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0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乌鲁木齐的历史篇一:2015年乌鲁木齐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5年乌鲁木齐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第I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从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资料来看,以吐鲁番 地区为代表的唐代西域女子服饰具有中原文化的特色。这说明

A.唐朝政府对西域地区实行有效的行政管辖B.西域与内地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C.中原文化在西域的影响广泛D.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繁荣兴盛

2.在反对民族分裂和维护祖国统一过程中,发生在清代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 ②册封渥巴锡为“卓里克图汗” ③设置伊犁将军 ④在新疆建省

(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乌鲁木齐的历史)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①③②④

3.近代以来沙俄加紧对新疆侵略,通过军事威胁、外交讹诈等手段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

①中俄《瑷珲条约》②中俄《伊塔通商章程》

③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④中俄《伊犁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

4.小徐的爷爷生活在乌鲁木齐,当地人都称他是个“活历史”。老人经常给人们讲他爷爷带领乡亲们同清军一起抗击侵略者“一炮成功”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反映的应该是

A.康熙平定噶尔丹战乱B.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伊犁军民抗击沙俄的斗争

5.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支鹰、洋人怕的红头军。”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D.五四爱国运动

6.在某校八年级(8)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列李伟同学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 1934年重阳节,在贵州石阡县困牛山,百余红军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宁死不当俘虏,飞身跳下70多米的山崖壮烈牺牲。这一壮举发生在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 B. 第五次反“围剿”时

C. 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时 D. 遵义会议召开后

8.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对这一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较早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9.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朱立伦表示,达成两岸的“九二共识”是双方合作交流的基础。“九二共识”指的是

A.两岸就开展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B.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两岸就“不以政治分歧影响、干扰经济合作”达成共识

10.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共和国历史上,首先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科技成果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核爆炸

C.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洲际导弹核武器

11.某历史学家参观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时,解说员指着一个黑色大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此“法典”来源于

A.古代埃及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12. 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资

产阶级要求,又开启了近现代法制的先河。下列对三部文献评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②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③都确立了共和政体④都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D.②④

13.下列各项发明中,属于德国最先发明的交通工具是

A B C D

14.近两年“中国流行语”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有“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词句。如果在1921年的苏俄有“年度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能上榜的是

A.十月革命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成立D.“一五计划”

15.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的战争是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第四次中东战争 D.科索沃战争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识图题(15分)

16.读图并回答问题。

图一 日军占领沈阳图二 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 图三 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 图四 日本投降仪式

(1)图一反映的事件与日本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东北

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著名领导人是谁?(2分)

(2)图二反映的事件与图一反映的事件相比,中国的抗战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起来的统一战线是什么?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指的是什么?南京失陷后,国民政府“战时的陪都”在哪里?(4分)

(3)图三反映的事件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国际反法西斯力量走向联合共同签署的文献

是什么?写出1945年为尽快打败法西斯召开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名称以及苏联后来根据该会议决定采取的军事行动。(5分)

(4)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关于“调休放假”的通知中规定:今年9月3日全国放假1

天。根据图四,请你简要说明理由。(2分)

(5)“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谈谈你的认识。(2分)

三、材料问答题(15分)

17.“一带一路”战略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1)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版图的标志是什么?图中大秦指的是当时哪个国家?古代丝绸之路

的开通对东西方有何影响?(3分)

材料二 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13世纪时,有本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书名是什么?15世纪开辟了绕

非洲大陆前往印度航路的是哪个国家的航海家?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交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3分)

材料三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出席“亚非国际”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是谁?他提出了什么方针?会议的圆满成功

有何意义?(3分)

材料四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4)1993年这个“共同体”又叫什么?对西欧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在

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你认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3分)

材料五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5)此次会议通过了什么?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国家制定“一带一路”战略目的的看法。

(3分)

2015年乌鲁木齐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参 考 答 案(60分)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二、识图题(15分)

16.(1)九一八事变;(1分)杨靖宇。(1分)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1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平型关

大捷;(1分)重庆。(1分)

(3)美国对日宣战;(1分)《联合国家宣言》;(1分)雅尔塔会议;(1分)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2分)

(4)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分)

(5)认识: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力量为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给予支持和帮助。(2分)

三、问答题(15分)

17.(1)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立;(1分)古罗马;(1分)促进了东西方

的政治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或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1

分)

(2)《马可·波罗行纪》;(1分)葡萄牙;(1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1分)

(3)周恩来;(1分)“求同存异”;(1分)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

合作。(1分) 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

(4)欧盟;(1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1分)经济实力。(1分)

(5)《上海共识》;(1分)

看法: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促 进共同繁荣。(2分)

乌鲁木齐的历史篇二:新疆的历史与发展

新疆的历史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零零三年五月·北京

目 录

前 言

一、 新疆自古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二、 多种宗教在新疆并存与传播

三、 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治理

四、 “东突厥斯坦”问题的由来

五、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经济的发展

六、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的进步

七、 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八、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宗教信仰自由

九、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发展和作用

十、 国家对新疆发展的支持

结束语

前 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陆地边境线5600公里,周边与八个国家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据2000年统计,新疆人口为1925万人,其中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为1096.96万人。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从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开始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新疆各民族人民团结协作,努力开拓,共同书写了开发、建设、保卫边疆的辉煌篇章,新疆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新疆自古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在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新疆居民的族属,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开始才有明确的记载,当时主要有:塞、月氏(音:肉支)、乌孙、羌、匈奴和汉人。

塞人,原游牧于东起伊犁河、楚河流域,西抵锡尔河地区。因被月氏排挤而西迁,一部分退至锡尔河北岸,另一些南下帕米尔,散居各地。月氏人,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期活动于河西走廊到塔里木盆地的广大地区,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之际最为强盛。公元前176年前后,受匈奴的攻击,被迫向伊犁河流域迁徙,驱走那里的塞人而居其地。乌孙,最初活动于河西走廊。秦末汉初,受月氏人的攻击而依附于匈奴,后在匈奴的支持下,袭击月氏人,并将其逐出伊犁河流域。 羌人,最初活动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一部分羌人经河西走廊,沿祁连山、昆仑山向西迁徙,从而在新疆留下了足迹。匈奴人,主要是在公元前176年前后进入新疆的。汉人,是较早进入新疆地区的民族之一。公元前101年,汉朝军队开始在轮台、渠犁等地屯田,后来扩大到全疆各地,各屯田点成为汉人进入新疆后最初的分布区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或为官、或从军、或经商,进入新疆的汉人连续不断。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时期,是中国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迁徙往来频繁,又有许多古代民族进入新疆,如柔然、高车、哒、吐谷(音:玉)浑等。柔然,是北方草原古老民族东胡人(中国古族名)后裔,五世纪初兴起于蒙古草原,公元402年建立了强大政权,同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争夺西域。高车,亦称敕勒、铁勒,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及

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公元487年,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与其弟穷奇率所属十余万部落(户)西迁, 在车师前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西北建立高车国。哒,起于塞北(古指长城以北地区),五世纪末东进塔里木盆地,南攻月氏,建立政权,并越过帕米尔高原,曾一度控制南疆部分地区。吐谷浑源于鲜卑(中国古族名),四世纪初自辽东(泛指辽河以东地区)西迁,逐渐控制了今甘南(甘肃南部地区)、四川和青海地区的氐(中国古族名)、羌等民族,建立政权。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时期,突厥、吐蕃等古代民族对新疆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突厥是公元六世纪到八世纪活跃于中国西北和北方草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公元552年突厥首领土门打败柔然,以漠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为中心建立政权,尔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为争夺汗权争斗不休。八世纪中叶,东、西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六世纪末兴起于青藏高原,占领青海后,开始与唐朝争夺西域。公元755年,中原地区爆发“安史之乱”(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大批驻守西域的唐军调往内地,吐蕃乘机占领南疆及北疆部分地区。

公元840年,大批回鹘人进入新疆。回鹘,原称回纥,是铁勒(中国古族名)诸部之一。最初活动于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后迁居土拉河北。公元744年,发展壮大了的回鹘于漠北建立政权,并两次出兵帮助唐朝中央政权平息“安史之乱”。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因自然灾害侵袭、统治集团内讧及黠戛斯(中国古族名)的进攻等原因而崩溃,其部众大部分向西迁徙。其中一支迁往今吉木萨尔和吐鲁番地区,后建立高昌回鹘王国;还有一支迁往中亚草原,分布在中亚至喀什一带,与葛逻禄、样磨等民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自此,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受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统治,当地的居民和西迁后的回鹘互相融合,这就为后来维吾尔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124年,辽朝(公元916年—1125年)皇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征服新疆地区,建立西辽政权,一批契丹人(中国古族名)由此进入新疆。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率军进入新疆后,把他征服的地方分封给其子孙。回鹘人进一步同化、融合了部分契丹人、蒙古人。

瓦剌,是明代(1368年—1644年)对漠西蒙古的总称,初分布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后不断向额尔齐斯河中游、伊犁河流域扩展。十七世纪初,逐渐形成了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准噶尔占据伊犁河流域,成为四部之主,并统治南疆。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清朝(1644年—1911年)政府为进一步加强新疆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达斡尔)等族官兵驻防新疆,他们成为新疆少数民族中的新成员。以后,又有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移居新疆。至十九世纪末,新疆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共1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形成了新的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

二、多种宗教在新疆并存与传播

新疆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早在伊斯兰教传入前,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多种宗教,就相继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新疆,与当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一起在各地流传。伊斯兰教传入后,新疆不仅继续维持了多种宗教并存的局面,而且又有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传入。

在外来宗教传入以前,新疆的古代居民信仰本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及由原始宗教发展而成的萨满教。至今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都还程度不同地保留着原始宗教和萨满教的观念及遗俗。公元前四世纪前后,产生于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即中国所称之祆教(俗称拜火教)经中亚传入新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祆教流行于新疆各地,吐鲁番地区尤为盛行。当时的高昌政权专门设置了机构和官员来加强对祆教的管理。新疆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历史上曾信仰过祆教。

公元前一世纪前后,产生于印度的佛教经克什米尔传入新疆。不久,佛教就在各地统治者的大力推行下,发展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佛教鼎盛时期,在塔里木盆地周缘各绿洲,佛寺林立,僧尼众多,还形成了于阗、疏勒、龟兹(音:秋词)、高昌等著名的佛教中心。新疆佛教在造像、

绘画、音乐、舞蹈、寺院和石窟建筑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丰富了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

公元五世纪左右,中国内地盛行的道教随着汉人的不断到来传入新疆。但是传播范围不广,主要盛行于汉人比较集中的吐鲁番、哈密等地。直到清代,道教才传播到全疆各地。

公元六世纪前后,摩尼教由波斯经中亚传入新疆。九世纪中叶,以摩尼教为国教的回鹘西迁新疆后,促进了摩尼教在新疆的发展。信仰摩尼教的回鹘人在吐鲁番地区建造寺院,开凿洞窟,翻译经典,绘制壁画,弘扬摩尼教教义和文化。在摩尼教传入前后,景教(基督教的早期派别聂斯脱利派)也传入了新疆,但早期传播不够广泛。到元朝(1206年—1368年)时,才因为大量回鹘人接受景教而兴盛起来。

九世纪末十世纪初,伊斯兰教经中亚传入新疆南部地区。十世纪中叶,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发动了对于阗佛教王国历时四十余年的宗教战争,于十一世纪初灭亡于阗,把伊斯兰教推行到和阗地区。十四世纪中叶起,在察合台汗国(蒙古成吉思汗二子察合台在西域建立的藩属国)的强制推行下,伊斯兰教逐渐成为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维吾尔人、哈萨克人、柯尔克孜人、塔吉克人等信仰的主要宗教。十六世纪初,伊斯兰教最终取代佛教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成为维吾尔等民族信仰的主要宗教后,原来主要由这些民族信仰的祆教、摩尼教、景教在新疆随之逐渐消失,但佛教、道教仍然存在。从明朝起,藏传佛教还有了重大发展,成为与伊斯兰教并列的新疆两大主要宗教。十七世纪后期,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借助藏传佛教的力量,消灭了自己的政敌黑山派和卓势力,并灭亡了叶尔羌汗国(蒙古察合台汗后代于1514年—1680年间以今莎车为中心建立的地方政权),足见当时藏传佛教势力之大。大约从十八世纪起,基督教、天主教相继传入新疆,佛教、道教和萨满教也有了较大发展。这些宗教的寺院、教堂遍布天山南北,有些穆斯林甚至改信了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乌鲁木齐的历史篇三:介绍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旅游景点:新疆大、美、奇、绝、多

长期以来,魅力新疆给人以神圣、神奇、神秘之感,强烈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勤劳的新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自保持着独特的文化习俗和民族风俗,创造了许多绚丽多彩和不朽的历史文化;漫长的丝绸古道上留下众多丰厚、灿烂、辉煌的古文化遗存,其历史之悠久,数量之众多,民族之广泛,实为世界之罕见。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新疆指出:“要把新疆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的旅游胜地!”近年来,新疆已成为中国西部一个“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独特,其总体特征表现为:总量大、类型全、组合优、前景好。新疆旅游资源的特点,我们可以用“大、美、奇、绝、多”来概括。

“大”:面积大,新疆位于中国西部,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这里有浩瀚无垠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33.7万平方公里;有一望无际的将军戈壁、十里风区戈壁等大戈壁;有巍峨壮美的一号冰川、“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山等大冰川;有翠绿如茵的那拉提草原、巩乃斯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博乐大草原;有苍翠茂密的天山、阿勒泰山、阿尔金山等原始大森林;还有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中国第二高峰—托木尔峰、中国海拔最低点—吐鲁番的艾丁湖等许多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

“美”:新疆自然风光美丽迷人,四季充满着诱惑,有人间净土--喀纳斯景区、传说中的瑶池胜地——天山天池、油画中的仙境—赛里木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仙境—巴音布鲁克天鹅湖、世界屋脊上的七彩变幻湖—卡拉库里湖等自然生态的美景;特别是新疆各民族勤劳质朴、心灵美。美丽的新疆姑娘、充满美感的新疆歌舞、让人垂涎的新疆美食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奇”:到新疆旅游可以观赏到举世闻名的雅丹地貌、风蚀蘑菇、洞穴、硅化木、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等奇特景观;到新疆旅游你更会赞叹吐鲁番交河古城的独特、阿勒泰神钟山的庄重、博乐怪石沟的神奇、克拉玛依魔鬼城的神秘、乌苏泥火山的奇异、温宿大峡谷的震撼。“绝”:新疆具有中国最干、最热、最冷和温差最大的极端气候,吐鲁番的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经历了千年的风雨,至今还再灌溉和滋润着中国海拔最低吐鲁番盆地,孕育出中国最甜的葡萄、哈密瓜。除此之外,新疆还以瓜果之都、天马之乡、金玉之邦和地毯丝绸王国的美名而享誉海内外。

“多”:一是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拥有17个对外开放口岸,是我国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一个省区。二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和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主体民族13个;三是自然保护区多:有天鹅、野马、野骆驼、北鲵、天山云杉、小叶白蜡等20多个珍贵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四是新疆有储量丰富的各类矿藏、自然等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棉花等。

新疆各类地形兼备,地质结构复杂,江河湖泊众多,旅游气候多样,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多彩多姿。依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表明:新疆现有各类旅游景区(点)1171处,分别归入67个基本类型,占全国分类系统类型总数(74个)的90.5%,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冠,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旅游资源宝库”。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文化底蕴厚重的人文景观以及浓郁质朴的民俗风情,形成了丰富多样、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旅游资源。书写了新疆“三千里大漠风 五千年西域情”的壮美画卷,无不令中外游客神往而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新疆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新疆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一条经贸之路、友谊之路,是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纽

带,在新疆境内的丝绸之路分为北道,中道,南道三条线路,经过多年的旅游建设,已形成了三条丝绸之路主题旅游环线。目前,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以“五区三线”为重点,以“新疆十大精品旅游线路”为骨干,新疆的丝绸之路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文物古迹游、冰雪风情游、红色旅游、边境游、探险游、自驾车游、乡村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为中外游客提供了多种选择的空间。

乌拉泊古城

坐落在乌鲁木齐市区南郊约10公里处的乌拉泊古城,是乌鲁木齐的古老历史的一大实物见证。这是现今乌鲁木齐市已发现的—座时代最早和保存最完好的古城池,距今至少已达千年左右。古城颇具规模,气势不凡。其南背倚天山,东扼通往吐鲁番和南疆的必经要道天山白杨沟口,位居要冲。古城略呈方形,周长逾2公里。城墙为土城夯筑,现留残高尚达7米左右。四个城角处尚存方形角楼遗迹。每面城墙都分布有较密集的凸出墙身的马面,城墙中都则开有瓮城门(北墙瓮门稍偏西)。这些都表明了这座古城当年所具有的军事职能。在古城内,又以三道夯筑土墙将古城一分为三,隔成东北、西北和南面三个子城。有的子城也开有瓮城和角楼。在南子城内,还保留着一处已被破坏的夯筑土台,可能是当年一座重要基址。古城内到处散布着大致为唐、宋时期的陶片,也曾出土过少量元代瓷片。附近的农民还从古城内拾到过许多清代各朝的圆形方孔铜钱,其中乾隆到光绪各代都有。通过这些不同时代的遗物,可以想见这座古城曾经历了千年的历史沧桑。有人认为它应当就是唐代丝绸之路北道重镇轮台城,但也有人持否定意见。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乌拉泊古城是现已发现的乌鲁木齐市辖境内时代最早和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城。而它离市区又如此之近,可以说是乌鲁木齐市的滥觞,因而对研究乌鲁木齐城市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也是人们在乌鲁木齐访古中不虚一行的重要古迹。

乌拉泊古城的发现,固然是研究当地历史的重要依据,然而要说到乌鲁木齐近郊区范围以内的开发和发展史,则远远不能到此为止。近年来在它附近的乌拉泊水库区的古墓葬的发掘,以最新的考古资料表明,早在古城活动期以前千年左右,即相当我国战国时期,这一带就已经居住着较多的人群,有了较为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了。这些人群是根据现有考古资料所能肯定的乌鲁木齐近郊区范围内最早的先民。遗憾的是,由于水库的兴建,他们的居住遗迹已沉沦于水库之底而难以寻觅了。幸而至今仍保存在附近较高台地上(这些台地在蓄水盛期也难逃覆没的厄运)的坟茔仍能给人们以历史的信息,使我们可以确信在离这片墓地不远的平坦低洼地区,曾经有过人类的定居点,有着村落和房舍。

根据考古工作者已发掘到的实物判断,当时这里的先民们从事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活动,但也有了比较发展的粮食种植业。陶器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器皿,同时也发现了金耳环、铜镜、小铁器等,说明当时除制陶业外,还有金、铜、铁器的简单手工制作业。墓葬中出土的两面铜镜,一完整一残存。完整的一面,形制与伊犁河流域同一时期的古墓葬出土铜镜相似;残存的一面,从形制判断,很可能为内地输入的汉式镜。这些现象表明2000年前的乌鲁木齐和内地、伊犁等地,确已存在着经济文化的联系。乌拉泊古墓群的发现,把乌鲁木齐近郊区范围内的历史,确凿地引向了2000多年前的古代,给人们提供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一些崭新的物证,诚为研究新疆历史的又一重要参考资料。

水磨沟游览区

在乌鲁木齐市东郊5公里处。为一长达1公里许的狭长山谷。1907年清朝官衙利用山谷水力兴建磨坊磨面粉,故得名。

这里碧树浓荫,百泉喷涌,古木参天,是乌鲁木齐著名的风景区。清光绪年间首任巡抚潘效苏,称这里的喷泉为慕圣泉,并撰文刻石立碑。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被慈禧太

后流放到新疆的载澜曾在此建萧曹亭,之后军方在此建造水磨,加工军需产品,风景遭到极大破坏。解放后,广植花木,建造凉亭,架设小桥,开辟游艺园地,已成为清幽秀丽的游览胜地。

水磨沟内有大小涌泉数十处,积流成溪,溪水清澈,自南向北奔腾而下,终年不竭。两岸古木参天,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尽被浓荫掩蔽。山坡上新擘公园树影婆娑,花圃溢香凡致清幽典雅,与其他公园相比,真是另一番洞天,别一番情趣。沟后北端有温泉,水温恒定在摄氏28—30度,含氡、硫化氢、锌、钾、钠、镁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和防病的化学元素,古人将其视为健身骨、治百病的“圣水”。1982年这里新建温泉按摩理疗医院,每年要接待上万人次的理疗者。

水磨沟独特的游览条件和温泉理疗对国内外游客产生了不可抗拒的魅力。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要,近年来又新建了温泉浴池、亭台楼榭、饭店宾馆等游览服务设施,命名水磨沟一崛而起,成为当今乌鲁木齐市内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

北庭古城

北庭古城,当地人称“破庙子”,位于乌鲁木齐东北约160公里,南距吉木萨尔县城约12公里。这里古时是丝绸之路天山北路的政治、军事、交通和文化中心,汉时称为“金满城”,突厥时称“可汗浮图城”,唐代为庭州,后来置北庭都护府。明代中叶毁于战乱。古城规模宏大,分内外两城,如一个巨大的“回”字。内外城均有角楼、马面和护城河。外域周长约5公里,内城约3分里。城内昔日的衙署、塔庙、街市依稀可辨。

红山游览区

红山是乌鲁木齐的象征,位于市中心,呈东西走向。山头如雄狮静卧,山脊似长龙蜿蜒。山体由紫红色的砂岩构成,故名红山。山上有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汉白玉 全身雕像,大型招待厅“龙泉阁”,令全市景致尽收眼底的“远眺楼”,大雄宝殿,登山缆车等景观。

红山位于乌鲁木齐市中心红山公园内,是乌鲁木齐繁荣发展的象征,它气势雄伟,形态壮观,就像一条头西脚东的巨龙一样昂首屹立在乌鲁木齐市市区中心。

红山因山体颜色呈红褐色而得名。山体长1.5公里,宽约1公里,呈东西走向,最高点海拔910米,相对高度约400米,其紫红色沙岩为距今约2.5亿年前大陆环境下沉积形成。原来的乌鲁木齐河,浩浩荡荡地流经红山脚下,河的北岸是海拔910米、峭壁绝崖、飞红溢丹、巉岩兀起的红山;南岸是层峦叠嶂、巍峨挺拔的雅玛里克山。然而,时至今日,此处壮观的乌鲁木齐河变成了宽阔的河滩公路,历经200多年风风雨雨的红山“镇龙宝塔”巍然无损。

传说远古时代从博格达山上的天池里跑出来一条赤色巨龙,在这里被王母娘娘追上后拦腰一剑砍断,后来,在被砍断的两段红色巨龙处,各形成了一座山,西边的那一座被称为雅玛里克山,东边的就是红山,宝剑变成了乌鲁木齐河。尽管这是传说,但是从航空勘探所拍摄的地形照片上观察,红山和雅玛里克山确实是一个整体,只是因为地层断裂,才被分割成两座昂首相望的山峰。

另外如果从红山顶上沿山势走向向东眺望,也确实有一条石头山从博格达山峰蜿蜒西下,一直延伸到乌鲁木齐河边,山脉突断,山头矗起, 恰似巨龙昂首。正因为红山峥嵘险峻,又是博格达山的一部分,再加上传说神奇,所以红山一直被人们视为圣地,因此人们对它非常敬畏崇拜,当地人们把它作为遥祭博格达山的地点。

相传唐初置庭州时,就在红山修建了一座庙宇,人称“红庙子”。后来游牧民族又在红山顶上筑起祭祀神灵的“敖包”,牧民远远看见敖包,都要下马行礼。

1779年以后,乌鲁木齐地方官又在红山顶上相继修建了“玉皇庙”,在红山脚、下修建了“大佛寺”、“北斗宫”、“地藏府”等庙宇,并规定每年农历4月15日举办红山庙会,庙会时,这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1785年和1786年,乌鲁木齐连续两年洪水成灾,红山附近的居民损失惨重,因此谣言四起:说红山和对面的雅玛里克山正在相互靠拢,一旦相接两山之间滚滚北去的乌鲁木齐河就会被堵塞,乌鲁木齐就会变成一片汪洋大海。因此1 7 8 8年,乌鲁木齐最高军政长官尚安在红山和雅玛里克山的顶段各建了一个高约10.5米的六面九级八角顶青砖实心塔,名为“镇龙宝塔”。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3万东北抗日义勇军因弹尽援绝,于1933年分批假道苏联进入新疆。第一批战士于3月27日抵达乌鲁木齐,新疆省政府主席金树仁的参谋处处长陈中、新疆航空学校校长李笑天、迪化县长陶明樾就立即接近他们,17天后,此三人就策动白俄罗斯“归化军”发动了“四·一二政变”,金树仁偕眷仓惶出逃,当时就寄居在红山顶上的“玉皇庙”内,他命令部下盛世才出兵平叛。但盛世才按兵不动。第二天晚上,归化军占领军械局并请求抗日义勇军支援,金树仁发现数千抗日义勇军精兵参加战斗后,自知不是对手,因此在玉皇庙内题诗骂盛世才是望恩负义的中山狼后逃亡塔城。盛世才上凭军事势力台后,听说金树仁在玉皇庙内题诗骂他,就把玉皇庙烧了,为了掩饰他火烧玉皇庙的行迹,借口“破除迷信”,把这里的庙宇拆毁了。

国际大巴扎

新疆国际大巴扎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在涵盖了建筑的功能性和时代感的基础上,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集中体现了浓郁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国际大巴扎占地面积398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新疆国际大巴扎是新疆商业与旅游繁荣的象征,也是乌鲁木齐作为少数民族城市的景观建筑,又是一座标志性建筑。

新疆国际大巴扎硬件设施包括100000平方米超级建筑群;6100平方米大巴扎宴会厅;8000平方米大巴扎美食广场;3000平方米大巴扎欢乐广场;600平方米大巴扎室外表演广场;80米新疆第一观光塔;1座观光伊斯兰清真寺;1个露天大型舞台。

新疆第一观光塔,80米高的观光塔已成为乌鲁木齐的地标性建筑,第一层为观景台,面积216.5平方米;第二层是派莱克酒吧,酒吧墙面附“新疆十大迷”景观图文及新疆各少数民族风情介绍图文,在此把酒临风,纵横古今,阔谈天下,体验颠峰人生,时有民乐盘旋回荡,真可谓人间绝境也!

旅游工艺精品店――国际大巴扎工艺品店位于国际大巴扎欢乐广场,专营国际大巴扎品牌旅游纪念品,由专业设计师绘萃新疆各民族特色文化制作的旅游纪念品,每一件都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质量上乘,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新疆国际大巴扎大型宴会厅是新疆目前最大的具备大型歌舞表演并同时可容纳1000人用餐、以新疆民族歌舞、文化、饮食结为—体的大型歌舞宴会厅。饮食改变了传统的围餐制而采用了欧美西方的分餐形式,以新疆民间歌舞表演为主导饮食的观赏性餐饮广场。

国际大巴扎美食广场总面积达3225平方米,广场汇聚了全国56个民族的经典美食。一楼已有国际知名连锁餐饮集团进驻,特色的新疆美食如:烤全羊、烤肉、拌面、抓饭、那仁、烤包子、骨头汤等等,让您饱尝西域美食。

新疆国际大巴扎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集伊斯兰文化、建筑、民族商贸于一体,是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是“新疆之窗”、“中亚之窗”和“世界之窗”。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是指亚洲大陆范围内处于均衡位置的点,它距大陆周边海岸线最远,大陆性最强。经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两年多的测算和实地考察,勘定为北纬43°40′37″、东经87°19′52″,实地在天山 北麓冲洪积扇上的永丰乡包家槽子村境内,东北至乌鲁木齐市中心约30公里,有公路可达。

一座高18米,代表性极强的具有典型亚洲区域特色的“亚心”标志塔巍巍耸立在“亚

心”点上。“亚心”标志塔塔身为钢筋混凝土构造,花岗岩贴面,高14米,塔形为英文单词“亚洲”的第一个字母“A”,代表亚细亚;塔顶是直径2.5米的不锈钢球,代表地球;钢球下有中垂心,直对塔基中心的亚洲微缩图心脏,表明“亚心”的位置所在;双层塔基,花岗岩构造,上层1.5米高,直径30米,底层直径60米,边沿围有汉白玉栏杆。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有特殊的自然地理含义即科教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其位置的特殊性所具有的神秘感吸引着国内外大量游客。由于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在乌鲁木齐市,因此乌鲁木齐市成为亚洲大陆的中心城市和兴建“亚洲公园”的最佳城市

一号冰川

从后峡继续往南行即达乌鲁木齐河的河源区,这里离市中心120余公里,海拔 3740-4480米,雪线平均高度为4055米,这里有1-5号五条现代冰川,最大的是天格尔峰北坡的的一号冰川,它是世界上离大都市最近的冰川。1959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在此建立了天山冰川研究站,这是我国唯一的在国际上开放交流的高山冰川研究站。一号冰川长2.4公里,平均宽度500米,面积1.85平方公里,最大厚度140米,年均运动速度约5米,底部海拔高度为3740米。冰川内部晶莹蔚蓝,冰面裂隙纵横;金字塔般的角峰,锯齿形的刀脊,弧形的冰川终碛和喧腾的冰川河独具魅力,令人震撼。在一号冰川下面海拔3500米以上,可以看到成层的槽谷、岩坎、岩盆、冰斗及状似绵羊脊背的羊背石等冰蚀景观,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谷地保存着各时期的冰川堆积物。

一号冰川距城市近、交通方便,且古冰川遗迹保存完整清晰,有“冰川活化 石”之誉,成为中国观测、研究和观赏冰川的最佳地点。有幸置身冰川之中,四周是一片洁白无瑕的寒冬世界,笼罩着神奇的陌生和冰冷的寂静,您将会体会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仿佛自己已溶于冰清玉洁之中。

烈士陵园

在中国古籍中“燕”字含有“安息”之意,因此新疆烈士陵园被选在燕儿崖的山坳下。 此烈士陵园初建于1956年,1975年重修,它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等烈士遗体的安葬地。陵园占地500余亩,陵园后面河流阶地的土丘上绿树葱笼。园中松柏长青。墓地前是一个花岗石广场,庄严肃穆,陵园内植有桃、杏、苹果等果树数千株,葡萄上百墩,还修建了凉亭、休息室、摄影室。

园内南侧设有烈士事迹陈列室。陵园已成为供人们凭吊、游览和参观学习的场所。大门屏风上镌董必武的“乌鲁木齐革命烈士陵园”题字。每年清明前后,成千上万人相继来此祭扫、凭吊并游山览景。 来源:考试大-导游资格考试

西白杨沟

西白杨沟俗称南山牧场或白杨沟。南山,雪峰高耸,山峦起伏,林木葱郁,花草遍地,水泉淙淙,景色迷人。尤其是山区自西向东平行分布的数十条大小沟谷,既是优良的天然牧场,也是避暑游览的胜地。人们常说的南山牧场则指其中最著名、游客最常去的南山牧场。沿乌库公路南行去南山牧场的路上,可见三个自然带:海拔700-1500米,为低山丘陵山地荒 漠、半荒漠带,这里以干旱剥蚀风化为主,由于黄土(水成)沉积广泛发育,地势较为平缓。为荒漠草原 类型植物,海拔1500米-2000米,为山地干草原,海拔2000米-2500米为中山山地森林 、森林草原,以云杉为主,分布有流水切割形成的许多瀑布,其中有条近似南北走向的沟叫西白杨沟,全 长23公里,其下游11公里的狭窄谷地是哈萨克牧民的聚居区,在这里可以欣赏具有民族特色的边塞风 情赛马、刁羊、姑娘追等,因此称这里为南山牧场。

南山牧场距市区7 5 公里,海拔2200米左右,是乌鲁木齐市南郊最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南山牧 场在乌鲁木齐河上游的西侧,近似于南北走向,全长约20公里,可分为3个景

相关热词搜索:乌鲁木齐 历史 乌鲁木齐历史天气 乌鲁木齐南山历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