林肯寻找向南方妥协的借口
D、林肯把维护统一作为解放黑奴制的前提
24、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根本原因是
A、马克思、恩格斯的天才努力 B、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暴露 D、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积累
25、法国干涉德意志统一与英国干涉法国革命,同出于
A、争夺欧洲霸权,维护本国利益 B、扩大本国领土
C、阻止革命扩展D、转嫁国内矛盾
26、“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民膏血全枯,只为
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廿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1904年,慈禧太后70岁生日,上海《苏报》撰此联,是讽刺她
①国难当头,奢华玩乐②发动政变,垂帘听政
③破坏变法,涂炭生灵④大好河山,割让租借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27、大前提: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前提:农民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
结论:中国近代农民战争都具有反外国侵略及封建统治的特点这个推论
A、大前提和小前提对,结论错 B、大前提和结论对,小前提错
C、大前提和小前提对,结论对 D、大前提和结论错,大前提对
第II卷(共90分)
二、简释题
28、1851年人类举办了首届世博会。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请为国际展览
局推荐一个合适的城市,展示当时文明成果。并作简要说明(应包括国家、城市、发明创造和影响)。
29、在世界近代史上,一个重大的科技发明或发现不仅会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请列举19世纪三个符合上述要求的典型事例,写出发明(发现)者、发明(发现)的内容及科技地位。
(16分)
30、圆明园被称为万圆之园,修建于清朝前期,后被毁。前一阶段,首都居民就是否要重修圆明园进行了讨论。请结合圆明园被毁事件,发表你的意见。(4分)
⑵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 ⑴上述表格中的工人数字集中在哪几种性质的企业之中?反映了什么状况?
⑶当时,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办厂是否合法?为什么?
三、问答题:
32、19世纪60、70年代,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对中
国来说也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请结合史实说明:欧洲历史性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历史性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33、十八、十九世纪发生的两次科技革命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深刻影响。请归
纳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四、材料解析题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871年10月16日,日本派出使团,任务是:①借政体更新,为笃
友亲善而修聘问礼。②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日本政府之目的与期望。③实地考察欧亚各洲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日本国民之方略??
大久保(日本使团成员)记载:美国富强,铁路的功绩占7/10,欧洲各国亦如此??日本欲富强,创建制铁业,并采用各种机器,此乃当前政务中最紧迫的任务。
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在宇内建立独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达。
(均摘自《外国历史大事集》)
材料2:1867年11月27日,奕诉奏称:通商各国将届修约之期,所有一切事宜必须筹备??遣使一节,本系必举行之事??惟近来中国之虚实,外国无不洞悉,外国之情伪,中国一概茫然??各处公商??蒲安臣(美国人)??权作使臣。
中国使团成员记载:始见火轮车快捷,慢者一时亦百余里,故常数昼夜,而万里即达。??技之奇巧,逾余缩地矣。然以行诸中国,则裸股肱执策绥、操舟挽辇以渡载入货者,莫不尽废其业??是故火车之不能于中国,犹清静之治不能行于欧洲,道不同未可图也。
中国使员记载:彼之实学,皆杂技之小者,其用可制一器,而量有所制者,圣人之教仁义而已,而其大用则维持夫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五伦。??非然者,一意讲求杂技,使趋势之舟车,杀人之火器,争多费巧,以为富强,遽为有用之实学哉。??外洋以富为富,中国以不贫为富,外洋以强为强,中国以不胜为强矣。(以上均摘自《走向世界》)
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中日两国的状况,评述中日两国派使出洋的目的和对待西学的态度,以及产生的影响。要求:答题应成文,限200字以内。
高三历史月考答题纸
二、简释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