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规划
发布时间:2017-02-0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篇一: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浅析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传统风貌与发展要求之间的关系成为城市改造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传统风貌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城市景观、文化、交通等各个功能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国于1986年正式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政策,并为了将这些历史文化名街有选择、有步骤的介绍给国人,展示给世界,于2008年起,先后举办五届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先后评选出如北京国子监街、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南大街等历史文化名街。
上世纪80年代起,全国上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活动,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工作长期的重心之一,但对其研究和实践多从街区的商业形态、交通格局、邻里关系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开展,常忽略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形态。 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列工程,不但涉及规划设计同时也包含法规管理,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方面的先进经验,并总结国内在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构成与内涵,规划设计的内容与原则做一个初步探讨,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2.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构成要素
2.1历史遗留景观
历史遗留景观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
物质景观指客观存在的景观,包括街区中的历史遗存建筑、历史特色要素、街区空间格局以及天际线景观等。非物质景观是指能够反映街区独特历史文化内容的景观,包括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民俗礼仪等。历史遗留景观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城市的文化精神,对城市的过去与现在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街区中的遗存建筑和历史特色要素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单元,他们的形态风格是不同时期,不同建筑材料以及不同风俗习惯的反映,是历史的演变及文化的沉淀。山西省晋中平遥县南大街,又称明清街,街道两侧的店铺具有明清风韵,全长750多米,沿街建筑考究,雕刻和绘画手法细腻精致,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涤荡,古风犹存(如图1)。
生活习俗和民俗礼仪反映了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地域性,构成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特殊性,同时对景观的发生发展也具有约束性和引导性。
2.2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包括地形、水体、植物以及天象等,它们是景观起源的基础,不可更改且十分珍贵,使得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
图1 山西平遥南大街古风犹存
不同的地形条件为城市结构增加了多样性的景观和美学价值。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地形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平遥城内地形也是南高北低,中间高四周低。平遥城四周的村庄都高于城里,为防止低凹地势遭受洪水袭击,高大完整的城墙在古时除了可防御外敌,还有防洪的功能。而放到现代,历史的沉淀斑驳了城墙,反而使之又承载了一部分景观功能。又如丘陵山区、地形变化大,具有动态的景观特性。建于丘陵地区的历史城市往往拥有生动的环境景观,城市轮廓线连续且丰富。
水体是自然景观中最为生动的元素之一,有静水和动水两种类型,它们营造的独特氛围赋予历史文化街区以灵魂。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水街是龙川河流经村中的地段,两岸民宅鳞次栉比,是典型的徽州古村落枕山面水的格局,胡氏族人因以两岸河堤为街,故俗称其为“水街”(如图2)。
图2 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水街
植物是园林景观中有生命的题材,其本身具有四季景观。植物在历史文化街区中主要存在于街区周边环境及历史街区园林中,其作用不仅是体现街区景观的生态美,同时也能柔和硬质景观,体现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和谐美。此外,经历百年风雨依旧繁荣生长的单体植株更能作为一处独立的景观节点来突出出街区的历史久远。
2.3“新景观”
历史街区的传统景观已经出现衰败落寞的迹象,我国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但出台相关的保护政策,同时为修复景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改善南大街的居住和旅游环境,按照外故内新的原则,平遥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街区景观明显改善:实现了排水设施全部入户,街面清爽无杂物,装设仿古式路灯,沿街铺面的广告牌匾统一悬挂为具有明清特色的古式幌子,每个铺面铺面前悬挂了仿古灯笼,摆设盆花。修缮沿街墙面,从新铺设街面硬化(如图3、4)。
图3 修缮前的山西平遥南大街 图4 修缮后的山西平遥南大街
旅游行业的兴盛促进了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和环境整治工作,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景观压力。随着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街道铺面以及典型民居都面临着“建设性的破坏”。例如,居民对其自身的传统民居进行现代化设施的改造和装修;一些民俗客栈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安装空调等现代化设施;小商小贩的遮阳伞随处可见等等。这些有严重影响了古城风貌的整体性和原真性(如图5)。
图5 历史文化街区中乱摆的遮阳伞和车辆
2.4农业景观
农业景观主要存在于城镇乡村的历史文化街区中,表现形式有二,一种是历史街区周围的田园风光,一种是城内建筑衰败后的用地退化为农业生产用地之后而形成的农业
景观,这种景观与城镇历史遗存共用一套城市网格,存在于历史街区的秩序中,是对历史街区肌理的补充,其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功能性。
3.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分类
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景观分类是为了全面认识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不同特性,从而把握形成其特性的相关因素,并在历史街区修缮和保护过程中,以这些充分理解这些因素为原则,再现古街风貌。对于历史文化街区,选取不同的依据可以进行多种划分形式。
按照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使用功能可分为商业型、居住型、文化教育型、码头客运型、工业型。北京国子监街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古老街区集中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并以其优雅、宁静、庄严、神秘的环境和风度的历史人文内涵,成为北京一处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型景区。
按照观察者所在位置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可分为远景、中景、近景。
按照观察者本人的观察方式又可分为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天津五大道是天津异国风情区的代表,更有“天津小洋楼”的代名词。其中,睦南道长2.08公里,道路两旁绿树掩映着风情各异的小洋楼,漫步其中,使人感到路、房、树的空间尺度恰到好处。
4.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基本特性
4.1时代性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时代性不仅表现在建筑风格、建筑材料、空间格局、空间肌理等方面,同时,与近些年来全国流行的仿古园林景观不同,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还自带时代感属性。因为历史文化街区有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景观,观察者的感官感受是厚重而真实的,不是仿古园林景观单纯的视觉享受。
4.2地域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差别直接导致园林景观差异。南京市高淳区淳溪古镇西南部的高淳老街,是淳溪古镇最重要的中心街区,它是纵横相交、完整分布的临河型街区,街区面积小,明清建筑密集,傍水而列,粉墙青瓦、飞檐翘角,配上精美的砖木石雕和传统的书法牌匾,古朴典雅(如图6)。同为商业型的历史文化街区,哈尔滨中央大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景观视野宽阔,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历史上哈尔滨时尚繁华的大都市景象(如图7)。
4.3叠加性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其在修缮和维护的过程中,都不可能完完整整的保持原貌,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新的人为景观和人文气息,而这些都终将叠加在这历史文化街区景观之中,成为后世眼里的景观特色。
图6 高淳老街精致秀气 图7 哈尔滨中央大街宽阔华丽
5.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现存问题
历史文化街区是展示城市历史、人文景观特色的重要场所,是能够诠释历史故事的民俗民风民情的城市空间。当古时的商业价值、居住价值逐渐因其厚重的历史感而被旅游价值、景观价值所取代,就不得不考虑其景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改善。
5.1历史遗留问题
商业型和生活型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其历史功能局限性,普遍缺少可供行人休息的空间和,缺乏具有生命力的园林植物景观。动态景观丰富,静态景观单一。节点景观稀缺,不似传统园林景观的起承转合。
5.2修缮新建过程中存在的遗憾
修缮过程中没有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错误的使用不相宜的景观元素,破坏了历史街区的原真性。或者采用连续大规模使用单一景观元素,使得街区景观单调无趣。例如山西省晋中平遥县南大街的地面铺装单调统一,毫无生气,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象征意义和导向作用以及背景作用。另外,由于不规范的周边用地建设或者当地居民私自翻新建筑,破坏了原始的街区空间天际线景观,十分可惜。
5.3公共空间被占用
旅游业的快速兴盛给不少历史文化街区带来了商业契机,
同时也由于服务设施、接纳能力还未跟上旅游业发张的脚步,导致部分景区内路内空间及沿街的开场公共空间被占用、挪作临时摊位、杂物摆放和机动车停车,公共空间资源被占用,给全线浏览交通及其设备摆放带来了较大的困难。6.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规划设计
6.1规划设计原则
(1)合理定位
上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分类,可以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帮助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做一个合理的定位,要做到充分调查研究,深入了解街区历史,发掘潜在景观因素,在
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篇二:城市中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规划
浅析城市中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规划
摘要:随着当今国内市场经济繁荣和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中心的历史街区如何把脉和重塑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惠州市惠阳区淡水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为例,在现状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护与更新策略。 关键词:淡水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历史街区是在城市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记录着一座城市及其社会的生活状态与文化特征。这种记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风貌,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城市宝贵的财富。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历史街区迫切地需要加以更新,即在保护街区历史文化信息的前提下,改善建筑质量,整治空间环境,使历史街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以传承发展。
一、惠州市惠阳区淡水老城历史街区概况
淡水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惠州市惠阳区淡水镇,南起崇雅路,北至东门街,西起淡水河,东至白云五路,总面积约76.7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约41.2公顷。
淡水老城街区是东江流域最繁华的商业集镇之一,保留有清代及民国时期的街巷格局和商品交易专业街道,以及集中成片的客家民居、宗祠建筑群等,较完整地体现了惠州古老集镇的风貌。早在远古时期,就有先民们在淡水河边渔猎耕织,繁衍生息。晋时已有圩集。清朝时期,淡水发展成多功能集镇,设立“司署”和盐大使,形成猪行街、大鱼街、米街、灯笼街等商品交换专业街道,并筑成
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篇三: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发布日期:2009-10-19
一、 总则
为了指导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促进历史街区的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在保护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各项建设工程,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保持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经济活力,特编制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指导,按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制定,符合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要求。
二、规划范围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北至盐阜路,南到文昌路,西临国庆路,东至泰州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77.54公顷。
2、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是东关街两侧文保单位、传统风貌建筑较为集中,空间格局保存完好,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用地面积为32.47公顷。
二、 规划原则
1、 保护的原则
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对规划范围内的文物古迹、街巷格局和传统风貌进行保护、维修和修缮;整理、挖掘和保护本地区非物质性遗产;保护和延续维持规划区的居民生活、传统商业和手工业。
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对文物古迹、传统风貌建筑及各种历史要素,研究鉴别予以保护;对新建建筑在对本土建筑文化严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
保护历史真实共存性的原则——对规划范围内不同时期和风格的历史遗存和景观,根据其价值大小同样重视与保护。
2、 发展的原则
推动地区复兴的历史街区:功能提升原则——对本地区的功能定位需要满足经济振兴的需求,从而实现地区的功能提升。
迈向持续发展的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本地区的功能定位在营造现代生活系统的同时,应当充分延续地方性的历史文化传统。
追求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街区:社会和谐发展原则——对传统功能进行合理置换,使传统功能的延续与新功能的发展相协同。
三、 规划目标
为今后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控制管理的法律依据和工作框架;
为规划区确定未来可以整合进扬州市发展进程中的合理目标;
为规划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功能与内容。
四、
工作重点
保护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明清及近代传统建筑风貌;保护并延续街区所留存的街巷空间格局、历史文化信息和生活气息;在保护的前提下有序更新,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发挥街区特色与优势,实施传统商业、城市旅游和文化经营的重新定位,充分展现街区所包涵的遗址文化、名人文化、园林文化、书香文化、商业文化、女性文化、近代工业文化的浓郁的地方传统文化氛围,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街区 历史文化 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 商都历史文化区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