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0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文化和历史篇一:世界历史与文化学习心得
世界历史与文化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非常有幸的选到了计翔翔老师的世界历史与文化,通过近半个学期的学习,对于这门课程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于课程中所教受的一些知识点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在这里就我这半个学期心得体会做一下简短叙述: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看历史往往喜欢故事性叙述,所谓的故事性叙述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学术通俗化,就是把一个原本很官方的史实用近乎调侃的方式说出来,或者说是以讲故事的语调说出来。对于那些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这些概念性的东西我们往往是选择性的忽略的,然而我们知道历史之所以值得推敲,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这些概念性的东西上,他是历史学研究上真正具有价值的东西。而世界历史与文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就非常切合这一点,他注重的并不是这些文明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突出的反而是这些文明在存在的时候所留下的灿烂文化。在我看来这样的安排不进巧妙而且也更为科学,今天我们去看影响世界的百大名人前四名中除去牛顿之外,其余全是“教主”,第一位穆罕默德,第三位耶稣基督,第四位释迦牟尼,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文化对于世界的重要性。
世界历史文化开课至今一共讲述了三个重要的世界文明古国,他们分别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我们都知道世界历史上有四大文明古国,除去我们中国,就是这三个国家了。可以说这三个文明的内容之于整个世界历史文化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先来看埃及,谈到埃及这个古文明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也许会是木乃伊和金字塔,然而他所留给人们的却远非这些地标所能概括。
象形文字、法老、宗教、神庙与金字塔,这些事物串成了古埃及文明,就如好莱坞电影《木乃伊》中所反映的,残缺了这几者中的任何一项,埃及文明都无法得到体现,这也是为什么该电影要拍摄续集的一个重要原因。
埃及之后呢是古巴比伦,一个来自两河流域的古老文明,相比于埃及,这个文明的民族构成成分显得格外复杂,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腓尼基、波斯等的人民都以两河流域为中心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就像周杰伦的歌曲《爱在西元前》中所写到的“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古巴比伦的文明就是在战火中叙写的。
进入古印度之后呢,教学的中心的就偏向于宗教了,佛教成为了整个课程的
中心,对于佛学的思想也有了个较为系统的学习,尤其是佛教与中国的联系更是重点学习的对象。就计老师所说的佛教是中国的媳妇,化世界文化为我所用,才是我们这门课程的题中之意啊!
接下来再来说一下我的收获,学习了世界历史与文化我感到一个国家的强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民族的文化之上的,一个没有完善文化体系的民族要想长久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非常困难的,中国古代有句很有名的话叫“胡运不过百年”,说的就是胡人统治不会超过一百年,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少骁勇的民族,契丹、党项、鲜卑等等,这些民族都曾一度傲视中原,然而之后为什么都消失了呢,因为他们心慕汉族的文化,将其化为己用,加之民族的融合,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了。
世界各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都不尽相同,然而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的社会中,学习各国的文化,增进彼此的联系却又是那么的迫切,因此世界历史与文化这门课程就显得更为的重要了,我们只有掌握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才能更好的与他们打交道,从而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促进民族和世界的和谐发展。
最后在就自己的学习说一些,首先对于这门课我是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的,自小我就是个历史迷,凡是和历史有关的课程都是我所喜欢的,计老师的教课方式也很和我的胃口,我有信心将这门课学好。然而在上半学期的学习中,我的学习态度并不够端正,前几次上课的时候都被老师点名了,不过我保证这只是偶然的现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绝对不会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以上便是我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对世界历史文化这门课一些浅显的认识,有不足之处,还请老师海涵。
文化和历史篇二:从世界文明看中国历史与文化特色(下)试卷90分
从世界文明看中国历史与文化特色(下) 试卷90分
1、苏美尔人是历史上两河流域早期的定居民族。
正确
2、伊甸的意思是“原野上的居住者”,亚当指“未经耕耘的土地”。
错误
3、《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
错误
4、苏美尔楔形文字中也有“伊甸”和“亚当”等词。
正确
5、古希腊人思考最多的是人与神的关系。
错误
6、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不曾中断的文明。
正确
7、十八世纪之后,中国逐渐落后,文革时期经济几乎崩溃。
正确
8、非洲及西亚地区的部落制、酋长制影响深远。
正确
9、近代以前的西方和日本,土地是可以买卖的。
错误
10、中国从春秋战国以来,地产转移十分平常,财富分化是常态。
正确
11、印欧人利用安纳托利亚丘陵上丰富的铜矿和锡矿资源,发明了降低铜熔点的铜锡合金(青铜)冶炼术。
正确
12、截至公元前500年,古印欧人各部落的迁徙浪潮逐渐开始。
错误
13、“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在北纬30度上下。
正确
14、宗教学与神学是属于人类超自然的知识。
正确
15、腓尼基字母是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
16、约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张由纸莎草制成的纸。
正确
17、为了寻找新的水源和牧场,印欧人部落开始不断向外迁徙。
正确
18、早先的印度河原生文明要比雅利安文明优越许多。
正确
19、印欧人利用安纳托利亚丘陵上丰富的铜矿和铁矿资源,发明了降低铜熔点的铜锡合金(青铜)冶炼术。
错误
20、雅利安人利用强大的军事实力,轻易击败了原生印度河文明。
正确
21、中国西周时期开始实行分封制。
正确
2
2、雅利安人是欧洲19世纪文献中对印欧语系各族的总称。正确
23、公元前1300年,因《梨俱吠陀》的编成,以雅利安文明为代表的印度古典文明就被称为吠陀文明。
正确
24、希腊文明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同时也是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
错误
25、《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的作者是海德格尔。
错误
26、“治天下者,有王霸焉,有黄老焉,有孔墨焉,有申商焉,此所以异也,虽经纬殊制,救弊不同,然康济群生,皆有以矣。”此话出自《计然》。
错误
27、《史记》、《汉书》中的“大月氏人”指的是塞种人。
正确
28、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两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古巴比伦文明。
正确
29、狮身人面像与金字塔遗址和文物代表非洲文明。
正确
30、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31、下列人类文化成就与古代印度相关的是( )。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32、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被誉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的是( )。
阿拉伯人
33、在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了促进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阿拉伯人
34、西汉和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机构最大的变化是( )。
出现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
35、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 )。
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36、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
原始社会后期
37、下列关于两汉时期选官制度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察举是两汉选用官吏的主要途径
征召是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
汉武帝建立起的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
西汉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和征召等
38、东汉时期,选官制度逐渐发生变化,逐渐以门第族望为主要依据,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地方豪强势力强大
39、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
40、我国古代一整套赋税制度形成的标志是( )。
西汉编户制度的施行
4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
文字的发明
42、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43、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
克己复礼
44、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45、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 )。
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46、下列思想中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范畴的是(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7、秦朝和西汉的主流思想分别是( )。
法家、儒家
48、封建儒学不断发展,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核心是( )。
君权神授
49、在世界范围内,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是( )。
中国
50、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具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是( )。
罗马教廷
51、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在政治上的相似之处是( )。
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52、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随后,吴、越登国国君也相继称王。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
分封制的动摇
53、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宗法制
54、“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分封制
55、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
秦朝
56、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中央集权
57、下列职官或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财政的是( )。
明朝承宣布政使司
58、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嫡长子继承制
59、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60、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其实质是要( )。
维护奴隶制度
61、下列有关阿拉伯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创立了伊斯兰教
创作了文学名著《天方夜谭》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了积极作用
6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63、在我国,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着各具明显特征的不同区域文化,主要是因为( )。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64、中国从春秋战国以来就实行( )。
编户齐民制 中央集权制
65、“上古亚非文明”主要是指( )。
古代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66、下列文明成果属于东方文明的是( )。
阿拉伯数字 《一千零一夜》
67、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使用也直接促进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阿拉伯
文化和历史篇三:历史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中国历史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历经沧桑的文明古国,上下近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他们产生、发展形成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以往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表现形式,也是现有中国文化的源头。
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无尽的财富。当今,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文化资源也成为人们了解探究历史文化的最重要的工具,并且广泛被旅游业所运用,那么中国历史文化与旅游有何渊源呢,我们还要从多方面看待这个问题。
一、旅游活动的文化属性??
从政治文化角度上讲,旅游活动是以人员流动和交往为特征,涉及政治,经济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旅游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旅游者也通过旅游传承交流着不同地域间的文化,而且,也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改变和某一地域的文化。
二,旅游资源的文化含量??
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是指由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
的范畴。如今,别旅游业所开发利用的绝大部分资源都具有文化的属性,如历史遗留下的各种人文景观、文化传统、体育娱乐等。另外,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三,旅游者的文化本质
一方面,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
另一方面,不同的地域文化也使得人们所了解和趋向了解的物质及精神事物的差异。具体的来讲,旅游者与中国历史文化的关系更主要得表现在对旅游目的地得选择上。旅游客流的特点表现在旅游者往往较多的流向:
(一)地域较近;
(二)风景名胜区和政治经济中心;
(三)具有某种特殊关系的两国或地区之间。
由于文化具有地域性,差异性,人们在选择旅游目的的时,往往会考虑自己的爱好、对目的地的认知、旅游目的和便利程度等方面。这除了景区本身的文化性质以外,还包括旅游者的文化程度和偏好。例如:宗教朝拜旅游,科普教育类旅游,探险旅游等。
四,旅游经营者及相关行业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所以说,在旅游活动中,无处不存在着历史文化的痕迹。同时,旅游活动利用着历史文化,也传承和发扬着历史文化。二者密不可分,一起携手共同发展。
母慧蓉200940802176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